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南京锐度(崛起)

  • 人才百科
  • 2023-12-17 10:00
  • 龙泉小编

近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出炉,围绕“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2035总规从区域、空间、产业、文化、品质等五个方面出发,谋划了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关于江北的规划,件件牵动人心、更振奋人心!28条过江线路、马鞍机场、南京北站、长三角的“新金融中心”……

当南京从“秦淮河时代”迈向“扬子江时代”。江北新区也在强势崛起,迎来“新主城”发展的全新时代!

新主城更是新金融中心

构筑“中部都市” 江北新区规划成为新主城

中心城区由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构成,副城是六合、溧水和高淳,彰显山水田湖与城市有机融合的空间特色。

9个新城,是桥林、滨江、板桥、禄口、柘塘、淳化、汤山、龙潭、龙袍,这些区域将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到2035年人口密度提高到0.8万人/平方千米。

新市镇是涉农街道的集中建设地区,规划建设竹镇、马鞍、冶山、金牛湖、程桥、横梁、汤泉、永宁、江心洲、八卦洲、西善桥、横溪、秣陵、谷里、桠溪等29个新市镇。此外,新街口、河西、城南和江北也将作为“市级中心”,服务全市及更大的区域范围。


高水平建设国家级江北新区 一轴、两带、三心、三廊、六组团

在方案中,特别提到了要“高水平建设国家级江北新区”。按照规划,未来江北新区将形成“一轴、两带、三心、三廊、六组团”的总布局。

一轴是沿江城镇发展;两带是未来要形成江北新城区滨江公共活动带和目前已有的山水农业生态带;三心是江北市级中心、六合副城中心及大厂生产性服务中心;三廊是方山-八卦洲、马汊河-八卦洲、老山-三桥三个清洁空气廊道;六组团是江北核心区、大厂高新区、浦口三桥片、六合副城、桥林新城、龙袍新城六个组团。按照规划,江北新区将打造为长三角的“新金融中心”。

江北交通再升级

规划28条过江通道 江南江北无缝对接出行更方便

从远景规划来看,规划预控过江通道25处,计28条, 其中过江公路与城市道路15条,过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13条,25处通道中,道路与铁路复合共用通道2处,铁路与城市轨道复合共用通道1处。至2035年规划建设23处,计26条。远景预控轨道交通17号线过江通道和汉中西路过江通道。

已建成道路过江通道:长江四桥、长江二桥、长江大桥(道路)、南京扬子江隧道(模范西路)、南京长江隧道(应天大街)、长江三桥

未建成道路过江通道:龙仪(道路)、龙潭、九乡河、仙新路、和燕路、建宁西路、汉中西路(远景)、长江五桥、锦文路

已建成铁路及轨道过江通道:轨道3号线、长江大桥(铁路)、轨道10号线

未建成铁路及轨道过江通道:S5号线、龙潭(铁路)、14号线、上元门铁路过江、轨道S11号线、轨道4号线、轨道13号线、轨道17号线(远景)、大胜关铁路、轨道S3号线

铁路、航空齐头并进 南京北站、马鞍机场最新规划

航空方面,南京将成为一座拥有“双机场”的都市。除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外,位于江北的南京马鞍机场已经投运,规划部门表示,远期将争取开发成为军民两用机场。

铁路方面,南京北站已开工建设。到2035年,南京将新增宁淮、北沿江、南沿江、宁合、宁扬宁马、宁宣黄城际铁路、镇宣铁路、常芜铁路、宁蚌洛高速铁路。

打造宜居江北

展现“自然风韵” 三条“红线”来保护

未来南京要形成“绿城一体,绿文一体”的空间特色,打造具有自然山水风韵、名士江山气质的山水风貌。所以,要明确景观视廊,构建“近山低、远山高;近水低、远水高”的建筑形态,严禁建筑与山比高,控制明城墙沿线、玄武湖周边的建筑高度。

在新一轮的规划中,南京首次划出了三道保护红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及城镇开发边界


本次规划的五个“度” 放眼全球“维度”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南京2035总规以城市中心功能提升为主线,在未来的全球城市网络、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谋划自身的定位,争当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


一方面服务国家战略,增强全球和国家链接力,巩固交通枢纽地位,着力从创新、产业、交通等方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另一方面,立足区域腹地,坚持协同发展,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将宁镇扬三市打造成为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先导示范区,共同参与全球竞争。

立足生态“高度” 构建集约发展的理想城市空间

南京2035总规严格按照绿色发展价值观,严守生态发展底线,锚固自然生态格局与基底,更加强化山水林田湖自然资源的系统保护,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

坚持全域统筹,明确了“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市域空间格局。同时,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将长江南京段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和人文景观带。

加强创新“锐度” 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城市

南京2035总规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为目标,聚焦当前科技的短板和前沿创新领域,提出建设三大核心功能,即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科教与人才中心。

市域创新空间结构图

聚焦“4+4+1”的主导产业体系,重点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一批未来产业。同时,积极推动全域创新,实施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战略。特别要在老城范围内,推进大学和科研机构及周边社区建设,培育科技硅巷。

增添文化“厚度” 建设更有特色的魅力之城

南京2035总规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积极保护的原则,构建更加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的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目标。

规划提出构建五类三级、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和实施机制,保护古都整体格局和“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名城山水形胜。严格控制老城建筑高度,同时,提升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建设国家文化高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世界体育名城和国际政府活动中心。

展现生活“温度” 建设更具公平安全的宜居城市

南京2035总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建设符合人民理想生活愿景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供给质量。健全面向全年龄段、全人群、全要素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关注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

提供包容多样的住房保障,2035年规划新增城镇住房约240万套,供给保障性、改善型、享受型等多样化、可租可售的人才住房。

构建便捷可达、多层次的城乡社区生活圈。在城市地区按照步行10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划定居住社区,按照步行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划定基层社区。

重点构建市域快线、城区干线、中运量轨道三个层次的轨交线网,引导形成绿色主导型城市交通模式与出行结构。

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游憩绿地体系,实现建成区4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及公共空间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95%以上。

(内容来源/南京发布 编辑/姚遐琛 江北新区融媒体发展中心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89923.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