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安证券,谭国超、李昌幸)
百普赛斯是一家专业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 企业,专注于生物药开发过程的蛋白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品牌,致力于提供 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过程中所需的靶点抗原及其他关键试剂和相关服务。 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传染病等疾病的 药物早期发现及验证、药物筛选及优化、诊断试剂开发及优化、临床前实验及临床 试验、药物生产过程及工艺控制(CMC)等研发及生产环节。
董事长陈宜顶为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生物工程专业硕士 研究生学历,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先后在神州细胞、香港英杰生命(Invitrogen)、 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任职。2011 年 3 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 陈宜顶直接持有(23.53%)以及通过天津百普赛斯(9.99%,陈宜顶占比 82%)、 天津百普嘉乐(1.53%,陈宜顶占比 1.44%)合计持有公司发行后股份的 31.74%。
公司在多年的经营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和优秀的研发 团队。公司的研发团队覆盖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工程、医学、药学等多个学科领 域,团队中不同成员各有所长,更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促使团队运作高效,为未 来进一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21 年 11 月公司新聘任陈劲秋 和陈霞敏两位作为公司副总经理,两位履历都十分丰富:
陈劲秋女士是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博士,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癌症研究所任职,2020 年 10 月至今担任公司产品及应用开发总 监;
陈霞敏女士曾就职赛默飞(THERMO FISHER SCIENTIFIC)、GE 医疗集 团(GE HEALTHCARE),2015 年 9 月至今,担任公司北美运营总监。 核心技术团队资质卓越。公司研发团队优秀,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研发人 员为 69 人,占比 28%。其中多人拥有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数量 14 人占比 5.7%,硕博合计 75 人,占比超过 30%,而核心技术人员背景资质卓越。
股权激励显现信心。2022 年 4 月公司发布 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 于 5 月首次授予。此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对象包括董监高、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 骨干等合计 87 人,其中首次授予 64 万股,授予价格 76 元/股。 2022-2024 年为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考核年份,解锁条件为: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 4.93 亿元、6.4 亿元、8.3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8%、30%、 30%。
公司 2019 至 2021 年营收分别为 1.03 亿、2.46 亿和 3.85 亿,扣非归母净利 润分别为 2384 万元、1.17 亿和 1.64 亿。其中 2020 年在新冠收益催化下收入和 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138.47%和 389.71%,2021 年分别增长56.30%和 40.58%。
2.1 科研服务包罗万象,造就千亿级别市场规模
国外通常把服务于科学研究的企业所处的行业统称为科研服务行业,是为从事 科学研究和生产质量控制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设计、建设、运营、维护、 升级、改造、信息化的科研服务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性行业。 主要销售产品包括科研试剂、高端耗材、实验仪器、智能设备、科研信息化、 特种化学品,同时通过相关专业技术服务,帮助客户解决从常规的测试到复杂的研 发项目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 科研服务行业行业下游客户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 食品日化、分析检测、智能制造、化工化学和科研机构等领域。
科研服务行业规模未有直接统计,综合各方数据判断 2020 年全球规模超 750 亿美元,国内约 1300 亿元人民币(200 亿美元) 全球科研服务行业规模 2020 年超 750 亿美元
实验室仪器:根据 BCC Research《实验室通用设备全球市场研究报告》 数据显示,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94 亿美元;
实验耗材:丁香通《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及关键制造技术分析》预估 2020 年全球实验耗材规模为 445.51 亿美元。
科研试剂:根据 Wiseguy 研究报告预测,全球实验室试剂市场规模将从 2017 年的 183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6.3%,从而预估 2020 年为 220 亿美元。
科研服务行业国内约 1300 亿元人民币(约 200 亿美元)
