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泰州影楼(泰州民国照相业)

  • 职业人才
  • 2023-11-14 17:00
  • 龙泉小编

作者:李晋

泰州影楼(泰州民国照相业)

技术尚未传入中国之前,人们多请画师来绘制面相,给在世的人画像叫“小照”,给逝去的人绘像称为“影像”,两个名词各取一字,也就有了“照像(相)”一词。

照相业是十八世纪四十年代传入中国的,而泰州照相业则起源于民国初年,这一时间与广州、上海、扬州等地相比,虽起步稍晚、但并没有影响其发展进程,先后诞生了紫芝、英华、二我、大同、留缘等一批老字号照相馆,成为了近现代泰州商业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之一。

泰州影楼(泰州民国照相业)

泰州城出现的首家照相馆叫做“花月痕”,为1911年(民国元年)一位姓花的外地老板在小天德巷内开设,该馆营业面积不大,前堂办理业务,后堂照相。

由于价格高昂,加之时人对照相技术认识不足,故生意萧条,营业两三年后便关闭了。

1920年前后,泰州诞生了两家邑人开设的照相馆,一是王慕周在南索行街南头家中开设的紫芝照相馆,由于王慕周摄影技术精湛,加之收费合理,一时顾客盈门。

十多年后,王慕周逝世后,除其长子王籽(字植之,擅绘画、牙雕,曾为泰山岳王庙补绘画像,为邑富户夏振泰之婿)经营夏振泰粮行外,其二子、五子分别在南门高桥北头、施家湾彤华宫开设照相馆,加上四子在老店处开设的照相馆,时人称为“南紫芝、北紫芝、中紫芝”,但事业均已不如前。

另一家照相馆是缪炳良、缪炳臣兄弟在北索行街2号开设的英华照相馆。缪氏兄弟为清康熙探花缪沉之后裔,家境富裕,他们从上海益昌商行、日商百代商行、美商柯达商行采购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照相器材,有8时、12时国产照相机各一部,随机配套的镜头为德制“蔡司”、“天塞”牌。以及英国帆船、皇冠牌玻璃底板,印相纸均采用美国柯达。

此外,该馆还经营在当时较为新鲜的镶牙业务,生意均十分兴隆,偶尔还为泰县政府举办的一些活动进行拍照。1921年前后,由于业务扩大,缪炳臣又在东台开设了美华照相馆。英华照相馆则在解放初期更名为红星,由缪炳臣之子缪麒元迁至清化桥大街营业。

上世纪三十年代,泰州照相业迎来了发展高峰,陆续有本邑人士与外地商户经营照相业。较早的有高兆丰与凌步云在大林桥西首开设的二我照相馆,高兆丰为王慕周弟子,自幼饱读诗书,能写一手漂亮的小楷,凌步云更是学养深厚的一位文士。

经营数年后,凌步云应泰州籍大法官夏勤之邀,南上担任其秘书。故二我便由高兆丰独自经营。

之后数年,高兆丰日渐年迈,便返回府西街101号宅中居住,二我店址处由曲塘人朱敬之在1940年前后开设中国照相馆。

1937年左右,先后开设的照相馆主要有缪炳良侄子缪石卿与丁耀华在南索行街3号合伙开设的大同照相馆;蒋建华在月城关帝庙后开设的摩登照相馆(其摄影技术为其妻之兄、原上海照相馆知名摄影师洪逸仙传授);镇江回籍人花义禄在明江路4号(后更名为胜利路,今人民东路)开设的建国照相馆;镇江人陈泽光在大林桥大街开设的大光明照相馆(该馆为两层小楼,在1939年日军空袭泰州时被炸,后陈泽光重整旗鼓,经人介绍,借租高兆丰府西街住宅重新开张);此间还有扬州人胡寿康(原在南京照相馆学艺)与其兄胡遐波(精通镶牙)在小天德巷17号)f'设的兄弟照相镶牙馆;孙竹坪在歌舞巷8号开设的艺光照相馆(后该馆由其子孙义华经营,更名为真如);胡寿康弟子桑正扬在南门高桥北桥口开设的光明照相馆(后迁至歌舞巷南侧)。

1941年泰州沦陷后,给泰州照相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日伪地方政府规定拍摄良民证需到清化桥大街日本人开设的松村照相馆拍摄,其间曾有一叫做林彬的丹阳籍青年在该照相馆拍照时,因对照片不满意而和日本老板松村发生冲突,身强力壮的林彬将松村打倒在地后转身离去,事后等气急败坏的松村带着日本宪兵满大街搜找林彬时,林彬早已不见踪迹。

