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仙海网络(互联网)

  • 人才百科
  • 2023-11-11 22:00
  • 龙泉小编

编辑作者:解学芳

[摘要]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文化上市公司快速崛起,占到文化类上市公司总量的25%以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兴互联网行业的文化类上市公司处于成长期、传统文化行业的处于成熟期,而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呈现正向老化与逆向重生的结合,其中技术成为牵引其生命周期演化的重要助推器。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类上市公司朝着跨界发展模式演进:一是传统文化上市公司与移动互联网无缝对接;二是互联网将文化上市公司界限与文化产业价值链全部打通;三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持续进行着融合式增量创新;四是互联网嵌入引发传统文化制造企业衰落与高端文化制造企业的崛起。

[关键词] “互联网+”;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生命周期;跨界;机理

技术的跨界性是其天性使然。互联网从技术的跨界性延伸至思维的跨界性,并演变成一场全方位生态式的互联网革命,直接助推着文化企业的变革与生命周期的演化,加速着文化类上市公司跨行业并购、跨界发展。被赋予了互联网基因的文化企业开始对传统的文化产业价值链进行差异化需求一一解构,与契合互联网精神与互联网发展模式的价值链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呈现出文化上市公司进行跨领域、跨行业、跨产品协作整合、聚焦价值链各环节再造的全新生产跨界模式、盈利跨界模式与营销跨界模式。

图片来源:http://www.mw35.com/Industry/ArticleItem/56?articleid=31462

传统文化上市公司与移动互联网的无缝对接

传统的文化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无缝对接迎来“数与网”的时代,文化上市公司朝着“微市场”化发展。[1]特别是传统文化上市公司纷纷围绕移动互联网布局创业生态,通过入股、并购与收购等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进入手机游戏领域,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华谊兄弟就是“去电影化”进军手游行业的典范之一,早在2013年斥资6.7亿元收购了手游企业银汉科技的50.88%股权,通过影视作品与手机游戏的互补协同效应挖掘“影游互动”模式的潜在价值。而且,华谊兄弟在2014年的游戏收入已经占到了企业总营收的三成,打造出一个跨界发展、混业经营的新格局。同样,光线传媒通过收购妙趣横生(1.6亿元收购26%的股权)、仙海网络(2.3亿元收购20%的股权)等手机游戏企业积极布局“游戏+影视”的产业链布局,朝着包括电影、电视、演出、动漫、手机游戏、主题公园,衍生品开发等多个行业的混业经营模式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智能终端与阅读、视听的结合带来传统媒体的生存危机频频呈现。例如,2014年初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晚报》停刊、上海文广集团主管主办的《天天新报》停刊、南方报业集团下的《风尚周报》停刊……意味着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刻不容缓。又如博瑞传播,早在2009年就收购成都梦工厂进入游戏领域,与久游、百度等合作,并于2014年重点向移动游戏转型,成为传统媒体向手游新媒体成功转型的典范。此外,浙报传媒也进入移动游戏行业,通过成功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两家游戏公司以及入股2亿元到电竞游戏公司,从原来的报刊发行、广告、印刷与网络新闻等主营业务跨界到互联网游戏研发与运营上,力求实现手游、电子竞技游戏、网页游戏联合运营及竞技赛事等资源优势整合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互联网将文化上市公司的界限与文化产业价值链全部打通

