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人才百科 -

机密仕(宦海沉浮)

  • 人才百科
  • 2024-01-05 16:00
  • 龙泉小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曹魏内部派系之间、是分等级的。

曹魏内部派系间的等级高低,又在魏武、魏文、魏明三朝不断变化。

本文为上篇。主旨是简述魏武一朝,各个派系之间的地位高低、以及由来始末。

魏武是创业之主,百战艰难。其僚属地位高低,全看功勋大小;换言之,僚属地位完全从属于“功能性”角度。

即魏武所谓“重贤轻名”。

曹魏内部派系形成原因各异。

既有通过“血缘关系”形成的曹氏。

也有通过“婚姻关系”形成的夏侯氏。

还有根据“地域关系”及“地方宗族势力”形成的各地强宗,比如谯沛系、汝颖系、河北系等等。

一言蔽之,魏武时代,曹魏阵营派系地位、大致如下所示:

曹氏≈夏侯氏>谯沛系>颍川系>兖州系>河北系>其他

本文会依次按照各个派系,简要叙述分析其地位来源及变动始末。

本文共 7000 字,阅读需 21 分钟

宗室曹氏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

曹氏是曹操本宗。其发迹可追溯至祖父曹腾。

谯沛曹氏,在灵帝中后受到打压之前,称得上满门朱紫,烈火烹油。

自腾至操,曹氏宗族势力分别出任过:

河间国相(曹鼎)、尚书令(曹鼎)、吴郡郡守(曹休祖父、疑似鼎)、颖川郡守(曹褒)、长水校尉(曹炽)、蕲春县长(曹洪)等。

如果算上曹腾(大长秋)、曹嵩(司隶校尉、太尉)、曹操(济南国相、东郡守)直系祖孙三代,谯沛曹氏无疑是地方新贵。

注:因沾染宦官身份,汉末士林中,曹氏名声颇为污浊。

曹操起兵之初,跟随在身边的同宗心腹将校,有名可考者:

曹仁、曹洪、曹纯、曹邵、曹真、曹休等。

亲旧肺腑,咸有效劳

除曹邵早年替曹操赴死外、其余诸曹,皆出作爪牙、入为心膂。

曹仁在魏武朝官至车骑将军,魏文朝官至大将军、加大司马衔。

曹洪在魏武朝官至都护将军,魏文朝累官至骠骑将军,位特进。

曹纯都督虎豹骑,骑士皆从百人将中擢拔。纯死,魏武长叹:良将难再得。

曹真是曹纯死后的继任“虎豹骑”骑督。官至中领军。

曹休亦至中领军。典中军。

注:曹魏军制,典中军者,中领军(领军将军)、中护军(护军将军)、骁骑将军。

另有“武卫营”、“中垒营”、“中坚营”和“五校尉营(汉朝旧制)”统属中领军。

曹氏身为同宗爪牙,毫无疑问是曹魏政权的天字一号。

注:魏文朝因临淄侯夺嫡之事,曾压制近亲(曹彰、曹植等魏武子嗣)、重用疏亲(曹真、曹休、曹肇等)。

这是特殊环境造成的特殊现象。本文主要围绕魏武朝,故不展开。

魏武一朝,曹氏地位最尊,无可置疑。

外戚夏侯氏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

夏侯氏是曹氏姻亲,在曹魏阵营内部地位仅次于曹氏。

且因通婚缘故,夏侯二代、三代们,与曹氏多为中表亲,血浓于水,互为表里。导致文、明二朝,夏侯氏几乎获得了与宗室曹氏相等同的政治地位。

虽然我之前写的文章强调过很多遍,但此处还是再强调一遍:

