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感”总是一言难尽。
前段时间,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文中提到的一个问题:
一个在某个领域制造了巨大价值的行业,为什么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的制造者?
这一灵魂拷问同样摆在快递企业和众多即时配送平台的面前,怎么都绕不开。在小哥、骑手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的时候,除了提升收入之外,作为平台还能做些什么,让他们的成长更加心无旁骛、更加无后顾之忧?
当偶然事件给整个行业带来思考时,老鬼联想到了闪送昨天做的一件事——
11月23日,为感恩骑士们的付出,闪送举办了以“闪·耀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骑士节,不仅为骑士们准备丰厚大礼,甚至还有闪送代言人周杰伦及一众明星和商家、个人用户送上的节日祝福!与此同时,线下大趴延续了去年的全国222城线下联动狂欢,上海、南宁、杭州等城市线下庆祝规模更是达到近千人,囊括线下聚餐、联欢会、颁奖等多种形式。
借着这件暖心的事,我们不妨再来一下如何让骑手不困在“系统里”。
一年一度的双11悄然落下,习以为常的老铁们早已波澜不惊。期间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招不到人。
据老鬼了解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当下各大家快递最头疼的,不是技术,不是管理,也不是场地,而是招不到人。
为留住快递小哥,很多网点各出奇招,打出“急聘”、“包食宿”和“月薪过万”等字眼“花式”自夸,潜台词归根结底只有一句:选我选我,不要犹豫。
遗憾的是,曾经奏效的招人手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早在7月份就有迹可循。彼时,人社部公布 “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其中,“快递员”由2019年第四季度短缺职业排名的第13位跃居本期排行第2位。
业务淡季尚且如此,旺季之荒可想而知。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先来总结下,快递小哥普遍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方面,并非有意对比,快递小哥比骑手小哥更难。
在快递小哥看来,干快递收入不算太高,罚款却不少,付出和收入并不成正比,即使是高薪“诱惑”,也仍有很多快递公司招聘不到快递员,甚至反而出现快递员“每逢业务高峰便辞职”的情况。
这并非故作惊人之语。目前,快递小哥的社会保障并不完善,不少快递小哥缺乏安全感和对职业的归属感。同时,在社会融入、职业发展、工作获得感等方面面临压力和困境。
另一方面,从快递演化出的新业态,也在不断冲击快递本身。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即时配送对同城快递市场的冲击。即时配送发展势头之迅猛,像极了当年急速狂奔的快递。很多快递员在转行时都会选择配送骑士。原因很简单,工作时间更短,单位收入性价比更高。
前段时间,老鬼看到了一个对于我们快递人来说颇为感动的消息——
一位上海市民通过媒体寻找一位闪送员,"我要感谢那天晚上我酒醉后把我从路中央拖到安全地带还帮我叫了120的闪送员",事后,多家媒体报道此事,并最终找到了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闪送员。
此情此景,万般感动。
人们常说,中国快递能够如此给力,和快递小哥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需要多宣传、多报道,传播他们中间的正能量。但关爱快递小哥,不只是说说而已。
诚如此前人民日报时评所说:每一位快递员的背影,映照的都是对生活的担当。高付出、低收入肯定难以持久,更弗论少数公司无合同、无社保的潜规则,以及来自政策、实操、规范等多方面的风险。
道理大家都懂,谁都想提高员工待遇,也不想跟着自己打拼的兄弟们受苦又受累,问题是如何给出具体的反应和行动,多给小哥一点实实在在的关怀,这比什么都强。
在这方面,闪送的诸多做法值得同行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谈及闪送,在很多同行的印象中有些特别。
诸强环伺,闪送却在巨头眼皮底下,上演了一场在夹缝中做大的精彩故事,从2014年第一笔订单到现在成为行业的“独角兽”,6年时间里,无论是“一对一急送,拒绝拼单”的江湖救急式服务,还是代言人周杰伦那句极具个人风格的“哎呦,速度真的很快哦”明星效应,闪送发展速度之快,战斗力之强令一线快递大佬们也开始对这位“异军突起”的选手加以关注和研究。
更难得的是,相比于同赛道中处于亏损状态的其他选手,闪送早在2016年就实现了盈利,是最早一批在即时配送赛道实现盈利的企业之一。
在老鬼看来,这些仅是表象,营销做的再好,实力再强,如果没有一定的“亮点”很难吸引人。总结闪送从2014年成立至今的动作,其“留住人”的下面三个内生基因,确实颇为特别:
一是“谈钱”。
留住人的关键是什么?当然是待遇。无论是干快递还是当骑手,挣到钱才是硬道理。
万变不如其宗,要想稳定住队伍,让他们能安心,钱给到位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在创立初期,闪送的收费标准较高,随着订单量的增加和闪送员密度的增加,价格逐渐下降,闪送员的收入却不降反升。目前,全国日单量10单以上的闪送员平均月收入为9000元以上。
老鬼曾经遇到一个闪送员,看他送的“挺溜”的,就聊了几句。得知他是山东临沂人,跑闪送快3年了。他说“我做闪送员是听朋友说,跑闪送一次只送一单,时间自由,赚的也不少。刚开始干的几个月,经验少,抢不到大单的时候我也动摇过,后来和‘老闪’取经,知道不挑订单,远距离近距订单离都接,不要因为天气有点不好就不接单了;慢慢积累经验,自己对流程也熟悉了,订单多了,收入就高了,现在一个月1万多吧。”
他这话让老鬼感受颇深,闪送平台对闪送员没有接单时长和地点、数量的限制,一般利用上下班零散时间跑跑的闪送员一个月下来也可以增加3000~6000元的收入,这让很多上班族都会心动吧。
