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是中国和中亚、欧洲各国合作的一个项目,项目内容为建设多条国际铁路,是往来于中国内地与欧洲沿线各个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
“中欧班列”运输十分方便,大大缩短了中国往返欧洲运输所需的时长,为中国进军欧洲市场提供了便利。但是“中欧班列”在规划之初收到的都是各种不被肯定的负面评价,如今却迎来反转局面。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世界各国对“中欧班列”态度的转变呢?
“中欧班列”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计划的倡导下所铺设的数条国际铁路。但是,“中欧班列”在建设初期并不被看好,国际上一片反对与唱衰的声音,因此也没有太多国家愿意拿出资金、技术等进行支援,“中欧班列”初期建设的资金、人力等成本投入基本上都来自于中国。
但是随着面对目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全球贸易流通不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然存在的背景下,“中欧班列”的存在对于中欧贸易之间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正是“中欧班列”使得中国的海外贸易市场在新冠疫情期间依然火爆,世界各国纷纷流露出了羡慕之情。
“中欧班列”的价值也随之浮现,并被大家所看见和认可。原先持反对意见的欧洲国家等都羡慕不已,许多国内企业也争相申请加入其中。
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当于一座桥梁,将我国的贸易市场与国外互通连接,推动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和贸易交流。而如今的“中欧班列”的地位,相当于陆地版本的“丝绸之路”。
它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对于世界格局的相对稳定,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价值。“中欧班列”的战略意义已经远超过了经济本身,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中欧班列”以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为载体,目前一共有三条运输通道:“东部通道”的出境口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中部通道”的出境口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口岸;“西部通道”则在中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可以看出,“中欧班列”的辐射范围十分广泛,途经多个国家。
2011年3月19日,中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正式开通运行,由于位于重庆,由此得名“渝新欧”。这条“中欧班列”线路实现了从重庆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想法,自此也开启了中国横跨亚欧大陆的旅程。到了2016年6月8日,这趟由重庆开出的列车更名为“中欧班列(重庆)”。
截至今日,“中欧班列(重庆)”为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贸易收入。“中欧班列(重庆)”发展迅速,其线路从运营之初的“一条”不断稳定增长,如今已经有了几十条的线路,辐射范围十分之广。
不仅如此,“中欧班列(重庆)”在多年的运行里不断开拓业务范围,运输的货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IT产品,不断扩展到如今的各行各业,各种商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但是,“中欧班列”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我国一直坚持对外开放,互利共赢。
在运输方式上,“中欧班列”不仅仅是一条铁路通道。首先,“中欧班列”在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位置设立了多个枢纽节点。其次,除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中欧班列”还承担了海铁联运的任务。
因为在“中欧班列”投入运行之前,东南亚的外企公司如果想讲货物外输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往来,通常只有一条途经马六甲海峡的路线可以选择,过程十分坎坷与曲折暂且不说,并且还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
但是自从有了“中欧班列”后,对于需要与欧洲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国家来说,原先他们只能选择一条耗时长、成本高的路线,如今则可以选择中国作为转运国家。
只需要将货物通过中国的“中欧班列”,就饿可以将这些货物运输到欧洲的各个国家,由此就大大节省了运输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
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中欧班列”的运行深刻影响着世界的贸易格局,影响着“中欧班列”沿线的各个国家。“中欧班列”的独有优势也使得它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看见和重视,“中欧班列”或许会对世界各国的贸易、物流等产生巨大且深刻的影响。
这也是如今世界各国及企业对“中欧班列”的评价与之前相比,出现两极反转的原因。那么“中欧班列”到底有什么优势,使得欧洲国家羡慕,国内企业都争相排队呢?
首先,“中欧班列”有着海运和空运等运输方式所不具有的“稳定”的突出优势。“海运”由于海上风浪天气多,因此在海上航行的风险更大,对于抵达的准确日期很难保证;“空运”虽然速度快,但是成本巨大,对于需要控制成本的企业来说并不友好。
而“中欧班列”采用的是铁路运输的方式,完美避开了海运和空运的劣势。铁路运输其受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小,不会因为天气或者交通条件变化等原因而改变计划,能够有效保证货物及时且安全的送达到客户的手上,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
比如在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中欧班列”的优势就在这段艰难的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疫情期间,“中欧班列”在中欧各国间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大量的防疫物资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到沿线各个国家,对各国联手共同面对疫情发挥了关键作用。
截至2022年6月,“中欧班列”为沿线各国运输防疫物资多达1417万件,重量总计10.9万吨。
除此之外,受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受到了猛烈的打击,不仅进出口贸易受到限制,连国际供应链也遭遇了极大地冲击。除此之外,空运、海运的运输方式在这个期间也无法顺利展开。
但面对这种境况,“中欧班列”却没有也因此而停止运营,反而是在重重压力下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对于=缓解我国和欧洲各国企业进出口的困境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时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不仅如此,“中欧班列”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效率”和“时间”两个方面。一是运输效率高,二则是时间成本少。
在全球国际贸易运输的运力依然十分紧张的大背景下,“中欧班列”的运输距离短,受外界天气等客观环境影响小,速度快且安全便捷,在国际物流的陆路运输中发挥着骨干的作用。
具体来说,“中欧班列”主要是通过增加新的线路,进一步提高运输网络的密度,从而打通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的高效物流运输通道。
而更短的运输时长则意味着更快的货物周转速度,以及更加稳定的货物供应链。在“中欧班列”投入运营之前,在中欧贸易往来过程中,如果用“海运”的方式运送货物,通常需要耗费个来月的时长。但是自从有了“中欧班列”之后,快则十来天出头就能将货物送到目的地,运输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随着“中欧班列”线路的不断扩张与发展,“中欧班列”上运输的货物的种类也不断丰富,从电子产品到生活用品、衣服果蔬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中欧班列”将一件又一件的“中国制造”运往国外,同时也将各式各样的欧洲商品运回了国内,极大地推动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通有无,推动了“中欧班列”沿线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对沿线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了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便利,“中欧班列”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需求,从而为沿线国家的居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因此“中欧班列”能受到大量企业的追捧,大家争先恐后的想加入“中欧班列”也是必然的结果。
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冷嘲热讽,到如今争先夸赞,“中欧班列”用实力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向世界各国人民献上了自己的成果。
“中欧班列”对于中国和世界各国人们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只有不断保持开放与往来,才能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