曹嵩非夏侯氏子嗣,而是曹氏子嗣。

夏侯氏与曹氏同在谯沛,累世婚姻,故多为表亲,属于曹魏内部的外戚家族。

曹操与夏侯渊同娶丁氏姐妹。夏侯渊长子尚公主、即海阳哀侯女。

注:海阳哀侯失其名,史称“太祖弟”;疑为曹疾或曹德。

夏侯惇长子夏侯懋,尚清河公主、即曹操长女。

曹爽被诛时,可考者尚有夏侯令女,尚(某)曹氏。令女断鼻守志,以示贞烈,事见《列女传》。

夏侯氏与曹氏的通婚传统,由来已久。

孙权为太子孙登,求婚于魏。表辞中有“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者)”,为当时明证。

即夏侯氏与曹氏累世婚姻,为外戚之首。

1974至1979年,安徽毫县城南出土之曹氏墓砖,其刻辞有“夏侯右”字样,可为近代考古佐证。诸夏侯曹,累世婚姻、互为表里。

夏侯氏在魏武朝,发迹者甚多,夏侯惇、夏侯渊为个中翘楚;夏侯尚(渊从子)与夏侯懋(惇长子)及一众叔伯兄弟皆大见亲待、显赫无比。

魏武临终前一年(219),驻军摩陂,声援曹仁。

夏侯惇是唯一可以随意出入车驾的外姓。

其地位尊贵、可想而知。

世为婚姻,贵重于时

夏侯二代们在魏武朝后期,也逐渐走上前台。

由建安十八(213)年的《魏公卿上尊号奏》中、夏侯懋头衔为“中领军、中阳乡侯”可知,夏侯懋此时应代曹休都督中军,符合其驸马(尚清河公主)身份。

而夏侯尚是魏武崩洛阳后,持节督梓宫(棺椁)还邺城、迎接曹丕继位的佐命元勋。尚后为中领军,又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豫军事。

可知,曹操死前,夏侯二代们,已经大量身居显职,把持要津,尤其是把持“军权”。

一如曹二代之曹真、曹休、曹肇等人。

《魏书九》与裴注,对诸夏侯仕途变迁记载详细,本文不再赘述。

外戚夏侯氏,世代姻亲,国之肺腑;在魏武朝仅次于宗室曹氏。是名义上的第二梯队。

实际地位上、夏侯氏无限逼近曹氏,以致被人误认为二者源出一脉。

谯沛系同乡

(谯沛)许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

谯沛系旧人,是曹操的老乡。曹魏阵营内的第三梯队。

有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现代社会属于工业文明,行业细分领域无限专精化、细致化,不同行业间生产企业地点的分散化,导致宗族势力不复存在且难被理解。

农业文明则不同。

农业文明下,生产力低、抵御灾害能力差。地方宗族如不想被天灾饿死、土匪害死,就只能抱团取暖。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宗族势力、以地域划分结成的乡党势力,从三代一直延续到清末。

甚至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依然能隐约看到地方宗族势力的反映。

(谯沛旧人)同日拜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

谯沛系老乡,便是曹操在宗族、外戚之下最为倚重的团体。

不止是曹操,三国汉季军阀,皆是如此。

袁绍重用河北名士(尤其是韩馥系旧人,清一色的河北出身);孙权重用江东豪族(朱、张、顾、陆、虞);刘先主贵荆楚名流、刘后主擢川蜀才俊,皆如此类。

诸夏侯曹氏掌兵,谯沛系则分享部分兵权。

注:所谓谯沛,本意是“沛国谯县”。但因沛国后来分割出三县、另外成立谯郡,故沛国、谯郡有时并立。

谯、沛,无宗室食邑时为郡,有宗室食邑时为国。

因此,无论是谯郡/谯国、沛郡/沛国,本无差异。

略举几例。

沛国史涣、长从征伐。官至中领军,典中军。这个职位之后由曹真、曹休、夏侯懋担任。

谯国许褚,先在汝颖地区做贼,部众千余。归降魏武,侍立终日,累官至武卫将军,典宿卫。许褚麾下谯沛剑客百余,为将军者十余人,校尉、都尉者百余人。

沛国丁冲,丁仪兄弟之父。丁冲官至司隶校尉,监察百官,显赫无比。

沛国武周,下邳令,负责监视青徐豪强臧霸。臧霸数次亲自拜谒武周,恭敬有加。

沛国文稷,淮南三叛之一的文钦之父。建安中为骑将。魏讽案发,曹丕夷灭数千家,文钦亦坐下狱。以谯沛老乡,得免。

沛国桓范,建安末年入魏王幕府。桓范累官至中领军、大司农(明帝朝),因参与高平陵事件被夷灭三族,陈寿颇有讳言。故其父不可知。但从丁冲、文稷父子的履历看,桓范之父应该也仕魏武,且大概率为军官。桓范也不出意外都督过中军(中领军)。