这收入对于需要有灵活收入和灵活时间的人来说,有点香。更香的是,自2018年起,闪送将每年的11月23日都定为“闪送骑士节”,每年骑士节期间,都会重奖一批一线骑士。感恩闪送员的付出,对他们的“使命必达”给予认可和表彰。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闪送已经开始由营销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变,或者说向“营销与服务双驱动”转型,而服务驱动的前提就是用成比例甚至是超预期的待遇和回报在骑手心里铸就起牢不可破的归属感。
二是“向善”。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万物皆可送”成为可能,也让“速度和规模”被当成了最宝贵的资源、最稀缺的机会。
跟其他很多创业型即时配送平台一样,闪送卡位的依然是“快”。不同的是,其他人都是想通过商业模式的组织形式变革来降本增效,构建核心竞争力,闪送却选择了“安全”作为切入点。闪送副总裁杜尚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闪送不想因为想要赚的更多,而舍弃安全和善良”。
基于这个逻辑,就不难理解为何闪送至始至终都在坚持“一对一急送”,每单的送达时间要求比较宽裕,闪送员基本不会出现因为超时送达而路上赶时间的情况。甚至还设立了爱心基金,鼓励闪送员助人为乐,以实际行动鼓励传播正能量。
也不难理解,为何闪送在强调时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骑手的安全,多角度全方面的安全保障,如:为骑手开放了平台独有的电动车骑行导航系统,将闪送员的骑行线路设定为辅路行驶,增加安全系数。在装备方面增加了的头盔和保温箱的反光标识,以确保闪送员夜间的行驶安全。
三是“解忧”。
为解决骑手的后顾之忧,闪送对于骑手的关怀可谓“周到”。
以今年高考期间为例,闪送在为考上重点大学的闪送员子女提供了3000元助学金;据悉,这一计划面向全国所有地区开放,不做任何地域限制,闪送员凭借个人身份证明和子女学校录取通知书等资料即可申请,2020年助学金已经在高校开学前发放完毕。
此外,疫情期间,为了保证闪送服务的“安全”和“快速”以及全体闪送员的健康,疫情爆发伊始,闪送便采购医用口罩免费发放给各个的闪送员。2月7日,闪送为全国闪送员免费提供“闪送疫情保障专项险”,保障金额最高达30万元。随后闪送启动第二次“口罩关爱计划”,继续为闪送员免费提供口罩,并为闪送员配备了消毒液、红外体温检测设备、劳保手套等,力求保护闪送员和用户的身体健康。
从上述动作,你看到了什么?
在老鬼看来,基因决定了你擅长做什么,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发展状态。只有让那些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提升了客户体验的人获得应有的回报,这家企业才有正气,才有活力,大家才会更有积极性,客户体验才会更好,事业才会更有希望。
正是基于这些沉淀,从闪送全国的用户获知闪送的渠道分布来看,80.48%以上的用户是通过朋友介绍获悉并开始使用闪送。闪送的用户体验好,长期的优质用户体验也让闪送在坊间的口碑不断升级。
由此看来,骑手不仅仅是搬运工,更像是即时配送产业链中的一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前几年,“电商繁荣”带来的快递业务量增长让快递企业尚且能靠“规模经济”、“走量”存活。
近两年,价格战愈演愈烈。量越大,亏损越严重。很多基层网点和一线快递小哥都走上了从“规模经济”到“平台经济”的转型之路。微商、直播、代购、零售…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快递,渐渐成了很多快递人的副业。
当下,随着新零售的崛起和演变,商流的形态也在发生改变,由此必然会在物流层面带来深层次,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
比如,随着本地生活类电商的成熟,尤其是配套的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商品“本地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即需即用”的场景也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即时配送的需求必将被彻底引燃和激发。
不管你承认与否,起码在同城业务方面,新业态对传统快递的反噬会越来越明显,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同样以闪送为例,据老鬼了解,闪送,是同城1小时即时递送服务领域的开拓者,平台聚焦共享经济,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专注于同城一对一急送服务,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在线,为用户解决各种“急、忙、懒、难”的需求,平均1分钟响应、10分钟上门、60分钟送达全城。目前,闪送已开通222个城市,汇集100多万闪送员,累计服务用户1亿+人次。
实际上,能够体现“闪送速度”的,远不止骑手数量和订单量的增长。在此之前,根据闪送发布的《闪送2019~2020年用户行为分析白皮书》显示,2019年,闪送员订单平均递送时长为29分钟,效率提升12%。定制化服务需求增长581%。
其中,用户产生41笔分手委托订单,2笔“飞的”订单,1名北京用户请闪送员帮忙吵架订单。曾有一位闪送员接到帮忙遛狗订单,原因竟是用户不想下楼,而这位闪送员兢兢业业在楼下帮助用户遛狗30分钟。
坐拥100多万“能打”的骑手,随着订单外延的持续扩大,可以预见,闪送的业务规模将迎来井喷。
按照以往数据看,每年冬季即时配送业务也会迎来高峰期,所以年底如果有快递人想干点副业的话,不妨可以试试闪送,利用业余时间接几单。
纵观物流行业的发展,闪送的迅猛发展固然可喜,对于新的入局者我们也有理由保持乐观的期待,因为行业足够大,目之所及,一切皆有可能,也允许更多可能性的发生。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