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佛造像起源颇早,即以东汉初年算起,至今已有一千数百年历史了。其间虽有所谓“三武一宗”灭佛之法难,然时间均极短暂。且历史上数朝并立,北朝灭佛而南朝佛教依盛;北周灭佛时而北齐正大造天龙山石窟寺,故造像史上应该说是没有空白期的。若将有纪年可考的佛像依时代顺序排列起来,是可大致看清历代佛像演化之规律的。
我国的单尊佛像分散于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之手者为数甚多。国内各文博单位所藏就更多得无法统计。据目前发表的资料看,在佛像断代上有着重要标尺作用的许多绝品,早年多流失海外。例如十六国后赵建武四年(338年)金铜佛坐像、赫连夏胜光二年(429年)金铜佛坐像、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铜佛立像等都是研究佛造像者几乎每论必提的标准器,现无一不流落异域,实可痛心。
笔者旅日研究佛教文物期间,曾专程到各博物馆考察我国佛像,有缘亲睹许多佛像名品,宿愿得遂。为研究之用,对有纪年之佛像尤加注意,数年来已搜求数百幅图片。内中将最具代表性的佛像尽可能地收入了。本图典所收多为隔海搜集世界各地藏品,资料有所遗漏,自属难免。尤其国内藏品,图片明显不足,承蒙各文博单位协力,使内容增色不少,特致谢意。
《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一书1994年出版,如今市面上价格高昂,而且一书难求,为了能让造像爱好者对古代造像分期有更深刻的了解,特整理分享之。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享国三十八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并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以洛阳皇宫紫微城为正宫,大兴城为陪都。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业盛世”。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隋统治时间虽然不长,但佛像至今遗存尚多。风格上呈现多样化,水平高低相差悬殊,良莠不齐。这是因为隋的疆域广大,各地手法不尽相同。造像主流承袭北周造像风格较为明显,大概与隋和北周均建都长安有关。后在继承前期遗绪的基础上,逐渐趋于风格一致。
从隋代的一些有纪年的佛像样式分析,纵观有隋一代,三十多年,隋的造像在继承北朝造像风格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本时代的风格并向唐代造像风格过渡,也可说是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因此之故,有些隋代造像若无纪年,有时让人感觉是北周的作品,或者认为是初唐的造像,就是这个原因。
唐代写实性技法大为提高,首先是唐代综合国力的强盛,推动了整体艺术水平的向上,另一方面,中西交通的发达,使得西方的写实性雕刻技法也启发了中国的艺匠。不仅是佛像,其他用途的陵前石雕翁仲,人俑,动物俑,也都呈现出高度的写实性。
唐代的佛像在初唐时虽尚未完全摆脱隋的影响,姿态略显僵直,菩萨也略显肥硕,缨络仍感饱满沉重。服饰上,佛、菩萨等与前期没有太大的变化,衣纹上多喜用隆起如圆绳状的纹线,这种纹线实际上可追溯到印度笈多时代(320-550年左右)马土腊地方的雕刻样式。服饰上佛菩萨等与前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衣纹上除了前述的直平階梯状衣纹外,腿部再向上捲,显得较为庸缓,有重量感,宝缯也下垂至肩上。但入盛唐后,佛像的制作已相当精纯,技法圆熟。外来的佛像范本已不再是艺匠们亦步亦趋的规范,而是形成了一套中国式的佛像规范。人物的个性化和高度的写实性相结合,是唐代佛像的总体特征,艺匠们以佛经为依据,画塑的完全是现实中国的背景和人物。唐代可以说是佛造像的黄金时代,这时期的佛像经过魏晋时期的消化和吸收,外来的佛造像样式此时已不再是中国艺匠们亦步亦趋的一成不变的样本,而是将外来形式极为完美不露生硬痕迹地与中国传统雕塑相结合,创造出极为成熟典雅的佛像样式。此期的造像比例舒展匀称,结构合理,已完全摆脱了隋和初唐时佛头部偏大,体态略僵板的感觉,动态极为自由活泼。
