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勒尔的猫
编辑|米勒尔的猫
2002年5月7日晚,大连渤海湾上空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空难。在距离机场仅剩约10公里时,中国北方航空的CJ6136客机骤然起火,最后淹没于大海中。
此次空难共导致9名机组人员和103名乘客全部遇难。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位购买7份意外险乘客的出现,让这起骇人空难陡然增添了一抹诡谲的色彩。
这名乘客同“大连5.7空难”究竟有何关联?导致飞机失事的原因,是无法预料的天灾,还是本能制止的意外?
2002年5月7日,晚20时36分,北京首都机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恰逢五一黄金周假期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们三三两两的推着行李有说有笑,朝着他们的目标北方航空CJ6136客机走去。
CJ6136本次的航班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目的地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总飞行时长为50分钟。机长王永祥和副机长陈锡明调控好了所有飞行设备,乘客们各自找到座位坐定,航班即刻启程。
当晚气候温度适宜,飞机航行于万里高空之上,时不时会刮过一两阵微凉的风,驱走乘客们的困意。晚上21点20分,CJ6136进入大连领空,机组人员同大连机场塔台取得联络,准备开始降低飞机高度。
这时,一些疲乏的乘客已经进入梦乡,有些乘客是小孩子,他们睡不着,便趴在窗户上看着黑漆漆的夜空发呆。飞机高度渐渐从12000米降到了6000米,在距离跑道仅有10公里时,意外发生了。
客舱内很多乘客按下服务铃,声称客舱内部起火,大量烟雾充斥舱内,有些人甚至昏了过去。空乘人员随即进入客舱查看,发现浓烟是由客舱尾部的火焰引起的。在向机组报告后,空乘当即安排乘客撤退。
彼时为晚上21时23分,距离CJ6136降低高度不过才刚过去两三分钟。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众人大惊失色,其中尤以后排的乘客反应最为强烈,他们争先恐后的解开安全带,捂紧口鼻向客舱前方涌去。
一时间,客舱内到处都是绝望的哭喊声、求助声和惨叫声,人们发了疯似的挤作一团,都想为自己再争取一线生机。狭窄的走廊被堵得水泄不通,空乘无法及时救火,混乱的人群更是让机身失去了平衡。
21时24分,CJ6136航班在持续于渤海湾上空盘旋多时后,机组人员向塔台发出了最后一次报告:“机舱进火!”此时的飞机机尾已拖出一道长长的黑烟,机舱内部也多处起火,局势已完全处于失控状态了。
场景模拟
机长王永祥双手紧握操纵杆,额头上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神经紧绷到了极限。客舱油箱里还储存着大量燃油,一旦蔓延的火势引燃油箱,机上所有人都将灰飞烟灭。
但这并不是让王永祥最担忧的,CJ6136所处的领空附近,是坐落着甘井子工业区、人民广场、石油七厂的工业区和居民区。倘若失事飞机不慎于那里坠毁,那届时所造成的伤亡将更加难以想象。
尤其是像甘井子工业区这类的石油化工区域,里面存放的都是化学制品,易燃性很强。一旦被引爆,石油和化工原料的泄露势必会引发大爆炸,到时候受损的不只是人民的生命财产,国家利益也将被破坏。
时间来到21点40分,CJ6136的尾翼、引擎的所有控制线路均被烧毁,飞机已无法坐到准时在跑道降落。望着不远处苍茫无际的海面,王祥林深吸一口气,降下副翼、拉动操纵杆,试图努力维系机身平衡。
场景模拟
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几乎只是须臾的功夫,飞机便猛地朝另一侧倾斜,呈现出90度倾斜角和30度的俯角。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一团暗红色的烟雾遮住夜空,同时也淹没了沉入水中的CJ6136航班。
在危险降临的最后时刻,机长王祥林尽了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几乎是在飞机坠毁的同一时间,路过的大甘鱼0998号渔船发现了异常,向搜救中心报告了事发位置,救援人员随即赶往现场,展开进一步救援。
这便是震惊全国的“大连5.7空难”,为妥善处理打捞和遇难者善后工作等事宜,查明空难的根源,中央带头成立了事故处理小组。当救援人员带着救援设备抵达时,时间已接近午夜时分。
昏暗的深蓝色海面,此刻却成了行李、餐盒包装纸、飞机残骸和人体组织的“天下”,它们漫无目的的到处漂泊着,就像那些猝然逝去的遇难者灵魂。仍未散去的油烟味仿佛在提醒人们,今夜注定非同寻常。
将近40艘各类民用船只、17742名搜救人员、军地累积出船1421艘次,众人对CJ6136的失事海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拉网式搜寻。最终,历时长达6955小时的搜救后,92名遇难者的遗体或遗骸被打捞上岸。
紧接着,在失事海域附近5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搜救人员陆续打捞到了CJ6136的黑匣子(舱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将海水中漂浮的飞机残骸全部打捞上岸后,搜救队给出了令人哀痛的事实——
CJ6136航班上的112人,含103名乘客(其中7名外籍)和9名机组人员在内,全部不幸遇难,无一生还!
