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爱帝(都市复兴真实案例)

  • 人才百科
  • 2024-01-04 22:00
  • 龙泉小编

​​建筑师,我们是有很大的社会责任感的。特别在都市再生这个环境里面,我们要深刻地去研究城市文脉和城市的记忆和肌理。我们要跟建筑说话。——赵 攀


赵攀:一座老工业园区的新生

(全文约7600字)


大家好,我叫赵攀,是一名建筑师,从业19年了。

2015年的时候,(我)在武汉联创设计创建了都市复兴建筑设计工作室,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在从事“都市复兴”的相关知识研究和创作实践。

今天借轻舟TALK平台,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都市复兴”建筑实践类型的一些知识和创作感受。



都市复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也是很大的概念。落实在建筑上面,不同于简单的旧城改造。

首先第一个,是来自于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控制和概念。第二个,是存量建筑的研究。

具体说一下。

(第)一个,在西方都市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城市发展不是一个代换性的概念。

城市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是因为战争拆一片,哐当一下没了,城市(发展)是一个累积的、渐进性的过程。

在经过了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的很多建筑学者和有责任的社会人发现,都市的更新和城市的发展是需要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实际的研究支持的。没有了这个,城市就会退变为一个枯燥无味的功能体。

所以才产生了“都市复兴”这么一个概念,来指导在都市环境下的建筑创作设计。

第二个,存量设计这个概念是来自于前一个概念的。

什么叫存量设计呢?

简单来说,如果我有一块城市中划拨的地,一个新的地,把它上面重新建构一个工业区,甚至居住区,或者公共建筑。这可能算是一个新建项目,或者叫新增项目。

在中国前十几年到二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之中,这种项目是居绝对主流的。但随着中国现在的整体发展,现在发现这种趋势是变缓的。

面对将来,在这么大的城市范畴里面,有大量的土地、大量的建筑,(是)已经现存的,需要更新、需要发展、需要提升。

我们不能把它(们)都拆平了吧。拆平了再建也许简单一点,但城市的脉络、城市的文脉,就破坏掉了。

中国学者提出一个概念,政府提出来,叫做“存量设计”。

第三个,在都市再生里面特别重要的一个立足点是什么呢?我们的城市文化研究。

建筑师,我们是有很大的社会责任感的。

特别在都市再生这个环境里面,我们要深刻地去研究城市文脉和城市的记忆和肌理。我们要跟建筑说话。

一般性的建筑,我们崇尚功能性。

都市再生建筑,因为它本体是存在的、空间是存在的,我们更注重的,叫可持续性。在现有的空间范畴,利用设计、利用社会资源、利用政府政策,极大提高它的空间效率和价值,保证它在未来长久的时间能够持续地发挥作用。




还是回到刚开始的话题。

都市复兴,是有建筑本体的、有本身文化的,所以我们要用更好的、更多的专业科技技术知识,来激发建筑本身的活力。

在我的研究团队里面,我们是把设计创意归到了整个的科技和价值发挥中的。

利用整个的建筑创意、建筑科技和建筑材料,来创造一个更好的建筑空间和体系。


这是我们当时做的一个中国城市化的表格和曲线分析。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整个城市化水平是非常高的。城市化发展水平高的另外一个意义,就在于它的存量建筑的容量,会进一步增大。

我们会慢慢在国家政策导引下,偏向于存量建筑设计和整个建筑文化空间的保护和研究。

我们研究的建筑都市复兴,实际上是立足于城市里面的文化特征和空间本源,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最终创建一个可持续性的建筑体系。

最近,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好几个具体的研究案例。


这个项目是英国的一个项目。关注它的点是它的年代。

英国因为工业化发展很快了,在零几年的时候,整个经济也在调整期。

这是一个九十年代的项目。


它将当时一个大区域的钢铁厂,改造成了一个商业区。

在我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和研究它相关的发展历程,它是一个长期性的项目。


这是上海的一个项目,是我一个前辈做的。

这是建立于中国初期的一个棉纺厂,非常大规模,十几万方的一个地方。把它要改变成一个什么呢,改变成一个时尚中心。

这个项目落成的年代是2007年,那时候很多东西还没有研究成型,可以算是一个都市复兴的典型案例。




我们在武汉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项目,叫红T创意产业园

改造后的 红T创意产业园


前身是爱帝工业园,一个工业园项目,改造成了一个时尚产业街区。

这三句话是我们工作室,也是我们做研究的三句话。比较绕,实际上叫Idendity、Aegeneration和Innovation

简单按字面翻译出来,就叫因素、革新或者复兴,最后一个叫革命。

实际上就是研究、功能的更新、以及最后的落实。

我们所有的创造实践,就是按照这个逻辑来实行的。

可以看到,在都市复兴的建筑创作之中,我们更注重的是研究和甲方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真正地落实在建筑上的创作。