晚唐的造像也可与五代时(907-960年)造像相提并论。此时的造像仍为唐代风格范畴,但技法较前略为退步,盛唐时的那种气势恢宏,自由发挥的作风逐渐消失,变的较为拘谨,略显生硬的样子。
车长儒造观音立像
隋开皇元年(581年)
石灰岩
91.4×28.6厘米
美国底特律艺术中心藏
发愿文:开皇元年岁次辛丑四月庚辰三月十七日丙申,佛弟子车长儒为上父敬造观世音石像一区,愿上父託生兜率、值佛闻法、永离众苦,不坠三涂,沸汤止流、洪炉息炎、刀山摧锋、剑树落刃、若生人间,侯王长者富贵家人。
隋代佛像亦分二大方面可述,一为仍沿袭北周北齐之余风, 佛像仍多头大身短,衣纹简率或仍如曲阳造像之薄衣纹式佛像。另一方面,宝冠华丽,璎珞精美,身材修长之观音亦颇有可瞩目者。
秦光先造观音立像
隋开皇三年(583年)
石灰岩
40×15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发愿文:开皇三年岁次癸卯三月已亥朔八日丙午,佛弟子秦光先仰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合门大小,敬造像一区,所愿从心。
白显景造道像
隋开皇三年(583年)
砂岩彩绘
43×17厘米
陕西省彬县出土,陕西省博物馆藏
铭文:开皇三年岁次癸卯三月已亥廿三日辛酉,道民白显景 发心造道像一区,为七世父母、家内大小、愿国主安 康,人民安乐、合家梨庶、一切众生,一时成道。妻刘□息洪善……造像人司马法。
陕西地方造像,其用砂岩者,不能深入雕镂,然另有一种质朴之风。
石菩萨立像
隋开皇三年(583年)
石灰岩
高45厘米
现流入国外
发愿文:开皇三年岁次癸卯……。
董钦造弥陀像一铺
隋开皇四年(584年)
金铜
41×29×26.5厘米
1974年陕西西安南郊八里村出土,西安市文管会藏
发愿文:开皇四年七月十五日,宁远将军武强县丞董钦,敬造弥陀像一区。上为皇帝陛下、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俱闻正法。赞曰:……。
此铺造像制作精美,阿弥陀像之薄衣纹,仍有北齐造像余风。
天龙山石窟天王像
隋开皇四年(584年)
砂岩
高235厘米
原为山西天龙山第八洞洞口两侧天王,天龙山八洞开凿于开皇四年,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
崇光寺观音菩萨立像
隋开皇五年(585年)
大理石
高307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发愿文:□□□大像□二菩萨。去随开皇五年,合道俗等于废崇光寺敬造。即为岁月深远,妆彩烟灭。属大唐上元元年,有诏复兴此寺。合僧一十一人并士女等痛相好之幽微,伤庄严之凋零,粤以垂拱元年十一月一日,遂各舍净财,选求妙手,然则毫光流曜,似镜周霄。金色浮晖,如呈汉梦。以斯功德,奉为四忍三有,普及含灵,同此福因,齐成觉道。□寺僧一十一人名。上座僧惠琰寺都僧惠明……。
铭文为唐垂拱元年加刻,此像身躯偏平,腹部前凸起,衣纹浅薄,璎珞亦简朴单调,仍是北齐造像风格。
菩萨并立像
隋开皇六年(586年)
金铜
高17.4厘米
日本东京新田氏收藏
释迦三尊像
隋开皇六年(586年)
砂岩
高29.4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开皇六年岁在丙午六日庚辰朔八日丁亥,佛弟子□僧,为□存父母、家眷大小、因缘眷属、敬造释迦像一区,等同正觉。
此像身躯壮伟,头大、体态笨重,仍是北周造像一路。
苏遵造石造道像
隋开皇七年(587年)
石灰岩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见罗氏《海外贞珉录》
