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青岛啤酒公司(青岛啤酒自诞生以来)

  • 人才百科
  • 2023-11-17 07:00
  • 龙泉小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全球各国商品都可以互通有无。

青岛品牌是一个民族品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建立初期利用产业规模化和品牌升级的机遇,创造了独有的品牌优势。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品牌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对于青岛啤酒企业而言,不仅要面临着在国内啤酒品牌市场与其它啤酒巨头的争夺战,与此同时,众多海外啤酒品牌也在对青岛啤酒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断进行蚕食。

与此同时,在品牌维护方面出现了各种不足。本文笔者就为大家分析下,青岛啤酒在品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啤酒行业之间的相互竞争

所有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发展品牌的过程中,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其他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从根本上来看,产业格局、行业形势以及整体经济情况均会对行业竞争带来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

竞争共分为四大类型,即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寡头竞争、完全竞争。

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不仅会对企业的竞争策略带来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说,如果行业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需求量,则该行业中的企业数量也会高于产品需求量较小的行业,市场主体的增加必然会加剧行业竞争,在此背景下,各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采取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谋求利益,如服装行业、汽车行业等;反之,如果行业产品需求量减少,则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数量也会降低,此类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如高新技术产业等。而啤酒行业显然属于前者。

但从整体形势来看,与红酒和白酒相比,啤酒领域的竞争环境相对较为轻松。

21世纪初,青岛啤酒为了扩张规模对大量中小型啤酒企业进行了收购和兼并,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青岛啤酒的生产规模,同时也减少了青岛啤酒所面对的竞争对手。

从国家财务部所提供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3年年底,青岛啤酒在国内啤酒市场中的产品销售份额约占15.4%,然而,到2018年为止,青岛啤酒在国内啤酒市场中的产品销售份额已达到16.4%。

从这一层面不难看出青岛啤酒在国内啤酒市场中已处于领先地位,且就当前形势来看,青岛规模在市场中的规模还将继续扩张。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青岛啤酒龙头地位依旧强势,同行业竞争对手数量也确实较少,但个个实力却不容小觑。

比如传统品牌燕京、哈尔滨以及新兴的雪花啤酒,近年来在销售额与市场占有率上也是逐年增高,大有后来居上,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

虽然普通啤酒的市场地位并未得到撼动,但近年来,消费者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不同种类且具有个性化的产品不断涌现。

果汁啤酒、精酿啤酒等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这一发展趋势也会青岛啤酒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从整体形势来看,当前国内的大多数知名啤酒企业都以提升产品档次、丰富产品类型为发展宗旨,越来越多的新种类产品不断涌现,然而,许多啤酒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并未真正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特征,这一问题导致许多新产品在上市后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而品种过多、种类过杂、盲目开发新产品也导致啤酒企业缺乏必要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解决,不仅不利于青岛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甚至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当前国内传统啤酒共有三大巨头品牌,分别为雪花、青岛和燕京,三大品牌的啤酒营业收入已超过全国总营业额的30%。

而美国前四大啤酒品牌的市场总份额已超过90%,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美在啤酒巨头品牌的市场份额方面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距。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物质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经历过物资匮乏年代的人们更加渴望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中国啤酒业迎来了广阔的市场。

1978年,国家开始采取各种积极政策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包产到户的形式提高了整体上的收入水平,不过当时也面临着工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造成产量无法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同样这也是啤酒行业在生产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翻阅史料,查询1978年啤酒的生产情况得知该年生产总量为41万吨,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很容易消化这些产量。

当时我国的人口数量将近10亿,按照人头来算的话,就是每一万个人能够被分到4.1吨的啤酒。

啤酒工业的生产技术还不够成熟,改革之前的中国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因此造成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发展举步维艰,啤酒产业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商品不能满足正常需求的情况下,啤酒行业开始采用票制形式购买啤酒,或者利用“走后门”的形式,这就呈现出卖方掌握市场的清醒,对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回忆了。

而当时的青岛、燕京、哈尔滨这样的啤酒企业生产的产品自然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不论供应什么样的啤酒产品,当时的消费者都是趋之若鹜,几乎无选择性消费的空间可言。

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均可支配收入激增,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推动供需平衡。

从居民收入来看,2020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与1978年相比,下降33.7个百分点。

随着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以及消费观念与结构转变,居民消费理念也从简单的量的满足转向为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品质消费、高端产品消费、低碳健康消费等也成为热点。同时反映到啤酒行业里,就是各啤酒品牌种类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深化改革开放也使得国外的许多知名大品牌也涌入中国。

在啤酒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消费者的自主选择余地也更广泛。啤酒消费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拉动供给质量提升。

因此如何满足消费者对于啤酒品质、口感、个性等的需求,从而在买方市场中掌握主动,无疑是摆在啤酒企业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质量监管存在盲区

青岛啤酒在质量把控上非常的严格,每一个回收的酒瓶必须要满足半个小时的清洗时间才行,而且要经过一千八百道检验流程才能达到质量要求。

虽然青岛啤酒的内部生产制定了如此严格的监管制度,但实际上还是不能做到百分百满意的效果。

青岛啤酒对于啤酒瓶的使用并不是全部采用重新生产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回收消毒之后再继续使用;另一种则是交由其他公司来生产啤酒瓶。