第一部分,Idendity。

爱帝产业园在江汉区,江汉区有一个江汉经济开发区,这是成立在九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开发区。

当时武汉市有一个阶段,大部分汉派服饰的厂家,包括爱帝,都是在那个产业园里面。

爱帝产业园的这个项目(面积)有七万多方。


这是爱帝产业园当时的一些形象,和当时周边的一些环境。

我们一开始要研究什么呢,研究它的Idendity,也就是它的本源。

首先,它是一个非常大体量的工业厂房,跟一般的工业厂房不一样。

一般的工业厂房的密度是1.0左右,实际上就是一两层。这个工业厂房,大概有八层,而且整个的建筑高度非常高,形象非常好。

周边的区域,江汉经济开发区的街道,尺度非常适宜,绿树成荫。工业厂房的痕迹非常重,整个空间就是工业遗址的那种感受。

在前期研究之中,我们还发现了三个不同的受众群体。

第一个,在这个产业园里面曾经生活过近两三千的员工,周边有很多的员工。可能一般人不会去关注这个,我们去问了。

看他们对这个产业园会是什么一种感受,他们希望会留下什么东西。

第二个,我们会跟周边的人去交流,你们希望它会是什么样子的。

当时有很多的想法,有的(人)说它会变得很现代、很摩登的东西,有的人认为它就应该保留工业的效果,也有人认为它应该是武汉的一个什么样的。

做了非常多的数据采集和研究,连航拍照片都拍了非常多。


这是当时爱帝产业园整体的一个景象,很密很丰富。

这个建筑它是有符号的。你看它有檐口的、它有树廊的;因为它是服装厂房,它是有它的创建者、有它的员工,在里面有真实记忆的。


这是在我们厂区的一个街口。

可以看到,厂房本身除了外部瓷砖相对比较破旧以外,整个厂房还是有很多的形态关系,还是有很多的落脚点的。

这个厂区是从1984年开始,一栋一栋房子不断地累积建造而成的,历时了十几年的时间。里面每一栋建筑的风格都不一样。




现在做第二件事情,我们的设计逻辑是什么呢,就是Aegeneration。

当时我们跟政府和各方面交流,要达到三个非常高的标杆。

第一个,现在要在厂区里面,建构一个国际标准的、甚至在亚洲说得上趟的一个大型秀场,最少1500(平方米)。我们要在这里做武汉时装周。

这个秀场要是独一无二的,要国际化。

第二个,要复兴汉派服饰,把这个观念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

汉派服饰文化


汉派服饰、跟武汉的城市文化复兴,这是当时一个主命题。汉派服饰怎么样在建筑上,在这样一个大型的厂区里面(表现),做完之后,让别人一看就说“这是汉派服饰复兴的标志”。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Aegeneration。

最后一个,就是它整体的一个功能性的东西。

服装产业是一个创意产业,服装产业是一个非常时尚、非常fashion的东西。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宽松的园区环境、互动空间。跟原来的厂区里面严密的那种工艺流程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我说好吧,这个东西都可以实现,我们就想办法嘛。





这是原厂区的整体布局,是一个非常密集的纵向、横向工业风的布局。

我们把它做了一定的拆建。在整个的布局里面,我们找到了两个空间。

第一个,是左侧的那个大的空间,这就是现在办时装周的主秀场,1700平方。

它在哪呢?是在原来的两栋建筑之间的一个宅间地。我们把这个宅间地用了起来。利用四栋建筑作为背景,建构了一个1700方的、国际化的、景观式的、半露天的,一个大型秀场,这是秀场空间。


第二个,右侧的绿色和橙色的区域,这是建构了一个标准秀场和一个前区的时尚空间。

这三个元素,就构成了红T时尚街区的空间魂。

这是完成第一个空间构架的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

第二步,由一个原来封闭式的严密管理的厂区变成一个时尚街区,要干什么呢?要跟城市接驳,要跟城市开放。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把原来的空间环境全部解构开,设定了四个开放性的空间节点,朝向城市打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拆除了几层楼。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结构计算,把整个建筑的空间形态,朝城市完全打开了。

最后一个,要解决所有面临都市复兴最难的一件事,就是停车。

现在停车非常复杂,停车数量要求非常大。但是在现有的不拆除原有建筑的情况之下,怎么解决停车问题?