发愿文:(正面仅见)大隋开皇七年六月甲辰朔廿九日壬申,道民苏遵敬造老君一区,上为七世……。
二佛并坐像
隋开皇七年(587年)
青铜
高17.7厘米
日本个人藏
发愿文:开皇七年九月廿日,佛弟子比□超女为亡父母造像二区,并为见在眷属,息男帝释、弟雄朗。
张茂仁造弥勒三尊像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
大理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发愿文:开皇十一年二月八日,佛弟子张茂仁为亡父母敬造白玉弥勒像一躯,七世先亡、现存眷属,一时成佛。见杨伯达《瘗埋石佛的研究》,东京美术,1985。
石观音立像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
石灰岩
高74厘米
日本仓敷市大原美术馆
发愿文:开皇十三年岁次癸丑十一月丁酉朔廿九日□丑,佛弟子得伏欢,为□弟洪□敬造玉石像一躯,藉册□回复(以上正面)。□者託生西方,□□闻法,又□七世□□父母眷属、 法□众生、□□□乐□□八难、一时成佛。□□ (以上左侧)。女升姿、男经会、男毛会、妻张英晖、妹畔姜、姊、次 男、母张兰晖、父元略、祖母张小明祖承贵。
范氏造阿弥陀三尊一铺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
金铜
高76.5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发愿文:惟大隋开皇十三年四月八日卅人等,上为皇帝敬造阿弥陀像一区,范汉若母赵、范海让母赵,范宝藏母李、范士峻母赵、范□季母路、范伯仁母李、范希石母李、范子希母冯。
此像为端方旧藏,欧美人称此种数尊一铺之金铜造像为“端方祭坛。此像饰件复杂,制作精美,与开皇四年之作堪称双璧。据传发现于河北赵州桥附近。
青铜二佛并坐像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
金铜
高17厘米
日本个收藏
发愿文:开皇十三年七月十五……母造像一区。
铜三尊佛立像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
金铜
高32.1厘米
美国菲利亚美术馆藏
贾子宽造观音立像
隋开皇二十年(600年)
黄花石
高38厘米
日本东京青文库藏,见罗氏《海外贞珉录》、大村西 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
发愿文:开皇廿年岁次庚申二月八日,佛弟子贾子宽为亡父、现存母敬造玉像一区,愿七世父母、法界众生、永去三涂,长辞八难,一时成佛。父仲偘、母王丑 仁、亡弟世乾、弟石迁、□妹延□、亡妹相晖、女端□□、妻周□娘、亡妹舍那、亡妹金莲。
释迦多宝并坐像
隋仁寿元年(601年)金铜
高14厘米
日本东京新田氏收藏
罗文造铜二佛并坐像
隋大业二年(606年)
金铜
高37.5厘米
1957年河北唐县北伏城发现,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发愿文:大业二年九月廿日,王罗侯第(弟)罗文,为过往(亡)阿耶,见存阿娘,敬造多宝像一躯。
石二菩萨立像
隋大业二年(606年)
大理石
高28厘米
现流入国外
铜二佛并坐像
隋大业四年(608年)
金铜
高18.2厘米
日本个人收藏
发愿文:大业四年三月十三日□才息□君相造金像□区。
铜佛立像(据金申老师近年研究应为伪品)
隋大业九年(613年)
高46厘米
捷克斯洛伐克藏
铜观音菩萨坐像
唐贞观二年(628年)
金铜
高21.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僧修善浮雕罗汉
唐贞观三年(629年)
大理石
美国霍奴鲁鲁艺术学院藏
发愿文:大唐贞观三年九月廿六日镇海寺比丘僧修善。
马周造佛坐像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