还有个很重要的老乡,沛国华佗。曹操的御医。

领导的健康是国家机密、不能任用外人。还是老乡用的安稳。

还得多提一句,演绎作品中的什么“劈颅取涎”、“心存汉室”这些全是扯淡。华佗之死,源于其思念家乡、不辞而别。

华佗与曹操关系算得上和睦,曹冲病死,曹操还颇为后悔误杀华佗。

颍川系

(荀)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颍川系是曹操智囊谋主的大本营。是曹操阵营内的第四梯队。

诸夏侯曹氏、谯沛系掌兵;颍川系则掌外交和钱粮。

颍川多才俊,曹氏阵营内最早的颍川代表人物,是叛袁绍而投曹操的荀彧。

荀氏是颍川大族,荀彧兄弟叔伯多在袁绍麾下;而曹操是赘阉遗丑,乞丐携养。与士族格格不入。

荀彧投曹操,完全出于“自我认知”考虑。

因为荀彧也是阉党。

荀彧的父亲倾慕中常侍唐衡的权势,竟替儿子娶了唐衡的女儿(疑似过继之养女)。

如此一来,荀彧的岳父是阉党,曹操的爷爷也是阉党。俩阉党是越看对方越觉得顺眼,结为至交,图谋天下。

荀彧替曹操征召了许多汝、颍名士。

汝颖名士投曹,除了荀彧的征召,可能也有对阉党曹操的好感。

因为中平年间,曹操曾参与镇压颍川黄巾,客观上保护了当地强宗士族的利益。

颍川钟繇,是曹操在关中的头号爪牙,东汉最强外交官。靠着一张嘴、两排牙,竟连续策动关中诸侯(韩遂、马腾等人)遣子入质,还协助镇压高干、郭援之乱。

官渡之战时,钟繇还骗来了两千匹西凉战马,支援前线。

须知,曹操的官渡前线,战马仅六百匹。若无钟繇,官渡危矣!

荀彧、荀攸相继为尚书令。

魏武出征,荀攸随驾画策,荀彧常镇后方。二荀地位,就类似蜀汉的诸葛亮(荀彧)与法正(荀攸)。

颍川陈群、杜袭,皆大族。陈群为文帝心腹,三代显赫(陈纪、陈群、陈泰);杜袭为丞相府军师祭酒。且为同乡钟繇所擢拔。

注:祭酒,即首席。军师祭酒,又称军祭酒或军谋祭酒,即“首席军师”。第一任军祭酒是颍川郭嘉。

颍川钟氏、颍川荀氏、颍川陈氏,皆当时大族,堪与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相匹。

汝颖固多奇士

颍川枣袛、河内韩浩,是“屯田令”的倡议及践行人。

曹氏在天下崩溃、诸侯无粮而作鸟兽散之际,能屡败屡起,实出枣袛之功。

注:韩浩,河内人,属司隶校尉部。浩常为夏侯惇副将,又从沛国史涣,官至中护军(典中军),可以看作半个谯沛系。

董卓上洛(189)后毁铜像而更铸劣币,导致天下货轻物贵、钱货不行三十年。中原陷入长期的“以物易物”阶段。

所谓的粮米,即一般等价物;掌军屯者,其实就是变相掌握了财政。

注:钱粮布帛这种一般等价物,明清时代依然沿袭,称“本色银”。贵金属则称“折色银”。

颍川严匡,亦为典农中郎将。

注:典农中郎将,秩阶二千,同郡守国相;