实验室仪器:根据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0 年我国实验分 析仪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85 亿元人民币;
实验耗材:根据《生命科学实验耗材市场及关键制造技术的现状、挑战与 对策》,2018 年我国一次性生命科学耗材的市场容量为 231.26 亿元人民 币,预测未来每年增长率为 20%,从而预测 2020 年将达到 333 亿元人民 币;
科研试剂:根据阿拉丁招股说明书,预计试剂+耗材规模 2020 年将到达 1019 亿元,减去耗材的预测,推断 2020 年实验试剂规模为 686 亿元人民 币。
科研试剂为创新基石,伴随创新成长
科研试剂为实验必不可少一环。实验试剂诞生于实验室,又被称为研发用试剂, 主要是实现化学反应、分析化验、研究试验、教学实验、化学配方使用的纯净化学 品。并且品种门类繁多,工艺技术复杂,其制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合成制造、分 离技术、纯化技术以及与科研试剂生产相配套的分析检验技术、分装技术、环境处 理与监测技术、包装储存技术等。 国内市场规模估算为 686 亿元,占据科研服务半壁江山。根据引言中的测算, 2020年国内科研试剂市场规模约为686亿元人民币,占科研服务行业的52.6%左右。 占比科研经费的 20%-25%,伴随创新成长。根据《国内实验试剂供应链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课题组调研,科研试剂及耗材约占国内科研机构(政府隶属研发 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研发经费支出的 20%-25%。
2.2 生物试剂:全球千亿级市场,国内景气度更高
生物试剂是指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生物材料或有机化合物,是从基础研 究到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物试剂全球千亿元人民币市场。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全球生物科研试 剂市场于 2015 年达到 128 亿美元,并以 8.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19 年的 175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 246 亿美元,2019 至 2024 年复合增长率为 7.1%。 国内增速为全球两倍。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于 2015 年达到 72 亿元,并 以 17.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19 年的 136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中国生物科 研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 260 亿元,2019 年-2024 年复合增长率为 13.8%。中国增速 显著高于同期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
生物科研试剂产品可分为三个种类:1.蛋白类(蛋白质大分子实验中所需要的试剂类型);2. 核酸类(又称分子类,包括定制化的合成核酸和克隆载体等分子实 验所需试剂);3.细胞类(涵盖转染试剂及培养基等细胞实验所需试剂)。 从结构上来看,我国各类生物科研试剂中,核酸和蛋白类试剂占比最大。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2019 年我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中核酸类市场规模 69 亿元, 占比 51%;蛋白类市场规模 40 亿元,占比 29%;细胞类试剂市场规模 27 亿元,占 比 20%。
生物试剂产业链如下: 上游供应链(国内约 1300 亿元人民币):生物、化学原料、生产设备、包装材 料及耗材供应商; 生物试剂生产商:利用上述原材料开发种类丰富的生物试剂; 下游客户群体: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 制药企业及 CRO 企业等。
由于生物科研试剂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较高,因此难度也会更大,从而形成了 极高的进入壁垒。而国内起步较晚,技术和品牌实力弱于国际巨头、质量体系缺乏, 导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垄断。加上行业处于研发初期,客户也往往 较为分散,导致厂家规模效应不明显。
分子类生物试剂:格局分散的百亿市场
分子类生物试剂主要指核酸及小分子进行的试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类型。方 法学为分子生物学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主要构成为各类酶、抗体和由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超纯水组成的缓冲液等,不同生物试剂产品构成的区别主要体现为酶 的种类、用量以及缓冲液的配方等。
2019 年我国分子类试剂的市场规模占比为 51%,是生物科研试剂中最大的类别。 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分子类试剂的市场规模在 2015 年为 39 亿元,并 以 15.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19 年的 69 亿元,预计于 2024 年将达到 124 亿元,2019-2024 年期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2.3%。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的统计数据,2020 年在我国分子类生物试剂市场中国 际先进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前四分别为赛默飞、凯杰、宝生物、BioRad,合计 占据超过 40%的市场份额,第五位国产诺唯赞占有约 4.0%的市场份额。可见国产 市场占有率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单独统计国产品牌竞争格局来看,国内分子类生物试剂厂商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主要龙头企业包括诺唯赞(13.7%)、全式金(5.3%)、康为世纪(2.3%)、爱博泰 克(1.6%)、翊圣生物(1.0%)等,而其他厂家占据 76.1%份额。
