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前期,秦国可以说是列强中最苦逼的一个了。作为抵御西戎的最前线,为中原抵御外族入侵几百年,却被六国视为蛮夷。六国也不断组成同盟围攻秦国。公元前362年,秦国和魏国打了一场恶仗,秦国战败,秦献公中毒箭不久后便死了。而且割地赔款,成了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
继位的秦孝公决心励精图治,改变老被人欺负的局面。于是广招天下英才,寻求强国的良策。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出现了。在他的改革下,秦国五年内国富民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和秦孝公成为一对千古颂扬的好CP。深刻改变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历史走向,此人便是商鞅!
在商鞅最初来到秦国时,这里的情景可以用“一片荒蛮”形容。用商鞅的话说就是没有开化的人。当时的秦国某种程度上是群婚制,这是原始社会中一定范围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商鞅来到后才把中原文明的文风带入秦国,开始建立对偶婚制,有了男女之别。过去秦人主体上都是住在地窝子或者窑洞的,商鞅教他们建房子建宫殿,建筑形式就像当时最先进的鲁国和卫国一样。
就是在这样刚刚吃了败仗元气大伤,又一地鸡毛的情况下,商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法之路。
而他的变法核心,只有两个字:垦与战
1、教化秦人摆脱蛮夷之风,大力发展农业
这套礼仪不是儒家的那套礼仪,而是在当时而言比较先进的社会家庭结构。
大力发展农业,把秦国的所有荒地全部开发。在之前,贵族富商子弟是不用干任何事儿的。他们在军队中服役一段时间,就可以世袭爵位。可以参照今天的英国王子。商鞅新法规定,但凡发现游手好闲者,不管你爹是谁,一律赶到边疆种地去。
2、一家有两个成年男人的,要分家。
在中国古代大家族的家庭结构中,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都是住在一起的。大家住在一起不分家,吃大锅饭,没有核心家庭。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没有界限感,想要保持平静是基本不可能的,参照婆媳大战。孔子大概也感叹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之难呐!西汉开国功臣陈平,大家族每到过年,族长给大家分猪肉,分完了大家都有意见。让小陈平来分,分完后大家都高高兴兴回家过年了。就被誉为有齐家之能。
大家族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在家族内部实行的是共产主义。也就是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啊。老子累死累活,你成天打酱油,完了劳动成果还要和你平分,不公平!那么商鞅变法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大家分开了,各干各的,除了交点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小日子越干越有盼头。
新法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国家收的税多了。税收是以家庭为税基,大家族税基就很薄弱。那么分家后就大大增加了税基。
3、奖励农耕:不管你是谁,来种地,送一百亩,产权完全归你。
变法之后,老秦国的大多数老百姓是不种地的。到了秦始皇时期,整个秦国的总人口不过四五百万,但是却能拥有百万雄师。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当兵打仗,几乎是每一个成年男子都在军队里。那秦国的男人都去打仗了,地谁来种呢。答案是移民,秦国的徕民政策。不管你是哪国人,来到秦国开垦种地,一律送一百亩地,九年免税。而且产权是完全归你所有的,理论上是可以自由买卖的,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举措。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兵员和劳动力资源。
另一方面,招商引资。秦国人不种地,禁止经商。但是商业活动是一个社会跨区域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没有商业活动,就会出现严重的资源失衡。比如在那个年代,打仗用的兵器主要是青铜。青铜是一种铜里面加入8%-10%的锡锻造成的合金,纯铜是非常软的,砍在身上人没事刀弯了。但是锡这种战略资源秦国压根就不产。怎么办呢?新法鼓励外商来秦做生意,还给很多补贴,就是优惠政策。听着是不是有点熟悉,很像当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历史是多么的相似。
这一系列的举措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垦,也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确保农业活动增值增产。移民务农,外商解决各种资源调配问题,形成了极其繁茂而合理的国家经济结构。五年内秦国国力大增,国库充盈,百姓富足,一跃成为一方霸主。
战国时期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失败者灭国屠城。春秋时期大小国家好几百个,那时候可能出个城就是一个国家。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就只剩下七个大的国家,战争规模也非常庞大。即使放在现代,其战争规模也是非常吓人的。比如长平之战,据考证,秦国最后动员的人有上百万。可能没有那么多,但是相差也不会太多。赵国军队也有四五十万。最后赵国战败,白起坑杀了四十万之众。
在这种剧烈动荡的年代,各个国家保持开放姿态,改革求新,增强国力,就成为当时的潮流。
在商鞅推行新法之前,其他六个国家已经有过变法。相比其他六国,秦国是最弱的一个。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其他列强不断蚕食。河西,秦东两大根据地就丢了。再一个,推行新法必定会触动当权贵族的核心利益。作为一个外聘CEO,商鞅在秦国没有任何根基。老百姓也不信你,可见当时推行新法之难。这个时候,秦孝公作为一国之君,顶住各方压力,给予商鞅完全的信任与支持,在军队中推行新法。也不得不感叹,遇到一个伯乐有多重要!