黑石灰岩
高81厘米
传为西安流出,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见罗振玉《海外贞珉录》、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松原三郎 《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
发愿文:金人觉悟,群生幽光,远着护佑之功,诚多安全之德,莫大信乎圣眷无私,恩同再造。贞观十三年岁次已亥五月二十五日中书舍人马周为亡伯懿敬造佛 像二区。
马周《旧唐书》七十四有传。
释迦佛趺坐于束腰台座上说法,佛像螺发,台座上敷布,为唐流行样式。敷布的圆隆起绳状布纹,仍可远窥印度马土腊佛像衣纹手法。
石佛坐像
唐永徽元年(650年)
大理石
高约55厘米
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藏
此像佛头原缺,虽为初唐所制,然衣纹极流畅,造型亦端庄舒适。束腰莲座部分之鬼面,是从印度雕刻借鉴来的手法。与扶风法门寺汉白玉雕阿育王塔基壶门内鬼面形式相同。
石佛碑像
唐永徽六年(655年)
石灰岩
高100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李佰仁妻造阿弥陀坐像
唐显庆元年(656年)
石灰岩
高25.6厘米宽1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发愿文:显庆元年六月廿日佛弟子李佰仁妻,求为□眷属,敬造弥陀像一躯,合家供养。
比丘尼行儒造阿弥陀三尊像
唐显庆五年(660年)
石灰岩
高52厘米宽32.9厘米
1979年山东荏平县广平收集,聊城地区博物馆藏
发愿文:显庆五年四月卅日,比丘尼行儒敬造弥陀像一铺。为皇帝、师僧、父母、法界众生、咸同斯福。
初唐造像上北齐和隋代作风仍多有遗留,此像较贞观十三年(639年)马周造佛坐像晚二十余年,然风格却严重复古,大头的二菩萨像,完全是隋像作风,可见时代交替,艺术风格尚有转变与过渡期,不能骤然一律也。
袁义余造碑像
唐龙朔二年(663年)
石灰岩
高69厘米
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发愿文:龙朔二年十二月十五日,佛弟子袁义余乃妻王并女明晖,为父母及法界众生敬造石像一躯。愿合家大小、□□苦门,同登正道。
田客奴造石道像
唐麟德二年(665年)
石灰岩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见罗氏《海外贞珉录》
发愿文:麟德二年正月三日道民田客奴,为亡母敬造石像一塔。及合家大小愿得平安。
崔善德造佛碑像
唐咸享元年(670年)
石造
现流入国外
发愿文:佛弟子崔善德,早亏庭阴,孤弃所生。对风树以长怀,轸昊天而靡答,将欲凭诸灵相,极持幽途,遂舍家珍,敬为碑像一铺。前雕弥勒,依稀覩史真容,却镂地藏之形,无异于躬呈化,以斯福祉,霑被存亡蠢类有情,俱登正果。咸享元年九月……。碑侧:贞明二年正月六日薛景存重记立。
此碑像正面为善跏趺坐之弥勒,背后为地藏菩萨,正面腐蚀严重,背面地藏衣纹流畅,姿态生动,据碑侧题记,碑背地藏约为后梁贞明二年(916年)重镌。
坐佛龛像
唐咸享三年(672年)
石灰岩
高58厘米
瑞士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石倚坐佛像
唐咸享三年(672年)
石灰岩
高约150厘米
山西省博物院藏
发愿文:维大唐咸享三年岁次壬申十二月戊午朔十六日癸酉,并州大都督府仓曹参军事裴居俭兄弟等奉为考舒州使君敬造供养。宋治平二年九月十五日维那头裴文玉、裴用成众庄等重新修补。清乾隆癸卯十月二十八日,奉政大夫同知江南宋国府事曲沃裴志灏,从闻喜县裴柏村祖庄移来本县大里庄石佛寺装修供养。
张玄义造弥勒像
唐仪风四年(679年)
高50.6厘米
现藏不明,1990年12月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售出
