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4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了,我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贝多芬,请问我怎样才能成为您的学生?”9岁的小学生孙晴向76岁的钢琴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提问,全场观众笑着鼓起掌。经过主持人刘震洋翻译后,台上的布赫宾德听完笑了一下便回答道:“我已经很久没有带学生了,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现在就成为你的老师!”5月27日上午十点,鲁道夫·布赫宾德在武汉琴台音乐厅室内乐厅迎来观众见面会,观众们亲切地称呼鲁道夫·布赫宾德为“布爷爷”。
图摄:琴台音乐厅
这是鲁道夫·布赫宾德首次来到琴台音乐厅演奏,而他也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最具洞察力的贝多芬作品演绎大师之一,不少人将他的演出视为一场堪称教科书级的演奏。
“贝多芬之夜”:武汉首秀全场座无虚席,乐迷受邀为大师拍星光大合影
5月26日晚,这位来自奥地利的钢琴大师为武汉的观众们献上了一场“贝多芬之夜”。九派新闻记者在现场可以看到,音乐厅的一层和二层前后排以及两侧几乎坐满观众,琴台音乐厅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布赫宾德演出的门票卖得很好,刚出票就被观众们抢光了,“我们琴台很少会开放二层两侧的座位,但是这场演出太火爆,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我们又增开了一些座位。”
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今年7岁,从5岁起就开始弹钢琴,此前听闻布赫宾德要来武汉演奏,就特意买了两张门票与孩子一起来听,“他的年纪比较大了,可以说是看一场少一场,难得回来武汉,那肯定是要来听的。”
乐章演奏间无一人鼓掌,有的观众身体前倾着,眼睛一直盯着手里的节目;有的观众拿着望远镜,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有的观众闭着眼睛,手指在空中比划着。记者发现在场的小朋友有三十多个,但大家几乎都很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聆听。
在返场时刻,布赫宾德用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以及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序曲结束了此次武汉的演出,而琴台音乐厅也为观众们留下了一次特别的纪念,全场观众们高举着手机电筒与台上的布赫宾德来了一张集体合影。
图摄:琴台音乐厅
“那一刻非常的震撼,布赫宾德非常配合我拍照,他是一个很友善的音乐家。”拍摄合影的摄影师刘淑娟坦言,自己其实是琴台音乐厅的一个乐迷,平时也很喜欢摄影,之前因为拍琴台音乐厅的建筑并与音乐厅官方账号互动,而被琴台音乐厅注意到,受邀来给演出的嘉宾拍照。她曾经帮助音乐厅拍摄了伦敦交响乐团、圣彼得堡交响乐团、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等多个国际知名乐团和音乐家演出的照片。“我是演出前受到琴台的邀请,为了拍好布赫宾德,我在B站上看了十来个他的演出。”刘淑娟说道。
琴台音乐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音乐厅经常会邀请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乐迷们共同参与一些音乐会演出的策划和拍摄,“因为一说起音乐厅或者音乐会,大家都会觉得很高大上,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拉近音乐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与武汉观众见面:强调演奏者要有历史观,演奏不受年龄限制
在观众见面会现场,很多青年以及小朋友积极举手向布赫宾德提问,并与这位国际钢琴大师合影。记者看到布赫宾德和小朋友交流的时候,总是会低下腰倾听,与小朋友挥手,很耐心地回答观众们的每一个问题。用见面会主持人刘震洋的描述来说,布赫宾德在回答观众们音乐相关的问题时,他的眼里是有光的。
图摄:琴台音乐厅
布赫宾德向武汉的观众们分享了自己对于古典音乐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这些概念都是被后人定义的,他并不建议钢琴演奏者们用这些概念去框定贝多芬的演奏风格。对于钢琴演奏来说,更重要的是需要演奏者有历史观,了解当时那个时代的环境以及当时的乐器,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曲目。他提到贝多芬很多作品是在写字台上创作的,并非依附于某一种特定的乐器,在贝多芬创作的一些曲调中,实际上暗含着对未来乐器的想象。
“在演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我不会想到月亮这样的画面,因为这是贝多芬在与一个人非常相爱时创作的作品,我每次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会想到一些与相爱和失去有关的东西。”布赫宾德说道。
当观众问到年龄的增长是不是会影响到演奏时,布赫宾德表示自己虽然已经76岁了,也经常会与不同年龄层的演奏家一起合奏,但他并不觉得音乐有年龄的限制,“对于演奏者来说,我们要面对的是作品,而不是年龄。”他还建议观众们可以试着将古典音乐看作一个人去理解,将其视为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去听,而不是一开始觉得自己与古典音乐是有距离的。
九派新闻记者:王卓
实习生:何鸿妃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