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中国动向(防控调整以后的趋势研判)

  • 公司招聘
  • 2023-11-21 09:00
  • 龙泉小编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442篇原创文章:


2022年进入最后一个月,中国这个国家,包括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主要的注意力都在疫情方面,随着优化20条,包括刚公布的新十条后,各大城市基本上实质性“重启”。

经济的压力,病毒的迭代和危害减小,一系列负面事件,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到了极限。

从理性和现实出发,放开是必然趋势,只不过这一天来的实在是太快太急,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和预料。

毫无疑问,过去三年,防控保护了14亿中国人的生命安全,但也同时成为了掣肘经济的一大现实牵绊,当这堵墙被基本推倒了,中国的经济恢复和持续发展,重点就是看出口和内需,也就是双循环了。

中国的投资马车,属于细水长流,徐徐图之,长期回报的逻辑,三年大疫,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负债表受到的冲击损伤已经不用多说,即使是国家资本出手,短期也必然是侧重于纾困和保命输血。

毫无悬念,疫情防控的放开调整,对于中国经济复苏,是大好事,但是从现实来看,中国的经济,因为三年大疫的冲击和伤害,也站在了一个紧要关头。

这个结论,从2022年全年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以及随着12月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中国经济环境中很多重要的动向,都能看的很清楚。

开篇点题,客观理性,中国经济当下的紧要关头,正在面对着三大现实挑战:

外部需求疲软出口下行,内部供应链阻塞内需不畅,人民币处于强货币周期状态。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12月份以来,中国经济领域几个重要经济数据走向和现实动向的复盘,对中国经济后续复苏所面对的三大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对后续的走向趋势,进行专题研判。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经济全面发力的重要动向:沿海城市出手,打响“订单保卫战”!


12月刚刚开始没几天,中国的疫情防控有了最大力度的调整,好多人感到不适应,甚至是转不过弯,但是同时:

浙江组织超万家企业包机去海外拉单子了

中国动向(防控调整以后的趋势研判)

图片来源:网络

随后,四川、广东、江苏和福建等地纷纷跟进,一时间竟搞出了抢跑的架势,生怕自己慢一拍。

为了抢订单、拓市场、建渠道,由省商务厅牵头带队,数万家外贸企业参与,搭乘商务专机飞往德国、法国、意大利、阿联酋、印尼、日本等国家。

具体如下:

1、12月4日,由省商务厅带队的外贸企业队伍,开启为期6天的德国、法国之行,浙江省“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正式开始。

2、12月5日,由四川省商务厅组织的商务包机“组团出海”赴欧洲拓展市场活动正式成行,31家外贸企业共40人飞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开展为期9天的经贸促进活动。

3、散装的江苏也很积极。从12月7日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多座城市相继主动出“机”,数十个招商团队、数百位外贸企业负责人,远赴日本、

4、2022年11月,广州市商务局组织近40家外贸企业,百余人,包专机赴东南亚参展;深圳多批境外参展包机于11-12月启航,目的地包括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

5、今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商务厅先后成功组织“福品销全球”香港行、RCEP行活动。11月底,该厅趁热打铁,启动系列活动第三站欧洲行,日前欧洲行活动已完美收官。

……来张统计图,一目了然:

中国动向(防控调整以后的趋势研判)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包机出国拉单子早就开始了,貌似江苏比浙江还早,但是没怎么宣传,闷声大发财嘛。2022年下半年以来,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等多个省份,至少已成功组织20个经贸团出海。

不得不得说沿海城市的管理者更加务实,从疫情的噩梦中醒来后,立马清醒的认识到,发展经济才是第一要务。

当然,如此动向,也有现实的压力,看个数据就知道了:

中国动向(防控调整以后的趋势研判)

图片来源:见图

虽然早有预期,但是出口下降得还是太快了,创下了2020年初的新低。

情之初,由于中国防控得力,率先复工复产,外贸企业订单接到手软,出口数据独领风骚好好长一段时间。

没想到这才一年多,就要去拉单子了。

究其原因,还是全球经济衰退,特别是欧美饱受高通胀之苦,美联储不断加息,全球需求都在收缩,自然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出口了。

疫后三年,出口始终是中国经济的最主要动能,成为三家马车的“头马”,不仅出口增速远高于消费、投资等其他板块,出口还驱动工业生产、拉动制造业投资。

2022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低迷,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依然高企,民众购买力受到一定影响,但对性价比高的中国商品而言,危中也有机,实际上是难得的市场机遇。

此时,企业只有真正“走出去”,才能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如果还是因为疫情防控阻拦了“头马”的发力,那么后续中国经济的复苏动能,从哪里来?

