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春秋战国的纷争,到秦王扫六合;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到三国终归晋;从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大一统……几千年来,这条规律一再被历史所验证。
1911年,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清王朝政权覆灭,中原大地战火重起,手握重兵的军阀们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在史书上,这群军阀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那就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集团及其所掌握的北洋政府,是执掌中华民国政权十六年之久的实际统治者,也是作为中华民国政权代表的实体。这个短暂且松散的政权,既是中国由统一走向再统一的过渡,也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过渡!
1928年12月29日,位于辽宁沈阳的大帅府门前,代表奉系军阀的五色旗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则是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与此同时,少帅张学良当众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
尽管此前与之后的国号并无二致,都叫做“中华民国”,但从本质上讲,“东北易帜”却是改朝换代的一道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以五色旗为代表的北洋时代彻底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权。
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到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东北易帜结束,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逐渐取代了清王朝,成为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纵观整部中国近现代史,与北洋军阀和北洋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更是与这个庞大的军阀集团息息相关。
在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中,统一与分裂、中兴与没落、革命与保皇、共和与立宪、忠诚与背叛交替出现。这是一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这是一个枭雄并起的年代,这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思想碰撞最为激烈的年代。正因如此,这段历史才显得格外纷乱和复杂,让人难以理清头绪。
台湾著名史学家和政治家丁中江先生,曾历任云南省政府代理秘书长、“军委会”特派员等重要职务,并长期在台视、中视、华视等媒体担任政治评论员。丁先生对北洋军阀时代的历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在潜心研究、积累多年后,他与商务印书馆合作,推出了自己的力作——《北洋军阀史话》。这套书上起袁世凯小站练兵,下迄张学良东北易帜,历时五十年,勾画出清末民初军阀纷争的历史画面。
丁中江先生以新闻分析的手法,对各种历史资料进行处理,条理井然、眼光独到、资料翔实、记述完整。书中还附有大量珍贵资料和图片,对填补坊间有关民国初年历史著作的缺失极有助益。无论是研究中国近代史,还是研究北洋军阀史,这套书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这样一部既能增长知识,又可阅读欣赏、宛如文学作品的历史读物,自然会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追捧。该书自1964年问世以来,行销华语世界数十年,至今已累计印行十余版。古人云: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照我说,在世界各国的大图书馆里,凡有中文藏书,必有《北洋军阀史话》。
要说北洋军阀,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那就是北洋军阀的鼻祖——袁世凯。
袁世凯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夸他是“济世安邦”的能人,有人骂他是窃国的“独夫民贼”。袁世凯游刃于晚清政府和革命党人之间,以麾下的北洋新军为倚仗,迫使清政府逊位,客观地讲,对革命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他却又贪恋权位,强行复辟帝制,终究身败名裂,落得个千古骂名。正如丁中江在《北洋军阀史话》这本书里评价的那样:
“也许袁世凯的丑恶还不及历史上的董卓,可是他的煊赫却比董卓大胆。董卓自己不敢做皇帝;而袁世凯则因缘时会,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窃取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他可以为中国的华盛顿而不为,却要龙袍加身,做中华“帝”国的皇帝,以致众叛亲离,抑郁而死。”
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清末的湘军与淮军。清朝末年,湘、淮两个军事集团,长期盘踞着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重要职位,形成庞大的地方势力。而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正是继承了湘、淮军的衣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后来的北洋军阀集团。
因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他非常崇拜曾国藩“起自团练,创办湘军”的治军方法,后来他在奉清廷之命,于天津小站操练新军时,最根本的一条思路,就是培植亲信,网罗心腹,组成宗派势力,打造出一支“其心理中不知有清廷,而唯知有项城耳”的北洋新军。就这样,晚清政府寄予厚望的新式军队,变成了掌握在袁世凯手中的私人武装。
