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美粮食大战一触即发。在大战之前,美国精心策划,联手世界四大粮商,妄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击垮中国的粮食市场,进而达到控制中国粮食命脉的目的。
战争一开始,美国就操纵国外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控制粮价,向中国的粮食市场发起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国,中国临危不乱,跟美国及其背后的世界四大粮商展开粮食大战的巅峰对决。
经过几个回合下来,美国最终败给了来自中国掌管粮食的神秘对手。与此同时,美国控制下的世界四大粮商也纷纷四处逃散。
那么在这场中美粮食大战中,中国究竟是怎样绝地反击的呢?美国到底是败在了谁的手上呢?
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让美国在这次危机中饱受摧残。1933年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后,旋即出台了一系列应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政策,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罗斯福新政”。
当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一项农业调整法,要求当地农民自发地减少种粮面积。当然,国家会适当地给农民一些补贴来作为奖励。与此同时,国家公共粮食储备局却开始扩大公粮种植面积。这一减一增,有效地应对了民间粮食的剩余危机。
20多年过去后,美国由于公粮越来越多,爆发了国家粮食剩余危机。对此,国会于1954年将农业贸易发展和援助法案作为第480号议案,并表决通过(简称“公法480”)。
美国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疯狂地向国内、国外出售国家剩余粮食。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则美其名曰:“以粮换和平。”
在肯尼迪和约翰逊任期内,美国将这种抛售剩余粮食的自救办法称为对外粮食援助。而且由于美国剩余粮食过多,为了物尽其用,他们“援助”的国家也越来越多,欧洲、亚洲甚至非洲和拉丁美洲都有国家接受了美国的援助。
1968年,美国为了抗衡苏联,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向印度援助了大量粮食。同时,美国还派出一大批农业技术专家前往印度,帮助当地农民改革农业生产状况,对外则宣称这是在拯救印度的饥饿和贫困人口。说白了,就是为了拉近美印关系。
而尼克松上台后,由于冷战局势的变化,则是将大批粮食援助给了东南亚,特别是越南。当时的越南战争正在进行当中。
南越当局(越南统一前分为南越和北越)既可以将美国援助的粮食用于军队伙食补给,又可以拿来换取军火。因此对于美国的援助,他们十分乐意接受!
1980年里根就任总统后,继续以人道主义的名义提供粮食援助,只不过将重点放在了非洲国家。
1985年,美国在“粮食换和平”计划的基础之上,又发布了一个新计划,名为“粮食换进步”。其实质都是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向国外提供粮食援助的国际政治因素消失了,在世界上也没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为了维护自身的霸主地位,便开始将将矛头对准了正在崛起且能威胁到美国自身的中国。
尤其是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美国更是千方百计想要搞垮中国,而屡试不爽的“粮食战”自然成了美国的首选。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一方面在对华战略方面由“有限合作”调整为“全面遏制”,另一方面则是在对中国的定义上由“有缺陷的合作对象”转变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而且,美国在不断调整对华贸易政策的同时,也在寻找进军中国粮食市场的突破口。就在这时,美国盯上了中国的大豆。
其实中国地大物博,又是农业国家,按说对于农作物的需求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但鲜为人知的是,作为经济作物的大豆,并非像普通粮食那样可以随处耕种,而是对于耕地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纵然我国耕地面积总量大,但可供大豆的种植面积却并不多!
中国目前的可耕地面积大约20亿亩(2021年数据为19.179亿亩),大豆需求的缺口约为9000万-1亿吨。
如果按照国内大豆每亩产量120多公斤来计算,想要收获1亿吨左右的大豆,在不考虑洪涝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就需要大约8亿亩的可耕地。
如果从20亿亩可耕地中拿出8亿亩种大豆,那么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就会受到严重的挤压。
再加上大豆本身就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熟制为一年一熟,并且它每年的亩产量也不高,所以在国内大面积种大豆既不明智也不现实!
相反,综合各种成本算下来,从美国进口大豆则非常划算。正因为如此,美国才打算以大豆作为突破口,逐步占领中国的粮食市场,并达到最终控制中国粮食的目的。至此,一场中美之间的大豆价格之战拉开了序幕。
从2001年到2004年,美国操控世界四大粮商,即ADM(美国)、嘉吉(美国)、邦吉(美国),路易达孚(法国),不断哄抬大豆价格。在此期间,中国的榨油企业看到大豆的价格持续上涨,在情急之下只好赶忙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大豆作物。
而眼看大豆价格一路攀升,中国的农民也都开始大面积种植大豆,希望收获后买一个好价钱。
国内有些地方,当地的农民得知大豆收购价格不断上涨,甚至不顾家人相劝,把地里的其他作物提前收割,改种成了大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榨油企业一边看着爆仓的大豆,一边看着还在持续上涨的大豆价格,内心狂喜不已,自认为早点抢购大豆是明智的选择。
而种植了大面积大豆的农民则乐呵呵地在田埂上抽着老旱烟,就等着喜获丰收,然后拿去卖钱了。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美国看到利益已得手、目的已达到,旋即大量抛售大豆。不到半年时间,大豆的价格就一路狂跌。
而受到大豆价格骤降的恶劣影响,中国国内一些囤积了大量大豆的榨油企业难以担负巨额亏损,最终被趁火打劫的美国一并收购。
而国内的部分进口了大豆的压榨工厂,得知大豆价格狂跌的消息之后,宁可支付违约金,也不愿意把一船的大豆运回仓库。就这样,国外的大豆供应商一趟下来不仅没有损失,还爆赚了一笔!
