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写老市北电影院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找到胜利电影院的照片。三个小时遍寻网络没有结果,想不到文章发出去之后却在手机里发现了胜利的芳容。就先补在这里吧。
拆除前的胜利电影院
当然还有网友提供的更久前的老照片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一个影院十几个厅,基本上什么时间去都会有差不多时间段的电影看,那会是要先看看报纸选择场次,然后再去影院的。记得有段时间看电影是主要的娱乐项目,所以影院爆满是常事,特别是遇上有大片的时候。这样一来有时候为了看场电影可能得提前一两天买好票。当然也有逛街累了偶尔一时兴起去看电影的时候,这种撞大运的情况下就只能多走几家影院了。还好台东这三家影院都很近。
遵义是台东最老的电影院了,建成年代是1928年,从时间上看比中山路的中国剧院还要早一点。遵义剧院是和台东商业市场一起建起来的,是台东市场的一部分。台东市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的三大市场之一,遵义剧院的前身光陆剧院就在这个市场的南头。起初剧院主要是以戏剧演出为主,后来才开始放映电影。03年拆除之前这里是台东最兴旺的区域,记得那时候经常会穿过台东市场的大楼去后面的台东三路,所以遵义也就经常路过。在遵义都看过什么电影记不清了,不过倒是见证了它的消失,02年的时候恰好在人和路的一处商业项目上做策划工作,自然要了解万达进驻的种种细节,也很早就知道了二百大楼将会拆除,遵义也会消失的消息。应当说遵义的消失带来的是青岛影院的一次大的变革,因为随着万达影城在原址的开业,青岛的影院才真正进入了多屏的时代。所以说,遵义剧院是一个标志,一个旧式影院退出舞台的标志。
上世纪90年代的台东市场
威海路是台东最重要的商业街,在台东三路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之前,这里和台东一路一起构成了台东的商业主动脉。而和威海路相隔十几米的云门一路上有个慈光电影院,也就是后来的台东电影院。.台东的三家影院里台东电影院是最小的,而且设施一直比不了不远处的遵义和大光明。和其他影院一样,台东电影院是和大陆市场相邻的,所以最早也是兼做剧场和影院。台东电影院也是比较早的退出影院行列的电影院,最初被改建成了夜总会,后来又转成了KTV,直到今天。去台东电影院看电影的次数很少,多数时候是因为遵义的时间不凑巧才勉强选择这里。不过这家影院的隔壁倒是走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就是青岛万和春排骨米饭。90年代的时候吃排骨米饭大概是比较奢侈的消费了,记得那时候的价格是六块,而一碗拉面只要三块。曲阜路上红星的东面和台东电影院的旁边都有万和春,所以不少恋爱中的年轻人把吃完万和春去看电影变成了一种时尚。
上世纪的台东电影院
在青岛的老电影院里,大光明算是小弟弟,因为它是在1954年才建成的。不过建成的晚,但是条件却相对最好。按照以前对电影院的评定标准,大光明是属于甲级影院的。楼上楼下两层1000多个座位,规模仅次于红星,在青岛的专业影院中排第二。值得一提的是大光明电影院是解放以后台东一路上第一座新建建筑,而且是解放后青岛建设的第一个电影院。但是对阿甘来讲经常去大光明看电影主要是04年以后的事情了,因为那时候公司每次团建包场电影的话都是去大光明。那会选择大光明的另一个因素是门口可以停车。不过,大光明也在08年正式停止了电影的放映,现在也变成了KTV。
台东的电影院主要就是这些了,老市南、老市北、老台东的影院基本也告一段落。
或许这是上世纪末期青大和海大东校区学生们普遍的记忆。那时候东部城区基本没有什么电影院,对于处在浮山脚下的青大、海大师生们可以选择的也只有这家海燕剧场。当是阿甘在青大校学生会,学生会的一项重要经费来源就是代售海燕剧院的电影票。每到周末,学生会办公室门口都会排满了人,队伍往往从四楼一直排到三楼甚至二楼的走廊。不知道有多少人和阿甘一样,初恋时的电影基本都是在海燕看的。
四沧两区大部分影院多是那里的大企业的俱乐部。比如四机俱乐部。也就是著名的四方机车厂的工人俱乐部。
再就是小村庄附近的人民二路上有家四方剧院,“文革”时改名井冈山电影院。水清沟附近记得有第二工人文化宫。沧口一带记忆中应该有个沧口剧场似乎是去过的,但是年代太过久远看过什么电影已经全无印象。其他阿甘还能知道的就是纺机俱乐部了。
留个悬念,有谁认得这是上面说的哪个俱乐部?
到今天,阿甘的老影院系列告一段落了,数下来去看过电影的影院要有二十几家。对于大部分60后、70后而言,年轻时的娱乐最多的就是看电影。不知道你的记忆中还有哪些希望阿甘与你一起追忆的,可以给我留言,作为我下面几个系列的选题。下周开始,阿甘将会开始写青岛的那些山,小鱼山、观海山、信号山、观象山、贮水山、九峰山、太平山、青岛山,每个山都有说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