这是一个严肃,现实的经济账问题。

2023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新的挑战,三驾马车重新排序,内外循环对冲,一场“订单保卫战”已经打响!

而沿海发达城市,制造业支撑基本面的经济强市这一波“订单保卫战”,其实非常有看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换做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从地方政府到企业,形成统一共识并且转化为行动,需要多长时间?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好问题。

从这一波疫情防控调整趋势落地前后的动向来看,国家选择拉动中国经济的“头马”,也就是出口,率先挑起防控新常态趋势到来的当下,经济复苏的重担。

从这个角度出发,也能看出中国经济当前“时不我待,全面发力”的需求。

中国动向(防控调整以后的趋势研判)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内需承压:疫情冲击影响过后的国内供应链,恢复难度不容小觑


疫情防控虽然出现了大转向,但是国内供应链和内需的恢复,实现的过程,并不乐观:

尽管全国各城市疫情防控放开是大势所趋,但是疫情全国供应链产生冲击的阻断并不会马上得到缓解。

防控放开的好消息并非能够“立竿见影”地传达到每一个行业和个人。

就在11月30日,也就是防控政策转向的前几天,一则关于“快递停运”的消息在电商和快递圈内广泛传播。

有网友根据个别快递公司发给合作商家的停发站点表格,得出目前快递全国网点“大面积停摆”的结论。

全国约有65%快递网点停摆。

全国快递停发一大半了。

不过,官方很快辟谣了:

全国快递网点大面积停摆消息不实。

国家邮政局表示,该消息不实。目前,确实有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网点封停,但占比不大,全国邮政快递网络运行总体平稳。

请注意,这个说法是合理的,但是关键词是“邮政快递网络”。

事实上,部分供应链节点受阻,是现实存在的,没必要过度夸大,也没必要全盘否定。

这是2022年,一年之内出现的第二次停运,对于商家和企业的影响更大。

双十一之后是双十二,双十二之后还有年货节,各大商家肯定都备足了货,如果快递再这样停下去,估计大多数都要砸手里了。

而且还要亏运费,发不出去货只是赚不到钱,但是发出去被退回来,承诺退货服务的就要承担来回运费:

想想看如果大面积退货,光包邮和退货费就能把商家一年的利润吃掉。

一年来两次停运,整个电商行业都要吃不消。

供应链堵塞,不仅仅是疫情防控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力资源不足。

司机和快递员年底不愿意跑了,都想早点回家躺平到过年,因为今年货车司机被折腾得够呛,年底还不知道会不会就地过年,还是早点回家吧。

心理上的影响,直接传递到了现实。

快递其实只是供应链很小的一部分,城市蔬菜涨价,农村蔬菜滞销的情况早已不是新闻……防控转向,供应链修复,需要多久?

从数据层面,也得到了验证:

11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8.7%,而进口同比下降10.6%....

中国动向(防控调整以后的趋势研判)

进口商品金额同比增速(%)

内需不足,进口跌幅较大。

11月份,我国(美元计价)进口金额同比增速从 10月的-0.7%下滑至-10.6%,低于市场预期约3.5%,反映内需还在筑底阶段。

从主要进口产品来看,原油、农产品和成品油等产品对进口同比拉动较大。

其中,11月中国原油进口数量同比增速较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至11,8%,由于原油价格下跌,原油进口金额同比从10月的43.8%回落至28.1%。尽管量价均有所回落,但原油仍是对我国进口同比形成明显支撑的产品。

此外,铁矿砂及其精矿、煤及褐煤、原油和集成电路等产品进口数量同比下滑,形成对11月进口较大拖累,但受到国内房地产融资支持力度加大的影响,部分上游原料进口金额受到原材料涨价的推动,铁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金额同比跌幅从上月的26.79%收窄至22.38%,但其进口数量同比从10月的3.7%下滑至11月的-5.8%。

受疫情反复扰动影响以及房地产持续走弱影响,国内需求始终呈现相对弱势,因而11 月进口同比增速持续大幅下滑。

从国内来看,供应链效率下降导致经济复苏受阻的影响外溢至全国,可能使得经济景气进一步转弱

疫情防控转向落地,但是供应链承受的压力或仍在持续,经济的“阵痛”仍将延续。

供应链的修复,按照中国的经济规律来看,要出现实质性转变,除了疫情变化的不确定性影响以外,从时间上来看,也需要2023年春节以后。

毕竟,对于中国人来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不是?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人民币处于强货币周期的状态,和疫情防控放开相遇,会带来什么影响?


