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幸星国际(人才流失)

  • 公司招聘
  • 2023-12-19 15:00
  • 龙泉小编

幸星国际(人才流失)

01 金钱豹诞生

1951年,金钱创始人袁昶平。出生于台湾的一个“军眷家庭”父亲是运输机飞行军官,母亲是大学教员,袁昶平的童年时代正是台湾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

据他自己回忆说,7岁读小学时,还是点煤油灯看书,连一双球鞋也没有穿过。成年后,袁昶平入伍,并以上尉官阶退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9岁的袁昶平借机和朋友合伙在台湾台中市五权路开了一家牛肉面摊,开启了创业之路。

虽然他的牛肉面摊没什么突出表现,但他却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人脉。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袁昶平认识了台北最知名的“幸星”酒店的邵姓老板,并与他合伙在台中合作开设了一家“幸星”酒店,涉足夜总会行业。

袁昶平在邵老板的带领下,对经营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他从不责骂员工,员工有困难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据说,即是员工犯了大错,甚至伤害集团利益,他也会在顾及员工自尊的情况下,让员工有台阶下,或让员工自动离职。

对于人际关系,他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

人与人之间,不能因为贫穷就看不起对方,但如果对方五六年之后仍然“口袋空空”,就要改变看法,因为对方“脑袋空空”,没有想到突破的办法。

显然,袁昶平找到了突破的办法。

1991年,第一家金钱豹KTV酒店开张。袁昶平在经营“幸星”时,发现了台湾人喜欢“豪华、气派与女服务员多”的酒店的特点,所以,也就以这个方向来经营“金钱豹”。尤其是对员工的甄选特别在意当时,他请经纪公司来挑选公关小姐,并由酒店的干部做更进一步的严格筛选。因此,金钱豹的公关小姐,“身价”都比同行高许多,也能是客人眼前一亮。

“金钱豹”一度成为台中市的代名词。

幸星国际(人才流失)

金钱豹餐厅创始人袁昶平

02 进入内地

2003年,金钱豹正式登陆中国大陆。以大型奢华自助餐厅的招牌,迅速成了中国自助餐的鼻祖。

那一年,中国的人均GDP刚刚突破一万元人民币。在那个吃一顿肯德基、麦当劳都很奢侈的年代,许多消费者去金钱豹就餐时就被人均200多元的价格和成堆的海鲜震慑住了。

不得不说当时的金钱豹的商业策略是非常成功的,抓住了消费文化进入暴富的第一阶段:

追求物质和数量的双重积累。

迎合当时消费需求,食材高端新颖并且稀缺,价格高昂反而符合“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消费心理;全家欢式用餐环境,不限量供应,着墙进去,扶着墙出来,满足消费者的口腹之欲;

随后,金钱豹一路高歌猛进,

到2013年,金钱豹在国内的门店数量突破20家。早在2011年,金钱豹就计划在3年内把门店拓展至40家,年营业收入30亿人民币,并在当年下半年赴港上市。

然而,看似繁华的背后,却涌动着汹涌的暗流…..

03 管理出现问题:人才流失,管理缺位,基层贪污

时间拉回到2010年。

金钱豹集团营收近9亿元,却只为金钱豹带来了四千万元的收入。巨大的差距,为这家看起来很美的公司围上混沌的谜团。

李威,作为一名金钱豹的“台干”(也就是从中国台湾过来的干部),在2009年,金钱豹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离职。董事长袁昶平甚至亲自打电话挽留他,但李威还是走了,原因只有一个:为了更高的薪水。

李威来公司时间不长,下班后,他和其余六七名“台干”住在由公司租来的几套三居室里,很少谈及工作。每年公司还会提供三四张往返机票,供“台干”探亲。最令他难忘的是:“每天的两餐都可以在店里吃,可以吃得很爽,这是只有干部才有的待遇。”

可是,他对自己每月万元有余的薪资非常不满。一万元的薪金,在天津和沈阳可以过得很好,在北京和上海却有些捉襟见肘。

这是金钱豹人员频繁流动的原因,有能力的人会走,没能力的人也会走。”对此,他深信不疑。

不仅如此,更多的危机正在因缺位的管理,而逐渐暴露:

有的店私吞现金流,还让盈利的单店拿盈利去弥补;

有的门店收银人员私下办理金钱豹的优惠充值卡,可以拿现金套现,每笔消费就能赚取动辄10-20%的差额。收银员一个月薪水2400元,结果LV包能买好几个;

门店自助餐负责人直接把控门店营业流水隐瞒少报,中饱私囊。上行下效,有的门店工作人员,消极工作,导致各店经营困难;

曾有高管在离职前夕,还为自己开取动辄10万元的奖金;

上一任老板激进地推广预付费卡,而后携款跑回青岛,造成门店现金流困难…

基层贪污,害了企业

04 出售金钱豹

不久,袁昶平便以15亿元的价格把金钱豹卖给了欧洲最大的私募基金安佰深

这是金钱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时任金钱豹中国CEO的缪钦曾信心满满地对外表示,预计到2015年,金钱豹将实现销售20亿元和50家门店的目标。

2011年7月,后者接手金钱豹后,金钱豹无锡,太原,哈尔滨店陆续开业,门店最多达到了26家。

金钱豹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据公开报道,金钱豹平均单店投资高达2500万元至3000万元,仅食材一项成本就占营业额的45%,利润却不足10%。

为降低运营成本,金钱豹不得以缩减菜品,减少人工投入,但食材品质却受到考验:2013 年,央视曝光的“假鱼翅”事件中,金钱豹就在其中,鱼翅鲍鱼等菜品停售。2016年3 月,北京至尊金钱豹的一名员工在知乎上回答“海鲜自助餐如何盈利”,说道:“你问我(进货价)有多便宜,那你就去市场上买最便宜的海鲜,然后再扣除百分之三十。”

另外,自助餐饮追求大而全,品类丰盛,为了能陈列更丰富的食材,自助餐厅普遍以500-1000平米的大店为主,成本高昂的房租,造成门店重负。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年,抑制公款消费的“八项规定”出台。金钱豹是受到重击的餐饮品牌之一。

幸星国际(人才流失)

05 消费趋势,加速金钱豹衰落

在物质还没没有足够丰裕的年代,金钱豹的大而全,以及市面上不多见的海鲜品类都让它成为了一种稀缺性的存在,这让它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然而,在消费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自助餐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日渐衰减,自助餐厅们多是以数量取胜,但当社会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人们开始追求品质和精致,消费升级被不断强调的时候,以量取胜的自助餐厅自然就变成不高档的代名词。

且现在餐饮消费的主力已经变成了年轻的80、90后,他们的餐饮消费呈现:快时尚化、健康化、细分化和潮流化几个趋势。餐饮已从解决温饱上升到精神情感需求,消费者正从“价格敏感型”向“价值敏感型”转换

曾经人们把金钱豹当社交货币,可以炫耀的资本,但如今的自助餐厅很难做成社交货币,毕竟炫耀占便宜本来就不是件太光彩的事情,这是普通大众的消费心理。

趋势的力量不可阻挡,要么改变,要么淘汰

06 挥泪大甩卖,金钱豹彻底出局

2013年,金钱豹开始亏损,据公开资料显示,其在2013年和2014年税前亏损分别为2.24亿元、2.08亿元。

2015年6月,金钱豹挥泪大甩卖,以2.53亿港元的价格,被二次转手给在港上市的嘉年华国际。 与安佰深一样,嘉年华国际的接盘也不能拯救金钱豹的衰弱,

据嘉年华国际2016年报显示,餐饮业务全年收益为5.02亿港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逾100%。然而实际亏损0.82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恶化逾60%,负债逾10亿港元。

2016年起,金钱豹在全国掀起了关店潮,迅速关闭了数十家,最后只剩下北京和上海两家店面,而现在随着北京这家店的关门停业,金钱豹在大陆彻底出局…



(文中所涉及人物名称,均为化名。)

参考文献:

2017.7.06 澎湃新闻网【金钱豹关门背后乱局:高管集体失踪收银员连买几个LV】

2017.7.17 好奇心日报【金钱豹为什么经营不下去了,自助餐这个生意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7.7.12 新浪专栏【昔日高端自助餐如今惨淡倒闭,金钱豹都经历了什么?】

更多细节,详情,可查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90741.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