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四川蜀中制药(最牛医药分析师)

  • 公司招聘
  • 2023-08-14 14:20
  • 龙泉小编

7月16号,聪明投资者和国泰基金联合举办医药论坛。

论坛上,兴业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最牛医药分析师徐佳熹有实力、高颜值,还会讲段子,通俗易懂地把关于医药投资最重要的几个问题讲清楚了。

慧羊羊先说几个印象深刻的段子。

段子一

嗯,这个段子是说,想买医药股的同学很多,懂医药股的同学很少,如果能多懂一点点,赚钱还是大大有希望的。

段子二

这个段子是说,读懂行业,读懂产业政策是有用的。

段子三

嗯,我和有钱人的差距就在于,学习的意愿和学习的行动力。

好了,来学习吧,徐佳熹在这次论坛上说了三个关键点,看懂这些,赚长期的大钱。

第一,最近一年以来出了好多政策,带量采购、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很快,我们的医保目录也要做调整。这些事情怎么去解读?

第二,很快科创板要起航了,现在申报的这些企业当中,生物医药板块可能是最大的几个板块之一。它会有哪些机会?面临哪些挑战?市场后续会怎样运行?

第三,中国药企的研发现在是什么样的阶段?产业未来会是怎样的前景?

医药新政的四个关键问题

对于政策出台的影响,徐佳熹先问了几个问题:

(一)中国是否看病难、看病贵?

(二)老龄化是否对药企是利好?

(三)带量采购政策对股市影响有多大?

(四)4+7新政后,中国药企的出路在哪儿?

答案一:表观上,中国看病没有那么难,没有那么贵。但存在结构上的看病难、看病贵。

比如,在中国去医院挂专家号,半夜排队,大概率能挂上号。但如果在美国,很难

提前一天约到教授级的专家看病。

中国的人均医药支出大概在4000人民币左右,美国大概接近1万美金。不按绝对额,就按比例来说,中国也比美国便宜的多,医药支出占整个GDP的比例大概6%到7%,美国大概是18%,西欧日本这些发达经济体平均超过10%。

无论从总数量还是GDP占比,中国看病都没有那么贵。

但在真实世界当中,大家又面临很多跟表观不同的困惑。

比如说,很多人跑一家医院,得不到明确诊断。医生水平参差不齐,包括医院间诊断的相互确认、医院服务的人性化和综合管理,都体现了看病难。

看病贵更大程度上体现在用药结构方面,药费被安全无效的东西吃了很多,真正解决重大疾病的很多肿瘤药等,反而不在医保目录里面,因大病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答案二:老龄化利好医药需求,利空医药支付,即便在所谓政策利空中,跟中国很像的日本,也出现了一大批大牛股。

在整个老龄化的过程当中,中国和日本80年代的情况差不多,2011年之后中国推的所有政策,日本、韩国这些周边经济体,在30年前很多都做过。

某种程度上,老龄化就意味着控费降价。在行业减速过程中,资本市场还是跑赢了。

日本的医药行业指数跑赢了东证指数,不仅跑赢了指数,它还有绝对收益,而且出了像武田、大冢、第一三共,卫材、安斯泰来这些大牛股,有的甚至是十年十倍的牛股。

走牛就是因为这些产品的议价能力,走创新,走自主定价。对于没有定价能力的产品,国家非常容易的可以多批几个仿制药,把价格降下来。

但是如果药企有不可替代性的产品,让老百姓心甘情愿自己掏钱,后面就变成了一个长期跑赢大盘的标的。这也是日本过去十年出现一些十年十倍股的重要原因。

答案三:政策短期影响很大,长期会自我修正,市场会轮回。

去年12月6号带量采购,让很多投资人压力很大。

但是回顾历史会发现,带量采购不是第一次认真控费降价的尝试。

2010年,医药股炒得很嗨。当年8月份出了安徽模式,11月底国办的56号文要求复制安徽模式,在全国推开。之后的14个月,医药指数跌了43%。

这就和去年从从5月底开始,一直到年底医药跌了40%一样,但是这些事情没有把医药行业打垮,指数晃晃悠悠的又回来了。

什么原因?政策自然在修正。2011年,行业出现一些负面问题,包括蜀中制药的苹果皮事件,包括大家现在可能记忆更为清晰的毒胶囊,政府的官方口径叫问题胶囊.

