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暴雨和车祸,4月13日,对于经营着永嘉路、太原路上两家罗森便利店的店长张海洋、以及店员张文强、鲍梦来说,本是让人格外开心的日子。
这一天,已恢复线上运营几日的他们,终于采购到了牛奶、方便面、盒饭等物资。自打恢复线上营业就备受缺货困扰的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总算可以对连日来不断向他们求购商品的顾客们有个交代。
然而,意外偏偏在这一刻来临。
13日,上海地区迎来了今年以来最强降雨。为了给一名焦急等待的客人送货。张文强冒雨出发。行至建国路时,咚的一声巨大响声传来。骑着电瓶车的张文强撞上停在路边的汽车车门上。
此时,已是张文强住在永嘉路271号罗森店内的第三十多天,是他的手机号被做为抗疫保供渠道,向社会公布的第4天。风雨中重重摔在地上的他,头部右侧瞬间就是血流不止。躺在湿冷的马路上,张文强迷迷糊糊的掏出了手机,打给了等着收货的顾客。
他向对方道歉,原本计划赶在对方核酸检测前送到的货,不得不推迟了。随后,他才将电话打给自己弟弟,此时正在隔离的便利店店长张海洋。描述过情况后,张文强瘫倒在地,陷入了“撞懵了”的状态。
“看到他躺在雨里,那种绝望,你是想象不到的。”回想起当时的情形,33岁的安徽汉子鲍梦仍心有余悸。得到消息后,正在附近送货他第一时间赶来。他不敢挪动正在流血的张文强,在用自己的雨披做了简单的遮挡后,开始一遍遍拨打起了120电话。
为了能够尽快获得救助,鲍梦先是在顾客微信群道歉,送货可能要延迟,随后试探性的提出,希望顾客们一起帮忙,为张文强拨打急救电话。
这些顾客大多是这家罗森店服务过的客人,他们中一部分人是住在附近的街坊邻居,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媒体发布的《徐汇区抗疫保供渠道一览》中手机号码,找到张文强的顾客。因为物资缺乏,很多人想买的东西买不到,店员们只能将他们暂时聚集在可以随时收到“到货通知”的微信群里。
出乎预料的是,群中的顾客,给予了店员们最热烈的反应。几名能在外自由活动的顾客几乎立刻冲过来了,他们为张文强带来了雨伞、雨披和毛毯。无法到达现场的顾客们则一遍遍的拨打起了120电话。
“电话是多少?”“地址在哪里?”“核酸检测报告带没带?在微信群中,不停的有人焦急的询问。此时,除了店员们自己,没有人再关心货会不会晚到的问题。
终于,群中传来了好消息:“电话打进去了!120已经出车了!”
一时间,群中欢呼一片,双手合十的表情符号瞬间刷屏。大家念叨着:“一定要平安啊。”
顾客们如此急切的反应,除了急人之所急外,更饱含着对永嘉路上的几位罗森店员连日付出的感激。
顾客们说,感谢永嘉路上这几名没日没夜为附近居民打包送货,不涨价、不收跑腿费的小哥,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给来我们安全感”。他们感慨:
事实上,自4月10日张文强的手机号被作为抗疫保供渠道公布后,这个目前只有2名驻店店员、和1名正在隔离的店长运营的罗森便利店“保供热线”,已成为了周边2公里内,居民心理寄托。
他们的“热线”几乎总是可以打通的。居民们也总是能够从这条“热线”中,获得热切的反馈。
除非实在忙不过来,持有手机号的张文强,从不会主动拒接任何一个来电。实在没有货的时候,他会让对方加自己微信,再将对方拉进微信群中,等待消息。他说:“毕竟这个时候,大家都缺物资,都很心急。”
不仅如此,这条“热线”,还自带免费配送服务。凡事来自附近2公里内的订单。两名便利店店员都尽量选择自行送货。他们觉得,最近的跑腿费涨了很多,配送的时间也不及时,无论轻重,方圆里一两公里的单子,只要他们能送的,就尽量多送一些。
平日里,两名店员都要从早上八点种,一口气忙到夜里两三点钟。夜里躺下休息时,他们感觉腿疼的都木了,大腿上鼓出鸡蛋大的筋包。
