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求职高峰来临
求职者们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
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最后落入求职陷阱
让人猝不及防
求职之路机会多多,那应该如何警惕和识别求职陷阱呢?这里有求职应聘必知,警惕各种求职陷阱,一起来了解一下~
“黑中介”是指某些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的非法机构。
特征:
1.没有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过期;
2.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3.非法中介机构,却也在经营其它项目时兼营中介。
此类“黑中介”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或夸大事实,或无中生有,以“某某企业急招兼职者”的幌,引诱求职者前来报名,收取中介费。
一旦交完费,“信息”则遥遥无期,或者找几个做“托”的单位让求职者前去联系。几趟下来,求职者工作热情锐减并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感到一片茫然。
案例1
长春某大学上学的王同学正在寝室上网聊QQ,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个自称是他们学姐的发消息说免费招家教,便和那个学姐开了临时对话……
随后,中介老师就发送过来一张图片,图片内容是每类家教教不同的内容收取不同中介费的清单。随后,李某就选择了初一数学科目,该科目收取中间费用260元,薪资70元每小时。之后,中介老师就发来一张收款二维码,李某支付了260元后,中介老师就把家长的QQ号码给李某发了过去。家长通过了李某的好友申请,确定了上课内容和上课时间,并让李某告诉中介一声,不用再联系其他家教了。
第二天,李某就按约定的时间到了约定地点,却迟迟不见家长到来。李某就用QQ给中介老师和家长发了信息,却显示被拉黑。李某又给学姐发信息,也被拉黑。李某随即发现被骗,到派出所报警。
案例2
小张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在网上看到一条招聘中介的广告。该公司称,上万名大学生经他们介绍,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小张随即加了工作人员的QQ。工作人员称,他们公司的资源多、人脉广,通过他们找工作的大学生,90%都顺利就业,平均工资在5000元以上;不过要先收取1000元的中介费,找到工作了再收1000元。
当时因求职心切,小张立即给对方转了1000元。随后,工作人员给他发了一些公司的资料,但入职需要考试。不过他们有内部的复习资料,500元一份,只要有这份资料在手,考试就没问题。小张又立即支付了500元,买了这份“内部资料”。工作人员让他先复习一星期,等考试通知。谁知等小张再次联系工作人员时,发现对方的电话、QQ都找不到人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案例3
打工者小胥去某中介公司找工作,缴纳了200元押金后,接到的工作任务是在电线杆上刷公司宣传广告。但这份工作他仅干了1个小时就被联防队员勒令停工了,理由是违背市容管理条例。
身无分文的小胥只好找中介求助,却被告知押金不能退。他随后找到了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才了解到这家公司是一家曾被取缔的黑中介。
求职者要核实中介机构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那么急于找工作的大家
怎么防范这样的“黑中介”呢?
在这里给大家支个招
➤ 发觉被骗,及时报案;如果求职者在找工作过程中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反映,并注意保留用工单位出具的凭据。
➤ 选取最能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权方式;一是双方协商解决,这可能是求职者可以选取的最快、最有利的方式。二是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原则来索赔。三是向法院起诉,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所以求职者遇到纠纷后,如想通过此方式维权,平时就应做一个有心人,应保存好所有的与打工有关的证据,这样在诉讼中才有胜算的把握。
➤ 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求职渠道,即便是熟人介绍的公司,也需要进行事先了解;
➤ 对每个面试的公司和岗位都要事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解,看应聘单位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时间是否有效;也可在面试时观察公司的工作环境、公司面试是否正规等;
➤ 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尤其是在工作前就提及交费、贷款的,一定要谨慎。一旦察觉自己可能遭遇“陷阱”,可以向身边有经验的人或相关部门咨询和求助;
➤ 一旦发现黑中介,可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如遭遇求职应聘陷阱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查询
就业政策、招聘信息、了解各地工作动态
看这里~
➤ 查询就业政策信息可登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官网(www.mohrss.gov.cn)或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网;
➤ 查询招聘信息可登陆中国公共招聘网(www.cjob.gov.cn)、中国国家人才网(www.newjobs.com.cn)或各地公共招聘网站,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荐认定的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网站;
➤ 了解各地工作动态可登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方微信;
➤ 政策咨询、信息查询、办事指南等可拨打12333咨询电话。
找工作一定要提高警惕
小心陷阱!远离骗局!
最后小编祝愿大家
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顺利上岗
内容来源:共青团中央
编辑排版: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