CJ6136隶属于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其机型为美国麦道MD-82中短程客机。公司当时一共组装了25架,它是其中资历较老的一架,飞行时间超过27000小时,其能力有目共睹。
事故发生后,有人曾质疑是否是机组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惨祸发生。但事实上,CJ6136的机组人员配置并不差,机长王永祥生前是公司训练科的科长,随机工程师潘明奇更是空军出身,心理素质不容置疑。
民航客机的飞行寿命通常为30年上下,而出事的CJ6136才刚满八年飞龄,运行从不出现差错。再加上有如此优秀的机组配置,会出现这样恐怖的空难,实在让人深感惋惜。
与此同时,北航公司总经理姜连英正紧急召开会议,他们将重心放在了调查CJ6136失事的原因上。潘明奇是最先接受问询的,他表示在事发前,CJ6136已经有过一次5A级检修,飞机各部件均显示正常。
随后,从北京首都机场方面反馈来的消息,更加加深了飞机起火的可疑性。飞机起飞前,乘客们的行李都会在安检处进行检查,易燃易爆物质都会被记录在案,是符合标准的。难道这一切真的只是意外吗?
理论上说,飞机起火的起因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燃油质量不纯,导致飞机供油系统出现故障,从而引发油泵失灵;第二,油箱燃油泄漏,被高温或明火引燃;第三,则是烤箱起火。
在检查飞机受损情况时,这些假设都已被调查人员考虑在内,但事实证明它们均不成立。飞机地板下方是飞机油路,但前者并未损坏;发动机是在机舱外的,火势从舱内蔓延,短时间也烧不到它。
另一边,有关专家针对打捞上来的黑匣子进行了数据解读。这里通常是外界了解空难缘由的最佳证据,里面的数据足以帮助他们还原真相。通过对机组人员通话记录的解读,最终确认起火点是从机舱开始的。
从通话内容看,CJ6136着火时的火势发展很迅猛,以至于达到了人为无法控制的程度。但令人疑惑的是,明明飞机上的全部材料都是耐火阻燃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机组人员根本来不及灭火?
这时,另一边的法医也完成了对遇难者的尸检。结果显示,位于机舱最前方的三名驾驶员,他们心血中的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量超出41%。显然,这几人是因为吸入过量一氧化碳,所以才不幸身亡的。
模拟场景
一氧化碳通常产生于易燃物的燃烧过程中,飞机上的燃油虽然是易燃物,但它并不同于普通燃油。事实上,飞机油箱里所用的燃油,并不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它是可以实现彻底燃烧的。
如此说来,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并非意外产生,而是通过人为手段制造出来的。但也有人提出疑问,我国航空安保措施已经足够严苛,纵火者是如何把易燃物带上飞机的?
模拟场景
就在人们苦思冥想之际,法医从112具遇难者尸体中,发现了一具情况特殊的尸体。此人身体的烧伤严重,尤以右臀部、右大腿后侧和下腹部最为明显。但真正引起众人警觉的,还不止这些。
法医对这具尸体再次进行了解剖,从其气管和残存下的人体组织中,均检测到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成分。这些只有在普通汽油燃烧后才会产生,经DNA测试鉴定,此人名叫张丕林。
张丕林
掌握这一线索后,北方航空公司也针对CJ6136的所有乘客的资料进行了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在购买保险的44名乘客中,张丕林竟从多家保险公司买了7份意外险,总保金超过140万元!
