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小厂押出主机手招聘(职校生)

  • 职业人才
  • 2023-07-20 12:00
  • 龙泉小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洁 实习生 吴淑萍 广州报道

在武汉一所职业院校毕业1年之后,李俊(化名)成功进入一家深圳制造企业担任工程师,工资比刚毕业时翻了一番,达到8000元。尽管这样,他仍然琢磨着转行,想挣点钱就回家考公务员。

“现在学制造业相关专业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机械类专业的大部分是去五金厂,五金厂大部分都是小厂。”李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从目前来看,职业院校缺乏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也没能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导致职业院校难以坚持自身定位,未能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这次发布的《意见》,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进入制造业“卡”在哪?

李俊在职业院校学习的专业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算是同期的“幸运儿”。一年前毕业时,他通过校招进入一所制造业公司的技术工人岗位。由于善于学习和思考,他毕业一段时间后又很快找到更好的机会跳槽。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以10%的录取率进入一家大的制造企业担任技术工人,职位是作业员,薪水在公司的第三档。从实习到毕业转正,干了一年,工资是底薪2200元+加班费用+绩效,包吃住,一个月到手4000元。”李俊说。

这一年的时间,李俊主要在实验室里打杂跑腿,偶尔还要做做卫生,经常要在公司呆12个小时左右。与此同时,工作的环境也并不好,经常要在高温的设备中工作。

最终,李俊辞职从武汉去了深圳,因为他对实验室的实验设计思路、方案、方法、设备操作都非常熟悉,最终成功地应聘到一家企业的工程师,收入达到8000元,而且每天5点半就下班,也拥有了双休日。

和他同期毕业的很多同学,大都去了服务业,进入制造业的并不多。

“对他们来说,卖房子卖车子,工作比较自由。同学中去制造业的不多。本科的进工厂起码还给个储备工程师的职位,基本没有公司会去专科招聘工程师。目前,全班毕业就业的好像就我一个人当工程师了。”李俊说。

对于不少职业院校毕业的职校生来说,很多人宁可在毕业后选择一段时候打零工,也不愿意“进厂”,比如毕业于襄阳一所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的王翔宇(化名),他在工厂实习半年之后就坚决转行,送过外卖,现在正在建筑建设行业工作。

“毕业的时候,数控行业不景气,而且因为这个行业需要非常大的精力,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差错。我又比较粗心大意。”王翔宇说,“毕业后和我联系的几个同学,没有一个在制造业,要不和我一样在建筑工程业,要不自己做点小生意。”

近日,一家媒体向全国超过2万名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3.97%的受访职校生表示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工地、车间等一线基层岗位,仅有32.8%的受访职校生发现周围同学毕业后会选择电工、焊工等实体经济岗位。

其中,61.9%的受访职校生因一线生活枯燥单一而不愿意去制造业基层,61.04%的受访职校生对制造业基层的工作前景不看好,52.87%则是觉得工作环境差,40.01%认为基层工资低,更有31.35%因工作中交友圈子太窄而不愿去一线工厂。

而这些问题,在工厂基层工作一年的李俊都遇到了。

为此,李俊尽管已经成为工厂的工程师,但仍然决定要辞职转行。他正在读非全日制本科,计划拿到本科文凭后就回老家考公务员。

如何打通就业渠道?

然而,对于很多工厂企业主来说,招聘职校生的性价比也并不高。

一家机械厂老板张浩(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招聘过不少职校生,但是目前只有一位职校毕业生留下来。

“目前我们企业只有一名职校毕业出来的合同工,从事设计工作,工作已经有一年有余,是动手动脑都比较积极的人。之前也招过几次职校生,离职原因都是进展太慢,这样交给他的任务就很难按时按质完成,加上没有实践经验,要么自己熬不住离职,要么企业接受不了开除。”张浩说。

他认为,现在的职校毕业生大多数眼高手低,抗压力不强,也受不了企业管理约束,关键是没有实践经验,导致难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另外,企业的福利待遇、岗位要求、工作量以及劳动强度、管理模式也会过滤掉一部分不适合的毕业生。

职校毕业生与企业主需求“不匹配”,这也导致一些希望进入制造业工作的职校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岗位。

刚刚在成都一所职业院校毕业的赵科(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也想进入制造业,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渠道。

“我学习的专业是铁道车辆运用与检测,目前的工作是学校分配的,在地铁里工作,一个月工资2400元,每天工作的内容差不多一样,检查各类零件,而且还都是夜班。”赵科表示,他的很多同学都想去制造业找一个更好的工作,但是没有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职校生,都提到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他们感觉学下来“用处不大”。

根据《意见》,职业教育应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

熊丙奇表示,职业院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面向社会需求来设计专业,打造双师队伍,然后开展组织学生进行高水平的实习实训,让学生能够了解新技术,培养新技能。但是关键问题是如何落实?

“有些学习为了压缩办学成本,甚至砍掉很多的课程,那怎么能够保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呢?”熊丙奇说。

他指出,培养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人才,比普通教育需要的经费还要多,学术性课程可以由老师在教室里讲课,但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必须要有足够的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要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加大对此的投入,而不是说学校赚多少钱。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也期待着有更多有实践经验的职校生加入。张浩指出,只要职校毕业生态度端正、积极进取、多动手动脑,一般企业都不会拒绝。

未来,职校生的定位也需要从“流水线工人”,向技术工人进一步转变。张浩表示,企业不是没有技术岗位,而且技术型人才和固定岗位一般回到各类网上招聘,而一般没有技术性的岗位或者劳动力强度高的,还是以中介输送临时工为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54929.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