发愿文:仪凤四年四月八日佛弟子张玄义,为亡女及七代父母敬造弥勒像一铺,上为天?皇□下及……众眷属,俱登兜率。
唐代善跏趺坐弥勒造像较多,此像面相丰满,衣纹流畅,呈盛唐造像风貌。
石佛坐像
唐永隆元年(680年)
石灰岩
高40.5厘米
现流落国外
发愿文仅见:大唐永隆元年十二月。
粟善德石佛坐像
唐垂拱二年(686年)
石灰岩
30×18厘米
北京首都博物馆藏
发愿文:维大唐垂拱二年九月廿二日已末,粟善德夫妻敬造像一躯。
冯氏造石佛坐像
唐永昌元年(689年)
石灰岩
高42.3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发愿文:永昌元年二月十七日,佛弟子冯雅?立妻王、息仁□、仁贵、合家等敬造石像一躯。上为天皇、太后、师 僧、父母,下为法界苍生、弟子身带四口? ……请从谶证当来□生,亲近供养。
过娘造石佛三尊像
唐神功二年(697年)
石灰岩
25.8×14厘米
北京首都博物馆藏
发愿文:(正面)神功二年女的见在父母,过娘敬造玉像一 枢(躯)合家供养。
石弥勒坐像
唐长安三年(703年)
石灰岩
高33.3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发愿文:长安三年十□八日,比丘尼贵相为师姨敬造弥勒像一区,见在门徒平安。
宝庆寺浮雕佛坐像
唐长安三年(703年)
高106厘米宽73厘米
日本细川护立氏藏
闻夫香风扫□,五百如来之出兴,宝花雨天,六万仙生之供养。岂若慈氏应现,弥勒下生,神力之所感通,法界之所安乐。前扬州大都督府扬子县令兰陵萧元春,学菩萨行,现宰官身,留犊三江,还凫入水,于是大弘佛事,深种善根。奉为七代先生,爰及四生庶类,敬造弥勒像一铺并二菩萨。粤以大周长安三年九月十五日雕镌就毕。巍巍高妙,霞生七宝之台;荡荡光明,□满千轮之座。无边功德,既开方石之容,无量庄严,希□恒沙之果。重宣此意而为赞云:巍巍梵仙,光宅大千,容开碧玉,目净青莲,歌陈相好,铭记因缘,等雨法雨,长滋福田。
此亦称宝庆寺石雕,初为长安光宅坊光宅寺(传仪凤二年,677年创立)内武则天造“七宝台”楼阁内部的装饰浮雕,共三十余方。后光宅寺荒废,石雕均移于长安城内太常寺故地书院街内的宝庆寺(花塔寺)内。雍正元年(1723年)宝庆寺重修,石雕一部分嵌入砖塔外壁,另部分则散置后殿。我国金石学者亦有部分著录。本世纪初散置部分皆流出国外,分藏于美国菲里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尤以东运日本为多,现东京国立博物馆陈列十余方,又有个人收藏多方。见大村西崖《支那美术史雕塑篇》、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
阎宗春造弥勒坐像
唐神龙元年(705年)
石灰岩
高82.5厘米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藏
发愿文:大唐神龙元年岁次乙巳六月己酉十八日,佛弟子阎宗春,为亡父母、七代先亡、见存家口、内外眷属,敬造弥勒像并二菩萨。合家大小,一心供养。
此像比例适当,姿势自然生动,衣纹雕刻流畅、刀法纯熟。全体极为自然严整,无生硬碍眼之败笔,是初唐精品。
石观音立像
唐神龙二年(706年)
石灰岩
高243厘米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
此像亦满饰璎珞宝饰,技艺纯熟,然姿态略嫌板直,似未脱尽隋风。
法楞造阿弥陀造像
唐景龙二年(708年)
大理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发愿文:景龙二年三月一日,比丘尼法楞、净业,为见在敬造阿弥陀像,合门徒供养。
邑义十六人造阿弥陀坐像
唐景云二年(711年)
石灰岩
高125厘米
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著录。
发愿文:维大唐景云二年岁次辛亥十二月辛丑朔十五日乙卯邑义一十六人等,知身幻化,命若浮泃,□火宅之赴三车,离四□而登彼岸。所以人人励□各各率心抽舍珍财□敬造阿弥陀像一铺。上为皇帝、皇后、下及法界苍生,俱勉盖缠,咸登正觉。(邑子名略)
