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这么个故事:
“掉头,回到我刚上车的地方,继续加班”,北京一女孩对出租车司机说,然后奔溃大哭。
司机好奇地问道:“怎么了,姑娘?”
她哭泣着说:“我都加班半个多月了,他们又让我回去。我都加班半个多月了,我今天过生日,好不容易下班早一点就又让我回去,就银行给我发了个信息,祝我生日快乐。”
有一位网友说:
我们都在负重前行。
成年人的奔溃往往就在一瞬间。
01
习惯加班的人
会越混越差
网传拼多多公司一名1998年出生的员工加班后猝死,引发广泛关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常态化的加班已成为了“生命”的刽子手。
北京某公司的高管,年仅35岁,工作中加班简直是家常便饭,经常会加班到2、3点,且工作压力非常大, 长期都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下。
该男士在某天早上想要驱车去上班的路上,突然倒地之后再也没有起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5岁。
难道工作都是在拿命换钱吗?
活是干不完的,班也是加不完的,但命只有一条。
要业绩,就要加班。
要干完工作,就要加班。
要升职加薪,就要加班。
这是对加班的最大误解。
如果只是一味地拼命加班,其实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能力上的不足。
02
什么是能力?
能力不是我们常说的某种技能或特长:写作、沟通、阅读、演讲……
这些都是基于能力习得的技能或特长。
能力是更底层的东西,如遇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知道如何主动开展学习,如何想办法着手解决问题。
踢一脚,走一步,就是典型的能力缺失。坐等上级指示,缺乏主动思考,就算再努力,加再多的班,都是没能力的。
相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一种能力。通过反思,迭代不足、升级认知,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所谓能力,就是培养我们一切技能或特长的底层操作系统,如元认知、坚持等。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练习来获得。
03
拥有能力
比努力更重要
可见,即使加倍努力了,大多时候,换不来更多的报酬。
白白用昂贵的时间,拉低了自己单位时间的产出。
现实就是这样,常常费力不讨好,还惹得一身骚。
领导常以能力不足为由要求加班,员工常以工作量过大为由加班。这是天然的矛盾。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工作干不完,就加班,却忘了一个根本问题: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不是正确的。
什么是正确的事?
无数优秀的人都给出了答案:依靠能力。
05
应该具备
怎么样的能力?
身体是生存的载体,熬夜、过劳、不健身,都是对身体的透支。
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元认知是对思考过程的思考。
简单来说,就是反思。
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中,成甲提出了一种高速元认知思考的过程:
坚持做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坚持做能产生“复利效应”的事;坚持做难的事。
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洞见本质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却是“治本”的最有效手段。
未来永远充满不确定性,规避风险最有效的途径是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无论学什么,都需要刻意练习。
海涅说:“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
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对谁说,怎么说。
马云说:“今天会很残酷,明天会很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
所有的爆发都源于积累,积累源于坚持,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事情。
06
习惯性加班会废掉一个人。
能力,才是说“不”的最大倚仗。
靠加班的人生,谁说不是越混越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