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年一度的“今年我要投什么”的纠结时刻。
2018年市场处于时分波动的状态,股市重新跌回2012年,在全球16个重要股指中A股跌幅位居榜首,其中上证指数更是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债券市场有118只债券违约,涉及金额高达1154.5亿元,是2017年3倍之多;P2P暴雷不用多说,7、8月里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平台加入跑路暴雷大军,信托在这年也是违约高发;银行迎来最大监管力度,明年起也要将产品全部归到子公司账目中,加入混战对银行理财到底是福是祸,还未可知。
新的一年里,投资策略应该激进以期待触底反弹,还是保守以确保在L型经济市场中保住本金?
在这方面,巴菲特是绝对是保守派,他曾经在股东大会上提出过一个赌约,他用标普500指数基金和任何一位主动型基金经理打擂台,在未来十年内一定是指数基金的收益更高。这个赌局确实是巴菲特赢了,这其中的指数基金和主动型基金就分别代表了保守派和激进派。
指数基金顾名思义,就是跟踪指数为目的,模仿走势越像就越成功,“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苟活性命于乱世”就是指数基金最好的写照。所以如果你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投资,那就不要企图战胜市场,而是要跟随市场,赚取投资市场的平均收益率。
如何跟随呢?
上证50: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这些企业都是龙头中的龙头,估值都极高,所以属于超大盘指数。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已经发展成熟,产品、技术和销售都不会有大的突破,在盈利方面趋于平稳,也就不是那些期望分享高成长收益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沪深300:从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选取了前300名规模大、流动性好的300只股票作为样本。300只的体量已经覆盖了沪深市场60%的市值,如果把整个市场想象成一个班级,上证50就是班里的前十名,沪深300就是全部能考及格的同学;当考试题简单的时候后者的总分自然高,但当考题变难那自然还是前者更稳定。当遇上大波动是,沪深300风险也更高。
中证500:这是扣除了沪深300指数样本后,按照日均总市值高低排名选取前500名股票作为样本。所以别看它的样本量大,但起点低,反映的是沪深市场内小市值公司的情况,只能算小盘指数,风险更高,适合那些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行业指数:这就像是各门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比如军工、医疗、健康或是银行每个行业内估值排名较高的样本,但追踪行业指数基金需要对行业本身有基本的判断,专业要求高。
恒生指数:香港股票市场中的50家上市股票作为样本;
纳斯达克100: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前100只股票,代表了美国科技股最好的一批。目前这两类(包括恒生指数)都可以通过QDII来购买。
从指数基金的构成就能看出,为什么它是被动投资——不需要判断和分析,紧随市场的脚步即可。尤其是上证50指数基金,其中包含的企业每股股价可能已经很高,作为散户想要享受大企业带来的稳定需要的资金量不小,比如一手茅台股就需近十万资金,但它在下跌的时候也一点不含糊,风险太大。而50指数(或者300指数)不是锁定某一个公司,而是根据估值情况选定最好的一部分。
主动型的基金就没有什么套路和规矩可寻了,一切都要看基金经理的安排,主动型基金经理可以直接决定买啥不买啥,自由度高。它的考核目标就是看是否跑赢了市场。而目前大A股龙神混杂,有些人浑水摸鱼,有些人捞一笔就快跑,所以基金收益也是混乱无序。
根据Wind数据的显示,2017年中偏股型公募基金中,从基金经理角度排名收益最高的可达到22%,但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经理成绩为负数,到了2018年中,更没有一只主动型基金收益为正.......
但如果要断言说指数基金与主动型基金谁更好,这个问题目前的两种算法金库君认为都有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主动型基金没有用,论据大概是从巴菲特的赌局中得出的,但股神投资的美股已经是一位百岁老人了,标普 500指数更是经过了几十轮牛熊市的洗涤,大浪淘沙后的成果,真正的价值投资。而我国这位只有30岁的年轻A股显然不适用。
另一种观点则从数据上发现每年中超过7成的主动型基金都能跑赢指数基金,但这种算法存在“生存者偏差”:每年选出来比较的主动型基金都不同却始终是排名最高的一波。如果选定10支主动型基金追踪十年,再与上证50或沪深300相比,不一定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投资基金其实就在投资基金经理,这话说的也没错,尽管基金团队有各式各样的数据和模型来支撑,但毕竟是人为的决定,投资逻辑和专注的行业直接影响收益,所以才会有基金公司推出明星基金经理出来作为招牌。比如金库君的资产配置中,已经买了指数基金,想要追求高收益投资一些风险大的公司,自己不想研究,那我就会选择一些激进的、专门研究小盘股和创业板的基金经理来平衡整体收益期望。
但这也同样是主动型基金的劣势所在。我国的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只有3.28年,人员流动的快,基金风格变化的也就很快。比如金库君曾经买过一直投资化工产品的基金,三个月没看就变成专投LV、爱马仕等奢侈品的基金了。再比如,在市场波动较大一段时间里,基金经理为了保住自己的业绩不要太难看,会调整投资方向去买一些蓝筹优质股,比如格力、中石化、茅台之类的大盘股,这就很尴尬了,本来买主动型基金都是作为配置的补充风险风险,要买行业巨头不如自己去投好了,何必来找你?还白白交一份基金管理费。
最后介绍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基金经理觉得只跟踪指数无法提现自我意识,也失去了大多赚钱的机会,于是诞生了新的产品——增强型指数基金。基金经理拥有一定的自有调整权,建立一个低风险同时跑赢指数的基金,至于怎么调整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所以增强型指数基金同样用有主动型基金的风险问题,比如经理的风格、精力和关注面广度问题,但因为人为的因素是比较有限的所以目前来看表现都还不错,目前市场上76只指数增强基金中69%的累计收益都能跑赢指数基金,但因为成立的时间都还太短,不能完全放心这类产品。
所以总的来说,对于理财小白们,指数基金还是更为友好一点。不过因为指数基金收取的管理费较低,基金公司不会大力推广宣传它。而主动型基金呢,确实不太省心,投资前后都要做研究,但如果不想一辈子做小白,有些学费还是要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