这些事件最终促使了招标方案的一些微调,对于质量控制得更加严格。后来出了20号文之后,各个省的方案做了微调。

此前,安徽的平均降价幅度是52.8%,和去年带量采购几乎是一个百分点都不差。但后面又起来了,而且一批优质的仿制药企业当年熬过了冬天成长起来。

很多时候大家会发现,它既是一个历史的轮回,同时又是进步。

有些投资人说,当年大家去做安徽模式的时候,上市公司没受到什么影响,那是错的。

答案四:4+7之后,逼着企业去做转型,中国药企大概率会有三种转型方式:

第一种,选择像武田一样的做法,从仿制往创新。

90年代的时候,武田把创新的这条路坚持走到底,包括实行了国际化,成了日经泡沫破灭时的十年十倍股。

第二类,发展难仿药。

有些药在中国市场卖得非常大,但到现在还没有企业成功仿出来。比如,阿斯利康有各产品叫布地奈德混悬液,去年单品卖了66个亿,这可能是中国化药当中最大的品种,目前没有企业仿出来。

国外很多做药品-器械复合体的做法,药品是老产品,没有专利,但是技术门槛并不低。哪怕在专利过期之后多年,它还能享受市场的独占期。

第三,做到价格便宜、量又足。

比如印度的仿制药企业Sun Pharma(太阳制药),它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一个20年250倍股,把品种线做的足够全,300个、400个乃至500个ANDA(简略新药申请)文号,满足所有需求。

中国这样的企业不多,相信以后会出现,以前有些企业依靠大单品的仿制药,单品盈利能力可以做到甚至50%。4+7之后,这个时代过去了,普通仿制药以后会回归15%的净利润率。

如果能够控制好原料药,控制好质量,品种足够的多,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会导致我们在仿制药领域还是能出全球前列的公司,甚至这些公司有机会进入欧美市场。

科创板带来的三个变化

徐佳熹还说了,科创板对于医药行业带来了新变化和机会。

变化最大的是三条:第一,投资人对于DCF的估值了解更加深入。

科创板开启了之后,对于DCF,对于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的测算会更加精准,这需要有足够多的专业水平。

有些投资人也会从另外两个相对估值的锚去看:一是港股和美股有没有对应的标的,它们是多少估值?另外,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以什么样的资金成本去进来的。

第二个变化,研发会进入军备竞赛时代。

2018年百济神州的报表有46亿的研发费用,恒瑞也到了27个亿,如果加上资本化,还有像天士力,华润,如果把整个医药集团放进来,都是超过十个亿。

但是我们确实有十几家企业已经达到了10亿级别的研发投入。不说十多年前,五年前都不敢想,五年前中国连一家企业都没有过十个亿,我们以46亿来看就是7亿美金。

虽然和国际最前面的巨头百亿美金级别的投入不能相比,但是国际上Big Pahrma(大型制药企业)平均投入也就是在20亿美金、30亿美金,七个亿美金真的不少。

我相信,不出五年,中国就会出现年研发投入十个亿美金的企业,我们至少会正式进入国际上的二线梯队。

第三个变化,知识结构要更新。

记得某一次K药(PD-1单抗可瑞达),默克的PD-1,它提出它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获批的时候,默克的市值涨幅和百时美施贵宝的市值跌幅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多么有效的市场。

在中国更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一个临床实验通过了,所有PD-1概念股一起涨。

所以,要不断更新知识,否则,三年以后大家没有办法买处方药。

未来医药行业的机会和挑战

面对这些变化,做医药投资,面对的风险和机会都很大。风险是成功的概率,而机会是,一旦成功,市场空间足够大。

这是美国统计的一组数据:

一期临床60%的成功率,二期叫死亡之谷,30%多,三期60%,三期后approve(批准)的概率90%,最后变成10%,那是正儿八经的九死一生。

中国的成功概率会高一些,不是因为水平更高,是因为不做原研靶点。很多科学上的一些担忧已经被解除了。

对于中国创新药来说,现在面临一个更好的时代,但也面临一个更激烈的时代。

中国无论是生物类似物,还是一些热门靶点的创新药,都会变得价格非常低廉,这对于每个受众来说可能是更好的事情。

以靶点为例,最后也许国外卖50万人民币,国内就是4万、5万人民币。

中国的优势在于病患数量足够多,现在肿瘤一年新发可能400多万人,存量估计在1000万以上。

假使PD -1很多靶点有效率30%,假使降到白菜价4万块钱,如果有20%的新发和5%的存量病人去使用,会有一个700亿的市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体量。

什么企业能跑出来?

从未来来看,在很多领域,中国人会做的就会便宜,这个事情在制造业当中屡试不爽。

未来无论是大的药厂也好,还是生物技术公司也好,出路都是依托资金实力,依托研发去塑造产品线,依托他们的商业能力获得回报。

但这个过程当中会有不同的做法。对于Big Pahrma来说,优势在于销售,他们做大靶点的fast flow(快速跟进),他们在国内有非常好的市场,主做国内兼做国外。

对于生物技术公司来说,销售可能不是优势,但是部分企业在部分技术上可能会做得更优势一些,它在全球会有一些被并购价值。

未来,可能会发生一个叫crossover buyout(交叉购买) 的事情。

中国的大药厂,从现在就已经开始了,会把BD(战略营销)重心放在国外这些生物技术公司新产品在中国区的权益。

无论是大药企也好,生物技术公司也好,后面都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等待续写。

延伸阅读:

医药论坛实录 | 徐佳熹:不出五年,中国将有医药企业正式进入国际二线梯队|聪明投资者


点击右边链接下载聪明投资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LinkedME

声明: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1855.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