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北京福利院义工招聘(北京养老机构床位增七成)

  • 人才百科
  • 2023-04-29 06:00
  • 龙泉小编

9月5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主题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

资料图,白继开 摄

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全面介绍首都民政70年发展成就。截至目前,北京市惠民生、兜底线,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层社会治理、社会事务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民政事业发展格局。

基本民生保障大幅提升

七年来,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由月人均520元、380元统一提高到1100元,分别增长111.5%、189.5%;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由月人均740元调整到2120元,增长186.5%。

从无到有建立社区养老服务驿站680个,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192个,养老机构床位数从7.4万张增加到12.6万张,增幅70.3%。养老专项资金由2012年的5.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3.8亿元,增长165.4%。

统筹整合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资助超过30亿元,32万人受益。全市新建儿童福利院5个,累计建立16个。财政资金累计投入民政领域超过700亿元,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提速

七年来,顺利完成了两轮7664个村委会、5439个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有效治理了120个民主管理“难点村”,城市社区议事厅实现100%全覆盖,农村议事厅覆盖率超过70%。

登记备案社会组织从1.8万个发展到3.7万个。慈善捐赠额从2012年的16.7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85亿元,增幅超过10倍。专业社工机构达到560余家,持证社工超过3.2万人,占全国十分之一。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由人均4000多元增长到与社会平均工资同步。

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数突破460.3万,注册志愿者团体7.6万个,超大型城市治理的基础更加夯实。

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七年来,全市累计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580个,覆盖92%的城市社区;建成“社区之家”408个、社区规范化建设示范点895个;社区办公用房达标率由20%提升到100%。

率先实现婚姻登记跨区办理,累计服务婚姻登记96万多对。

创新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建成社区心理服务示范站(室)100个。

大力弘扬见义勇为风尚,累计认定见义勇为人员445名。

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万余人次,成功返乡2.1万人。

福利彩票销售收入累计286.25亿元,募集公益金71.7亿元,有力支持了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老有所养

截至2018年底,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64.8万人,占总人口的16.9%;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49.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5.4%。

七年来,本市累计制定出台政策文件130余项。市人大颁布全国首部居家社区养老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将社区居家养老作为就近养老服务的重中之重;扩大社会优待范围,364.8万常住老年人持养老助残卡获得社会优待、社会服务、社会福利,老年人优待范围从65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拓展到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60-64周岁老年人同等免费乘公交、逛公园。

为解决老年人就近养老服务需求,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出台了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划,构建“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已扶持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75家,建成运营192家,覆盖了全市三分之二的街道(乡镇)。2020年规划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0家,目前已建成运营755家,其中农村幸福晚年驿站260家。

从2012年至2018年,全市建成运营的养老机构数量从400家增长至526家,养老服务商达到近2万家;运营养老床位从7.6万张增长至10.8万张,新增养老床位3.2万张,年均增加5千余张,70%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建设或运营。

59%公办机构实现了公办民营,养老机构接收入住人数较改革前提高了14.2%。每新建一张养老床位给予4至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

2015年出台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办法,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产权无偿移交给民政部门,至今已经无偿移交设施70余处,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全市运营养老机构基础指标合格率达到100%,85%机构实现明厨亮灶。星级养老机构从2012年的107家增长至2019年的336家。

弱有所扶

本市“9+1”的社会救助体系,将专项救助向低收入家庭或其他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延伸,形成阶梯式救助模式。制定和调整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预案,实现救助标准常态调整与物价上涨时动态补贴相结合,应急灵敏度提高,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从2013年到2019年,本市城市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580元提高到110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460元提高到1100元。

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由月人均740元提高到2200元,并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实现动态调整。

特困人员供养预算标准按照不低于全市上年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执行,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本市最低生活标准的1.5倍;

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具有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分档制定,分别不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20%、40%、60%。

冬季燃煤自采暖救助标准由500元/户/采暖季,提高到1000元/户/采暖季,煤改清洁能源自采暖的救助标准确定为1800元/户/采暖季。

困难群众“两节”慰问标准从单人户400元调整为500元,2人以上户从800元调整为1000元。

精细治理

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全市普遍设立“社区议事厅”,截至目前,全市3177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议事厅,农村社区覆盖率超过了70%。

2009年以前,全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350平方米达标率不足20%,成为困扰全市社区治理的“瓶颈”问题。2009年,全市启动了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的社区用房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租赁和锅炉房改造、利用人防设施等多种方式,分三批支持1022个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规范化建设项目。目前,全市3000多个城市社区基本实现办公和服务用房350平方米建设标准。

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6万多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人员达2.7万余人,持证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2%,居全国前列。

全市3.5万名社区工作者中,平均年龄39.3岁,9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成为服务社区居民的生力军。

2018年1月1日起,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工资总体待遇平均水平由不低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0%提高到100%。调整后,社区工作者年人均应发工资达到10万元,月人均应发工资增长约3000元。

针对近年来社区行政负担过重、各类事项过多、服务自治功能不强的现状,北京市明确社区依法履职事项19项,依法协助事项16项,16个部门44项表格精简为7个部门的7项,精简率达到84%,社区盖章证明事项由15项减少到4项,社区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数突破460.3万,注册志愿者团体7.6万个,志愿服务工时累计3亿多小时。

69.2万名在职党员和79995名团员青年回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已成为了首都北京的一张靓丽名片。

社会组织

全市社会组织数量从改革开放初的235个发展到现在12708个,增长了53倍以上;社会组织总资产达748.43亿元,自2013年起,年均增长10.9%;全市社会组织共吸纳从业人员20.8万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达1.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1%。

227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脱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社区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社会力量被纳入备案管理范围,截至目前,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5443个。

首都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整合社会资源、规范行为、反映诉求、服务民生,特别是保障基本民生方面作用尤为突出。年检数据显示,助老助医方面,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超过6.3万张,入住老人5.3万余人。医疗类社会组织为市民提供床位10497个,就诊达852万余人次。文体服务方面,体育类社会组织组织活动1.9万余次,参加活动人数110多万人次。各类文化社会组织共举办展览1857次,吸引参观人数936.2万人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金可

监制:赵中鹏、陈岩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洪园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14370.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