只有每晚9点左右,这条“保供热线”才会暂停一会儿。这是张文强和鲍梦的吃饭时间,为了能够安心吃下一天中唯一的一顿饭,他们会在此时,将手机调成片刻的“飞行模式”。
即使在车祸发生的当晚,“保供热线”仍在运行,缝合好伤口返回店中的张文强,又继续接起了电话。“他们也不知道我受伤了是不是?”张文强很能理解这些来电。忙完了电话,他又回复顾客们的私信至深夜3点。
“耳朵严重撕裂,流了好多血,就这样小哥还想着给我们送货!”群里的顾客们,被第二天张文强骑着自行车继续送货的举动感动坏了。不断有人劝店员们,单子不重要,身体是第一位的。
“群里面有这么多单子,不送怎么行。我这个伤还好,只要扛得住,能尽量送就送。” 在这件事上,张文强有自己的坚持。
只有一种信息,这几名便利店店员,是不会轻易回的。那就是顾客们私信发来的红包。车祸发生后,几名店员私下收到的微信红包,达到了一个巅峰。转来的红包顾客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
“快收着,一点点(钱)。”一名顾客转来了33元的慰问红包。她安慰张文强,自己的女儿也因为相似的事故,摔伤过耳朵。
“都不容易,不要了,谢谢你。”张文强回复。这样的红包,最终只会呆在了两个人的聊天记录中,直至过期。
张文强并非不需要钱。事实上,无论是他还是鲍梦都不讳言,他们坚持在疫情中上岗,是想多赚一点钱。张文强和鲍梦都已做了父亲,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他们总想着能多赚一点是一点,能省一分是一分。
“为了生活补贴家用没办法,我家里两个孩子,还有生病的老人,老婆又不出来,就我一个人。”张文强说。平日里,他舍不得花钱租房子,就在晚上又找了一份兼职,趁着工作的间隙,窝在位置上睡一觉,熬过一整晚。
鲍梦的情况与张文强相似。老家的亲人打电话劝他在疫情时候歇一歇,想着家里的两个孩子,他下定决心多干点儿。
即便如此,几名小哥从未想过,趁着疫情赚些“跑腿费”,哪怕很多居民已主动提出了想给他们一些“辛苦钱“。
张文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他说:“发这个财没多大意思。”
4月14日,经过一晚短暂的休整,由张文强、鲍梦以及身处方舱的店长张海洋组成的三人“保供热线”又复工了。昨天被打断的工作还要继续,张文强和鲍梦,喜笑颜开的迎接着货物的到来。
这已是他们坚持维系这条“保供热线”的第5天,也是张文强和鲍梦在便利店中打地铺的第30多天。如果没有亲眼所见,人们很难相信,在这些日子里,这两名为上千名市民送去物资的罗森店员,所拥有的的全部铺盖,仅为一床被子、一张薄薄的垫子以及一个枕头。
天气热的时候,两个大男人就将垫子摊开,肩并肩的横躺在地板上,不盖被子凑合一夜。天气冷时,受伤的张文强将垫子对折,睡在地板上。身体强壮一些的鲍梦,钻进转身都困难的杂物间里,“抱着”电脑主机入睡。
“电脑主机很热,我窝在那里,也很暖和。”鲍梦说。
便利店里没有条件烧水,两个人都不记得自己上次洗澡是什么时候了。同样记不起来还有上次吃青菜的时间,便利店里并没有做饭的地方,因为煮不了,他们将街道发下来的两包蔬菜都退了回去。两周来,一直靠着店内的方便面和零食填饱肚子。
“你们一直都在帮别人保障物资,你们自己有什么物资保障需要吗?”在采访的最后,记者忍不住问道。
两个小哥相互看着对方,想了半天,最后都说: “好像我们什么都不缺。”
“再想想呢?”
“要不车子吧?”最终,张文强想出了一个。由于发生交通事故,店里唯一一辆非电动车目前正在事故处理中。14日上午,两个人小哥只能靠着共享单车,为大家送货。如果可以,他们想将店长的非机动车从小区里推出来。这样,他们给居民送货的时候,就能跑得更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