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9年国家规定7层以上的住宅必须配备电梯以来,伴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国内电梯行业迎来了黄金20年的高速发展,电梯年产量由4万台增长至超过1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18.13%,年市场规模如今也超过了2000亿元。
那么在这么大的市场空间中,谁是吃肉的,谁是喝汤的?我们的本土电梯品牌又表现如何呢?
根据国内市场上各大电梯品牌在2021年的营业额,媒体梳理出了排行前10名的榜单。其中,以通力电梯、日立电梯和上海三菱电梯为代表的老牌外资电梯企业作为第一梯队占据了榜单前三甲。
其中排在第三名的是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它是由中方控股和管理的中外合资大型电梯企业,成立于1987年1月1日,经营至今已有35年。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上海三菱电梯创下了“全球最高速度、最大提升高度电梯、最高速双轿厢电梯”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且在2021年实现年营收230亿元。
排在第二的是日立电梯(中国),是一家由日立Hitachi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投资建立的电梯公司,日立电梯自2004年就与时代中国展开合作,同行十余载,2021年日立电梯(中国)年营收达246亿元。
超越日立、三菱,排在榜单首位的是来自芬兰的品牌——通力电梯(Kone)。通力电梯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公司之一,1910年成立于芬兰,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通力电梯主营电梯和自动扶梯,经过百年锤炼,如今通力的业务已经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达到105.1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33亿元)
我国与通力集团的缘分起于1985年,那是通力集团向中国大陆出口的第一台电梯,然后到了1996年,通力正式进入中国,如今通力电梯凭借年营业收入268亿元已经成为中国电梯市场龙头企业。
除了这三家知名电梯公司,进入榜单前十的还有迅达、蒂升、奥的斯机电、奥的斯、杭西奥、康力、巨人通力等七家公司,共实现主营收入额635亿元,但是这七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总和尚不如通力电梯、日立电梯和上海三菱电梯三家加总。
对比国外品牌的强势,就能看出本土品牌的无力,前十名中只有两家是中国国产品牌——西奥和康力,去年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亿元和51亿元,分列第八位和第九位。
不难看出,我国电梯市场还是由外资企领跑,国内品牌占比较小。根据中国电梯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奥的斯、迅达、通力、蒂森、日立、三菱等少数外资品牌占有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而本土电梯企业共有700多家,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不到30%。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其实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相比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最初涉猎电梯业务还是在1900年,由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为上海提供了两台电梯。
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又有大批外资涌入中国,中国的电梯行业也相继迎来了引进外资的热潮。
这些外资品牌在技术上占有优势,并且通过海外投资,在中国设立公司专门经营中国地区的电梯业务。
当时我国自主品牌尚未形成竞争力,但是电梯市场需求已经逐渐扩大,这些具备成熟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外国品牌遍抓准时机,迅速占领了市场,并将这一优势延续至今。
时至今日,中国电梯行业的黄金发展期不但没有结束,相反,对于本土品牌来说,或许更好的时代才刚刚到来。因为在需求层面,国内电梯市场将持续爆发。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大量的新增基建设施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将会为电梯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
其次,中国电梯保有量总体来看较大,但是换算到人均指标,还是处于较低水平。
2020年我国电梯登记总数量为786.55万台,但是人均保有量仅为4台每千人,与同期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相比,仅为他们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这也说明,未来电梯需求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除此之外,电梯使用都有年限要求,一般的报废年限都在15年左右,这也带来中国换装电梯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
这样的市场发展前景将给本土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同时从技术角度来说,电梯的高科技含量并不是特别高,目前本土企业并没有明显的短板。目前本土品牌跟国外大牌的主要差距还是集中在品牌影响力,分销、售后模式等方面,所以相信随着国内电梯企业不断地自主创新和突破,未来十年内将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逐渐扩大市场份额。
写在最后:
电梯市场的发展也不完全只是研发、生产、销售,电梯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是否有安全隐患,这些都是在采购电梯时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这也对企业的产品和后续维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资料:
1.招商银行《2022中国电梯行业市场现状与未来投资发展分析》
2.天天快报《重磅!中国市场十大外资一线品牌揭晓,奥的斯、快客电梯等表现依旧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