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 公司招聘
  • 2023-12-31 09:00
  • 龙泉小编


在古代,文人墨客向来喜欢寄情于草木,之飘逸隐士,之孤傲志士,兰之幽芳气节,之澹泊君子,这四种植物也被古人们看做是高洁傲岸的四类形象,称作是“四君子”。它们被人们所称颂赞扬,是古时候的文人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推崇,并寄托了他们的崇高理想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而在“四君子”当中,竹是里面唯一一个非花品种的植物了,却极其被雅士所喜爱。竹子四季如春,常年翠绿,并且节节生长,遭受风吹雨打,空心却挺拔不倒,被人们认为是虚怀若谷、有风骨之气的君子形象。大约从唐朝开始,人们就开始以竹作画了,甚至连唐玄宗、王维、苏轼、郑板桥等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都非常喜欢画竹。元朝以后,但凡是画山水花鸟的,无一不对竹的风韵也有一定的研究。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苏轼最著名的爱好便是美食,甚至还自创出了东坡肉这道名菜,但是对于他而言,他更喜欢的或许还是竹,更是作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语句,表达自己对于竹的喜爱之情。苏轼认为,没有了肉吃,只会变瘦,只是身体上的变化,而没有了竹的陪伴,则是对于心灵和精神上的“打击”,会变得庸俗起来。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竹子

竹子的种类非常多,根据目前的记录,大概有70多属,1000多种,但是也有一些是同一种而不同名称。它们有的高大无比,似乎直冲云霄,有的却非常矮小,如同野草一样,生长速度尤其之快。

竹子很多品种的原产地都属于中国,主要分布在南方,适应性很强,分布也非常广,尤其是四川,数量非常多。竹子不仅仅是国宝大熊猫当今赖以生存的食物,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标志性文化之一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竹子是从地下根茎横着长成的,根茎也有着许多的节,长着非常多须和芽,一些芽通常会在春天随着一场春雨而冒出土壤形成竹笋,成长变成挺拔的竹子,一些继续横向生长,成为新的根茎。也因此,竹子一般都聚集在一起,成群生长。出头的芽被叫做是春笋,而藏在地下被扒出来的芽叫冬笋,这些根茎也被人们称做是竹鞭,都是人类食谱上非常常见且受欢迎的的美味食材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未被人类挖走的竹笋生长极快,很快就会形成竹子,成年的竹子一般都是10到15个节之间。竹叶是狭披针形状,叶尖较尖,叶尾稍钝而有少许的毛,叶面颜色较深,并没有毛。叶脆而薄,长度为7.5到16厘米,宽1到2厘米,形状漂亮颜色清透,是人们陶冶情操装点居所的必备之物。

竹子开花的说法

可能如今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在电视里面看过竹子的样子,有些是家里也只是养了文竹等低矮的观赏类竹子,只知道竹子由竹笋生长而成,并不知晓竹子也会开花,甚至会结果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不同的竹子开花周期是不一样的,开出来的花的颜色也各有不同,有的是绿色、白色、黄色,有的是红色、粉色等等,就像稻穗一样,还会出现呈絮状物,里面有花丝,还有米粒一般的东西,被人们叫做是竹米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早在《山海经》里,就有对竹子开花的描写,即:“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这一段话中就能看出,竹子开花是极其难得的,要60年才会开一次,而每一次都会枯死。民间有很多类似于“竹子开花,马上搬家”之类的说法,人们认为竹子开花是“灾变”的前兆预示着将发生非常不好的事情,比如灾害、荒年等。也因此,人们一看见开花的竹子,就会惊慌地远离它们。

在1983年,川陕甘地区的箭竹大量开花,随之而来的,就是花开以后竹子大批大批枯萎而死,大熊猫也因此失去了食物,导致200多只大熊猫死亡。甚至在芦山县,有一只饥饿的大熊猫啃食了村民的山羊,村民为了不打扰大熊猫进食,还抱住了自家的狗。也正是在这一年,全国开始抢救大熊猫,4年的时间里,一共救活了47只大熊猫,一半被放归山林,一半被收养下来。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竹子为什么会开花?

关于竹子开花的问题,人们也进行了多种分析和调查,目前来讲有几个说法,都是对于竹子开花的研究。

  • 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说认为竹子属于竹亚科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本身来说就是会开花的。只是因为它开花需要太长的周期了,一般来说,竹子的开花周期是在60年,有的则要更久,甚至在浙江有一片毛竹林已经200多岁了,一直都没有开花。

陈嵘通过对中国和日本竹子开花的分析得出,毛竹开花的年份基本都是60的倍数,《昌华县志》记录了箭竹的开花时间,也相隔60年左右。而美国学者和中国台湾学者也都发现了白脯鸡竹、牡竹和浙江箬竹的开花周期。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并且竹子不仅会隔着山川在不同的省份一起开了花,甚至还会在跨越海域大洋在外国一同隔海开花。比如1933年我国浙江和安徽的竹林同时开出花,1907年,日本和英国的淡竹也在同一时间开花。而曾经有报道,英国花园引自了中国和印度的竹子,当它们的来源地竹子开花的时候,这些在英国的竹子也一同开出了花并且随后枯萎

