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曾经说过:“有些人想得到更多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失去了。”
腰缠万贯、百亿身家、白手起家、电影之王......看似什么都有的邱德根或许在最后一刻都想不明白,一生繁华如他,竟会如此草草收场。
结发之妻离世、膝下儿女争产,连他这个所谓的商业传奇最后也落得一个痴呆的下场。
传言,人在最后一刻会回想起自己这一生经历的所有事情,邱德根大抵也是如此。
仿若弹指一挥间,他也曾是个少年。
20世纪30年代,此时正处于经济危机冲击后的中国可谓称得上损失惨重,工商业、农业等民族化产业遭受打击,但相较于其他地域的民不聊生,上海却显得格外繁荣,纸醉金迷或许能够成为当时上海最佳的代名词。
1924年出生的邱德根在十五岁那年被父亲告知家中已无力供他上学,但他倒也不是特别灰心,在父亲的介绍下,他来到了上海的大光明影院谋了份小工的差事,虽说工事繁复,但也好过饿死。
不妨设想,若是你我在这个年纪,是否能够在生活的压力下坚持住呢?
在第一次踏足装潢华丽的大光明影院时,初出茅庐的邱德根也许还不知道,在不远的将来,他能够拥有比这里更加气派的装潢。
时间不等人,眨眼间几年时间已经过去。在大光明影院工作的邱德根练就了一身处事圆滑的本领,经过几年努力,也是混了个小经理当,且在这里结识了自己的妻子——裘锦秋。
有着一份稳定的事业,还有一个心爱的妻子,照理来说应该已经非常满意了,但或许是血液中的奋进,加之年轻气盛,邱德根心中的抱负不允许他居于人下,所以在一番思索后,他便打算用这几年攒下的钱,盘下一家名为“大都会”的影院。
毕竟邱德根在大光明影院耳濡目染,对影视行业也是有一定了解的,但也许是万事开头难,邱德根的影院在刚开始的时间里都没有特别明显的起色,正如那句话说的——“喝凉水也塞牙”。
正当邱德根的影院逐渐稳定并开始盈利时,中国时逢战乱,不仅土匪横行,而且局势动荡,加上妻子裘锦秋的父亲跟人不慎,在这等情况下,影院无法继续安稳经营,同时妻子也已经有身孕,迫于无奈,为了后辈的生长环境,邱德根只能携妻子逃离了上海,来到了他的发家之地——香港。
1950年的香港并不像如今这般繁华,在新中国成立后,英国加强了在香港的驻军,意在保持贸易,在国与国之间的微妙局势下,当时的香港继续维持英国殖民地的地位,进出口贸易往来增多,所以在同年,战后的大量难民从内地涌入香港。
据统计,当时香港的人口增长速度以每月10万人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着,邱德根自然也是这股浪潮中的一员。
1950年代的香港贫富差距极大,加上人口大量增长,给当时的香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不仅是就业问题,逃难来的人们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邱德根毫无疑问是具备商业头脑的,敏锐的商业嗅觉让他明白,市中心是没有他一个毛头小子的发展空间的,所以他当即把目光转向了乡村,带着妻子裘锦秋来到了农村。
在这里,邱德根夫妇发现,香港农村的电影市场还处于空白,甚至还有人都没听说过电影,就算知道有电影这回事的村民,都很难有机会尝试观影,所以在农村生活的人们平日的娱乐活动不过就是走街串巷,闲聊唠嗑罢了。
有过经营影院经验的邱德根不禁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在农村开一家影院,岂不是市场广阔?虽然无法赚大钱,但正所谓薄利多销,他相信,只要坚持就必然会有收获。
根据邱德根的了解,在乡村生活的村民们连一些老电影都没有看过,要知道,老电影的租金可是非常便宜的,低投入、高回报,这正是他现在想要的,于是和妻子商量后,两人用仅有的积蓄,开了一家简陋的露天影院,专门上映老电影。
也许是降维打击,在上海学习到的经营知识,运用在乡村,反响竟比自己预期的还要好,影院虽然简陋,但上座率非常高,这不由得让初来乍到过着清贫日子的邱德根夫妇喜上眉梢,但二人并没有满足于此,在积攒下一定资金后,开始着手于连锁影院的发展。
古言常道皇天不负有心人,但也有可能是邱德根继承了父亲的商人头脑,加上为人勤奋,仅在短短十年间,邱德根已经拥有了十余家影院,而且数量仍在不停增加中。
有这般成就,也与妻子裘锦秋无微不至的关心有关,在二人相濡以沫的相互支撑下,电影生意是越做越红火,邱德根甚至被人称为“电影大王”。
乡村这片空白的电影市场算是被邱德根垄断了下来,有了一定资本的他不再把目光局限于电影行业,而是考虑起自己其他事业的发展。
一开始邱德根是想尝试往市区发展的,但他经过考究,明白他目前累积下来的资本在市区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且在市区没有什么人脉,所以邱德根打算继续将目光放在乡村市场上,
