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多翼创新(论)

  • 公司招聘
  • 2023-08-16 10:10
  • 龙泉小编

素质教育考什么、怎么考

——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我们把握教育改革方向、调整自身教育思想、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素质教育存在误会、认为素质教育无法落地的人们,也会在学习研读这个体系的过程中豁然开朗,看到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心、力度和智慧。

素质教育不是口号,正在全面落地。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一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科学系统。

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国家科学选才、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机统一、协调推进教育改革,构建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该体系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思维。



一、素质教育在高考中的定义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

培养结果呈现为: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崇尚劳动的品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素质教育中的智育,其内涵不止于知识的传授,而要抵达复杂情境下通过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水平。能够在现实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智慧的象征,才是智育的果实,才是知识学以致用的呈现。

通过智育获得的创新能力,体现为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进行新颖的推测和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摆脱思维定式,勇于大胆创新。



二、高考在教育全局中的特殊地位

高考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是国家教育全局和人生教育全局中的关键点,具有鲜明的高利害性、大规模性和选拔性,是促进公平和社会流通的重要通道。

把握住高考改革,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关键,以点带面,可以了解改革全局。

高考改革的核心逻辑确定了,中考和小升初的相关逻辑也就确定了,区别是不同的梯度和形式。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下,是彼此联系、有机统一的教育全局。高考承上启下,决定了小学初中应该打下怎样的基础,也为接受更高层次的大学教育打下基础。

这是高考在教育全局中的指挥棒作用。



三、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宏观结构

高考评价体系共有四个元素:一核、四层、四翼、情境。

一核,是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是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是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情境,是考察载体,要求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展现综合素质。

这是一个评价考生素质的理论体系。以四层为考察内容,评价考生素质内涵(定性);以四翼为考查要求,评价学生素质达成度(定量)。

体系的构建始于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是素质教育要求在高考中的理论呈现。作为指导和评价高考命题的实践体系,将有力促进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质量提升。



四、为什么考:一核——高考核心功能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决定着高考的前行方向和价值取向。体现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

服务选才体现为为国家和高校选拔符合要求的新生,围绕科学选才、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目标,恰当设置考试区分度,促进人才合理分流配置,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高素质人才需求。

引导教学体现为高考对教学的指导作用,通过梳理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既有侧重又相互关联,是高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两个基本手段。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共同组成了整体的功能机制,体现了高考在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

立德树人,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可以成为的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五、考什么:四层——高考考查内容

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

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

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

四层紧密关联,构成有机整体,使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得到系统的体现。

需要明确的是,和之前过度注重知识和能力(这种情况容易被应试教育钻空子)不同,现在特别强调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并且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突出和贯彻。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教学重点和考试重点会往这两个高级内容倾斜。这个变化,是从考查内容上,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的鲜明特征。


核心价值,具体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当具备的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是在各学科中起着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其在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主要包括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

这里,特别强调10个二级指标,它们就是高考阅读写作的核心主题,应当认真学习深入理解,成为符合高考选拔要求和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最扎实的高考备考)。

10个二级指标分别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法治意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

熟悉去年和今年高考一二模作文命题的读者,一眼便知,这些正是作文的核心主题。

作文要考什么,一直以来都写得非常清楚。难的是如何真正具备高考选拔要求的水平。阅读和写作从来不是漫无边际的玄学,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素养。


学科素养,具体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思想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学科素养包括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

这9个二级指标,精确生动完整地描述了一个具备学科素养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我们检测自己、指导自己和应对考试测评非常好的评价指标。罗列如下: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研究探索、操作运用、语言表达;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

摘录几个印象深刻的能力描述:

理解掌握表现为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和能力,系统化、多层面、多角度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会贯通地把握信息的实质,把握新旧信息的联系,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

知识整合表现为对获得的学科知识和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整合,形成与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相对应的产生式系统,能够将新获得的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或知识体系,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语言表达表现为灵活运用各种文本形式准确表达个人的情感、思维和观点。

人文思维表现为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审美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能够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从多元性、情境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等方面把握问题与事物的本质。

创新思维表现为综合运用直觉的、顿悟的、灵感的、形象的、逻辑的方法,提出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能力是大学新生面对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让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是高水平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能力包含三个关键能力群:一是以认识世界为核心的知识获取能力群,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操作能力群,三是涵盖了各种关键思维能力的思维认知能力群。

知识获取能力群。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阅读理解中,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看不懂作者意思,属于知识获取的能力的不足。

实践操作能力群。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具体写作中,明白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但就是无法组织出正确的语言,属于实践操作能力的不足。

思维认知能力群。这是学习者在秉持科学态度,运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感性思维,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结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是激发个体好奇心、想象力、塑造创新人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遇到一定的社会现象或者学习困境,对个人或者国家社会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无法通过收集信息演绎推理找到答案,无法走出迷茫守护光明,属于思维认知能力的不足。