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

我们就利用了那个秀场,把秀场抬起来,然后在秀场地下空间里面建构停车(场)。

但这还不够,我们就找到了现在最先进的、也是最能够有效率的停车方式,机器人停车方式。


在红T园区里面一共有四种不同的立体、机械和智能停车方式。

用这所有的方式,在原有的空间构架里面,同时要解决将近400辆车的停放。





最后一个,这是对我们整个空间的一个梳理了。

因为它原来的办公楼是厂房,厂房的层高很高,四米二。正常的办公楼里面,可能达到三米五的净高就不错了。


我们打通了它的任督二脉,把所有的交互空间、所有的廊道,全部都联系起来。

一般的建筑项目,我们在现场的时间跟创作的时间相比都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在红T项目里,就我个人来说,我个人在现场有180多天。可以说,整个设计和施工周期基本就在现场办公和设计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都市复兴项目,是根据建筑本体和建筑空间,不断要琢磨的,它是动态性的。

给大家讲解一下,为达到这个目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经验。


这是原来红T的一个正面图。这是去年拍的。

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整个廊中空间、大秀场顶棚已经全部修好了。屋顶上全部进行了改造,墙面进行了重新的构建和粉刷。但是保持了它原有构建的基本特征,没有进行大部分的修整。

改造前


这是红T产业园离我们最近的一栋楼,叫红T楼。当时在江汉经济开发区挂牌叫作创业中心。

这是原来里面最高的一栋楼,这栋楼也作为我们主体标志来构建,其实是作为精神堡垒来构建的。

改造后


这是改造后的整个红T楼的效果。

整个建筑朝向城市,完全是开放的角度。利用它的结构特性做了一部分的结构架空,露出了很多的城市空间,跟城市完全融合统一。

正立面这面墙,用红砖。按照我们在江岸区萧郎公馆和相应的古建里面拓回来的模板和图案排布方式,重新构建的。

这是用石砖砌筑的40米高的一堵砖墙。


这是厂区当时正在生产过程中的,我们叫1号楼,1、2、4、5号楼,3、5号楼之间的空场空间。


这个空间,我们把它改造成了一个现在叫做1700平米的室内秀场。

在没有秀场功能的时候,它是两栋办公楼和公寓之间的交互空间,需要很强的商业性和交互功能。

在有秀场表演的情况下,两侧是要封闭的,有主入场空间。

上侧的顶棚整体跨度20米,采用的是薄壳结构,就是钢结构的薄壳结构。我们的要求是,整个天顶要有足够的开敞,对两侧建筑的压迫,要尽可能的小。

两侧建筑保留了工业建筑的基本特征,没有做大幅度的改造。

最后这种建筑,是应甲方的强烈要求,对它进行了喷涂。这是甲方对建筑的更多的一个期望。

我们是希望保留更多的建筑痕迹在里面的。但实际上,甲方的这个要求在实际的运用之中,还是比较有效果的。


这是去年,潘怡良工作室在里面进行活动的一个场景。

整个建筑空间在灯光下,呈现了不同的、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两侧围档上部空间还是开放的。一个是空间的复合性非常强,空高非常的高,对活动的延展性非常强。


这是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景),当时我是非常担心的一个活动。

因为验证我整个的建筑空间,对于人群和活动的一个成熟性。

大家可以看到非常热闹。




这一块空间,是原来厂区中间的一块厂区空间,也是我比较关注的最核心的两大空间的另外一个。


这周边就是原厂房、瓷砖厂房。中间靠右侧的,红色的部分,是一个烟囱。

这个烟囱可能在项目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张图片,就是我们重新构建了这个区域之后,面向区域建构了一个城市的开放节点和楼梯,到二层的复合型交流空间之后的第一形象。

这一部分,我们跟甲方进行了非常非常长期的沟通。甲方在这个方面,和政府,对这方面是支持力度非常大的。

这部分在建筑构建科学上面,特别对结构专业上面,提出了非常非常高的要求。非常感谢我们的结构工程师,实际上是攻克了这么一个难题。

这是中庭内景的概念,大家看到的可能是比较正常的一个场景。

左侧是它的活动中心。这个烟囱是一个独立保留的烟囱,实际上是我们在构建过程之中,把这个烟囱独立保存下来的。

这个烟囱的周围非常小心地把它保护起来,在它旁边的房子都是重建的。

这个过程之中,为了一个特定场景所构建的建筑知识在里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是中间的一个旋转楼梯。这个旋转楼梯,是为了构建整个空间的流动性。