互联网实现了传统模式的革新,其平台式模式通过分权与能力衍生将所有受众统一到平台上,将文化创意内容资源反复在开放的网络空间里进行多元有序组合与延伸使用,[2]并进行跨界、跨屏、跨网与跨业发展,不断形成新的价值增值。对于文化上市公司而言,“互联网+”带来的无所不在的创新催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虚拟化、体验式,它不仅将传统的文化产业链全部打通,还对“源头创意、互联网金融、内容制作、互联网宣介、精准营销、衍生品周边”等环节进行重新组合排序,从而建立起由互联网无缝介入的全新、无界、高效联通的文化产业链。互联网文化上市公司成为真正的“大文化、泛娱乐”的集成者。传统的电影、新闻出版、休闲娱乐、动漫,与新兴的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手游、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开始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搜狐等互联网上市公司的主导下成功融合,并意味着更多互联网巨头通过并购收购的方式成功跨界至文化产业领域,进行产业整合与开辟新价值空间。[3]例如,腾讯凭借网络平台与掌控互联网端口的优势,积极落实“泛娱乐”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创意内容、文化产品发行销售、衍生品等产业链的上下游;[4]其既协作又竞争的博弈关系向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上市公司释放了一个信号,即互联网时代没有哪个文化企业可以唱独角戏、独霸天下,只有追求互惠互利的竞合才是共赢的根本。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融合进一步加剧,也诱发新的游戏规则,[5]特别当内容入口与场景入口被成功打通以后,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版权保护理念与保护制度的建构亟需提速,它决定了文化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协同效应的达成与产业链、价值链拓展的效益。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内容,而内容的创新与创意来自源源不断的创作者,但创作者权益的维护与利益的获得需要完善好的版权保护制度以及龙头文化企业的示范效应。因此,文化上市公司要将网络版权保护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发挥引导行业内尊重网络版权、保护网络版权的领头羊作用。而主流媒体要发挥正向的积极引导作用,呼吁数字版权与网络版权保护的重要性与及时出场。[6]此外,网民要建构起正确的版权消费意识尤为重要。网民对网络侵权与盗版的漠视,将直接影响文化原创者的权益与创新的主动性,影响致力于原创的文化上市公司的积极性,从而破坏文化产业链的上端环节,长期来看将最终导致整个链条无法顺利循环与健康运转。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着融合式增量创新

图片来源:http://www.guigu.org/m/view.php?aid=42025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以互联网为先锋的新媒体的出现在给其毁灭性打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裂变性改革——在个性化定制时代、阅读碎片化与在线化时代,须立足顶层设计重建媒体生产方式与传播流程,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的交融构建不同以往的新生存模式。一方面,推动传统媒体进入互联网不断进行增量的微创新——互联网逻辑主导下的传统媒体发展理念更加开放、传播模式更加多元,全力释放全民参与、大众体验与去中心化的亮点;同时,鼓励传统媒体进入与互联网巨头重组、重构与重建的大潮中,形成文化上市公司混业经营的繁荣现状。另一方面,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精准魅力与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掌控文化传媒市场的最新现实动态需求,挖掘传统纸媒与新兴网媒受技术牵引的内容差异性,[7]进行细分市场与利用长尾理论挖掘小众市场。换言之,真正实现将交互式媒介内容与全业务内容集成嵌入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基因,并进行个性化定制与精准营销,推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主导的视听新媒体的完美融合。[8]

具体来看,新旧媒体的共生融合表现在去中心化、跨媒体、全渠道、多向互动、移动化与全媒体化等特点中。一方面,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等传统媒体进入到门户网站、视听网站、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领域,诉求合作协同、共荣共生的发展阶段。例如,2015年6月,东方明珠与百视通跨界合并成立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原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A股市场首家千亿市值的文化传媒航母,并通过与华谊兄弟的版权战略合作,实现新兴的IPTV、数字电视与传统的媒体、影视企业之间多渠道的资源整合,打造一个互联网全媒体与全内容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文化类上市公司跨区域合作、跨领域发展、跨行业转型的跨界特点,不但将传统媒体的生死大权直接递交给互联网,也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变成了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就第四媒体“互联网”而言,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是传统的媒介;但在互联网媒介里,门户网站相对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也成为了“过去时态”。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及其在媒体生态圈里的应用,不断革新着信息传播的载体,丰富着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媒体上市公司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展开跨界经营,基于居前、想象与虚拟的现实文化需求不断革新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实现传统文化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例如,2015年,上海文广集团(SMG)旗下的第一财经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国内报业领头羊博瑞传播旗下的成都先锋文化传媒则搭建“互联网+”创意联盟进军移动互联网与网络游戏业。与此同时,传媒上市公司境外扩张的势头呈现上升趋势。例如,2015年6月,凤凰出版集团整体并购主营电子有声读物的美国PIL公司,其儿童益智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全球市场第一;而乐视网旗下的乐视影业与狮门影业、派拉蒙等好莱坞电影公司积极开展合作。