正由于松村照相馆拍摄证件照效果不佳,加之其拍摄证件照应接不暇,以致冲洗较慢,人们多有抱怨。日伪地方政府渐渐也就放宽限制,允许证件照片可以由中国相馆拍摄,因此也无形中促进了地方照相业的发展。

其间,兄弟照相馆房东桂白明看到照相业有利可图,便不再将小天德巷的房屋租与胡寿康、胡遐波兄弟,招聘了一批专业照相、修板、洗相等技术人员开设白明照相馆。

胡氏兄弟在迁至松林庵经营一段时间后,最后在新桥街13号落脚经营。至抗战结束前后,先后开业的还有李荣士在明江路牌坊附近开设的明星照相馆、东台时堰镇人翟极天在篮行街开设的天艺照相馆、姜堰人刘默生在歌舞巷8号开设的留缘照相馆(其原在姜堰开店,后经胡寿康介绍,盘下了孙义华的真如照相馆经营),另外还有清化桥大街的美光、新北门的惟俏、挡军楼高洪顺碗店楼上的亦庐等一些中小型照相馆。

民国早年泰州每家照相馆都设有专门的玻璃棚,由于摄影技术还不发达,没有专门的灯光,拍摄需根据天气情况而定,正如清中晚期湘籍诗人周寿昌日记所载:

“取影必辰巳时,必天晴有日”,而曝光时间长短也与光线照射的强弱有很大关联,曝光则由摄影师利用手中连接机箱的皮球控制,摄影师根据光线掌握快慢,这就要求摄影师具有一定的基本功。

所用玻璃底片,仅约2毫米厚,感光速度慢,极易造成划伤。摄影后的洗照程序则必须在暗房内操作。先用甲溴、米土尔、机奴弥、硫氧、炭氧五种药水配置的显影水将玻璃底片冲洗。显影后将底片用定影水浸泡定影,之后用清水过滤几遍,然后晾干。晾干后用专用铅笔进行修整,然后在晴天之时,通过印晒箱利用天光将底片上影象印射到印相纸上,最后将印相纸再通过显影水显像,之后进行定影漂洗、烘干、上光、裁切等步骤(需彩照还需进行着色,价格比黑白照高出一半),一张照片就诞生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随着科技发展,泰州照相馆都使用了感光速度较快的软胶片,又利用了电光进行拍照,照相无需再根据天气阴晴进行拍摄了,技术的提高使拍摄成本大为降低。此时拍摄2张4时相片需众0.8元(时普通劳力月薪3元大洋左右)大洋,价虽不低,但和以往相比,已较为便宜。故一般民众除拍摄证件照或在婚庆、生日期间拍照外,平时很少光顾照相馆。而照相馆主要服务对象为社会名流、军政显要、富户家庭、企业团体、戏曲名伶、烟花女子等。

照相离不开景物点缀,这一点在拍摄纪念照或集体照时显得极为重要。民国泰州照相馆在准备中西式服装、电话、手杖、童车等道具的同时,还利用摆放古典家具、花草盆景,悬挂名人字画等布置室内,此外,还有卷帘式手绘布景,上面绘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景物,使照相之人有一种置身自然之感。

早期泰州照相馆布景多由各家老板在扬州、苏州等地订制,后来,精通西洋水粉画技艺、在扬州绘制布景的海安人周灼寓居泰州,泰州照相馆布景也就多请其绘制了,但也有几家资产雄厚的照相馆到上海中西美术布景公司订购布景。

而在室外拍摄当时大都到中山公园(今海陵区政府西侧一带)、松林庵、乔园、泰山等州中风景名胜处取景。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随着照相馆的日渐增多,为规范行业管理,制定统一收费标准。泰州十余家照相馆联合成立了同业公会,艺光照相馆老板孙竹坪为首任会长,之后担任会长的依次为摩登照相馆老板蒋建华、兄弟照相馆老板胡寿康、英华照相馆老板缪麒元。

解放前夕,泰州尚有九家照相馆营业,从业人员40余人。1956年,天艺、光明、留缘、摩登、大同、兄弟、中国、红星和公园摄影部(美捷印刷所老板沈源康开设)九家照相馆参加了公私合营,合并为留缘、红光、中国、大同四家国营照相馆,统一归饮食服务公司管理。

岁月辗转流逝,在泰州照相业诞生一百年的今天,伴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己走进寻常百姓家中,而照相业也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目前泰州除“留缘”、“大同”等老字号照相馆还在坚持营业外,陆续出现的照相馆则以个人写真和婚纱摄影为主业,“照相馆”之名也已替换为“影楼”、“写真馆”、“摄影会馆”等一些较为时尚的名称。

(此文撰写期间,得到缪麒元、胡志新、缪勇战、能持等诸先生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78116.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