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 公司招聘
  • 2023-11-05 12:00
  • 龙泉小编

融媒体记者 管颜青


2012年~2022年,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对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来说,却意味着十年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与无私奉献。


在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的风雨兼程中,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从零起步,迎难而上,直面血液肿瘤领域最难的复发难治白血病治疗,形成了科室品牌特色,业内领先。科室科研教学水平持续提升,人才梯队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服务品质有口皆碑,学科影响遍布全国,为医院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医院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7月28日,由《医师报》和航天中心医院主办的“航天血液10周年跨越发展再启航”活动召开,国内血液学名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血液病诊治状况,并在《医师报》医TV直播间一起回顾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在十载春秋中的奋楫前行、骄人的发展成果,并分享满怀“一切为了患者”的初心而笃行不怠的勇气。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本次活动由医师报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主持,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进行直播,医师报视频号、医师报肿瘤频道视频号、今日头条、微博卫生健康、百家号、新浪新闻等7个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共收获36.3万人在线观看。


聚焦·血液肿瘤诊疗新技术,探索·血液肿瘤治疗新未来

黄晓军教授:航天血液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值得尊敬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国内血液科领域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没有形成让全球公认的某种疾病的诊断标准,二是我国幅员辽阔,该如何实行标准化的诊断。”谈及我国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诊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认为,尽管我国血液肿瘤的临床治疗已经从传统放化疗时代步入到精准靶向与免疫治疗并行的新纪元,为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但临床上依然存在诊疗不规范、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的现象,需要倡导规范化的诊疗,保障患者安全及医疗服务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同时,黄晓军教授对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建科十周年表示祝贺。他表示,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人在短短十年间形成了复发难治白血病淋巴瘤治疗的品牌特色,闯出了一条技术创新之路。这种不屈不挠、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值得尊敬。


王建祥教授:血液科发展日新月异技术革新开启新篇章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几十年来,中国血液肿瘤领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介绍说,在诊断分型上,以往血液肿瘤仅能依靠其形态学的特点及免疫组化来进行病理诊断,存在一定误诊率,单克隆抗体免疫分型检测技术的出现极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在治疗方案上,以诱导化疗、强化巩固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的多种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提高缓解率、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在新药研发上,研究人员设计开发出针对基因异常的多种靶向治疗药物,这些新药和化疗相结合,为血液肿瘤治疗开启了新篇章。


目前,但仍然有很多未被解决问题和未满足的需要。例如,如何将免疫治疗技术应用老年患者和难治复发的患者中?在医疗资源短缺的当下,如何减少患者的住院需求?期待相关工作者攻破这些难题。


王建祥教授也表达了对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未来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向着更高的远大目标迈进,如提高复发难治的白血病的缓解率,争取长期缓解乃至治愈。


朱军教授:和“航天血液”共同努力走出中国淋巴瘤治疗的特色之路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高度肯定了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十年高速发展的成就。他表示,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在王静波主任的带领下,不怕困难,直面挑战,团结拼搏,十年磨一剑,兢兢业业为患者服务,尤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白血病、淋巴瘤领域不断探索,挽救了众多危急重症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是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的邻居,也是战友团队。在这些年“白手起家”的过程中,双方相互支持。朱军教授表示,“衷心感谢王静波团队和航天中心医院在移植方面给予的无条件帮助,对我们的患者救急救难。祝王静波团队在今后的发展中越来越好,我们共同努力提高中国淋巴瘤的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之路。”


王静波教授:只要能救回患者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我们团队成员有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只要能换回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我们可以不睡觉、不吃饭、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作为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十年发展的带头人,王静波教授感慨万千,她表示血液科之所以能得到全国患者和同道的认可,除技术革新外,与团队拼命三娘的奉献精神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特色管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分级谈话制”能够帮助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和不同治疗方案的利弊,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移植方案集体讨论制”为每名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全科讨论,制定个性化的移植方案,并经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医疗组长和科主任四方签字,保证移植方案准确执行;“两个负责制”,即24小时负责制和终生负责制,能够第一时间解决患者问题,为患者终生健康保驾护航;医护联动的“早交班制度”在血液科每天早交班时都会由护士读出每名医生前一天开具的检查,医生要说出检查结果才算完成闭环,保障每个检查结果都有价值。


传承·航天精神 人才培养,独特·研究创新 突破难点


杜继臣院长:上一十年血液科成绩骄人下个十年再立新功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航天中心医院院长杜继臣表示,伴随着航天中心院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步伐,血液科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奋斗历程。十年来,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王静波主任的带领下,在全体血液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绩。如今,血液科已经站在了一个崭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承载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希望血液科人倍加珍惜过去的成就,转化为下一个十年奋勇前进的巨大动力。为早日实现一流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发展愿景,再立新功。


王静波教授:传承治疗理念持续学科发展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王静波教授表示,尽管血液科已经形成了独特品牌,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寻找治疗失败的原因,提升患者的缓解率,规范系统化和细节化的科室管理等。


与此同时,如何传承治疗理念和持续学科发展也是当务之急。王静波教授希望未来能够将科室经验梳理成有规律可循的系统化理念,带动国内学科发展。然而,目前科室中多是个体化的干细胞移植方案,总结成规律并非易事。另一方面,王静波教授期待能将科室经验传承给更多的青年医生,薪火相传,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费新红教授:倾尽一切挽救患者是十年最骄傲的成就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航天中心医院费新红教授分享了血液科建科初期的故事。她说,“刚开始建科的时候医护人员特别少,当时王静波主任和赵杰主任带领我们,遇到重病患者抢救时,常常整宿不回家。那时实验室的条件也比较艰难,在医院的一个小角落里面,建立了血液科的第一个实验室。在王静波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临床密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让更多患者得到治疗机会。”


