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我在鸣沙中学读书,那时物质匮乏,生活简单,但对于少不更事的我来说是个憧憬未来,充满活力,热情奔放的年代。往事如烟,近60年了,许多人和事早已从大脑记忆中淡出,唯独当年鸣沙中学师献给鸣沙地区人民的一场文化娱乐演出活动的盛况时常浮现在眼前。经过“粮食关”后,由于中央大政方针的调整,扩大了农民的自留地,恢复了农贸集市,打得粮食多了,不再以野菜糠麸之类的替代品充饥,日子一天天好过了。人毕竟是精神动物。随之而来的是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可是三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各种文化艺术团体下马解散停业。经济刚复苏,短期内文化艺术无法跟上老百姓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鸣沙中学自然成了鸣沙地区的文化中心。当时的教育遵循党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习任务不重,老师学生都很轻松。每天下午课外活动自由支配,爱好文娱活动的同学主动找冯志远、杨安国老师跟着学音乐、学唱歌。通常是老师们先唱一遍给学生们灌耳音,然后老师一边弹琴一边教同学唱,歌声伴随着琴声响彻校园上空,空气中充满了没有物欲杂念的快乐。为了进一步活跃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学校决定组织一场文艺汇演。消息一传出,各班的文艺爱好者各个跃跃欲试,找老师加紧排练节目。学校决定十月一日放假前在学校简易礼堂举行汇演。舞台是用土垡子砌成的,中间填的也是黄土,然后同学们拿工具夯实。那时候正是党中央号召学雷锋之初,同学们到处争做好事,几个爱做好事的同学从校院外西边的七星渠里提来水洒在上面,以防演出时起干尘土,东侧墙上李术培老师用大红纸工工整整地写着"鸣沙中学文娱汇演”八个仿宋体大字。演出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附近村子里的许多人前来观看。汇演还未开始,窗户边已站满了人,有的人带着新媳妇,有的人带着孩子扶着老人,还有的人呼朋唤伴,比赶集还热闹。傍晚夜幕降临时各班同学带着凳子有秩序地进入礼堂,苏忠琛校长简单讲了几句话就开始演节目。内容有大小合唱、有快板、山东快书、宁夏道情、独唱等。印象最深的是冯志远老师用俄语唱的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歌曲《卡秋莎》和一个三年级姓孙的男同学唱的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礼堂里掌声阵阵,欢歌笑语。我参加了大合唱,还和同学师怀博(己故)自编自演老俩口学毛选,一个化妆成老头,一个化妆成穿着大襟外罩和裹腿裤子的老婆子,年纪小不害羞,表演收放自如,边唱边表演幽默恢谐,惹得台下师生捧腹大笑。事后好多年时任副校长的殷思奇见面后还笑着提起当年的情景。演出取得了成功,成为当时鸣沙街的热点新闻,显示了鸣沙中学师生的文艺素养。经过这次汇演学校发现了许多文艺人才,决定在秋收结束后组织力量上鸣沙街演出。为了献给鸣沙地区人民一场较高水平的节目,杨安国老师负责大合唱排练,最费时间的是男女二重唱。杨老师反复示范同学们反复唱,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拍节中吸气呼气,再不像以前死噎着嗓子喊着唱,五音不全地乱唱。冯志远老师与姓郝的同学排练了歌剧白毛女选段。我和郝同学几个年龄小发育迟缓的同学,由于声带未变,唱歌说话与女生差别不大,个子也矮小瘦弱,所以我俩在这次演出中反串了两个角色,郝同学演喜儿,我演的是翻身农奴姑娘。演出时间定在10月底的一天,布告在街上一贴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公社。没有化妆用品怎么办?穷则思变,有的是办法,班级文艺委员从供销社买了5分钱一根的凡士林棍棍油和大红纸彩色皱纹纸,凡士林往脸蛋上一抹,再把红纸浸湿轻轻在上面擦擦,头发是同学修剪的,冯老师演杨白劳胡子是用棉花沾的,帽子和褛烂的衣服是家住附近的同学从农村借的,女同学细心;把彩色皱纹纸裁成纸条粘在一面绿色彩旗上,然后用别针别好,代替藏裙让演翻身农奴姑娘裹在腰间,演阿爸的同学是刚入一年级的田生安,长的大头大脸门阔嘴巴,说话声音苍哑,戴了一顶破草帽,穿了件破皮祅,脚上穿着一双深腰黑雨鞋,演员们化妆的有模有样,不亚于专业水平。
那天黄昏时十里八乡的农民前往演出地点鸣沙大队七队饲养场赶去,比赶集还热闹。等我们化妆准备好来到场地,整个饲养场已经站满了观众,来迟的青年没处立脚,从矮墙上爬上两边的库房房顶,上房的人越来越多,生产队长和饲养员担心踩塌房顶,连喊带骂往下赶人,就这样还有一些人站在山墙上,小孩子们一个个象小麻雀成排坐在台前。那时还没通电,照明用的是三盏旧气灯,气灯长期不用坏了打不进气,李术培和王占安老师想办法修好,打足气,套上雪白色的小灯罩,用火柴点着后挂在头顶上如同白昼。台下观众急切地等待着。
第一个节日是大合唱,杨安国老师拉手风琴伴奏,唱了《我的祖国》、《雷锋之歌》等五首歌。师生情绪饱满,歌声嘹亮,激动人心,台下不断传来掌声。《逛新城》和歌剧《白毛女》片断把演出活动推向高潮,喜儿屁股蛋子吊着根油黑发亮的粗辫子,迈着轻盈的脚步出台,模样俏丽地观众心疼。走到台中央双手扯着一根细红头绳举过头顶一声"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立刻赢得台下一片喝彩。冯老师平日仪表堂堂,温儒尔雅;谁能料想扮演的杨白劳头戴破毡帽,身穿棉花外翻几把的脏棉袄,左手柱着一根不端不直的棍子,双脚穿破棉鞋,一步一步挪崴着步子出场,双眼望着天空"十里风雪,一片白…",歌声唱出他沧桑悽悲的人生。与喜儿欢快喜悦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反差。台上台下的冯老师简直判若两人。观众刹那间似乎都屏住了呼吸聆听品味,点头欣赏。冯老师的艺术造诣此时得到了充分地显著升华。
演出进行了一个半小时,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恋恋不舍站在台下指指点点地认演员赞不绝口。这场演出活动是鸣沙中学成立五周年献给当地老百姓的一场文化盛宴,对少年时的我们和当地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秦新生在海南
作者简历:
秦新生1963年——1966年在宁夏中宁县鸣沙中学读书。1968年10月在鸣沙二道渠插队锻炼。1972年——198O年在中宁县白马乡白马丶新田学校任教。1980年——1982在县教研室工作。1982年——1994年在中宁县委-宣传部工作,任副部长。1994年——2OO2年中宁县委党校工作,任校长,副高职称。2OO9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