如无意外,2022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将以贬值约10%收官。

这一年,人民币双向波动的弹性表现突出。尤其是11月底以来的这波走势,极为凌厉,可谓前期跌势有多凶,近期涨幅就有多猛。

具体的过程就不多赘述,我已经写了好几篇专题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文章。

现实情况就是,一定程度上,当下是市场情绪、投资者信心等助推了人民币重返升势,也是市场在强预期与弱现实之间选择了前者。

虽然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内外生动能一直都是动态变化的,但是从当下来看,人民币被推到了一个“强货币”的状态。

强货币,意味着对美元汇率坚挺,相对稳定,面子上是挺好看的,但是实际对于中国国内经济复苏和增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强货币,对应的就是弱财政,美元走强就是美联储加息的因果关系,而人民币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走强,就会给国内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带来现实压力和挑战。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吧?大概70%锚定外汇储备,30%锚定国内资产(就是房地产)的人民币,现在处于走强的状态,那么放到中国国家金融管控的层面,就必然会面对两种选择:

要么不顾美元走弱,美联储利率转向可能的风险,选择货币宽松,利率下行,那么就相当于部分承接了美国的通胀,类似于2008年那样的情况,汇率就会出现暴跌的风险;

要么维持现有汇率稳定,那么国内必然需要收紧货币的流动性实现对冲保障。

保汇率,还是保国内经济的关键时刻抉择,又一次出现了。

当然,这一次,需要结合防控放开的大背景,券商的一份研报总结了海外放开的路径与经济&市场表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路径一:逐渐放开+强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股市表现较好

路径二:突然放开+强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与股市表现次之

路径三:逐渐放开+弱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消费难恢复,股市渐“脱敏”

路径四:突然放开+弱财政货币政策刺激,超额死亡快速攀升掣肘复苏,股市短期利好兑现

经济增长,实际上换个角度来看,就是温和通胀的消化过程,按照全球货币贸易环境来看,就是一个货币稳定贬值的过程。

日本二战以后的经济辉煌,就建立在日元持续贬值上面,而一纸广场协议的核心目的,就是让日元走强,结果呢?

日元走强,日本经济崩溃,直接陷入萧条30年无法自拔。

所以,在经济需要发力和复苏的阶段,强货币绝对不是好事。

回到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

突然开放+弱财政+强货币=?

这是非常考验中国国家金融和货币管控水平的一个关键阶段。当然,这也是一种现实的经济挑战。

不过从中国过往的稳健主线,追求安全的风格理性研判,徐徐图之,或许是必然的方向。

中国动向(防控调整以后的趋势研判)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一步一步走路,一口一口吃饭,爬山过水,中国经济前景可期


基于以上对防控放开以后中国经济需要面对的三大挑战分析,实际上从理性以及严肃的角度出发去看,接下来,中国国内经济想要实现全面复苏,回到增长轨道,其实并不容易。

至少短期,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想要实现,不太现实。

对外:

全球疫情蔓延之后,中国凭借出色的防疫措施,跟国外搞出了一个“疫情差”,叠加全球大规模释放流动性,总需求暴涨,全球订单流向中国。

现在,外贸企业的“好日子”到头了,全球都放开了疫情防控,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更严峻的是,制造业开始回流美国,东南亚也承接了大量制造业产能,中国外贸企业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对内:

还是信心和预期,以及供应链的修复,当然还有汇率挤压。


三年大疫带来的冲击和损失,想要快马加鞭,短期弥补,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不可能的。

对于经济,疫情更像是雪上加霜的霜,就好比冬天冷空气袭来,不论你开不开风扇都会觉得冷,开了风扇只是会更冷。

防控放开调整,相当于把风扇档位调到最低,体感温度会瞬间感觉良好,但冬季还是冬季,未必会因为疫情结束而变成夏季。

所以,对个人而言,防控逐步放开、经济秩序恢复正常只是开端,还得抓紧时间囤粮过冬。

短期不能盲目乐观,但是中长期,中国经济是值得信任的,中国人,都一ing该相信经济肯定会逐步反弹,毕竟三驾马车里的消费、出口和投资,目前来看基本面依然稳固。

三年疫情伤害不太可能一夜之间迅速修复,年轻群体失业率也没法子一下大幅降低,彻底扭转仍待实质性支撑出现。

所有人都希望经济马上转好、人人都有稳定收入,这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也要理性客观。

恢复需要时间,重拾信心也需要时间,只希望这个时间能够快一些。

恰如标题所写:一步一步走路,一口一口吃饭,爬山过水,中国经济前景可期。

请记住: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乐观者成功,悲观者失败,看清主线,理性谨慎,才是正途。


以上,就是对中国防控放开以后几个重要经济数据和动向,进行的专题分析和趋势研判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分享。

最冷最难黎明前,初暖乍寒最难熬,谨以此文,结合现实,理性思考,和所有中国同胞,共勉。

中国动向(防控调整以后的趋势研判)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80546.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