互联网基因引发传统文化制造企业衰落与高端文化制造企业崛起

在“互联网+”开始全方位介入制造业领域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制造企业发展速度放缓,特别是面对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聚焦低利润的文化相关产品生产与制造环节等瓶颈,有些文化制造企业呈现明显衰退曲线。而互联网成为破解传统文化制造业发展困局的关键。互联网技术与可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结合,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网络文化体验方式与数字化展示的载体。[9]在此背景下,对于从事文化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而言,在微观层面,需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致力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大企业对文化产品的研发投入与科技人员投入力度,特别是应根据所处发展阶段与经营特点合理安排研发投入结构、高效利用研发资金,重视创新性强的研发项目,[10]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文化产品,例如关于大型舞台剧目的数字化与虚拟可视化终端、关于传统美术作品的数字化设备终端、关于博物馆文物遗产的数字化转化产品等,实现传统文化制造业的重生。在宏观层面,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实现文化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推动价值链的开发与共享,鼓励充分利用新技术、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开发新产品、创新传统文化制造品的内容与形式,赋予传统文化制造品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内涵。

互联网基因的注入将高端文化制造业推上全新的发展舞台。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智能化、高附加值与物联网特点的高端文化制造业,成为传统文化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首先,从行业布局来看,一是文化生产设备集中于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物联网设备、智能硬件设备与数字化文化生产设备;二是文化用品设备围绕着移动互联网设备、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远程操控设备、可穿戴设备、VR与CR设备以及数据自动采集设备进行。其次,从发展重心来看,一方面,从事高端文化制造业的企业要把主营业务的重心放在研发与设计、营销和服务两个层面,既要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又需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全新的价值创造、个性化定制与网络协同模式,积极开发支持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产品,逐渐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占据产业链的有利生态位。例如,传统的印刷企业、印刷设备耗材企业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云平台实现大整合,全力打造数字印刷与云印刷、精准按需出版,提高设计、生产、营销/交易、物流、服务、终端产业链的增值与价值变现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把脉国际文化市场最新走势,及时掌握国际新情况、新问题与新动向,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机遇带来的政策推力与政策红利,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有文化制造品牌,利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抓住一切契机实现高端文化制造企业的崛起。

“互联网+”拥抱“文化+”的融合新阶段

图片来源:http://www.92to.com/xinwen/2016/12-09/14151315.html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新信息基础设施、新组织体系、新文化分工体系与新制度体系,对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传统文化上市公司而言,其生命周期是持续走向衰退还是实现重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拥抱互联网以及与互联网融合的深度;对于新兴行业文化上市公司来说,则是利用互联网整合现有的新旧优秀文化资源,致力于累积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并行,推动文化生产率跃升,并以稳健的增长速度在典型成长期阶段行进。虽然“互联网+”时代不同行业的文化上市公司所处生命周期不同,但却有着共同与共通的演化轨迹,即纷纷开始迈向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跨界融合发展”道路上。鉴于此,在“互联网+”、“文化+”融合的新阶段,政府需积极探索更加合理的预见性制度安排与治理体系为文化产业全方位的跨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生态;[11]而文化上市企业则应加快科技创新(特别是赋能性技术创新)、内容创意(开发IP)、产品创新与模式创新,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时代。

原文出处:解学芳、臧志彭.“互联网+”时代文化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与跨界演化机理[J].社会科学研究,2017(01):29-36.(人大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参考文献

[1]Goyal,M.,HancockM.Q.,Hatami,H.,Selling into Micromarkets[J].Harvard Business Revies,2012,(7/8):78-86.

[2]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3]陈少峰.互联网 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7-11.

[4]黄芙蓉.“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模式创新[J].统计与决策.2015(224):158-161.

[5]李凤亮,宗祖盼.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J].学术研究.2015(1):137-141

[6]Edwards L, Klein B, Lee D, Moss G & Philip F. Discourse, justification and critique: towards a legitimate digital copyright regi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15,21(1):60-77.

[7]Cacciatore M A. Coverage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 comparison between print and online media[J].New Media & Society,2012,14(6):1039-1059.

[8]蒋晓丽,朱亚希.裂变跨界,创新:互联网 + 传媒业的三重图景[J].新闻爱好者.2015(12):16-20.

[9]William Thomas.How to Glean Culture from an Evolving Internet Richard Rogers, Digital Methods.Technology and Culture[J].2016,57(1):238-241.

[10]梁莱歆、金杨、赵娜.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2):11-17+35.

[11]解学芳.基于技术和制度协同创新的国家文化产业治理[J].社会科学研究.2015(2):50-57.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77133.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