在2002年,140万无疑是一笔巨款。而通常来讲,乘客在登机前为保证人身安全,都会购买航空意外险和延误险傍身。不过由于步骤繁琐,当时愿意买航空险的人并不多,张丕林这样做很难不让人起疑。
不过,单凭这点尚不能证实纵火的人就是张丕林。通过调去事发当日的机场安检录像,刑侦人员敏锐注意到了新的疑点。张丕林登记前携带了5桶可乐,但从画面看,桶内液体颜色较浅,看起来略显古怪。
难不成是张丕林将可乐桶里的可乐调换成了汽油,浑水摸鱼带上了飞机?公安人员为了佐证猜想,决定分别用原装可乐和混有汽油的饮料桶进行安检,再用这些拍摄画面同录像比对,果然发现了大问题。
原来,张丕林登机时所带的饮料桶里的液体竟是汽油!这些可乐桶原本是放在一个大箱子里的,后来因为坠机掉落到了海中。所幸,打捞人员最终找回了箱子,并在其中发现了一串张丕林家的房门钥匙。
至此,“大连5.7空难”的幕后主使浮出水面。购买多份意外险、带着汽油上飞机的张丕林,才是害死100多条生命的罪魁祸首!消息传来,人们在为遇难者悲哀的同时也不禁发问,张丕林为何要这样做?
张丕林是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家境优渥,18岁就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就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最初在大连公安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因故转而进入电脑公司上班,工作还算稳定安逸。
1993年,张丕林和校友李云步入婚姻殿堂。李云是某家证券公司的高管,收入也算不错。结婚两年后,张丕林和李云迎来儿子,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张丕林于2001年辞职下海,独自开了一家家装公司。
张丕林很有经商头脑,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公司的团队规模就扩展到十余人,业务也越来越好。这样一个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高知分子,怎么会做出蓄意纵火、制造空难的恶行呢?
有人质疑张丕林的目的是为了骗保,但张家人并不认同。张丕林和李云的收入中等偏上,完全没有必要为钱发愁。然而经过调查组的深入挖掘,发现张丕林其实早已背负巨额债务,总数高达四五百万。
根据事后披露的调查组内部速记稿称,张丕林的家装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已经欠下了大量外债。而他这次所谓的去北京也是幌子,他什么也没做,只是在事发当晚七点给妻子发了一条记有航班号的短信。
据张丕林公司的员工称,事发当日中午,张丕林在启程前曾说过,他是为了去追回一笔四万多的欠款,用于给员工发工资用。彼时的众人谁也想不到,短短数小时后,一场惨祸会“从天而降”。
然而,张丕林家属并不认可张丕林制造空难的行为,当各保险公司表态拒绝赔付后,他们辗转多次要求赔偿,但均被一一驳回。
2002年12月7日,《拒赔通知书》下发到张丕林家属手中,再次强调“大连5.7空难”系张丕林故意纵火所致,目的为恶意骗保。次日,张丕林的遗体被家属带回至大连殡仪馆火化,并拿走了死亡证明。
而其他遇难者家属,最后也获得了应有的赔偿。“大连5.7空难”至此告一段落,但当事人的心灵伤痛却无法愈合。那架本该载着欢声笑语启程的航班,如今却永远消匿在了烈火中,再也无法返航。
经历此次空难后,为防止悲剧再次重演,国家专项拨付8亿资金用于升级机场安检设施。今天,机场已出台相关规定,旅客若要带液体登机必须先饮用一口,如此方能登机。
一个人的私念,带来的是113条生命的陨落,是一场浸满血泪的空难,是一场掀动航空界的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损失和代价,是再多金钱也无法弥补的。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愿奔波于纷繁尘世里的你和我,珍惜身边人,走好脚下路,别错过任何一个值得纪念的瞬间,勿要让人生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