当时我们设定了一个场景,就是模特可以从活动中心里面由楼梯进行动态地走上整个楼梯和台阶,通向我们的主秀场。


这栋房子原来是他们的食堂,我们把它拆了重建了。

这是重建之后,用红砖完全重建的一个厂房,现在是时装发布的一个核心区域。它的内控性非常好。


这一栋建筑是他们原来的宿舍楼。

宿舍楼完成改建之后,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时构建了两部电梯,这两部电梯我在我们内部团队的交流之中一直把它作为一个主要案例来讲。

因为这两部电梯,一部电梯是为了公寓人群使用的,当时有一个人文的意识在里面。大家一开始,觉得这个公寓嘛,给大学生用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可能不用电梯。

但是实际上,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之中,我们说有这个能力来设置这个东西,我们(认为)可以构建这个东西。

在整个的过程之中,建筑师还是有时候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靠中间的这一部电梯,这是整个园区的一个VIP电梯。

这两部电梯,刚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个VIP电梯,是建构在整个项目完成之后。当时项目的运营方找到我,说是这个园区里面都很好了,但是缺一部电梯。

园区都做好了,我去哪里给你找一部电梯来呢?

我们内部讨论就说,好吧,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课题吧。

最后,你总会想出一个点子来。

我们就在这个位置,因为它侧面上是一个消防通道,我们把它改造成了一个VIP通廊。然后在不影响正面景观的条件之下,设定了这个电梯。

这小小的一个电梯,我后来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案例来讲。这体现了一个都市复兴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就是说不要去畏惧变化和问题,它是一个整体动态的。

创意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制造问题的。

最终的效果还是可以的。



改造前


这是我们整个园区。

刚才看到的原园区里面最好的一个点,是面向咱们的整体发展上的点。

但是这个点可以看到,下部的空间跟城市相接的空间,是比较封闭的;上部空间非常灵动。但是,整体性还是稍微欠缺一点。

改造中


这张照片是前年拍摄的。

这在施工中拍摄的,施工完成之后还不是这个样子。大家可以看到,上部的粉涂还没有呈现出砖的效果。

这是一个红色的房子,同样一个砖材它用了六种不同的构建方式。红砖砌筑、砖片、薄型砖片、砖粉和粉涂。看着是一样的,实际上,随着视线的高低,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把这个建筑打开了,不起眼的地方,我们把建筑下面的那两层楼房、楼板拆除了。

这可能是一个很小的事,大家看完了也觉得很正常。

实际上,在作为一个建筑构建里面,它运用了很多的建筑架构、加固的一些知识,也就是建筑加固的发明。到现在才能够支撑这样一个构建。

我们在这里把角度完全打开之后,建构了一个大平台,让它能够非常舒适地到它的1700平方的中心秀场里面去。

同时利用这个架空的地方,设置了我们园区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文化点,就是后面要说到的一个书店。


这是一个加工以后的形态。

圆形的部分是一个楼梯。

原来楼梯是直接落下来的,在构建过程之中,为了那部楼梯不影响正常观众的使用,我们跟规划部门和消防部门做了很长时间的沟通,将这部楼梯平行移到了里侧去。

为了移这一部楼梯,整个工作室在这上面耗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后来别人问我值不值,甲方也说值不值。因为移楼梯也是要花钱的。我个人觉得还是挺值。因为它对整体空间,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一个作用。

这块区域,是原来厂区的一个入口的两侧厂房之间的夹角空间。

这个空间里面,一开始在整个设计方案的长久的过程之中,都是一个很混乱的空间。

但现在,我们把它变成了整个园区里面,最重要的节点,面向秀场的一个大台阶。


这个大台阶的概念和想法,实际上是来源于一次谈话。

爱帝的董事长,当时过程之中,她跟我们谈起了两件事。

我们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秀场。

什么样的秀场入口空间足够独特?

