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独家访问10家安防企业,疫情期间的两个月经历了什么?
海康威视大招5000人,大华招聘2000人,宇视科技也表示在采取轮班制和加大招聘力度来缓解复工复产压力。跨越春节紧急设计、生产、发货的红外测温仪,隔离区的精准智能监控,远程医疗和“停工不停学”视讯系统……
从疫情监测、精准防控,到居民生活运转,背后是一个个安防人的连转轴复工复产、行走奔波。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以“视觉”、“物联”为关键词的全球容量达7000亿美元的市场的强大张力。
疫情引发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安全“战备”,第一次在智能安防行业引起这样的喧然大波,成为考验安防企业的一线战场,将大范围的疫情管控和城市运行服务推向战场中央,整个安防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人员,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的紧张、沸腾。
在过去水深火热的两个月里,安防企业的复工复产经历了什么?疫情又对智能安防行业有什么中长期的影响?
通过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高新兴、科达、紫光华智、力维智联等多家安防企业的高管及项目人员进行沟通,我们希望能更深入地认识这些问题。
在海康威视的招聘通告中,包含了装配员、仓管员、维修员、技术员、质检员、数据员、生产线长等各个环节的员工,像海康这样的安防企业年年节后招人,只是今年由于疫情,缺口达到了5,000人。
大手笔招兵买马背后,是整个安防行业刻不容缓的复工复产。
疫情中的非接触测温需求是安防企业火速复工的一大动因。大年初三,海康威视的红外测温产品线复工,不少员工在线上响应,保障紧缺物资第一时间送达一线;宇视科技在1月底成立防疫保障专项组,因紧急研发、生产红外测温仪,2月10日复工达120人。
在调查了十几家安防企业后智东西了解到,大多数头部安防企业在春节前后,也就是1月25日左右就开始部分复工,2月10日之后陆续开始全员复工。
在春节期间,红外测温仪的上下游产业链的供货商复工时间不一而定,部分元器件商供货紧张,同时物流滞后也在早期对安防企业复工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链的风险预案成为安防企业的重要“保命符”,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地寻找新的供应厂商,选择其他有货的可替代部件也成为可行路径。
宇视供应链管理部部长刘常康说:“安防供应链连着数百个厂家,包括器件、分销商、代理商等,是非常庞大的体系。宇视有多套风险预案,端到端防范,这才保证了宇视绝大部分产品有现货供应,库存能保障1个月左右的产品生产供应。”
同时,政府政策也成为影响供应链保障的一大因素。比如高新兴就由政府帮助给上游厂商发函,以保障防疫物资能够平稳生产。
▲浙江省将部分安防企业列入优先复工“绿名单”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安防企业的线下复工范围扩大,人员防疫是一大难点。
为了保障员工安全,安防企业们在园区的重要出入口实行严格的测温检查,对办公场所定期消毒,还配备了分类垃圾桶、洗手液、点餐系统等员工服务。一些企业还安排员工错位办公以保证座位间隔2米以上,为避免同事之间面对面办公带来的健康隐患。
▲海康威视的复工防疫措施
2月12日,刚刚全员复工两天的宇视科技出现了一例发热病人,公司立刻基于演练预案排除新冠肺炎。首先快速对员工单间隔离和持续测温;然后查询调阅发热员工当天行进路径,即刻安排重点区域消毒工作;同时通报万轮科技园管理方和高新区疾控中心。而后,宇视科技还将其员工发烧演练过程拍成宣传片供其它企业参考。
▲宇视科技的员工发烧应对演练
安防行业长期依赖线下,在本次疫情中,安防企业也不得不开始习惯线上办公方式。比如,于2月10日全面复工的高新兴,有近200位人员奔赴一线,还有多达95%的员工进行线上办公。
除了众所周知的研发、生产线需要线下办公,安防企业的客户拜访、项目推广、产业链协调等事项也长期依赖面对面的推进。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许多企业纷纷推出客户“云拜访”、线上营销等战术。
疫情期间,人员体温监测、病例接触者的活动轨迹、避免人员近距离接触、远程医疗、全社会复工复学等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成为这场涉及面广、旷日持久的“大型公共安全保卫战”中安防企业的主要发力点。
1、热成像体温筛查
作为新冠肺炎防控的“第一关口”,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当一群人远远地经过这台“摄像机”一样的仪器,发热者会被立马识别,从而使安检人员快速筛选出疑似病患。
目前,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安防巨头的人体热成像测温方案均已落地全国的几十座城市,上百个机场、车站、医院、学校、市政单位。其中,海康威视早在两年前公司就布局了红外热成像人体测温产品,还衍生出了测温闸机、手持测温仪等产品。这才使海康卫视能够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一方面,安防企业吃下了不小的红外测温仪市场,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另一方面也采取直销、捐赠等方式打击囤积暴利的转卖行为。一位业内人士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红外测温仪由一个竞争不充分的小众市场变为规模化市场,安防企业的进入也使得产品性价比大大提高。
