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招聘 jd(对比了招聘网站300个管理岗位的JD)

  • 人才百科
  • 2023-05-11 06:00
  • 龙泉小编


文 | 有余姐

全文共2982字,阅读时长约6-10分钟


朋友最近换了一份工作,通过跳槽获得升职的那种。

要熟悉环境,还要尽快适应管理的角色,自是不容易。

有一天晚上十点多,突然接到他的紧急求助电话,说是临时接到任务:第二天上午在中心的读书分享会上分享一本指定的专业书,老板过来旁听。

我一听乐了,这公司试用期考核还搞突然袭击啊!学到了。

朋友骂我幸灾乐祸,赶紧告诉他怎么准备是正经,毕竟那本书他也就很早之前草草翻过一遍,要在那么多新同事面前分享,可犯了难了。我说这有何难,领导考你会不会“套路”呢,给你一个独家模板框架拿去用,顺便附赠一个速读技巧,回头记得给版权费。

果不其然,过了两天就兴冲冲地在微信上说要请吃饭,同时看看我这儿还有没有其他“套路”可以学。

根据我的观察,职场上大多数人面对一个问题或一个任务,之所以会一筹莫展,就是因为心中太缺乏“套路”了:不知道要如何着手了解现状,也不知道要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的流程、思路也毫无体系可言。最终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这表现在一个经验较少的员工身上还勉强可以接受,但要是存在于管理层身上,那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01

什么是“套路”

套路,简单来说,就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套相对完善、体系化的框架和思路。

无论我们面对的是宏大的抽象问题,还是琐碎的具体问题,“套路”都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地理清思路,确定思考和行动的方向。

比如,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就是一个“套路”(emmm……这篇文章也是遵循套路写成的),在我们想要表达清楚一个概念或一种观念时,就可以遵循这个思路和方法来阐述。

我们熟悉的PDCA也是一个套路,它是指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要有始有终、拥有闭环思维:从最开始的计划(P),到具体的执行(D),执行后的检查(C),检查后的处理(A)。

当我们头脑中有这样的”套路“框架后,就完全不用发愁要如何跟别人介绍清楚一个新概念: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就可以;作为领导,我们也完全不用担心不知道每天要干些什么事情:把进展中的事项用PDCA检查一遍,看各自进行到什么阶段,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02

体系化的“套路”思维是管理者的必备条件

为了验证我的观察,我随便打开了一家比较常用的招聘网站,分别输入“经理”、“总监”搜索相应的岗位,发现绝大部分这一类的管理岗,都有建立或者完善相应体系的要求,试贴几例如下:

招聘 jd(对比了招聘网站300个管理岗位的JD)

某招聘网站一个人事经理岗的岗位职责

“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是一个人事经理岗位的岗位职责,放在开头第一条,可见是最重要的职责;

招聘 jd(对比了招聘网站300个管理岗位的JD)

某招聘网站一个市场经理岗的岗位职责

“建立完善的上海公关体系”,这是一个市场经理的岗位职责,5项主要职责的第3项,重要程度也不低;

招聘 jd(对比了招聘网站300个管理岗位的JD)

某招聘网站一个品牌总监岗的岗位职责

“组织搭建品牌文化管理工作体系”,这是一个品牌总监的岗位职责,又是把体系搭建工作放在第一条。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去找对应的高端一点的管理岗,工作职责描述相信都能找到关于搭建体系或者是完善体系的内容,因为这就是部门负责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什么是体系?你这个领域由哪些部分构成、以及如何把这些组成部分建立并完善的套路。以我熟悉的人力资源来说,如何搭建人力资源体系?我可以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6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员工关系)来搭建,也可以采用近几年流行的3支柱模型(COE、HRBP、SSC)来搭建。

人力资源6大模块、3支柱模型,就是做同一件事情的两种不同套路。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套路“对管理者如此重要?因为如果不掌握”套路“,你甚至都不知道你整个部门应该要做些什么才算把工作完成了(体系里的所有要素不可缺少),又何谈其他?

03

如何掌握“套路”

既然“套路”如此重要,那我们要如何获得“套路”呢?

1、多看多学多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最古老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除了记忆,理解性记忆、练习式记忆,让经典的“套路”烂熟于心之外,没有第二个更好的办法。

我们都知道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它每年招聘的基本上都是来自美国常青藤大学的高材生,按道理说这些人的智商、学识已经足够高,但麦肯锡训练这些应届毕业生的方式也是首先让他们把几十、上百的理论模型、工具方法熟练掌握,然后再去看具体的案例库:看资深咨询顾问如何运用这些模型、工具为世界各地顶尖公司进行商业咨询,再下一步才可以以助理咨询师的身份去参与实战项目。

作为我们普通的职场人,除了要掌握自己本专业的相关理论模型、方法工具的“套路”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模型。每多一个,就相当于随身多了一把利器,相比那些没有套路、赤手空拳就上阵的人,首先就赢在起跑线上了。除了万能的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和PDCA,麦肯锡解决问题7步法、STAR原则等,都是非常好的“套路”。

2、融会贯通,建立模型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一开始记模型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儿,但如果能够把它与我们遇到的具体问题、过往的经验或者是已经知道的模型相联系,就会容易很多。

以STAR原则为例,这原本是一个用在面试中的提问技巧,但事实上作为一个非常经典的“套路”,它其实可以应用在更广泛的地方,比如用于汇报工作和成绩。解释一下STAR原则:

  • S:Situation,代表情景,指交代和介绍一件事情发生的背景;
  • T:Task,代表任务,指在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当时自己面临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 A:Action,代表行动,自己具体采取了哪些行动;
  • R:Result,代表结果,最终的结果如何。

为了记住这个模型,我首先会去想如果让我自己来展示自己的某一项成就,我会怎么讲:

  • 首先为了表明自己很厉害,我会去具体讲我取得了哪些成果;(结果)
  • 但这样别人肯定会有疑问:这个成果或许并没有那么难、谁都能做到吧?为了打消这个疑问,我需要铺垫背景,让人知道这件事的难度;(背景)
  • 还是不足以打消别人的疑虑,别人会怀疑我是不是窃取了别人的成就。所以我需要告知过程中的具体细节,遇到了哪些问题,当时是怎么想的,又做了什么,借此证明我确实做过;(行动)

先自己理完一遍后,再去对照模型,发现有2点不一致:

  • 第一点是漏掉了具体任务是什么,这一点确实重要,一切都要围绕目标,需要加进去;
  • 第二点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叙事,最后还是需要讲结果。

通过这样一对比检查,这个模型以后就牢牢地印在脑海里,再也不会出错了。

3、在实践中琢磨总结,最终形成自己因地制宜的独特“套路”

每当我们记住一个新的体系化“套路”模型后,就要琢磨如何可以在更多的情境下去使用,当我们使用得足够熟练后,它就会变成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一种下意识思维。

而当我们掌握了足够多的“套路”模式后,它们就会在我们的大脑里发生神奇的反应,就像武林高手,过招时每一招出手都恰到好处,但你已经分不清是用的什么招式,臻于化境,真正做到无招胜有招。

到这个时候,外人眼里,你就是一个面对任何问题都能考虑缜密,处理手段得当的牛人大咖。

工作能力不是需要堆砌很多华丽的形容词来修饰的名词,而是可以扎扎实实分解成一项一项具体有操作步骤、能通过方法练习的动词。

比如,我们今天随手从招聘网站上找来的关于“搭建体系”的能力,它就可以通过“套路”具体分解为:分析体系具体包括哪些部分,每一部分又可以如何细分,结合公司现状,我们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等。

而这些步骤,其实又是“套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22705.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