蛋白类试剂:高壁垒与高增长并存
蛋白类生物科研试剂主要指蛋白质大分子实验中所需要的试剂类型,常见的蛋 白类产品包括重组蛋白和抗体等。 整体市场规模上看,抗体市场规模为 27 亿元,占比 66%,而重组蛋白为 9 亿 元,占比 22%。抗体和重组蛋白产品合计占据蛋白类试剂市场的 88%。
重组蛋白:复合增长率高,国产替代空间大
重组蛋白是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蛋白,在生 物药研发、基础研究和体外诊断试剂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随着对于生物药的积极研发和生命科学机理的深入 探索,全球重组蛋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从 2015 年的 5 亿美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8 亿 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14.5%。预计 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亿美元,2019 年至 2024 年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3.6%。 而在中国,重组蛋白生物科研试剂总体市场从 2015 年的 4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 的 9 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20.0%,预计 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9 亿元,2019 年至 2024 年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17.9%。
从研发实力、质量控制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来看,国内试剂生产企业和国际知 名企业相比仍然具有较大差距,我国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仍然主要由国外品牌占 据。 中国重组蛋白试剂市场高度分散,2019 年国内主要竞争格局由进口品牌领跑, 第一和第二名分别为 R&D Systems 和 PeproTech。义翘科技、百普赛斯分别占据 了总体市场的 4.9%、4.1%,分别位列第三、第四。其他进行重组蛋白试剂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包括菲鹏生物,BioVision,傲锐东源,武汉三鹰等,其市场占比均小于 2%。
抗体: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
抗体服务供应商的分布中,北美拥有 98 个服务供应商,占全球 176 个服务供 应商的 55%以上。欧洲和亚洲分别有 62 个和 13 个供应商,据统计,中国抗体试剂 供应占比为 5.1%。 中国市场从市场集中度来说,欧美品牌占据了中国抗体试剂市场接近 90%的市 场份额,其中 Abcam、Merck、CST、Invitrogen(ThermoFisher)分别占了 8.4%、 7.3%、6.6%和 5.7%的市场份额。国内品牌由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品种 有限,且产品集中在中低端,这些品牌占据了国内抗体试剂 9.8%的市场份额。
细胞类试剂:27 亿市场+20%增速
细胞类产品主要指围绕体外细胞进行的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类型,主要涵 盖: 转染试剂:所谓转染是将核酸导入真核细胞中的过程。转染试剂旨在有效、 快速地将核酸导入常见以及难转染细胞系以及在悬浮培养细胞中进行瞬时 转染。 细胞培养基:供给细胞生长繁殖,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 质。 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2019 年我国细胞类试剂市场规模 27 亿元,占比 20%,预估增速为 20%左右。
中国生物试剂行业规模全景展望
在 Frost&Sullivan2015-2019 年相关生物试剂行业数据的基础上,考虑到 2020 年新冠疫情的特殊影响,我们预测出 2020-2025 年中国的生物试剂各子行业规模详 细拆分如下。 核心假设: 分子类:新冠疫情带来 2020 年的快速放量,2021 年高基数下增速回落, 但由于借助新冠对产品的普及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增速恢复较快水平; 蛋白类:新冠疫情带来抗体类蛋白的需求爆发,从而推动整个蛋白行业的 增速提升,而后 2022-2025 在重组蛋白和抗体的双重推动下,整体蛋白可 以保持 20%以上增速。 细胞类:预测增速和在整体的占比相对稳健。
根据优宁维招股说明书中,对其平台销售的生物试剂价格进行的梳理, 2018-2020 年分子类单价为 0.37、0.31、0.34 万元/个,蛋白类中的一抗为 0.19、 0.20、0.20 万元/个、二抗为 0.08、0.09、0.09 万元/个、重组蛋白/多肽为 0.30、0.29、 0.31 万元/个,细胞类为 1.19、2.08、1.12 万元/个。三年平均值为分子类 0.34 万元 /个、一抗 0.20 万元/个、二抗 0.09 万元/个、重组蛋白/多肽 0.30 万元/个以及细胞类 单价 1.46 万元/个。
2.3 行业展望:内驱外拓,大有可为
我国科研试剂市场呈现产业链参与者众多、产品种类多、客户需求分散等突出 特点。
为推动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及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及产业政策, 为扶持科研服务企业发展、加强行业规范等方面提供了指导方向,将在较长时期内 对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科研主导,需求强劲
