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气温骤降,仿佛一夜入冬,这个时候,半夜里突然有了尿意,相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
今天想和你聊聊尿频。
中医认为,肾主水,为水脏,司开阖。
开,即打开,阖,即关闭,说的是肾脏起调节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
正常人体内,肾阴、肾阳是相对平衡的,肾气的开阖也是协调的,因而尿液排泄正常。
一旦肾失主水之功,势必影响司开阖之效,体内水液代谢失常,尿频由此而来。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张可温肾阳,而治尿频的方子——桂附地黄丸,原方出自《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后人将肾气丸中的桂枝替换成了肉桂而得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肉桂是一味辛甘偏热的药材,入肾、脾、心、肝经,
其性纯阳温散,善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多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频等症,
此外,肉桂还具有引火归元之功效,多用于下元虚冷,为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诸如面赤、虚喘、汗出、心悸。
肉桂
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入心、肾、脾经,
因此,附子上可助心阳、中可温脾阳、下可补肾阳,可温补一身之阳气,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
附子既为治疗亡阳证之主药,同时又为治疗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之要药。
此外,附子秉性纯阳,散寒之力大,温散走窜,亦为散阴寒,祛风湿,止痹痛之要药。
附子
肉桂和附子联用,温补肾阳,等同于给身体添了把火,把沉积于下焦的水向上蒸腾,大家试想一下,水分向上走了,自然也就不容易再向下走,尿频的症状自然也得以缓解。
熟地黄为生地黄经过酒炖或者酒蒸加工而得。
熟地黄味甘厚,性微温,质地柔润,入肝、肾经,功擅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历代医家视为“滋补肝肾阴血之要药”。
是故,但凡血虚、肾阴虚或是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各种证候,用一些熟地黄滋补一下,准没错。
熟地黄
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
山药即可补气,又能养阴,为平补气阴之要药。
山药
山茱萸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入肝、肾经,
既能补肝肾,又能温肾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
山茱萸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不是说尿频多为肾阳不足吗?何必再补肾阴呢?
中医认为啊,阴阳互根互用,常常在治疗阳虚证时,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即谓“阴中求阳”。因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这就好比我们在治疗血虚证时,在补血剂中常佐以补气药;治疗气虚证时,在补气剂中也常佐以补血药,一个道理。
此外啊,山药性兼涩,山茱萸味偏酸,都具有收敛固涩之功效,常常用于尿频之证。
补了阴,补了阳,该把体内的湿邪清一清了,
用谁呢?
就用茯苓、泽泻,它俩都是偏于平的药材,没什么味道,
祛湿也不会伤正。
茯苓
泽泻
祛了湿邪,最后再清一清体内多余的热,
就用点牡丹皮吧,清热凉血。
牡丹皮
简单和大家总结一下这个方子,既有寒药可滋阴补液,阴中求阳;又有温药可补肾温阳,气化蒸腾体内津液;此外,补中有泻,阴阳双补之时,还缓泻了体内的湿邪和余火。
最后,还想和大家强调下,桂附地黄丸虽可阴阳双补,但药味偏温性,因此,带有热症人群不宜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