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郑州人,一亿河南人,抢一座211大学,你知道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吗?”
电话那头,一位郑州朋友接近咆哮式地向我抱怨,他打算离开这个活了二十多年的城市,原因很直白:自己卷无可卷。
朋友是郑州本地人,从小就是卷王,“邻居家的孩子”是他学生时代的标签,直到毕业后被社会打脸,偌大的城市,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满意工作。
是郑州的经济太差,容纳不了高等人才么?2021年郑州GDP12691亿,全国排名第16,显然谈不上有多糟。
是郑州缺乏区位优势么?“米”字型高铁枢纽,中原之地,华夏文明的核心,当然也不可能。
那么郑州缺什么?产业、产业、还是产业。
长期以来,关于“华中第二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合肥、郑州、长沙都在争这个头衔。
以合肥为例,20年时间,政府不惜以停掉地铁建设为代价,从传统家电制造一步步升级到高新技术。
首先卖掉黄山(牌)电视,然后引进山东的海尔,再拿下京东方搞显示屏,最后配上智能家居所需的芯片产业,一步一个脚印,看似“赌性十足”,却是极有章法。
郑州当然也有规划。先利用“人口红利大省”“国家级交通枢纽”两大优势,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再从劳动密集型升级为资本密集型,最后技术密集型。
结果如何?第一步做成了,可也只做成了第一步。富士康的引进是一个标志性事业,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号称带动了全郑30万人就业,直接或间接影响上百万人口。
这个盛况持在2019年达到巅峰,那一年富士康为全郑州创造了2183亿人民币的出口额,占全市总出口的81.5%。
到了第二步,郑州却发现玩不下去了。产业升级需要钱,更需要人。
人才是有聚集效应的,郑州,甚至整个河南只有一所211,没有985,相比合肥有TOP级的中科大,零星的高级知识分子成不了规模,于是开始涌入外地。
2021年,郑大本科毕业生留豫率仅为48.6%,还不到整体人数的一半,相较于和郑大处于同一水平的苏大,这个数值为67%。
落后的教育,导致人才匮乏,这注定了郑州的发展上限不会太高。可归根结底也只是物质层面的不足,而精神方面的打击,才是让很多河南人心寒的真正原因。
我的朋友是一名郑州土著,他大半夜打电话告诉我:郑州是一个需要逃离的城市。这里的产业升级困难,而比产业更让人绝望的,是房地产。
截至2022年6月,郑州市楼盘均价14700元,位列全国37名。部分市中心房价每平米高达1万8到1万9。
另一组数据,2021年郑州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年薪55746元,平均每月不到4700。
一对新人,如果买一套90平的房子,算他160万,除去50万首付,110万,三十年按揭,平均每月小两口要还6到7千。
前面我们说了,郑州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大头,试问,传统工薪阶层有多少家庭月收入能超过1万?
行,你说全国二线城市房价都一样贵,大家也认了。可全国省会排名第一的楼盘烂尾率又是什么意思?
中国房地产住宅信息平台数据,2021年末全郑共有25249套已停工、或存在项目交付问题的已售楼盘,占去年郑州成交总数的28%!
这意味着在郑州买房跟开盲盒一样,你不知道开发商什么时候会跑路,碰到了只能自认倒霉,毕竟人家是有限责任公司,你的贷款可是个人无限责任!
对了,前段时间郑州还出了个“高材生”烂尾楼,670名硕博学历业主被套牢,有人调侃:郑州留住人才的手段果然“有一手”。
如果说郑州低端的产业造成就业困难,高昂的房价打击人才信心,那么层出不穷的社会事件,则是压垮人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手握多套房产,因做核酸短信太多,郑州齐礼闫大妈用词激进,与小年轻直接对线。
郑州大学生打120求救,接线员通话用时8分31秒,临了竟无法获得有效求助地址。
村镇银行暴雷,400亿资金不翼而飞,当储户想要去郑州讨个说法时,自己的健康码竟然变成了红色。
上述任何一桩事,背后多少都有地方管理者的影子。倘若单独存在,或许可以说是巧合,可两三个月内接二连三地在同一个地方爆出,便十分让人怀疑这个地方的治理能力。
我的朋友想要逃离郑州,认为这是一个卷无可卷的城市,现在想来,到底是有两层含义:
一是物质条件卷无可卷,你不可能强制一个研究生去富士康的流水线上装手机;二是精神层面的无路可卷: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隐藏着不知何时会爆的危机,弄得大家神经兮兮。
最后,今年被称作“史上最难毕业季”,1076万大学生毕业,青年失业率高达18%,在庞大的经济压力下,郑州到底该何去何从?
作者:金陵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