随着全球各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科研经费拨款也越来越多。近 年来,基础科学领域特别是生命科学领域经费在科研经费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推动 生命科学基础研发迅速发展。全球各国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也快速增 长,从2015 年的 1,166 亿美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1,51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7%。 从全球生命科学研究资金投入地域分布情况看,2019 年美国投入的研究资金约 为 729 亿美元,在全球总研究资金投入占比达到 48.2%,紧随其后的欧洲整体研究 资金投入约占 22.1%,目前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资金投入强度与美国等世界科技强 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约占全球整体资金投入的 8.3%。
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力度逐步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 较快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由 2010 年的 7,063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21,73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3.30%。目前,我国 研发经费支出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同时,随着生物技术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国家先 后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全社会在生命科学领域进行研究,中国生 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迅猛增长,由 2015 年的 434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86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8.8%。
工业端更易国产替代
成果转化和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崛起成为工业客户新特征。近些年,生命科 学研究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免疫、基因等细分领域,不断有研究成果转化为“重磅炸 弹”的药物。令人瞩目的商业化成功先例,驱使基础研究更快地进入商业化阶段,从 而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随着化学新药开发难度逐渐增大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生物药已经成为医药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众多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也 开始涉足生物药的研发。为了发现更多的新机制、新靶点,这些生物科技公司也更 加注重研发投入。 同时,我国 R&D 经费投入从活动主体上来看由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及高等院 校组成。其中,企业是 R&D 经费投入的绝对主力,2018 年度全国 R&D 经费支出中 企业占比达 77%。因此工业端客户是国内试剂厂商不可忽略的一块。
相较于科研客户的需求分散、价格敏感度较低,工业用户的需求往往更大,从 而对于供应商而言更易大规模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工业客户出于成本考虑对 产品的价格也更为敏感,相对应的对于品牌溢价关注度更低。因此更容易进行国产 替代。 以百普赛斯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客户在选取供应商时主要的考察指标可以清晰 看出工业客户和科研客户的差异。工业客户对产品质量、产品供应稳定性及后期技 术支持服务要求高,相对科研客户,具有品类更集中、批量更大、频次更高的采购 特点。
参考 IVD 原料市场,国产替代进行时。体外诊断原料主要指酶、抗原、抗体等 体外诊断试剂的关键原料,下游客户为 IVD 厂商。从市场格局来看,虽然进口产品 依然占据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国产产品发展速度较快,2015-2019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30.6%,高于进口产品的增速。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 不断提升以及对生物科技产业供应链本地化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预计国产体外诊 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将以 23.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加到 2024 年的 27 亿元,占比 达到 13.5%,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科研试剂与 IVD 原料行业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面对成本控制力度大科研 试剂的工业端。 目前本土企业的生物试剂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较低。随着本土企业科研能力的提 升、产品质量的提高、业务水平的进步,其产品将会逐渐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提高市场占有率,而整体行业也将减少对于进口产品的依赖。
资金充沛,有望复刻海外巨头并购扩张之路
