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比亚迪披露决定召回自去年4月至今年4月生产的部分唐DM汽车,数量高达52928辆,核心原因就是这些车辆的动力电池托盘存在进水风险,有可能造成高压系统的拉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虽然看似普通的召回并没有给予比亚迪多么沉痛的打击,但是在这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阴谋!
7月29日早间,作为比亚迪动力电池托盘供应商的和胜,早盘仅仅半个小时就被死死地按在了地板上摩擦,细心的人可能会有所察觉,这个召回令是晚间的时候才正式公布,那么问题来了?是谁提前知道了这些信息,有可以精准地提前反应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之中?
根据BYD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累计售出了64.14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14.90%,而2021年全年的销量仅为60.38万辆。
其中2021年4-12月唐累计销量44464辆,今年1-4月销量36747辆,也就是说复合召回区间的车辆高达81211辆,而召回的为52928辆,占比高达65%。
由此可见,市场把这种悲观的情绪全部甩锅给了电池托盘的供应商,但是笔者在召回令中看到这么一句话“如果受影响的车主在店里检查到存在漏电或者托盘透气阀安装面不平整,则可以免费更换电池包”。
笔者认为: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清楚地发现,动力电池托盘的进水风险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安装的过程中,其实与电池托盘结构件并无太大的关系。由此可见,那么和胜的突然大幅杀跌必然是有人刻意为之!
其目的,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公司董秘已经在今日早间在互动平台进行了澄清,公司并没有在去年4月至今年4月这个时间段就唐供应电池托盘)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维持了持续的高景气周期,在此背景之下,整个产业链都在享受着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强劲需求红利,而公司作为动力电池结构件领域的人气龙头,颇受市场追捧,短短60天的时间里,其股价大涨高达200%,可以说是锂电结构件领域窜出的一匹“黑马”!
但是随着BYD唐的召回事件持续发酵,市场情绪降至冰点,虽然动力电池托盘进水风险与电池托盘本身并无关系,但是在市场情绪的压制下,公司市值已然蒸发高达20%左右,这让很多人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瞬时产生了质疑的态度!
虽然公司受到此事件影响,已经连续两天被市场所唾弃,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明显的刻意而为,或许就是绝佳的弯腰拣钻石的机遇。
●主营构成解析
其实公司身处的行业就是以铝材为基础,通过延伸产业链布局,导向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以及外观结构件来提升产品的价值提升。
以2021年为例,汽车部件营收11.79亿,占比48.92%,电子消费品营收6.936亿,占比28.78%,耐用消费品营收3.266亿,占比13.55%。
由此可见,公司三大产业营收占比高达91.25%,毛利率19.30-20.91%,这里要重点指明的是,公司产品售价的定价模式为原材料成本+加工费的定价模式,所以三大产业的毛利率几乎持平,也可以这么理解,公司其实盈利的核心就是加工费!
●汽车部件
汽车部件领域,公司的布局其实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其一:是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的动力电池托盘,模组结构件以及电芯的外壳结构件。
其二: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的防撞梁,底盘门槛梁等车身结构件。
从长期来看,笔者认为,公司布局的汽车部件相比消费电子与耐用品精密结构件产业,未来的成长空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因为3C这个领域的进入门槛非常低,市场竞争非常恶劣,而汽车零部件则不同,它不仅有着很高的准入壁垒,并且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更具确定性。
以电池托盘为例,2021年产量31.42万件,销量30.28万件,也就是说它的销量配套了30.28万辆汽车,2020年的产销量仅为14.07万件,13.68万件,同比增长121.31%。
电池模组结构件产销达到了276.28万件,261.21万件,销量配套整车31.11万辆,同比增长550.84%。
电芯外壳产销达到了1769.03万件,1616.80万件,销量配套整车8.95万辆,同比增长210.76%。
相比之下,汽车整车结构件则出现明显下滑,其中防撞梁下滑9.10%非常明显,这就可以印证公司在电池结构件领域竞争力明显高于整车结构件。
其业绩高速增长的核心因素就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了锂电池的市场需求,从而拉动了电池结构件的市场需求,另一方是就是源自公司新建产能的陆续释放。
从需求端来看,只要是搭载动力电池包的新能源汽车必然会匹配动力电池托盘,以2021年为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万辆,也就是说仅2021年国内对于动力电池托盘的需求就高达352万件。
今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高达246.2万辆,继续延续高景气周期,从未来来看,在碳中和背景之下衍生的能源结构转型将会加速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来看,再此背景之下,各项政策的密集出台都将会大力支撑汽车电化化的加速渗透。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划中明确提及,未来三年,我国电动汽车销售占比将会达到乘用车的20%左右,这样就说明未来数年,汽车电动化的渗透率还将会持续提升,笔者认为,新能源汽车年销售辆突破500万辆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从供给端来看,根据行业统计我国目前电池托盘合计的产能仅为367万件,也就是目前的产能只能匹配367万辆新能源汽车,如果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持续高增长,这一领域的供需关系将会持续紧张。
7月初,公司披露,安徽基地扩线产能实现达产,并且配套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全系车型,这也标志着公司产能扩张顺利推进,未来随着产能的逐渐释放,对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