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海天集团,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不是卖酱油的海天味业?毕竟比起知名度和宣传度,海天味业都是更上一层楼。大家对它的熟悉程度,也远比其他海天集团来得深。
但今天我们所要聊的海天集团,却是另有其人。它成立于1966年,原身是宁波农村里由旧尼姑庵改造的一家小五金厂。经过56年的发展,如今它已成长为总资产超百亿的大型跨国公司。旗下拥有2家上市公司,70多家海内外子公司,产品卖到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它的总产值更是超过211亿元,涉及五大产业。而它的创始人及其家族凭借着持有的海天集团股份,也是持续多年名列全球富豪榜单中。可有谁知道这一切的开端,却是由一双塑料鞋开启的呢?
01
一家公司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除了要有过硬的竞争产品,最重要的还是人才。
一个好的管理人对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他就像是大海航行中的掌舵手,决定了船只的行进方向,会带领大家避免在大海中遇到风暴。
而海天集团的创始人张静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充当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也许对于张静章这个名字,大家都不曾听过。比起众多的知名富豪,他的存在感确实很低。但在他所属的行业中,张静章的名字却是如雷贯耳。
张静章,1937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北仑区小港街道的衙前村。虽然因自幼丧父而家里过得拮据,但他的母亲却从没有放弃对张静章的教育。而张静章本人也很争气,19岁就考上了宁波农业学校,成为一名大专生。
几年后,张静章总算是大专毕业要熬出头了。可此时的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放弃了留在城市里的机会,回到了生养自己的老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好不容易走出农村,远离了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生活,张静章为什么又回来呢?
原来回到农村,是因为他的心里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想要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有着大专文凭的张静章回乡后,很快就被推荐为生产队长。俗话说在什么样的职位上就要干什么样的活。
张静章在当生产队长的4年时间里,从不因为自己的大专文凭而高人一等,反而是亲身带领着全生产队的人勤勤恳恳地扎根在田地里头劳作。而他的踏实肯干,还有出色的工作能力自然也被上级领导看在眼里。
很快,张静章被提拔的机会就来了。1966年,他先被调到了镇海麻纺站工作;1970年,又被升迁到了江南农机厂担任总经理,这也就是海天集团的前身。
虽然看似是获得了升职的机会,但张静章肩上的担子是更重了。因为彼时的江南农机厂还只是一个由尼姑庵改造的小作坊,全部资产只有四台陈旧的仪表车床和100块钱,主要业务是生产农具。
但农具这东西,一般都是修修补补地用着,除非是真不能用了才会换,所以农机厂的生意很是惨淡,连员工们的日常生活都维持不太下去。如今张静章接手了这家作坊后,他就得带领员工们想办法找活路。
为了生存下去,张静章带着员工们尝试着做过了农机配件、水表零件、螺丝螺帽。但这些业务基本都是昙花一现,并不能让五金厂稳定下去,张静章清楚地知道这样的日子不能长久下去,还是得找到一个能持续造血的业务。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72年,一直苦思冥想的张静章终于从一个公社女干部身上看到了契机。当时的这位女干部是从上海出差回来的,她的脚上穿了一双塑料凉鞋。
对现在的我们而言,塑料凉鞋几乎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甚至显得廉价。可放在70年代能够有一双塑料凉鞋,那真的是走在时尚的前沿,能够引来一大波艳羡的目光。
就算是作为男人的张静章,此时也被这双塑料凉鞋给吸引了目光。他的脑子里想的是这个凉鞋不仅看着款式新颖、还耐穿,肯定很有市场。但是要造鞋先得有机器啊。
刚好自己开的是农机厂,当然也是为了省钱,张静章决定先造出制鞋设备——注塑机。为了尽快地造出注塑机,没有技术的张静章只能带着团队到各个地方去学习,记住别人家机器的每个零部件,然后回来自己摸索制作。