  • 营养说

有学者通过对地下竹子根茎的研究,发现那些开花的竹子,大多数都是老鞭,吸收营养的能力已经明显减弱了,从而使得竹子缺少了养分,导致开花。我国研究了雷竹开花时期,发现在不开花的时候,雷竹整体而言都有着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植物所需元素,而在开花周期的前后,这些元素都有着明显的减少,其中钾甚至下降了60%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不仅仅是雷竹,更有许多学者通过刚竹、绿竹、麻竹等竹子未开花与开花时期含有的营养元素做了对比,发现开花的前后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减少。这些研究的成果也进一步表明了,竹子开花的时候,它的生长活动变得活跃了起来,竹叶的营养元素开始转移,来到繁衍的生殖器官,消耗量也进一步增加,而与此同时根茎吸收能力降低,生长能力受到压制,因此导致开花以后难以维持本身的基本运转,从而枯死。

正如有人将一批空心箭竹、小薄竹从原地正在开花的时期引进种在昆明,一开始都依然保持开花的状态,过了1年以后就不再开花,甚至继续生长,并没有枯死。而原地的这些开花竹却在花期以后差不多死完。人们因此分析出,这可能就是因为两地的营养条件不同,昆明种植开花竹的土壤肥沃,满足了它们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从而延迟了开花的时间。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 外因说

外因说认为,竹子开花主要是受到了外部影响,比如气候因素和土壤水分。当气候变化以后,竹子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的能力遭到了限制,从而开始由营养生长转向了生殖生长,因此而开出了花。

科学家们发现每当灾难性的旱灾发生之前,竹子就会大批开花结果,有人猜测这是因为竹子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土壤的变化,而为了保证竹子本身的“传承”不会受到天灾等影响,开花以后结出的种子就可以通过风或动物的传播,前往适宜的新环境,或者等待灾害过去,再次在原来的地方繁衍再生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灾变说法的形成原因

正是因为竹子60年以上才开一次花,而根据古代的生活条件来看,一般的老人差不多也普遍在60岁左右去世,怎么也看不见第二次竹子的花期。也因此,竹子开花成为了一个非常罕见的事情,又由于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人们也就认为这是上天降下的不详预兆

外因说和营养说能够很好地贴合关于“竹子开花”将有灾害到来的说法,比如竹子对于周边环境较为敏感,旱灾到来之前,气候干燥土壤水分下降,竹子因此受到影响,开始转移能量开花孕育果实,这也就导致了在人们眼里,竹子的开花就预告了灾变的来临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竹子的用途

竹子在我国各个方面的运用极广,古代的时候,文人雅士经常在居所四周种上竹林,不仅能够观赏,还能防风遮阴。而在现代,竹子也是庭院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点缀之物,云南的竹文化旅游也成为了该地旅游业的重要部分。竹子本身也能筑成房屋,以前很多农村就喜欢住在竹屋里,不仅冬暖夏凉,还能防震,而且日本许多房屋使用的建材就是竹子

竹子本身生长速度极快,对竹子的使用极其适合环保的理念。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竹子的身影,比如家具、纸巾、一次性筷子等,并且通过加工,竹子还能被做成竹纤维,触感非常柔软,染色以后色彩鲜艳亮丽,从而做成毛巾或者是衣服,甚至被用在内衣、袜子等贴身衣物的制作。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同时竹子可以做成竹炭,竹炭还可以加工成为有着净化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常常被用在家居除味或者污水处理等方面。它能被用来做成各种器具,比如筷子、盛放酒和酱油等物品的竹筒,以及扫把、桌椅等日用品,还有竹笛等乐器或者工艺品。竹条也常被编织成箩筐、菜篮、凉席等用品。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竹子不管是竹叶、竹根、竹笋、竹果、竹竿烧出的竹汁,还是竹茎刮皮后的第二层竹菇、竹林的真菌竹菌,亦或者是竹青和竹叶心,都是医药中的一味药材,在《本草纲目》中就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并且通过现代科技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些确实都有着医用的价值

当然,竹笋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之上,我国较为优良的食用类竹种主要为毛竹、早竹和麻竹以及绿竹等。竹笋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有着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等,是许多人保健的首选蔬菜之一。并且竹子的幼秆还能制作成竹筒饭,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结论

过去的人们因为尚且不具备对于世界的认知,仅仅只能通过观察和经验来判断一类事物的好坏,这倒不至于说是迷信,而是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所产生的受到局限的“不正确认识”。就像是十二节气、“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等等说法,都是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

我们从上文也能看出,很多时候竹子开花都是由于土壤和气候变化造成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的时候也确实意味着旱灾等灾害的即将到来,虽然不准确,但这是前人在有限的环境中得出的有限的经验

节节高竹炭(竹子开花是)


我们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上,通过科学家们的一个个研究和试验,才能够批判古人思想的“封建”和“迷信”。只有更加深入地利用科学,我们才能进一步加强对世界的认知,进一步看清世界的真相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94951.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