东莞,中国的制造业名城,“世界工厂”。
今年春节,东莞市区的人气明显旺了,开工的氛围特别早。但是,工业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工厂招人却一年比一年难了。老板都在发愁:人都去哪儿了?
图文无关
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三,证券时报记者分别走访了深圳、东莞、上海、浙江的多个工业区。在东莞,记者来到大岭山镇,跟踪了一个小加工厂的招工情况。
正月初九,徐老板和老板娘赶到大岭山的工厂派开工利市。工厂里静悄悄的,只有徐太太弟弟和一个司机在。“有一个人说买到明天的票过来,有一个说他们那里的风俗是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还有几个说不来了。”她弟弟说。
徐太太派完开工利是,准备去贴招聘启事。碰到楼下电子厂的人事,说他们厂要初十才开工,但人事人员初八就过来了,开始忙着线上线下招人:“没用的,我昨天就贴了招聘启事,一个人都没招到,连问的人都没有。”
徐老板原本打算初九开门,初十就正式生产了,现在工人没到位,没办法开工。
图文无关
深圳市宝安一家大型上市企业,用工缺口更是高达1000多,部分普通员工也出来“客串”招聘人员。工厂的专职人事告诉记者,今年招人太难了:“去年这时候每天可以招到五六十人,但今年最多也才招二三十人。这也不是我们一家厂子的问题,这工业区里大家都在抢人。”
正月初十,证券时报记者来到东莞大朗镇,很多店铺还没有开门,自发形成了一条招聘街,一个小凳子,一张小桌子,一张招聘启事,就成了一个流动招聘点。“厂门口也贴了,没人气,街上人多点,来试一试。”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劳务派遣公司老板娘所说的那家工资最高的厂,规模近万人,综合收入5000-7000元/月。记者向招聘人员打听:“你们厂是这一片最大、工资最高的,应该很好招吧?”招聘人员说,好招的前提是要有人找工作。“你看这一路空荡荡的,人都没有,怎么招?”一眼望去,确实很少有求职者咨询,招聘人员明显多过求职者,多数人都在无聊地玩手机。
图文无关
实际上,今年不少人都感觉到东莞市区过年更热闹了,开工的氛围也比往年要早,人员复岗率比较高。有些人已经开始到处找工作了。为什么工业区却是另一番景象?
记者发现一个现象。街上一家湘菜馆的招聘公告,楼面经理3300-4600元/月,服务员2600-3200元/月,其他职位起薪都是2000多元。记者问前台来应聘的人多吗,前台的回答出乎意料:“多啊,每天都很多人来问,我们要挑选形象气质比较好的。”
工厂的封闭式管理,和相对粗暴的企业文化,是年轻一代难以接受的。1984年出生的小许,平时以打零工为主。“不想进厂做正式工,管束太多,上班连手机都带不进去,辞职还要等一个月。”记者问他找工作最看重什么?他短信回复了这样一段话:1.工资方面;2.工作环境;3.厂规;4.做事是重还是轻。
招聘者普遍的感受是:现在年轻人不喜欢进工厂了,喜欢去超市、饭店这些地方。根据珠三角城市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节后用工需求最旺盛的就是制造业。另一面行情是,互联网、服务业还有不少在裁员。
年轻人更喜欢轻松、自由的职业,哪怕工资低一些
年轻人对于薪酬的期望值,对制造业“薄如纸片”的利润率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徐老板工厂里的员工小谢,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5000元左右。小谢跟着徐老板4年了,工资是慢慢加上来的。“他眼里有活,我没看到、没想到的事他都做了,所以我愿意给他涨工资、发奖金。不可能一来就给到5000元,没有这么好的行情。”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跳来跳去,想要高工资,现在市场的薪金水平普遍在4000元左右,但求职者的心理预期在4500-5000元左右,如果他们不是总换工作,踏踏实实在一个地方做,5000元早就可以拿到了。频繁跳槽对企业和个人是双输。”徐老板说。
主要信息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