在磕磕绊绊中耗费了两年的时间,张静章总算是和团队于1974年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注塑机,并生产出了第一双塑料凉鞋。这个结果毫无意外地让所有人都激动起来了。
而在2年的研究中,张静章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想着生产塑料凉鞋到后来转移到注塑机制造上,他似乎找到了一条更适合农机厂发展的道路。掌握一门谁都超越不过的制造技术,远比卖谁都可以卖的塑料凉鞋更加有前途。
于是原本想要生产塑料凉鞋的江南农机厂正式走向了专注注塑机生产制造的道路。并且凭借着注塑机这个项目,江南农机厂彻底改头换貌了。曾经被村民不屑一顾的小作坊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生意是一日好过一日。
02
1993年,江南农机厂在张静章的带领下已经小具规模,并且也有了新的名字——海天。同时也是在这一年,它由一家乡镇企业蜕变成了股份制的海天集团。
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完成后,海天塑机的发展就迎来了一个新高度。隔年,海天塑机的注塑机产业就达到了全国第一。它的客户也从籍籍无名的小厂拓展到海尔、美菱等知名企业,成功在行业里脱颖而出。
然而面对此时海天集团取得的成就,张静章始终冷静以待,他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因为他的目标不只是成为国内的第一,更想做世界第一的跨国企业。
他说:“人一定要积极向前冲。从长远看,注塑机市场没饱和,别把目光停留在国内,世界塑料机械发展空间还很大”。
于是除了在国内继续稳定市场外,张静章还开始布局了海外市场。陆续在土耳其、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建立了子公司,抢先占领欧洲市场。到了2003年,海天塑机集团的注塑机就实现了产量世界第一。
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从国内第一做到了世界第一,张静章用海天塑机的业绩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是一个有的放矢,说到就要做到的人。
而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张静章在专注注塑机市场的同时还成立了海天精工研究数控机床,与注塑机相辅相成,让集团实现产业多样化。
专注坚持、不将就一直是张静章在管理企业时的守则。制造注塑机的时候如此,研究数控机床时也不例外。此时的海天塑机集团拥有的实力和底气比一些企业都来得强,如果它要进入低端机床市场,很快就能占领一大片阵地,获得收益。
可是对于海天精工的未来,张静章却不想这么将就,要做就做到最好。他放弃了同别的企业争抢低端机床市场,转头就扎进了中高档机床的研究中。虽然过程很辛苦,但结果是喜人的。
当低端机床被淘汰,中高端数控机床迎来蓝海的时候,海天精工就进入了收割的季节。一批批不同领域,但又同时需要高端数控机床的企业纷纷投入了海天精工的怀抱。
得益于前期的积累,后续的勃发,海天精工的发展速度极快。在2016年,它成功地登上了上交所,成为海天集团的第二个上市公司。
在拥有了两家上市公司,若干家子公司之后,张静章也没有满足于当前。张静章那永不满足的事业心一直驱使着他在实业的道路上前进。从注塑机到数控机床,再到后来的海天驱动、海天金属、海天智联、海天资产。
只要还在位子上一天,还能干得动,张静章就不会停止带领海天集团继续前进的步伐。他的“世界第一”梦始终都在。
当然一家企业的成功除了有睿智的管理人,他的追随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独木难支,想要撑起一个庞大的企业,光靠张静章是不够的。
早在企业初创之初,张静章就深切地认知到了这一点。因此在人才管理上,张静章也从不吝啬金钱奖励,提高待遇。
对待中高端人才,他可以开出比自己高10倍的薪酬去聘请他们;对待基础的员工,他建设了一个海天新村,让所有的员工都能以半价买房安家,一年还能来个组团旅游。
正是有了这些高待遇、好福利,海天集团才能积聚一批批的人才,为技术研究和企业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海天集团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机会从一家小作坊逐渐做大做强,成长为如今实力强横的跨国企业。
而张静章本人及其家族最后也成功晋升为亿万富豪。这是不是也侧面论证了:对待别人的善意,最终成全的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