典农校尉,秩阶比二千;

典农都尉,秩阶四百到六百,同(县)令、长。

颍川系内部,体现出了强烈的地域色彩,互相举荐,互相擢拔,互相吹捧。

荀彧掌权时,所进者颍川戏志才、郭嘉等,皆奇谋之士,屡建殊勋。随着荀彧、荀攸过世,颍川豪族逐渐和司马氏等人勾结在一起,典选举的权力也就公权私用、所荐非人了,这是后话。

兖州系与河北系

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于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诛。

兖州系与河北系,这两家儿是后娘养的。

  • 兖州系

曹操本人为豫州人,早年客居兖州(191-196),屈身袁绍麾下。

曹操在兖州,没少擢拔当地士绅,却连续遭到兖州人的出卖与叛变。典型的就是兴平元年至兴平二年(194-195)的吕布之乱。

兖州兵变中,与吕布互为表里、沆瀣一气的大叛徒,均为兖州人。

略举几例。

东郡陈宫,兖州人,是兖州系头号反骨仔。陈宫身份复杂,既是劝说鲍信迎接曹氏入兖的功臣、又是背后捅刀子的叛徒。

陈留张邈,兖州人。曾是曹操至交,死生相托;结果叛迎吕布,被曹操夷灭三族。

邈兄张超,在雍丘一同作乱。

东平毕谌,兖州强宗。叛迎吕布。

总之,兖州之乱时,本地强宗几乎全反了。曹操治下一共还剩三个县:范县、东阿县、鄄城县。

经此一役,曹操这个客居兖州的豫州谯沛人,对当地士绅产生了极大的猜忌。这大概也是他建安元年(196)离开兖州、南下豫州颍川的客观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他想要远离袁绍。之前文章多有论述,此处不再多谈。

兖州不仅出叛徒,也出忠良。

比如替曹操临阵战死的陈留卫兹、劝曹操迎接天子的陈留毛阶等人。

曹操对兖州士人的态度,是既用之、又提防之。从他晚年对待毛阶的态度即可窥见一斑。

毛阶同情以言获罪的崔琰(河北系),被一撸到底,滚回老家。

毛阶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实际发起者,是曹魏霸业的蓝图规划人,也是长期掌管相府东曹(外部人事任免)的佐命功臣。最后落这么个下场。

与此相对,因言获罪而被诛杀的清河崔琰,以其为代表的河北势力,境遇就更加不堪了。

  • 河北系

河北系,基本是以旧时九州中的“冀州”为划分依旧的。如此,则旧冀州包含了幽州、并州一部分、青州一部分、司隶校尉部一部分。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诏令合并十四州,复为九州,本指如此。

所谓的河北系,即建安五年至建安十年(200-205)曹操所征服的袁绍系势力。

这些人在袁绍“以宽济宽”的大政方针下,生活方式和奉行理念极端保守且腐败。

清河崔氏是河北豪族、巨族,这个家族的特权地位一直延续到隋唐。崔琰典西曹(相府内部人事任免)和东曹(相府外部人事任免)时,所举者无外乎冀州旧人。

二宫相争时,崔琰押宝曹丕,却把侄女儿嫁给曹植。其政治操守可见一斑。

兖州系与河北系

河内司马氏(汉末属司隶校尉部,按唐长孺考证,应划入旧冀州),长期不肯出仕曹魏。

司马懿甚至带头装瘫子。

直到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出任丞相,一统之势已成时,才悻悻出仕。

所谓“惧而就”纯粹扯淡。

建安六年(201)官渡之战刚刚结束;袁绍虽败,死而不僵。曹操做丞相已是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即将开始,一统之势已成。司马懿这时候跑出来当官儿,其投机本性恶臭难掩。