1、建立户籍制,每个人都要上户口
每一个秦国人都要做档案登记,政府管理到每一个人头。在西周早年,就有类似的户籍制度,史料记载为廖民政策,但是很难落实到位。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落实这一政策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把老百姓都编成组,每十户编成一组,建立保甲制度。一人犯法,其他九家必须检举,不然一起“打屁股”。
2、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在某种程度上沿用的还是春秋时期的旧制,分封制。君主和封臣就像合伙人,不利于中央管辖。
推行县制是商鞅在政治改革方面的一大措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这项措施有效配合废井田,开阡陌的政策,最大化保证土地私有,使百姓有地种。这种县制就打掉了原有的这种权利结构,所有地方由中央朝廷直接委派行政长官进行管理,君主专制的制度也由此确立。
后来,秦国又在新占的地区设郡,郡下设若干县,形成大家熟知的郡县制。
3、统一度量衡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统一度量衡,非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命全国范围内使用统一标准的升斗和斤两。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经商买卖更公平;第二,税收标准更划一。为了严格实行,地方官每年必须到朝廷进行度量衡校验。在今天的上海博物馆,还珍藏着商鞅变法时所制造的统一度量衡的商鞅量,即商鞅方升。它是秦孝公十八年的标准器,如今国家一级文物。
4、有冲突,去法庭
人际间的冲突不能私下干架。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里,民间的冲突政府是不管的,有事私下解决,解决不了拎刀砍死对方。西方的历史上很长时间都有贵族决斗的风俗,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就是和人决斗时被对手一剑刺死。
在商鞅变法后,人们私下有矛盾就不能自己解决了,必须去法庭。要知道,两个人打架可能会演变为群殴,一个家族,部落都可能参与进来,如果升级为械斗,更会造成很大的内耗与动乱。秦国在当年设立有法庭,所有的民事纠纷都要经过法庭的审判。法庭设有独立的法官,并且受中央的直接领导,不受地方长官的节制。权利也很大,地方的民事,刑案,甚至地方官出台的政策,法官都要先查查符合秦国的法律不。
1975年12月,在湖北的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千一百片秦代竹简,震惊世界。上面记载的是一些秦时的法律条文,这让学界开始意识到,秦国法律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完整到什么程度呢?有国政大法,郡县制,竟然还有独立且完整的民法系统。罗马帝国在公元后六世纪,才有了西方第一部民法法典,罗马法典。秦国在当时的法治制度之先进,细致,令人咂舌!
5、打仗胜不奖,败不罚,带回多少敌人脑袋才算数
在之前的秦国,打了胜仗的贵族可以加官进爵,但是和普通老百姓却没有多大关系。作为平民参战,即使伤的再重也没有功劳,最多给一点赏赐,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百姓没有参与战争的动力。这其实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左转》里有记载: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只有祭祀和战争,才是国家的大事。这么高贵的事情,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参加,平民没资格。
为了最大程度的激发整个社会的作战潜力,商鞅废除了爵位世袭制度,或者变成一个虚名。另外设立了二十级爵位,论军工行赏。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能从战场上带回敌人的脑袋,就可以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每带回来一个脑袋,就可以升一级爵位,妥妥的打怪升级。于是秦军变成了一支虎狼之师,百姓踊跃参军。
不知道大家在看秦兵马俑时有没有注意这样一些细节:当时的秦国军队是不带头盔的,就挂了一条毛巾,而且身上的盔甲也是轻甲。其他国家士兵都戴的重甲,重甲是三层,里面一层网甲,外层一层兽皮,胸背部用青铜片和铁片加护,完了还要拿一盾牌。整个防御系统有六十斤左右,严重影响了进攻能力和机动性。并不是秦国配不起这些装备,而是士兵不要。为什么,就为了身上能多扛些脑袋。
在当时和秦国打仗的其他国家,在战场上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幅极其恐怖的画面:对方阵地上,战马嘶鸣,探起前蹄蹬起后腿,两蹄之间一跃可达三寻(一寻约等于1.6米)。秦国士兵,一个个就像饥饿的猛兽一样死盯着自己的脑袋。马背上,士兵肩膀上,腰上,密密麻麻的挂着的全是砍下来的人头,有些还在一滴一滴的淌着血。鲜血淌满了秦军士兵的盔甲和兵器,对方阵地的土壤也变成了殷红色。打起仗来,一个个不要命的拼杀过来,见脑袋就砍,不管是活人,死人还是受伤的人。可以想象,还没有打起来。敌方士兵的心理防线就先崩溃了。秦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敌军束手就擒。后来觉得挂了一身脑袋也不方便,还会发生争夺人头引发内斗。就改成了割下敌方耳朵也算数。
商鞅变法,大大提升了秦国军事力量,秦国战争机器的恐怖战斗力从这段史料里可以感受到,在面对其他国家时简直是碾压!
总结
商鞅的这两项举措,一“垦”,激励农耕;一“战”,奖励征战。对秦国的改变是根本性的,他在付出很少流血牺牲的情况下,改变了旧有的社会权利结构。而我们知道,中国历来的变法运动多数是以失败告终的。变法,一定会触动原有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而这些人又是这个社会最有权势的一群人,也是你需要去借助的力量,可以想象这种变革的艰难程度。
他的这一套治理体系,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放在今天,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一个企业的规模能够发展多大,等于有多少人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如果是做企业,可以问一下自己,有多少人把企业当成自己的来做。如果只有夫妻两个,那你就是个体户。但是在华为,这个数字是所有华为员工的总和。秦国就相当于一个全民持股的大企业,都把国家的发展当做自己的责任,自愿自发。
最后,关于商鞅变法,几千年来被很多人骂是苛政暴政,他个人的结局也很悲壮。是非功过,相信很难有个定论。希望生活在当今这个剧烈变革年代的我们,能够跳出这种争论,从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益的角度去借鉴他的谋略,欣赏那个时代,商鞅那种力挽狂澜的勇气与决绝。
参考文献:
《史记》
《商君书》
《战国策 韩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