并购铸就海外龙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命科学试剂行业在发展初期,中小型 家族企业盛行,行业集中度较低。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欧美生命科学试剂行业开始 进入产业整合期,并购重组频发,德国默克(Merck KgaA)、赛默飞(Thermo-Fisher)、 丹纳赫(Danaher)、艾万拓(Avantor)等一大批生命科学试剂企业通过不断整合获 得迅速成长。 在行业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趋势下,各大公司积极寻求横向、纵向的联合,并购整合已经成为试剂行业发展的潮流,从而增加生物试剂整体市场的集中度。
启示:丹纳赫的崛起,并购管理下的龙头
丹纳赫公司成立于 1984 年,经历 35 年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及 医疗设备制造商,公司产品及其服务涵盖生命科学、医疗诊断、环保以及产品编码 等。成立 30 多年以来,丹纳赫累计进行了超过 400 次并购重组,超过 50%的收 入是通过并购得来。 丹纳赫强劲的并购及管理能力也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25 年累计涨幅达到年累 计涨幅达到 6524%。
公司主要产品为重组蛋白和检测服务,同时提供试剂盒、抗体、填料、培养基 等相关产品。公司产品基于对生物医药、细胞免疫治疗的深度理解,满足下游客户 研发和生产需求。
重组蛋白是公司的最主要收入来源,2018、2019 年收入分别为 0.67 亿元、0.97 亿元,占比均超过 90%。2020、2021 年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试剂盒、抗体等其 他业务的快速增长。其中,2021 年重组蛋白、检测服务以及其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 为 3.25 亿元、113 万元以及 397 万元,分别占比 84.4%、2.9%、10.3%。
重组蛋白
表达重组蛋白常见的四个系统:原核细菌蛋白表达系统、真核酵母蛋白表达系 统、真核昆虫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真核哺乳动物细胞蛋白表达系统。不同的表达系 统表达出的重组蛋白在活性、复杂程度及表达率存在差异性,通常根据下游应用及 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蛋白表达系统,获得相应需求的重组蛋白。 公司使用的表达系统为真核哺乳动物细胞(人源 HEK293 细胞)蛋白表达系统、 真核昆虫细胞蛋白表达系统和原核细菌(大肠杆菌)蛋白表达系统。公司的重组蛋 白超过 95%是通过人源 HEK293 细胞表达生产,使得蛋白修饰、蛋白折叠、蛋白结 构更加接近天然人源蛋白,相比于其他表达系统的重组蛋白,在药物研发与生产环 节中的应用更加有优势。 2020 年,公司重组蛋白营业收入 97.39%采用 HEK293 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 目前,公司生产的重组蛋白种类数量超过 95%采用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细胞表 达系统采用率较高。
检测服务
(1)分子互作分析检测服务
公司基于 SPR、BLI 等先进设备,同时结合公司超过 1,700 种的重组蛋白,开 发和优化了分子互作分析方法,可以为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及诊断试剂的研发及 生产提供分子互作分析检测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公司的分子互作分析检 测服务包括抗体药筛选、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生物大分子及小分子药物与其靶 点的相互作用分析,可以为药物的研发、筛选、临床试验、生产质量监控提供了重 要依据。
(2)抗独特型抗体开发服务
抗独特型抗体是抗体药物免疫机体产生的抗体。抗体药研发过程中,药代动力 学(PK)检测和抗药性抗体(ADA)评价是不可缺失的环节,这些实验中需要用到 抗独特型抗体试剂。公司可以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兔源抗独特型多克隆抗 体及鼠源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开发服务。
抗体、试剂盒等其他业务
(1)抗体
抗体是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可用于药物开发、 生物学科研实验、诊断试剂开发、疾病治疗。公司开发了抗独特型抗体、SARS-CoV-2 抗体等一系列抗体产品。
(2)试剂盒
公司研发了用于生物药研发过程中的检测试剂盒,包括血药浓度检测试剂盒、 抑制剂筛选试剂盒。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之后,公司研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筛选试 剂盒。
(3)预偶联蛋白磁珠
公司研发出一系列预偶联蛋白的磁珠产品,在抗体药物开发流程中可用于细胞 分选、生物淘选和抗体富集,在细胞疗法开发过程中可用于细胞刺激和富集。 预偶练蛋白磁珠可简化实验流程,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4)培养基
公司开发了用于人源 HEK293 细胞高生长密度和维持高活率的全化学成分限定 培养基和补料液,具有批间差异小,可重复性高,容易进行纯化和下游加工的优点。
(5)填料
填料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检验检疫、食品卫生等诸多领域,公司拥 有一系列生物分离纯化介质,包括凝胶过滤介质、离子交换介质、疏水介质、亲和 色谱介质等几十种介质产品,可以满足大规模重组蛋白、抗体生产和分离纯化工艺 开发。
深耕工业客户,丰富的应用检测数据贴合工业需求
公司采用聚焦于工业客户的战略,专注于热门靶点,定位为主要向工业客户提 供重组蛋白。虽然公司产品种类偏低,但工业客户对所需要的重组蛋白质量更为看 重。因为公司工业客户对重组蛋白的需求与其研发的药物靶点热门程度、产品在研 发实验中的作用相关。一般而言,热门靶点临床研究案例数量、药物上市数量越高, 该靶点重组蛋白需求越大;同时,重组蛋白的需求与其在研发实验中的作用相关, 如为辅助作用,其需求则较小,例如动物种属蛋白主要用于跨种属交叉等概念性验 证辅助实验。 而公司建立的丰富应用检测数据则完美贴合工业客户需求。产品应用检测数据 维度是指客户不同应用场景下以及同一应用下不同检测方法的相关检测数据,是产 品质量指标的重要体现,主要包括纯度、活性、均一性、批间一致性等。多维度的 产品应用检测数据可以大幅度节省客户进行实验的时间和成本,为客户提供经过验 证和优化的实验方案,并多维度验证公司产品的高质量属性。 公司单个产品平均应用检测数据个数为 3.09 个,Bio-techne(R&D Systems) 为 2.76 个,Peprotech 为 2.86 个,金斯瑞为 1.79 个,义翘科技为 1.38 个,近岸生 物为 0.91 个,公司单个产品平均应用检测数据较可比公司更为丰富。
