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南京卫岗(南师大校友作品特刊)

  • 人才百科
  • 2023-11-17 22:00
  • 龙泉小编

回不去的卫岗

▓ 徐陆

著名的卫岗大坡


那年初秋,正是我户口本上出生的日子,几个好伙伴骑着自行车驮着我的被服、洗漱用品把我送到卫岗东坡,那个我第一次参加工作的地方。

特殊时期还没结束,所在区为钟山特区,我们就在这个既“特”又“小”的区属运输企业参加了革命工作。说它“特”是因为它众所周知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当时的主政者把钟山(紫金山)以及环山周边的区域划分出来单独设立一个区,与此同时把这个范围内的当年不受待见的那部分人通通迁了出去。说它“小”,不言而喻,它本来就是从别的区硬生生划出来的一块,成为当时南京体量最小的一个区。

钟山会堂门口来带我们的革委会W副主任大手一挥:骡车社的一手跟我走!往后才知道早年的个体畜力车主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走合作化的道路,后来车型逐步多了起来,又更名为运输联社,进而叫车队,但老人们习惯上还是沿用骡车社的叫法。再后来便有了现在以老同事组成的自驾游俱乐部“骡马社“,寓意骡马不畏艰难,负重前行的精神传承!

赶骡车也是要有驾照的哦!

地处卫岗东坡黑松林间的“骡车社”其时不仅有骡马车,也有了烧柴油的三轮机动板车,俗称“蹦蹦机”,此车没有方向盘,靠双腿蹬动装着柴油机头的前轮转向。主力车型是南京地产“701”载货汽车。另外还有一辆南京比较少见的上海“581”三轮卡车。虽然只是区区几十吨的运力,但在计划经济的分工专营体制下,车队还是基本包揽了全区与百姓生计密切相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砖木砂石建材等货物的运输。

这种人力车畜力车以及汽车共存的货运交通历史片段,就出现在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于一九七零年代初的纪录片《中国》里。当时他在南京鼓楼广场拍摄记录了真实的影像。

冬天的清晨,跨越了多少世纪的货运工具同现一地,车马嘶鸣,既突兀又和谐地奏出一曲交响——加满预热开水的“蹦蹦机”机头,一边冒着袅袅的白雾,一边“嗵嗵”作响,货车司机“咯吱咯吱”吃力地摇着曲轴给冷车启动润滑……老把式们“啪啪”扬着响鞭,赶着骡马车“踢踏踢踏”地踏着门前冷硬的石子路,“沿着那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坡道向西上坡是通往喧嚣的中山门,下坡向东不远是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孝陵卫镇,时为钟山区政府所在地。街上邮局书店照相馆百货店等等一应俱全,只此一家的“小乐意”饭店是我们偶而小啜一下的地方。由此再向东一百多公里直到常州漕桥分岔,沿太湖南岸可经过浙江长兴到达杭州等地,从太湖北岸能途经无锡、苏州直达上海。

骡车社大门朝北,几十米开外就是宁杭公路(民国时期叫京杭国道)。因是中山陵园管理范围,卫岗北沿边除了前歌和风靡一时的钟山手表厂外几乎没有其它的单位。坡上的荒草中散落着下马坊的石构件,这里便是明孝陵的神道入口处。我们曾经或坐或躺在倒伏的石柱梁上抽烟聊天,所言无忌……

坡顶童卫路口就是著名的卫岗牛奶场,与牛奶场一路之隔的北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南京前线文工团(歌舞团)。后来南京市文工团也搬迁而来成了我们的左邻。这些散发着芳华,衣着光鲜的俊男靓女委实给当年一片“蓝灰黑“的市面带来了一抹亮彩!尤其是身着六五式绿军装的女兵分外妖娆,暗中引得多少富含荷尔蒙“少年维特”的遐想……而当年的一袭绿军装,一顶绿军帽绝对不亚于现如今年轻人对于国际大牌服饰的向往。

《芳华》中的俊男靓女,身着六五式军装。

市文工团曲艺队著名的南京白局老艺人K先生后来因工作的联系和我成了忘年交。一九八三年,他还应我之邀,率曲艺队一班人马来到我后来的单位在年终大会出演助兴。精彩纷呈之后,只吃大食堂的一桌饭菜,此外分文不取。

东西走向长度约有1.2公里,坡度有40多的卫岗是紫金山的余脉,也确是加长版的N个X“L”号的既陡又长的大坡。说几个当年的小故事即足以佐证:一个上海的卡车司机在下坡道上冲出侧翻,交警问是有什么情况,他惊魂未定的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坡岗……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夜晚,我开的“701”在雪坡上一个劲地打滑,任凭我腾转挪移,使出十八般武艺,就是上不去。顶风冒雪跑到单位喊了人来又开又推仍是望坡兴叹。无奈调头而下迂回绕道才回到车队。

1973年末我在南京市第二期驾训队,教练车即为南京“701”。

平日里经过此路唯一的5路公交车也时常会像老牛一样喘着粗气爬坡,往往累得趴窝在半道上。那司机也不说话,只是把车门打开,这时总会有人心领神会的下去减负或助力推一把。

深秋的甘蔗收割了,农民用手扶拖拉机满载着送往城门内的蔬菜瓜果购销站。这为我们的“偷猎”带来了机会……先是利用汽车速度快的优势追上龟速爬坡的拖拉机,靠近与之并行,这时副驾驶座上的人就探出半个身子去抽出几根甘蔗。然后汽车不是一骑绝尘,就是停在后面看着拖拉机慢吞吞地渐行渐远……有时拖拉机司机也会发现,但也是无奈的嗔怒一下之后便也作罢。一天有一个“二杆子”收工回来悄悄地把他的“战利品”收到浴室的门后。我们等他脱光进池之后把藏那的甘蔗一抢而光……

时间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钟山特区取消了。随着并归原区,与钟山同名的车队被接收的运输公司兼并,卫岗五年的青葱岁月就此告别!

下马坊

几十年后的又一个秋天,我和一位老同事共进晚餐后聊着聊着就想着去了卫岗。拓宽后的大坡看上去似乎没有以前那么陡了,当年的下马坊已经重新竖起在路北,荒地里建起了遗址公园。市歌舞团犹在飘着琴声莺歌,而早些年还在“百花剧场”说书的K老先生已好久没了音讯……骡马社原址已是几幢多层住宅。歌舞团时过境未迁,骡马社物换人已非,眼前的一切默默的在告诉我们:往事如水,芳华如梦,归来已不再少年!

卫岗,回不去了!

2022年2月11日于黛湖

【作者简介】徐良瑞(笔名徐陆),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长期在交通运输行业任管理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79374.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