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昆山仁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华为起诉亚马逊)

  • 公司招聘
  • 2023-09-08 18:31
  • 龙泉小编



近日,亚马逊再次成为热搜话题。


据相关媒体报道,华为在近日发布了新的法院通知,案由是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被告为亚马逊公司、亚马逊服务公司、亚马逊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等。据了解,案件预计将于2023年10月30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这并不是亚马逊第一次跟中国人打官司了,不久前,东莞某大卖在与亚马逊的官司中胜诉,成功追回被亚马逊冻结的资金。这件事也在跨境圈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根据美国法院的仲裁结果,亚马逊除了需要解封该卖家的全部被冻资金,还需要向卖家赔偿12%的利息。



在大家以往的印象中,当卖家遇到了自身权益被平台侵犯的情况时,往往只能被迫接受,但近期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中国卖家正在主动维护自身的权益。


从被动接受亚马逊平台的规则要求,到主动出击,维护自身权益,亚马逊平台的中国卖家是如何实现转变的?


缘起


对亚马逊的诉讼还要追溯到去年上半年开始的亚马逊“封号潮”,整个事件的过程和影响已经不需要再去赘述。亚马逊对于违规卖家进行处罚,这本身无可指摘,但亚马逊的处理手段却招致了不满:除了封店之外,还“一刀切”地冻结了卖家的店铺资金,这让卖家难以接受。


面对亚马逊的处理,大部分的卖家虽然不满,也没有好的办法。因为卖家想要回自己的资金,并非一件易事。

图源网络


首先,向亚马逊申请解封资金,成功率是很低的。在封号潮爆发后,曾有大卖高管专程飞到亚马逊总部去申诉,也未取得显著成效,中小卖家就更不用说了。


剩下的一条路就是通过法律程序申请仲裁,解封自己的资金。不过,这条路对于卖家来说,也并不容易。进行仲裁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还要支付高昂的仲裁费和律师费。有不少卖家觉得:


“怎么斗得过亚马逊?”

“万一惹怒平台,以后不让我做生意了怎么办?”

“如果仲裁失败,还要再赔上仲裁费和律师费。”


多数卖家最终选择了放弃,甚至不少被误封的卖家,在亚马逊的“冻结所有资金”的压力下也被迫承认错误。毕竟,不是所有卖家都像华为那样,有实力、有精力、有底气和亚马逊对簿公堂。


不过,也有卖家选择通过法律诉讼程序,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此次胜诉的东莞大卖就是其中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封号潮以来,第一家起诉亚马逊并胜诉的卖家。在今年3月份和4月份就有两家深圳大卖先后通过法律程序,解封了店铺的被冻资金。


据相关媒体统计,目前关于亚马逊封号潮的申诉案例中,全球已有6起胜诉案,其中,中国占了4起。


虽然与被封号的卖家数量相比,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但这些案例说明了,通过法律程序,卖家是可以拿回自己的合法财产的。同时,这些胜诉案例也给后来者提供了经验。


由于美国属于海洋法系,以传统、过往判例和习惯为判案依据,这些成功的案例也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判例依据。


即使有成功案例,想要与亚马逊抗衡,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普通卖家还是难以承受申请仲裁所需的代价。据了解,已经有律所组织了“亚马逊大规模仲裁项目”,帮助在去年被冻结资金的卖家申请仲裁。


在欧美地区,个人想要与大企业抗衡,往往会采取集体诉讼或仲裁的手段。但中国卖家与亚马逊签署的协议中规定,不能进行“集体仲裁”。该律所相关负责人指出,中国卖家可以采取“大规模仲裁”的手段集体诉讼。两者的区别在于集体诉讼只有一个案件,案件中大量的原告走同一个案件、同一个程序。而大规模仲裁是“众多的原告聚集起来,提交了众多类似的程序”。


可以预见,有了成功案例的激励和新的集体维权渠道,在未来将会有更多卖家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未来一段时间,亚马逊要面临的中国民间诉讼对象可能不只是华为。