“我记得有一个重型再障的患者,当时肺部感染很严重。通常来说,重型再障患者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时最佳的状态是不能有任何感染的。因此,这个患者来科室后,我们进入到战备的状态,积极抢救。最终患者移植成功,现在都有孩子了。”在费新红教授看来,科室取得最好的成绩是想尽一切办法挽救很多危急重症的患者,这也是所有血液科人最引以为傲的成就。


罗荣牡教授:做患者的“代言人” 累并快乐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作为一个医生我很骄傲,我热爱我的专业,我愿意为之而付出,所以我选择了航天中心医院,我可以跟随王主任在这个广袤的平台上实现个人价值。”尽管来到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才两年,罗荣牡教授已有切实体会,在这里可以向着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最高峰攀登,克服重重困难,坚定地走下去。


作为科室的副主任和儿童亚专科的带头人,罗荣牡教授说她的丈夫形容她“不是在抢救病人,就是在查文献”。这是因为工作中常面对很多难治复发的患者,需要反复地斟酌和各个科室去协商,他们也是患者的“代言人”,代表患者去和其他科室交流方案。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罗荣牡教授觉得自己也获得了“医生应有的快乐”,因为这是患者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治愈患者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赵杰教授:热爱和凝聚力是克服重重困难的动力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对于航天中心医院赵杰教授来说,十年间最打动她的是血液科人顽强拼搏、团结在一起的凝聚力。她说,“建科初期非常难,病人少,过春节的时候只有4个病人,我们10个医生守着这4个病人一起过节。为了扩充团队、提升科室知名度,王主任每个周末2天要飞4个城市,去全国各个医院血液科宣传科室特色。我在后方也一直战斗在临床第一线,救治这些来之不易的患者,帮助他们尽快康复。在这些患者的口口相传下,‘航天血液’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获得了业内认可。”


此外,血液科医护人员对自己专业的执着和热爱,对学科带头人王静波主任的信任,对科室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和期待,都是血液科人紧密凝聚在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的内在动力。


朱风英护士长:孩子期盼的眼神让我选择坚持下去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建科初期时,护理团队人员少,每周都有人离职,原因是血液科的劳动强度太大,患者病情太重。”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朱风英护士长回忆说,“记得有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他是PICC置入不良,我们每天都要给他扎针、抽血、输液,他经常哭闹不止。有一天,他突然不哭了,用一种无助又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这让我下定决心报名学习PICC技术。那时我是PICC学习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我白天学习PICC,晚上加班到深夜。有一天,深夜回到家里,我拿起钥匙开家里门的时候手抖得竟然钥匙塞不进锁口。但一想到孩子的那个期盼的眼神,我觉得无论多辛苦,我都要坚持下去。”


如今,血液科已有65名护士。为了帮助年轻护士尽快成长,朱风英给护理团队制定了奖励和绩效机制,并帮助每一位护士规划自己在血液科的发展前景。在十年的努力下,现在已有很多护士在血液科实习后愿意留在科室,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移植仓护理组长许焕霞: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如何进仓?“航天血液”有办法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移植仓护理组长许焕霞表示,在移植仓护理工作中,护士们除了要帮助患者缓解躯体疾病外,还需要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例如,曾有一位患者有幽闭恐惧症,和医生沟通了之后,由暗仓调到了明舱,同时也尽早给他做干细胞移植,缓解他的焦虑。


许焕霞介绍说,除了这位患者外,大多数的患者都有焦虑恐惧的问题,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独立的移植仓生活,不清楚未来是否会面临不良反应,发生了不良反应后又该如何配合处理。因此,护理团队会及时给患者讲清楚注意事项,给他们做心理疏导。


由于患者家属无法进入移植仓,护理团队也注重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许焕霞说,除了先进的移植技术,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支持、良好的沟通也是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感恩·有你


除了医护人员外,患者也是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成长的见证者。本次直播邀请到了干细胞移植患者小兮和文松冰分享他们和血液科之间的故事。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自己当时的病情比较复杂,复发一直不缓解,很多医院的医生不敢收。我从病友口中知道王主任团队,决定去航天中心医院做移植试一试。”小兮说,自己当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多次化疗不缓解,还存在多处髓外病变。当时她的主治医师是费新红教授,根据她的病情制定出一个适合她的移植方案,克服了复发风险和并发症。


如今,小兮在移植后已经健康生活了十年,现在正在上大学。除了体能方面比较弱一点,小兮没觉得自己和周围健康的同学有什么区别。


“王主任针对我的病情设计详细的移植方案,每天都要来查房关心我的病情,这也是我能够治愈的关键因素。能在以治疗疑难杂症著称的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减少了很多费用和时间。”文松冰说。他5年前被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化疗中出现了严重感染,创下了在航天中心医院入仓时间最长的记录,多亏了王静波教授团队的照顾,现在恢复很好,跟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在直播活动的尾声,小兮和文松冰委托《医师报》节目组的为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献上锦旗与鲜花,来表达他们对王静波主任团队救死扶伤大爱精神的感激之情。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只要能救回患者的生命我们宁可倾尽所有)


结语

回望“航天血液”漫漫十年路,有酸楚,更有甜蜜;有惋惜,更该庆幸;有泪水,也有欢笑;有无奈,也有自豪。每一个患者的每一个故事,都见证着医者在风雨兼程、舍身忘我地付出。十年春秋,风华正茂;十载耕耘,硕果累累。祝福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在新征途中再谱新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74773.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