公司重组蛋白产品特色明显,客户认可度较高。
(1)基于 HEK293 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的重组蛋白
由 HEK293 细胞蛋白表达的重组蛋白是蛋白修饰、蛋白折叠、结构最接近天然 人源蛋白的,接近天然人源蛋白的重组蛋白能提高人用药物研发的精度和成功率, 是人用生物药研发的首选。公司的重组蛋白超过 95%通过 HEK293 细胞表达生产, 使得蛋白修饰、蛋白折叠、结构更加接近天然蛋白,产品兼具高生物活性、高批间 一致性的特性。
公司主要采用人源 HEK293 真核哺乳动物细胞蛋白表达系统与原核细菌蛋白表 达系统、真核酵母蛋白表达系统、真核昆虫细胞蛋白表达系统。目前,公司生产的 重组蛋白种类数量超过 95%采用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可比公司义翘科技重组蛋 白种类数量约 51%采用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公司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采用率 较高。
(2)公司拥有部分市场稀缺产品。
膜蛋白在多种细胞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样也可作为白血病等非实体瘤的 药物发现(例如,CD20、CD133、CCR5 GPCR)等的关键标靶。由于膜蛋白的表 达及提取较困难,目前市场上全长膜蛋白靶点产品稀缺,全长膜蛋白靶点结构完整, 更有利于筛选理想抗体。公司成功研发出全长人 CD20 膜蛋白、全长人 CD133 膜蛋 白、人 CCR5 GPCR 膜蛋白等产品。
(3)公司标记蛋白产品数量占比高于可比公司,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客户除直接购买标记蛋白外,会购买非标记蛋白后自行进行化学标记,适用于 质控、临床样本分析等。但是自行进行化学标记会产生批间差异大或蛋白失活的风 险,客户倾向于购买预先标记的重组蛋白。
(4)单个产品重组蛋白平均收入高。
公司工业客户占比高,聚焦生物药,专注于热门靶点,虽然产品种类低于可比 公司,但公司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单个产品收入(11.84)显著高于义翘科技(7.6) 和近岸生物(0.6)。
六大平台助力科研发展
公司作为一家专业提供重组蛋白等关键生物试剂产品及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 业,助力生物药、细胞免疫疗法、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与生产。公司通过多年的技 术积累,自主研发了 6 个技术平台,分别为高表达宿主与载体平台、高密度细胞培 养平台、蛋白制备及制剂平台、蛋白衍生修饰标记平台、高整合性蛋白分析技术平 台、膜蛋白表达技术平台。研发费用稳步增长,资金充裕下研发可期。2019-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 分别为 2,131 万元、3,065 万元和 5955 万元,公司研发投入金额逐年上升,2021 年同比增长 134%。随着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研发费用的占比有所下降,占当 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0.63%、12.44%和 15.58%。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一直紧跟科研前沿浪潮,提出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开发与 评价解决方案。 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鉴于该技术为难治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并 带来长期疗效,国内拥有庞大的潜在患者基数,同时更多医院取得 CAR-T 疗法的资 质,推动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市场高速增长。重组蛋白作为生物药、细胞 与基因治疗(CGT)及体外诊断行业研发及生产中的关键生物试剂。 作为专注于生物药开发过程的蛋白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品牌,百普赛斯 产品覆盖早期药物发现、生产/质量控制、非临床研究以及临床研究各阶段,为细胞 与基因治疗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使客户药物开发过程更简便快速。
海外布局获得认可
公司是作为知名的重组蛋白生产供应商产品畅销海外,海外销售占到公司营收 的 60%以上,面对生物药产业更早、发展更为成熟、市场规模更大的欧美地区,公 司已经获得海外客户的认可。 其中生物药产业在欧美地区起步更早、发展更为成熟、市场规模更大,美洲区 和欧洲区是外销的主要地区,2018-2020 年合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7.82%、55.93%和 56.41%。通过销售新冠相关产品,公司进一步积累疫苗和传染 病相关药物开发的客户。并通过产品质量和服务赢得了客户信任,增加客户粘性。
关键假设
公司主营业务可以分为重组蛋白、检测服务、其他产品和其他业务等。其中新 冠部分收入受疫情进展干扰所以单独假设。
非新冠部分: 1)重组蛋白: 受益于新冠带动和国产替代,预测 2022-2024 年的同比增速在 30%以上。 2)检测服务:业务目前基数较小,随着未来的推广,预测 2022-2024 年的同 比增速分别为 50%。 3)其他产品及收入:主要包括抗体、试剂盒、 磁珠、培养基等生物试剂产品, 预计未来保持高速增长。
新冠部分: 2021 年受益于新冠疫情,新冠部分营收为 0.88 亿元,占比整体营收 22.9%。 结合目前新冠疫情的发展态势,预测 2023-2024 年全年整体新冠部分收入增速下滑。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