必备知识是大学新生面对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它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整体知识框架、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这一知识体系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构成,是应对情境所必须的各种复杂的产生式系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都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


综上,素质教育下的考试内容,从深度难度上较之以前多了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从综合性上加强了对整合融合的要求,应用性上全面加强了与实践创新的联系,形成了平衡统一的有机体。这意味着,高考命题的考查内容进入了全新时代。全体家长、同学、老师都要意识到这种划时代的转折性变化。



六、怎么考:四翼——高考考查要求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四翼是联结四层高考考察内容与高考命题实践的纽带。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四翼实现对四层的有效考查,以及对高考试题质量的有效评价。

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素质教育各阶段具有连续性,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是后一阶段学习的基础。扎实牢固的基础是学业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基础性包括学科内容的基本性、通用性以及情境的典型性。它要求以最基本的问题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

综合性强调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体现为综合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合理地组织调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与能力,高质量应对复杂问题情境,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甚至融会贯通。具体而言,对同一层面的知识、能力、素养能够横向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网络;对不同层面的知识、能力、素养能够纵向融会贯通,建立起应对复杂问题情境的立体化开放性知识能力结构,了解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之间是紧密相连、具备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考查时体现为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和具体情境的复杂性。

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学术科研、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高度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与问题,具备良好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考查时选取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作为载体。

创新性强调创新创造。创新型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突出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批量培育可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人才创造条件。创新性具体表现为:摆脱思维定式、善于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具备敏锐发现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具备推测设想并周密论证的能力,具备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是每个有志于享受生命美好、承担时代责任的有志青年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攻坚克难、化解挑战的必胜法宝。国家正大力呼唤创新型人才,不断为创新培育土壤。


综上,素质教育的命题形式超越了之前过分关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缺陷(给应试教育可乘之机),大幅加强了对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关注,学习目标直指实践和创新,为学习注入了强大动能和现实意义。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从高考命题的环节被判死刑,这是扭转劣币驱逐良币不良风气的重要实践。这次高考评价和命题改革,必将引发新一轮彻底的教育革命,成为不同阶层流动通道的新赛道。先知先觉者,抓住这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先发优势,成为文化富裕过程中“先富带动后富”的先富群体。



七、情境:实践导向——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察载体

情境,指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

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

高考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

情境,需要主体作为一个有情人对周围环境的人事物进行感知,方能够体会环境中不同人事物之间的联系,将环境升华为情境。能够适应不同情境下的问题任务挑战,就获得了享受人间乐趣的能力。

活着,是一种生命体验。可以体验的,一定是不同的情境、意境。只有有情有意的人,能够把周围的环境升华为感性的情境、意境,进而体验到丰富的感受,发现事物间更多的联系与奥秘。

情境作为考察载体,深刻具体巧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学习和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能够更加高效率高品质地完成知识的传授、理解和应用,注重活学活用,激发学习的兴趣、信心和热情。同时,严厉打击了应试教育靠机械刷题背诵过关的低级思路。让活学活用吊打死记硬背,是对应试教育在考试选拔过程中的一次绝杀。

观察近两年的一二模试题,各学科命题都已经明显在向着以情境为载体的方向阔步前进。



八、无感是一种麻木、肤浅或无知

感知力、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是一个人发展成长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但是,天生的感知力往往会随着知识的增多和世俗的打压而消失,所能感知到的范围越来越小,最终陷入麻木和自闭。

感知力是综合素质的源头。没有感知力,就不会产生对无法感知的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就不会有基于理解的想象和创造。

肤浅和无知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如果感知能力足够,无感只是因为年幼无知或见识有限(成长过程导致认知范围有限),很容易通过学习了解来改善。但麻木导致的无感,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意味着心灵受到了巨大创伤,需要疗愈。

一个病人奄奄一息,再去责怪他们不认真奋斗,未免过于残忍。

而逼迫病人们奋斗的,往往是病得很重习以为常的成年人。他们把长期低效重复当作了认真奋斗,误会了奋斗的真正意义。为生存而挣扎,为梦想而奋斗,是天差地别的两码事。孩子们想要奋斗,而不是挣扎。

我们,要给孩子们指出奋斗的道路。

对美好的大自然无感的人,对文化经典无感的人,对感人事迹无感的人,需要急切完成的,是心灵的疗愈。



九、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标准前所未有,难度前所未有。

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的挑战,也是对家长们、老师们、校长们,乃至全社会的挑战。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施教者的素质。想要教给孩子们的东西,我们必须先有。然而,过去的教育经历和人生经历,导致我们也未必有时代发展和高考要求的若干知识、能力、素养。可是,这又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的客观要求。

我们没有,孩子们也没有。怎么办?

我们先有,再教给孩子。只能这么办。

难不成等孩子们有了来教我们?

时代的挑战再一次摆在全体成年人的面前。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

我们要永葆生机活力,勇立时代潮头。

孩子们都在那里,等我们去引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份写给中国家长、老师和其他成年人的能力提升指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2338.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