与此同时,国内盲目大面积种植大豆的农民,看着低廉的大豆收购价格,又伤心又气愤。伤心的是,每天起早贪黑种大豆,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后却卖不了一个好价钱。气愤的是,没赚到大钱,结果还赔了本。
不得不说,在这次大豆价格战中,由于事发突然,中国方面确实吃了亏。但好在我们及时止损,一切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随后,中国从农民到企业也都积极吸取这次教训,为下一次大豆价格之战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眼看“大豆之战”让自己狠狠赚了一笔,尝到甜头的美国不仅没有感到满足,反而心中生出更大的贪欲,想从中国粮食市场捞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于是从2006年开始,美国故技重施,再度指挥世界四大粮商操控大豆价格,妄图击垮中国所有和大豆相关的产业。
在美国的操纵之下,大豆价格一路狂涨,导致大豆供应极不稳定,甚至还出现了大豆食用油的价格曾一度追上了猪肉的荒唐现象。
然而令美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政府不会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早就做好了大豆涨价的预案和应对措施。
而且我们还决定在这一轮大豆价格战中扳回一局,灭一灭美国的威风,杀一杀世界四大粮商的傲气。
2007年,中国政府制定了扶持粮食、油料作物市场供应的政策,并增加油菜籽播种面积1000多万亩,用来保证食用植物油的供应,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美国发起的这场大豆价格战背后的危机,保护了国内的榨油企业。
因此美国哄抬物价和囤积居奇的粮商们自食苦果,赔了个精光,这也让败下阵来的美国气得咬牙跺脚。
不甘心失败的美国妄图反败为胜,旋即将大豆价格战的范围扩大,操纵国外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操控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价格。
一时间,大米、玉米、小麦等主粮的价格迅速上涨,不多时就翻了几番!而面对高昂的粮价,老百姓们可是遭了大罪。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不吃豆制品,炒菜不放油都还能坚持下去。可是不吃大米白面,那还怎么活下去呢?美国此举真真是恶毒至极,简直是想置我们于死地!
但是中国吃一堑长一智,对于美国的套路了然于胸。既然道理讲不通,那就手底下见真章!对于美国的“挑衅”,我们的回应只有四个字:奉陪到底。
2008年,美国经过精心策划后,联手世界四大粮商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哄抬粮食价格,企图搞乱中国的粮食市场,然后趁虚而入!
但是美国的盘算很好,但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号称中国粮仓的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粮”)出手了。
面对美国的老套路,通过买空手段哄抬粮价的行为,中储粮一上来就使出了杀手锏——启动国家粮食储备战略。
简单来说,动用国家的粮食储备是一项应急手段,为的就是在粮价过高的时候,国家将储备粮投放市场,保证粮食供应,稳定市场粮价!
所以在与美国和四大粮商的斗法中,中储粮制定了先紧后松,逐步加量的战术,在刚开始投放粮食的时候,中储粮调度的储备粮数量并不多,而且是隔十天半个月才抛售一次。
美国一看到中国抛售粮食,就立刻采购一空。于是中储粮紧接着再进行抛售,美国就又跟着抢购。
循环往复几轮过后,中国发现美国的收购力度有所疲软,于是明白时机已到,旋即每隔一天就抛售一次。
然而此时的美国早已爆仓,抢购中国粮食的力度越来越小。而中储粮也知道,这个时候再加一把火,就能把美国的粮商赶出中国。
于是中储粮对外宣称:中国的国家储备粮足够全国人民吃上一年。虽未说明具体数字,但十亿人一年的口粮怎么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美国的粮商们一听这个消息,瞬间都被吓得腿脚发软,纷纷四处逃散。
最终,这场中美粮食大战以中国完美获胜而结束。其实,中美之间的这场粮食大战,实际上也是中美综合国力的一次博弈与较量。中国正是以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坚实的后盾,才赢得了中美粮食大战的最后胜利。
众所周知,粮食虽然是美国实施贸易战时所惯用的武器之一,但是中国在粮食方面从来都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紧张。因为作为人口大国,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缺过粮食。
当然,在为这次胜利而欢欣鼓舞之时,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一个人,正是他让我们每一名中国人都能吃饱饭,也正是他让我们中国在粮食大战中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他就是我们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我们一定要用心铭记他,并真诚地向他说一声:袁老,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