亚马逊平台与卖家的博弈


其实,在封号潮事件之外,卖家与亚马逊的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平台还是卖家,都在努力为自身争取权益。不过,在与亚马逊平台的博弈中,卖家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因为卖家对平台流量的依赖,再加上平台是规则的制定者,相当于亚马逊既是选手,又是裁判,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也让卖家对平台束手无策。

图源网络

例如,平台开展多轮行动,对违规行为进行打击,使多数卖家都能够遵守当地和平台的规定,合格规化经营。但反过来,对于亚马逊平台的一些“小动作”,卖家却毫无办法。


此前,就有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亚马逊不仅在流量和搜索排名方面偏袒自营产品,操纵搜索结果,以此来提升自营产品的销量。同时,还收集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推出竞争性产品,甚至直接抄袭第三方卖家的产品。


对于这些行为,亚马逊方面自然统统予以否认。虽然不少卖家对亚马逊的这些行为心知肚明,但人在屋檐下,受害者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反击亚马逊。


从表面来看,卖家对亚马逊平台是单方面的依赖,但实际上,也是无数大大小小的卖家撑起了亚马逊巨无霸的地位。双方的地位应该是互相依存,互相成就。特别是中国卖家,为亚马逊平台提供了大量有竞争力的产品,为平台吸引了大量买家。根据Marketplace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亚马逊平台42%的大卖都是来自中国。如果卖家和产品流失,对于平台来说也是损失。


独立站+多平台布局,减少依赖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卖家正在开拓新渠道,减少对亚马逊平台的依赖。


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在封号潮后,有近七成的卖家考虑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布局新的销售渠道。


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大卖家来说,在平台之外,也开始加速在独立站的布局以亚马逊平台的头部大卖安克来说,安克财报显示,从2020年底到2022年上半年这一年半的时间里,独立站平台的营收增速远高于在亚马逊上的增速。与2020年相比,2022年上半年亚马逊渠道的营收占比从61.74%下降到了56.57%,独立站的营收占比从2.29%上升到3.07%。

来源:安克2021年年度报告

来源:安克2022年半年度报告

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也显示了独立站的巨大前景。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独立站数量已经达到20万,从跨境电商B2C市场结构上看,独立站份额从2016年的9.8%提升至2020年的20.3%。


除了布局独立站,亚马逊平台的卖家们也开始在其他平台进行布局。


例如,去年受封号潮影响的大卖有棵树,其财报显示,2021年在沃尔玛平台实现营收近6000万元,同比增长达到141%。除了沃尔玛,有棵树也积极开拓速卖通、Shopee等第三方平台的业务。


据了解,多家大卖均开始在亚马逊之外的渠道发力,通拓增加了eBay、沃尔玛、速卖通、Lazada 等其他电商平台的销售占比,还加大了自营网站投入。而泽宝进行线上线下多渠道布局,“重仓”独立站,并持续开拓日本、中东、拉美、东欧地区的线下市场。


经历了平台和市场的变化,在中国卖家眼中,亚马逊从之前的出海必选平台变成了出海平台的选项之一。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变化,对卖家来说,除了独立站和现有平台,在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选项。


多年来,中国卖家出海,除了独立站,最多的选择就是当地的电商平台。这就意味着主动权往往在当地平台手中,一旦卖家权益被侵犯,卖家往往需要“跨境维权”,其中的门槛比国内要高得多。

图源网络

从TikTok电商到近期的拼多多Temu上线美国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平台出海,中国卖家也会面临更多的选择。同时,拥有自己本土的出海平台,卖家的出海之路也会更加方便。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最终实现平台出海,中国卖家的主动性将会进一步提升。


这并不意味着对中国卖家侵权的行为会逐渐消失。相反,在出海的过程中,被侵权或者出现纠纷不可避免,即使是巨头华为也无法避免。此次华为与亚马逊的纠纷事件,作为卖家的我们,在吃瓜之余,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学会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及数据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8673.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