邱德根了解到在乡村,村民们存钱、借贷等事项都非常困难,原因是大部分银行都在市区开设,且银行的重点客户仅针对于大资本家和一些富商,根本没有面向普通大众的服务。
尝过空白市场甜头的邱德根很快下定决心,要在乡村开设银行,当然,以他的资金力量,还无法被称作银行,顶多被称作钱庄,于是,在现代香港颇有威名的远东银行的前身——远东钱庄便应运而生了。
民众的力量是惊人的,要知道有钱人总是少数的,社会上真正的主力军仍旧是普通大众,虽然他们大多没有什么财产,但胜在人数多,还不用担心大金额的经济纠纷。
就针对普通民众的商业模式这一块来讲,邱德根很明显地走在大多数资本家前面,这也是为何他能够白手起家的一大原因。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上天要你成功那你就不可能不成功,除非自己把到手的机遇全踹开。
那邱德根是不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吗?很明显不是,从他过人的商机把握程度就能够看得出,邱德根不仅不是一个不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恰恰相反,由于少年时期过惯了清贫的日子,所以邱德根对于机遇的把握比任何一个人都要珍惜。
所以,在电影事业已经达到他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时,他就分出了一半的精力来投资银行事业。
邱德根无疑是幸运的,他开设的远东钱庄反响极佳,或许是面向大众的服务体系非常亲民,所以远东钱庄不仅盈利颇丰,也为他收获了不少赞誉。
远东钱庄的成功让邱德根有雄厚的资金发展相关业务,他不仅从事金融、电影行业,同时邱德根还涉足了地产、证券、旅游等等一系列的行业,事业路途如同乘风破浪一般,以不可阻挡之势持续发展着。
邱德根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久经磨练的他,早已经练就一身圆滑,在为人处世方面可谓是风生水起,且待人诚信,所以在1964年,看重邱德根潜力的富豪陆运涛找上门,想与邱德根合作电影,邱德根自然是点头答应,但没想到也是这一点头,竟让他后悔了一辈子。
当时事业蒸蒸日上的邱德根手中比电影更加赚钱的项目比比皆是,所以分身乏术的他委托妻子裘锦秋代自己与陆运涛前去台湾考察,但天意弄人,裘锦秋和陆运涛一同乘坐的飞机竟发生了空难,二人当场殒命。
收到这个消息的邱德根伤心欲绝,与他携手走过这么多年头的爱妻,竟会因为意外丧生,这是邱德根无法接受的,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都郁郁寡欢,但好在邱德根爱妻之妹裘锦兰及时出现。
同是失去亲人,裘锦兰显得更加坚强一些,同时她不忍自己姐姐至爱之人如此消沉难过,于是便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起了邱德根,还主动承担起了邱德根与裘锦兰五个孩子的抚养任务,这让绝望的邱德根重新找回一丝曙光。
但好景不长,刚刚失去了爱妻的邱德根又遭遇了香港六十年代的挤兑风波,当真是祸不单行。
“挤兑”对于银行来说可不是一个好词汇,它象征着客户对金融危机感到恐慌,大批量的到银行同一时间收回存款,一旦银行储备货币不足,没有支撑过去,对银行的打击是致命的。
在1965年,因为“廖创兴银行”事件,在香港一时间形成了令人震惊的挤兑风波,多家银行受到重创,就连底蕴丰厚的恒生银行都因此遭受打击,邱德根自然也深陷危机之中,但此刻就体现了他聪明以及不服输的一面,在裘锦兰的关心下,邱德根找回自信。
他细细规划自己的产业,将自己产业链的所有资金最大化地利用起来,用于钱庄周转,并与多个合作伙伴进行沟通,相互帮扶,加上邱德根的远东钱庄声名颇佳,他竟然在这场风云中挺了过来。
这一下,可谓是打响了远东钱庄的名号,正应了那句老话——“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在这场风波结束之后,远东钱庄名声大噪,同年,邱德根一鼓作气,建立了高达17层的远东银行大厦,然后花了大量金钱,建成了以自己爱妻裘锦秋为名的锦秋书院,还先后建立了锦秋桥和锦秋园,邱德根对妻子裘锦裘的一片赤子之心,天地可鉴。
自此,邱德根终于跻身于香港超级富豪的行列之中。
有了银行的财力支撑,邱德根紧接着又投身于娱乐产业,直接买下了“荔园游乐场”,要知道始建于1949年的荔园游乐场可是当时香港最大的游乐场。
买下这里,意味着邱德根名下又新添一名猛将,荔园游乐场这个香饽饽不可谓不让人心动,拥有它等同于拥有了一颗摇钱树,从此以后,邱德根彻底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远东集团诞生。
有了金融、娱乐、地产三根强力砥柱,邱德根还不满足,出生于上海的他思乡情深,同时也深深地喜爱着中华文化。