▲海康威视低成本高机动型测温方案
2、视频监控和智能平台
如果说“红外测温仪”是安防企业们强推的跨界新品,那么安防老本行“视频监控”则是应对疫情刚需的低调担当。与此同时,疫情防控平台类产品也在疫情中得到启用,支持疫情可视化、涉事人员追踪、病毒传播趋势估测等服务。
比如,宇视科技的“特殊人群的远程关爱方案”能帮助医护人员和家属实时了解隔离人员状况,实现远程关爱;大华的“社区居家隔离人员管控方案”能够实现从电梯、室内、室外场景全方位的管控覆盖,已落地杭州、深圳等多地社区;高新兴推出的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可识别疫情突发事件涉事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时跟踪其状态。
3、视讯系统解决方案
受疫情影响,远程医疗、线上办公、线上教育成为热门板块,其背后的“视讯系统”也成为刚需。这种专业视讯系统的刚需正中以科达为代表的安防企业的下怀。
▲中国科大附一院基于科达视讯系统的远程会诊平台
▲中国科大附一院基于科达视讯系统的远程会诊平台
4、其它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测温安防机器人、口罩识别、无人机等解决方案也在疫情中脱颖而出,使得一些安防企业的独特性也更加凸显。
比如高新兴的5G测温巡逻机器人已在全国十多个省落地应用,并被列入广东省工信厅第一批抗疫复工产品资源信息。在广东,该机器人已在省第二人民医院、黄埔加速器园区、南沙万达广场等多地进行24小时“执勤”,测温筛查、戴口罩智能识别、远程喊话对讲、远程指挥调度、历史信息回溯
▲西安北站的高新兴5G测温巡逻机器人 温巡逻机器人
▲西安北站的高新兴5G测温巡逻机器人 温巡逻机器人
大华股份智慧城市研究院总工程师董志飞说:“这场疫情说到底,是一场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其背后的主要需求是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大型突发事件等场景,因此这次市场需求的背景是城市级,大范围的疫情管控和城市运行服务。”
在这场“城市管控和城市运行服务”阻击战中,安防企业推出了许多产品和服务。董志飞告诉智东西,其中大多数局限在以“热成像体温监测”等为代表的疫情监控方面,在疫情态势研判、精准防控等环节却不足,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AI的表现如何?对此,宇视智慧云总监王利彬告诉智东西,AI在本次疫情的作用,要从正反两方面看待。
一方面,在疫情高峰期AI已经在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双光摄像机精准识别发热个体、社区人员管控、人员轨迹跟踪等;在大面积的复工、复学到来后,AI的应用会更广泛,例如用人脸和人体技术检测、记录、预警和回溯特定人员出入与接触情况。
另一方面,我们期待类似科幻电影一样,使用AI手段全面管理疫情的情况似乎没有发生。这是因为,智能设备,如摄像机、NVR、中心智能系统在整个安防存量的比例还非常小,不足以形成完整的防控网;而带口罩情况下的人脸识别率、肺炎智能诊断技术、疫情智能分析和预判系统等高级应用改进空间也非常大。
按照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说法,传染病在未来10年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这说明本次疫情并不是特例。因此,这些应用对AI技术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红外测温领域,从中期来看,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蔓延,安防企业还将继续消化海外市场方面的需求;从长期来看,在疫情稳定后,红外热成像测温背后的公共卫生安全则可能带来新的战场。
宇视大安防产品线总监曾文彬认为,从前红外测温仪价格昂贵,安防企业进入该领域后大幅降低了红外测温业务的成本,使得测温变得简单方便、价格更易接受。在疫情稳定之后,测温可能成为一个健康检测的标配,特别在幼儿园,中小学这样密集人群场所,实时监测健康情况是目前必需。
大华智慧城市研究院总工程师董志飞认为,疫情防控进一步推动了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有望加快大众认知和市场普及。但随着疫情稳定下来,红外热像仪需求可能会锐减,不会成为安防的主力战场。不过,董志飞认为公共卫生这一更广阔、与安防更强相关的领域有望成为将来的主流。
在视频通讯系统领域,高新兴智慧执法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朝普说认为,受疫情影响,安防行业将更加关注远程/非接触办公办事类产品,重视健康突发事件应对的科技类产品。
在防控隔离监控领域,受疫情影响,智能安防的视频监控服务或将迎来一波发展空间。安防行业本就处于智能化带动升级的阶段,本次疫情中隔离防控的需求,更是促进了具有高清无死角监控、视频回看等功能的智能摄像头的铺设。
董志飞认为,对于安防企业来说,疫情促进公共安全与公共卫生业务的融合,是将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内容。未来,安防企业需要结合疫情和公共卫生业务,将存量的监控设备和平台利用起来,从安全监控再转变升级融入疫情监控,直到态势研判、精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