更恶臭的是,司马懿押宝曹丕(太子中庶子)、弟弟司马孚押宝曹植(陈王文学掾),二人各侍一主。一如崔琰故事。

这是典型的河北系作法,骑墙派,两头倒。

河北系多为袁氏旧臣,不可能真正得到曹操的信任。军权、粮米权更是想都别想。曹魏政权与河北系达成妥协,已经是魏武称王、魏文嬗代,需要考虑世家门阀支持时候的事情了。

魏武一朝,对兖州系既用且防;对河北系颇多打压。

兖州系毛阶与河北系崔琰,同为因言获罪;最终崔琰诛死,毛阶夺官。且毛阶死后,魏武赐丧葬费用。

可见,兖州系虽同遭猜忌打压,因为归降时间较早,地位上还是比河北系更高些。

  • 外姓督军

曹魏内部,还有一支势力,即以五子良将和地方镇守(吕虔、臧霸、文聘等)形成的外姓督军。

不过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是曹操从“降虏”中擢拔的斗将。其旧主不同、出身各异,且明确受到地方上诸夏侯曹氏的斧钺节制。故外姓掌兵者,既无交关结党记录、也无明确划分依据。仅在此提到。

总而言之,魏武时期的曹魏政权,基本形成以诸夏侯曹氏与谯沛老乡管枪杆子,颍川士族管笔杆子和钱粮,兖州系且用且防,河北系外尊而内抑的局面。

原则很简单:

自家人>娘家人>老乡>先归顺者>后归顺者。

“军权”又必然高于“财权”和“人事权”。

故曹氏夏侯氏和谯沛系,与汝颖士族各安其分。

最终形成了:

曹氏≈夏侯氏>谯沛系>颍川系>兖州系>河北系>其他

如此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篇幅所限,不再深挖细究,仅做抛砖引玉之愚见。感谢读者朋友阅读。

还有,别忘了点赞、转发。

胖咪要是有一天饿死了,一定会记住那群只收藏、不转发的小气鬼。每天看着后台的转发收藏比,胖咪眼在流泪,心在滴血。

点赞、分享是美德。胖咪饿死了,你们再去哪里收藏呢?到时候即使再想转发,咪死岂能复生?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结尾再说一句。

我最近发现了很多未经允许、就在站外转载的情况。

我和头条粉丝沟通过,允许在头条内部转载、禁止站外转载。

请尊重原创作者和各个平台的权利。

有些人一字不改地“转载”之后,改个标题,抹了水印,就拿去引流、吸粉。

我不反对你吸粉,可是这种行为已经导致我在其他平台“后发布”的原创文章、受到了审核限制。反倒给我扣了一顶“侵权”的大帽子。

我今天还被搬运者给骂了。我真是无语。

理直气壮地讲,是我先骂的他。

写这个,没别的意思;就是希望搬运者在头条看到,知道今天和他对喷的人、确实是作者本人。

对,就是我胖咪。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再强调一次,不允许站外转载。

不是因为我小器,而是因为你转载了,我自己在其他平台就没法发布了。审核机制如此。

再者,你转走了,和自己的粉丝互动了,可是同领域的读者就只有那些人。他们看过转载的文章了,谁还会看我的呢?哪怕我是原创。

甚至我有可能被人举报误伤。

要知道,社会上充斥着廉价正义感的人是很多的。

我在某些平台的粉丝数量极低,阅读量极差,多有类似缘故。

写一篇原创文章,从角度选取、到构思、到起稿,到材料引注、审核、再到配图处理,是非常耗时间和精力的。对了,还需要大量阅读、大量逻辑串联才能做到。

最后被人搬了,合适吗?

水印都去了,合适吗?

搬运者阅读量上千,原创者阅读量个位数。甚至因为审核机制被误认为抄袭,合适吗?

别笑,在某些平台真的一直在发生。不止一个平台。

搬运者这么干,是在断原创者的活路。请理解这个逻辑。

你转载我的文章,我姑且认为是对我的认可(但去水印又是几个意思);可是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规则,你不能伤害原创作者的权利。

我是胖咪,希望你幸福。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加关注,我会定期更新原创三国类文章。


Thanks for reading.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rencai/96634.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