尽管我国对于啤酒瓶的回收使用早已提出相关要求,例如1996年发表的《GB4544—1996啤酒瓶强制性标准》中就表示啤酒瓶的回收时间是两年,每一个啤酒瓶的瓶底都会标记生产日期,不过当前市面上对此要求并没有过多重视。

如果使用超过两年生产期限的啤酒瓶,容易出现碎裂和爆炸,一旦有人因为这种情况危及到身体,就会降低青岛啤酒的信誉,甚至带来较大的损失。

专用啤酒瓶回收不及时。近年来,一些厂家故意收购青岛啤酒生产的啤酒专用瓶,并灌入仿冒啤酒,损害青岛啤酒利益,同时造成啤酒专用瓶大量流失,不仅增加了青岛啤酒在酒瓶方面的生产成本,也给企业品牌信誉带来了巨大隐患。

品牌危机

1978年,青岛啤酒涉猎出口贸易,但是在向香港出口一批货物后,被当地消费者发现啤酒内有毛刷,这不仅有损企业形象,还给企业名誉造成了巨大损失,当这件事情被公布后,青岛啤酒的领导及时对这件事情做出了处理,并且对生产部门和质量把控中心实施了非常严厉的惩罚,同时给予消费者相应的经济赔偿。

经过4个月的停业整顿,员工的质量意识有了极大提高,内部的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改观。

经工商管理局和省市联合验收组严格审查后,认为青岛啤酒的整顿效果已符合标准,批准于1979年4月10日起恢复正常生产。

2020年12月,河南南阳一男子在饭店吃饭,席间购买了3罐青岛崂山啤酒,其中一枚拉环显示“三元换购青岛啤酒原酿500听”,随后找商家兑奖,当地青岛崂山啤酒厂商表示是该男子理解错了,500听指的是500毫升,并非500罐,是员工为了区分把大罐写成500听,小罐写成330听。

因此该男子只能花3元兑换一罐价值6元的500毫升规格的啤酒。

很显然,当地厂商的这个解释令人难以接受,在所有人的认知里,“听”就是罐装饮品的量词,一听饮料就是一罐饮料的意思。

显然,这样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随后,青岛啤酒总部做出澄清,外包装箱体上有明确解释“凭拉环内‘三元换购’字样,可在售点加三元换购青岛原酿500毫升罐一罐”。

但青岛啤酒依然无比感谢消费者回馈和提醒,将奖励该男子500听易拉罐产品。

既然事先对中奖范围做了声明,但是当地厂商的做法以及给出的解释前后矛盾,当引起舆论风波与争议后,青岛啤酒又表示奖励该男子500听,而不是兑奖,又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事件虽然得到解决,但面对此次危机的一系列过程与做法无疑对青岛啤酒品牌的形象以及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与美誉打了折扣。

多品牌策略风险

青岛啤酒要想在行业中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为产品设计提供新思路或者融入创新力,并且给新产品予以商标注册以及通过冠名的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但是这两种做法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新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比较陌生,而且对其的认知度明显不够,再加上市场基础与其他产品相比也没有那么雄厚的实力,很难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甚至还会出现产品上市之后无消费者感兴趣的情况,这样下去还会给青岛啤酒这一主品牌的形象带来部分恶略影响。

如果青岛啤酒不断推出各种类型的产品,表面上看是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实际上也会降低产品原本的核心价值,久而久之会使消费者产生选择疲劳,逐渐失去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从而影响产品的销售量,对于整个青岛啤酒来说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

下属企业的能力与文化冲突

就目前形势来看,青岛啤酒的并购选择集中在生产技术落后、规模不大的公司,这些公司不具备完整的生产设施,而且缺少先进的加工技术,再者就是选择啤酒制作工艺比较简陋的厂家作为并购或者收购对象。

青岛啤酒选择的这些对象存在生产能力低下、无品牌理念的共同特征,不能完全跟上青岛啤酒的生产标准,而且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很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

另外即使这些公司或者厂家被收购,也没有按照青岛啤酒的生产模式进行生产,依然按照之前落后的生产模式,这就造成并购或者收购厂家无法达到青岛啤酒所要求的生产效率,整体水准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再加上无法融合青岛啤酒的品牌文化与理念,没有提高对品牌的维护意识,就很容易给青岛啤酒的形象造成损失甚至阻碍其正常发展。

网络销售渠道创新能力不足

受中国市场巨大的人口红利的影响,青岛啤酒长期以来一直是持续的扩大产业规模,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企业开始面临压力,从长期看,人口增长的规模与速度都是日趋减缓的。

青岛啤酒要想转型,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销售渠道层面,随着青岛啤酒向大型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餐饮酒店、社区超市、大型商超以及夜市排挡是以往青岛啤酒最佳的销售路径与终端。

但随着市场上啤酒种类越来越多,以往的啤酒终端承接量日渐趋于饱和与开放。

多啤酒品牌共享一个或多个销售终端,而且普通啤酒口味几近相同,无形中也形成了恶性竞争,而青岛啤酒的醇厚淡爽等高端系列产品销售渠道却是泛善可陈,主要在大型商超或品牌直营店进行销售,并没有实现全渠道的有效覆盖,这也使得有需求的消费者难以得到满足。

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崛起,消费者可以利用对信息的便利性,对个性化的产品进行多样化的选择,利用直播电商和社交网络等多渠道获得更多的商品,而青岛啤酒在网络直播等新渠道方面的滞后发展显示渠道网络创新能力的不足,也让青岛啤酒的消费受到抑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79075.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