在商业头脑的驱使下,他在1979年,斥巨资建成了中华文化乐园——“宋城”,城中装潢都是宋代风格,每个细节都与历史记录一一比对,做到了令人惊叹的还原程度。
在一年后,邱德根又在新加坡建立了唐朝风格的“唐城”,与宋城一样,唐城也同样令人见之肃立,两城再度给邱德根带来丰厚利润,在旅游业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声名,成为了香港雄踞一方的亿万富翁。
到了八十年代,邱德根已经奋斗了将近30年,膝下儿女也已经有了五个,在亡妻裘锦秋之妹裘锦兰的关心呵护下,邱德根对其暗生情愫,裘锦兰也同样对这位商业传奇怀有好感,雷厉风行的邱德根很快就迎娶了裘锦兰,并在不久后育有三个孩子。
大抵是时间齿轮在此刻发生了故障,原本顺着邱德根意进行的生活,从他与裘锦兰诞下孩子之后,发生了偏斜。
在邱德根与裘锦兰成婚前,邱德根与裘锦秋的五位子女就极力反对,但邱德根的决定并不是能够被轻易更改的,在邱德根与裘锦兰生下孩子后,兄弟姐妹几人已然是形容陌路。
但邱德根的想法并没有那么复杂,他对每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并没有额外偏爱谁,但现实总是非常残酷的,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的邱德根或许还没有察觉到隐藏在平静之下的锋芒。
很快,时光如梭,邱德根与裘锦秋的五位子女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与裘锦兰的三位孩子也是慢慢长大。
或许是邱德根对年幼小辈的过度疼爱,已经有过社会经验的几位哥哥姐姐们有些感到不安,担心邱老爷子会把大部分财产分给裘锦兰的三个孩子,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下,彼此之间竟到了拔刀相向的程度,平日几个子女相见时的言语也是锋芒毕露。
或许是英雄迟暮,邱德根的记忆力已经慢慢地有些退化了已有些老年痴呆的症状,甚至有时候都记不得自己孩子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几个孩子更是急得根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裘锦兰也担心她的三个孩子遭遇不公,在邱德根难得清醒时,请求他立下遗嘱,但邱德根的的确确没有对哪个孩子有过偏爱,所以他也是决定将资产平分给八个孩子。
八个孩子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他们都无法接受这个决定,唯有邱德根和裘锦秋的小女儿邱美琪,与世无争,其他的子女都是恨不得嚷嚷邱德根再立一份遗嘱,但事已成章,也由不得他们不同意。
渐渐地,邱德根年纪越来越大,同时意识也越来越不清醒,头发已经花白的他常常发呆,连自理能力都失去了,曾叱咤商界的巨人,此时双眼也不再精神,取而代之的是年迈的浑浊,看上去如同风中残烛,一吹就灭。
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把邱德根送往医院治疗,其实这时邱德根只需要简单的陪伴,陪他走完剩余的人生就算得上是圆满了。
然而,几个孩子见父亲已经无法再对集团进行干预,直接是都埋头投入到了争夺家产的争斗之中,对独自呆在医院的父亲,不管不问,任由邱德根自生自灭。
正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一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谁能想到纵横香港商界的英雄、几度沉浮于危难之际都纹丝不动的邱德根,晚年竟一人在医院里黯然度过,真是天可怜见,让人唏嘘。
殊荣加身,仍旧落寞
2015年3月17日,邱德根因脑退化抢救无效宣布死亡,在葬礼上,香港多位商业巨鳄、政界高官纷纷到场进行哀悼,排场空前盛大。
回想起邱德根的一生,的确是诸多荣耀在身,他想拥有的一切,似乎都已经拥有了,但果真如此吗?在人生最后一刻,邱德根身边竟没有一个亲人送行,只能自己默默感受着意识消失的痛苦。
邱德根做错了什么吗?我想没有,邱德根从两手空空到创建远东集团这个庞然大物,他绝对称得上是商界的一代传奇。
但他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对亲人的陪伴,在他忙事业的时间里,他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陪过自己的孩子,所以导致了几个孩子价值观并不能统一,所以也导致了几个孩子对金钱的理解出现了歪曲。
或许是有得必有失,拥有了一切的邱德根,同时也失去了一切,令人摇头叹息。
1、大公资讯:《亚视之父邱德根辞世》
2、闽南网:《香港亚洲电视前主席邱德根逝世 邱德根资料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