袁世凯推翻清廷之后,本来大总统做的好好的,为何非要搞复辟呢?丁中江在书中记载了一段掌故:
袁世凯有午睡的习惯,睡醒后,必会用自己最心爱的玉制茶杯喝上一杯茶。有一天,袁世凯身边的小厮端茶时,突见袁所睡的床上躺着一只大癞蛤蟆,吓了一跳,失手把玉杯跌落地上,这个小厮也被吓得魂不守舍。一位老家人见这小厮可怜,便动了恻隐之心,教他一套说辞。
等袁世凯一觉醒来,小厮换了一个茶杯奉茶,袁世凯大为疑惑,便问道:“我的玉杯呢?”小厮战战兢兢地回答:“玉杯不小心被我打碎了。”袁大怒:“你这个混账!来人呐,给我拖出去!”这时小厮慌忙说:“大人息怒,方才小的端茶进来时,看见床上睡的不是大人。”袁世凯厉声问:“是什么?”小厮说:“是一条五爪金龙躺在床上,小的被吓了一大跳,一不小心便把玉杯跌碎了。”
听了这话,袁世凯的面色好转过来,声调也缓和下来,对小厮说:“这事不许在外边乱讲,让我听见打断你的狗腿。”说完便从抽屉里掏出十块大洋赏给小厮,让他退下,一场天大的祸事也就化为乌有了。
由于这件事,袁世凯便真以为自己有九五之尊,因此才有了后来称帝一事。
不过在民间,老百姓都说袁世凯是癞蛤蟆所化,传说他出生时,他父亲袁保中就梦见一只大蛤蟆爬到他的身上。这个传说在北方流传很广,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出现过蛤蟆结队朝王的怪事。后来袁世凯称帝,举行祀天大典时,百姓们也争传“蛤蟆祭天”。中国有句俗语叫:“癞蛤蟆难过端午节”,巧合的是,袁世凯就死于民国五年的6月6日,恰是当年的端午节。有人说,袁世凯断气时,从床底下跳出一个大蛤蟆,怒目而视,不知所终。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队群龙无首,于是就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其中势力最强大的,就是被称为“北洋三杰”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王士珍善于机变权谋,因此被称为“北洋之龙”,而行事凶残的段祺瑞,则被称为“北洋之虎”,至于对北洋政府忠心耿耿的冯国璋,则被称为“北洋之狗”。在北洋军阀中,王、段、冯三人是除袁世凯外,最有才干与声望的人,而徐世昌、梁士诒、黎元洪等人的影响力,要介于袁世凯和北洋三杰之间。至于曹锟、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张宗昌、冯玉祥等后起之秀,只能勉强算作是第三级了。
身为“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因其为人谨慎、待人诚恳、办事稳重、救人急难,所以在北洋军中颇有人缘。袁世凯称赞他“聘卿乃北洋第一军事人才也”,而军机大臣荣禄更是给出了高度评价:“此人负治国之才,不第长于军事也。”
不过,这位“治国之才”,满心想的却是复辟大清,在张勋复辟之际,王士珍不仅积极响应,还担任了内阁议事大臣、参谋部尚书等职务,张勋兵败后,王士珍不仅执迷不悟,还想请东北王张作霖派兵进京“勤王”,维护复辟的溥仪。
这条“北洋之龙”,不仅不以天下苍生为念,反而抱着封建帝制不肯放手,难怪他后半生隐居乡野,再也没有丝毫作为,无论是名望还是实力,与段祺瑞、冯国璋相比,简直是天差地远。
“北洋之虎”段祺瑞是北洋集团的二号人物,此人素有“六不总理”的美名,即“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在鱼龙混杂的北洋军阀中,算得上是私节无亏。但段祺瑞输就输在政治野心太大,太热衷于权力。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一心想博取北洋军阀的最高领导权,通过枪杆子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他的心机太甚、操之过急,加上段祺瑞在某些方面,颇有点西楚霸王项羽的影子,为人自负、无法容人、有过不罚、有功不赏,因此不得军心。
在整个北洋时代,段祺瑞麾下的皖系军阀,一向是战斗力最弱的,最后,段祺瑞本人也被冯玉祥赶下台,从此退出政界,以“正道居士”为名,潜心佛学,不问世事。
北洋三杰中最擅长带兵打仗的人,当属“北洋之狗”冯国璋。但用今天的话讲,冯国璋缺乏政治敏感性,毫无权谋手段。武昌起义之后,他没有领会袁世凯“慢慢走,等等看”的策略,不仅发兵连克武汉两镇,还向袁世凯邀功请赏,结果袁世凯勃然大怒,还把湖广总督的位子给了段祺瑞。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想独掌大权,但冯国璋却心有不甘,处处给段祺瑞唱反调。结果等冯国璋自己当上代总统后,又处处受到段祺瑞的掣肘。最终,代总统的位置还没坐热乎,就匆匆下野。积郁成疾的冯国璋,次年病故于北京。
除了煊赫一时的北洋三杰之外,北洋军阀当中还有很多名噪一时的人物,例如,妻妾成群的狗肉将军张宗昌、鼓动溥仪复辟的辫子将军张勋、曾经登上过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吴佩孚、一生倒戈八次的大树将军冯玉祥、土匪出身的东北王张作霖等等,都足以称之为当世枭雄。
但正如丁中江在书中指出的那样,北洋军阀毕竟不能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终究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
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26年7月9日,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北伐,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部队,而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见势不妙,也纷纷弃暗投明,加入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
就这样,1928年,势如破竹的国民革命军就攻克了北平。恰在此时,奉系军阀的首领张作霖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年仅27岁的张学良为报父仇,果断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毅然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战争圆满结束,北洋军阀在中国长达17年的统治也彻底覆灭。此刻,积弱已久的中国依稀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就在不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