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五年间,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国内的规模化程度已达到58%,农业农村部三年前设置的计划也是2025年要达到65%以上。
在高度规模化的环境下,生猪养殖利润愈发微薄,产业竞争愈发激烈。这个时候,养猪不光要懂得降低成本,还需要了解怎么面对“微利时代”的冲击、怎样增加盈利方式。于是乎,各大集团公司逐渐开始往产业上下游布局,如饲料原料、动保、屠宰、餐饮零售、预制菜等,大家都在“降本增效”,可以说是卷出了新高度、新水平。
随着各大猪企2022年度报告出炉,我们可以看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养猪巨头们陷入“冰火两重天”,有些企业在浮沉中挣扎,面临着退市风险;有些企业营收破千亿,活得“金光灿灿”......
据正邦科技公告,预计2022年亏损110亿元-130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88.2亿元。公司销售生猪844.65万头,收入89.54亿元,约合每养头猪亏损1302~1539元,销售规模及销售价格较去年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还是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抵抗低迷的市场行情,将来也许会更加困难。
公司饲料板块销量和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均下降60%以上,饲料板块利润也是属于亏损状态。正邦科技还公告了公司预重整进度,并再次提示称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交易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公司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过去的一年,正邦的确经历了太多挫折,身处“缺料饿猪、饲料厂交易失败、集团重整”等,然而,尽管狂风暴雨迎面而来,正邦却依然能够稳住大局,提供了近千万头的年出栏量。
据新希望公告,预计2022年净亏损4.1亿元-6.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5.9亿元,公司2022年出栏生猪1461万头,约合每头猪亏损28~41元。
新希望拥有非常雄厚的资产,自身又是全球最大的饲料生产商,使得他们在“饲料原料高涨”的大背景下具备独到的优势。并且,2022上半年新希望的成本稍低于18元/公斤,下半年成本降到约16.9元/公斤,全年度成本在17元/公斤左右,确实做到了“增效降本”。
从整个行业来讲,新希望的成本已降低至良好水准,但是他们的业绩报告却依然显示亏损,可见行业的竞争相当残酷。与新希望境况相似的温氏,2021年亏损达到134亿,但2022年却大赚50.5亿,其背后,同样是“增效降本”的功劳,温氏养殖成本逐渐从20元左右降为16.1元/公斤。
养猪户务必认识到,众多猪企越是“增效降本”,未来业内竞争就会更加猛烈,规模化加速下如果想要长远存活,光超越自我是不行的,必须得能超越绝大多数同行。
据牧原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135.00亿元-155.00亿元,上年同期盈利76.39亿元,同比最大增幅达103%。公司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73.82%-102.79%。
据了解,牧原股份下半年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0.7元/斤,明显比7.75元/斤的完全成本要高,按照120公斤/头的销售头均重计算,头均利润达708元,仅在2022年下半年牧原股份商品猪就盈利了200多亿元。
这个成绩,让不少人羡慕不已,所以很多人都在纷纷去模仿学习,然而我们每一年也就可以吃六七亿头猪,最多也就需要一个牧原。所以,在高度规模化的市场环境中,各大集团公司不断前进,受伤的不仅仅是散养户,某些集团猪企也将面临淘汰。
现阶段,我国生猪产能已经有长达两年多是饱和状态,能繁母猪从2020年11月就恢复到4000万头以上,而且后续一直没有跌落4000万头以下。近几年很难再产生长期“暴利行情”,最多就是在其中的两三个月,受到时机、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拉高生猪价格,但“高猪价”最后定会让市场付出“行情滑坡”的代价。
所以,别再盼望“暴利行情”拯救猪场,相比生猪价格的不景气,更应关注的是产能维稳、降本增利。未来,行业规模化加速、市场竞争加剧,不同规模猪企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大型猪企需注重规模优势带来的采购成本低、产业链利润增加等;规模猪企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减少沟通成本和管理成本;家庭农场则需要靠责任心强、灵活机动经营策略,适应细分市场来长期生存。
大伙儿经常说,集团猪企抢占了行业市场,压迫了散养户的发展空间,但行业激战必定会影响到每家猪企,在“微利时代”的推动下或许下一家“雏鹰”真的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