没想到,没想到,真没想到。

最后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之中,其中有一个工作人员就说起来,马可波罗啊,当时圣彼得有一个大台阶很开放。

后来我们想,对啊,这个空间如果展开了,如果是台阶的话,它同样具备了三个作用。

第一个它有仪式感;第二个它有一定的容纳性;第三个,它也是一个面对城市空间,在都市里面完全不一样的空间感受。

为了完成这个空间感受,我们构建了整个的、天顶上面的三角形天棚结构。这个天棚结构将近是我们中间施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难点。

因为这是从1984年开始,一栋一栋不同时期,不同结构形式的老房子。

我要在这个楼房之间,建构一个中间没有柱子的巨型钢梁结构,而且不是桁架,没有拉扯,非常干净的结构形式。

这在结构计算方面,是要跟结构工程师进行很长期的斗争、交流和理解的。

这个地方,我必须为我们的结构工程师点一个赞。因为他出了六个方案,全部被毙掉了之后,才到了现有的这个方案上面。


这是从侧面看到的一个整体的构建方式,包括后面在建构的整体的植物墙。

说到植物墙,我想起其中一个有趣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这个园区的构建过程之中,我们曾经主导过很多的材料的设置和材料的选择。

面对这么一个项目,我们在前期的Idendity研究的时候,曾经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这样一个园区里面,什么东西是最宝贵的?

当时我们跟现场的人员,包括工作人员,特别是董事长,他们的负责人,以及下面各级的人,说了一个字(词)。

让我们整个项目,非常非常有趣的一个字(词),叫做真实。

因为是服装企业,它强调品质真实、材料真实。

所以在整个园区构建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植物配置、所有的用材,包括为什么我们要用砖筑一个40米高的砖墙,这个砖墙里面每一级都经过结构计算的,想恢复到一种真实。

这种本源式的感受,是在最后落地的过程之中要实现的。




这是我们当时整个厂区的一个外部界面。

这是现在完成厂区之后,内部体验厅的一个感受。

我讲解下,为什么这样子展现出来?因为看到里面,还是有红砖的。

这个项目是由建筑师和甲方和政府一起沟通的,整个项目内外风格完全要求要统一。

这是它的有强烈工业风的一个内部的节点,楼梯和墙。


这是中间的开发区里面的点睛之笔。当时的新华书店内部的红色的构建,和它的砖墙的一个构置。

这是我们利用原厂区里面的原宿舍楼,没有动它的任何改造,没有动它的任何构建。但是把它用现有的方式,重新包裹,解析构建的一个入口。

这是它的一个弧形的翻墙入口。

整个园区里面,砖样一共有八种。如果大家有兴趣去红T 的话,你带着这个方向去看一下。它有八种不同的砖的构建方式,有六种不同的材料。

整个红T项目里面的红砖砌筑,都是由六年到八年以上(经验)的砖匠师傅去砌筑。大家可以去现场看。

用工程的红砖砌出只有五毫米的砖缝,特别是对一个工业建筑改造来说,要求是比较高的。感谢那些工人师傅。


这是用红砖砌筑出来的砖筑。

它的本源的设计构思,是来自于当时我们在江岸区的特别是萧郎公馆以及像八八坊之类的红砖砖筑的一些构建研究,全部简化然后(按照)比例再做出来的。

整个红T项目,一共有六栋楼,其中砖筑体系有五栋。大家如果去现场,可以看到所有砖筑,六栋楼不同的砖筑,都不一样。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现场拍摄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来源,我们就回到整个演讲的尾声,也是一个主题:什么叫都市复兴?

都市复兴,一定要立足于文化。

当时选择这样一个场景的时候,我们是想解这么一个题:怎么样(设计)才是最时尚最国际化的东西。

我们认为,最武汉的东西是最能代表时尚的,最能体现汉派精神的东西。

什么是武汉的建筑?

实际上,武汉建筑有几个代表的地方,特别有名的就是我们江滩那一部分的建筑和当时的士绅文化相融合的那一部分。

我们解构下来就是什么呢?

就是说,用砖、石这类型的,通过本土构建方式,体现一种当时开埠时期的、民国风的一种风格。这代表我们武汉人的兼收并蓄、放眼将来的一种精神。

我带过很多人到现场去,大家交流、感受。

我当时最高兴的一句话,就是我一个上海朋友去的时候,他说“我感觉这还蛮武汉的啊”。

他原来在武汉生活着,觉得这有点像当时在江汉区走过那个房子的感觉。

我说那就够了。


我们在里面如果说能留下一点城市感受,这是我们都市复兴工作室,我们做都市复兴工作最重要的,也是最想为大家呈现的东西。

非常感谢大家,有轻舟TALK这个机会,跟大家来分享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谢谢大家!

(2018.10.27 武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96463.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