石佛坐像
唐景云二年(711年)
石灰岩
高37.5厘米
现流落国外
石佛坐像
唐开元三年(715年)
石灰岩
高54厘米
现流入国外
骨思忠造佛坐像
唐开元五年(717年)
石灰岩
高37厘米
原出不明,现流落国外
发愿文:(台座正面仅见)开元五年二月日,上骑都尉骨思忠,上为国王帝王下为七代先亡……。
赵思礼造天尊坐像
唐开元七年(719年)
高256.5厘米
山西省博物馆藏
发愿文:观主赵思礼一心供养。天尊像铭并序,虞乡县赵隐仕撰
夫为山九仞,崇成资复篑之功,导河千里,浩注假滥之利。博观众要,何莫犹斯者欤。观主赵思礼以弘道初载,置观伊始,挺列黄冠之首,翘居紫府之元。既而揆壤开坛,垒土立壁,爰有勤于庶务,未遑情于尊像。观主乃言曰:圣容不作,人曷归依。于是特割珍赀,聿修元始,磨昆山之片石,行唯抵鹊之余,装丽水之兼金,即是翻鸠之末。灵姿俨尔,瑞相殊绝,邈凝想于粹仪,式财成于雅颂。其词曰:琬琰殊状,丹青妙饰,瑞相严凝,光仪赫赩,可道非道,上德不德,金石齐坚,乾坤比极。大唐开元七年岁次己未十一月乙卯朔十日甲子,观主赵思礼上为开元神武皇帝皇后,下为七祖三师见存家眷及一切群生,敬造当阳天尊一铺。道士侯煐书,上座田招本一心供养。
李弘嗣造天尊坐像
唐开元七年(719年)
石灰岩
现流落国外
发愿文:开元七年四月十二日,李弘嗣为亡父母敬造天尊一铺,金德成就供养时。
黑氏造佛龛像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
石灰岩
66×42.8厘米
美国芝加哥美术馆藏
发愿文:黑□闼妻霍氏及女五娘为皇帝及师僧供养。(龛内二菩萨旁刻)南无药尚菩萨,南无药王菩萨。
宝庆寺石佛坐像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
石灰岩
高106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虢国公杨花台铭并序
原夫真性即空,从色声而有相;道源无体,因法教以□流。所以人天舍千万之资,神鬼建由旬之塔,金衣绀发,尽留多宝之台;银叠青莲,并入真珠之藏。湛然释氏,一千余年。辅国大将军虢国公杨等,皆天子贵臣,忠义尽节,布衣脱粟,将军有丞相风,牛车鹿裘。骠骑减中人之产,爰抽净俸,申庄严之事也。华□覆像,尽垂交露之珠;玉砌连龛,更饰雄黄之宝。风筝逸韵,飞妙响于天宫;花雨依微,洒轻香于世界。独恐蓬莱□变,石折不周。仍镌长者之经,必勒轮王之偈,书工纪事,乃为铭日。判官亳州监□县尉申尉液撰,杨将军新庄像铭眙眙大觉,巍巍圣功,身融刹海,愿洽虚空。□众趣以窒惕,阐玄门以包蒙。物成缘而必应,理无幽而不通,有美至人,股肱良臣。受圣寄任,闻难经纶,英谋贯古,韬略通神。一蒙金钺,屡建华勋。善代不伐,功成不居。功归天子,善论真如。乃贲灵相,用答冥符。佛心虽空,佛福常在,愿普此因,同致性海。开元十二年十月八日。
李道礼造阿弥陀像
唐开元十四年(728年)
石灰岩
高155厘米
山西省博物馆藏
发愿文:李道礼造阿弥陀佛……大唐开元十四年。
大智禅师碑刻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石刻
高约3.38米,宽约1.2米、厚约0.37米
西安碑林藏
此线刻图为碑侧纹样,其骑狮吹奏乐器的胡人极为生动,金毛狮子长鬃卷尾,威猛夸张。菩萨趺坐盛开的宝相花上,体态生动、婉如娇好之少女。其卷草的流畅曲卷充满生命力,其精美程度可充分表现唐代文化灿烂之一斑。
李元封等造释迦立像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石灰岩
高215厘米
山西省博物馆藏
保寿寺比丘造佛立像
唐天宝三年(744年)
金铜
高36.8厘米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发愿文:天宝三年三月朔日保寿寺比邱尼比邱愿造一躯。
此像衣纹紧贴腿部,宽肩、螺发、头略偏大而丰圆。此种样式对朝鲜和日本佛像影响极大,至今仍有余绪。
铜佛坐像
唐天宝七年(748年)
金铜
高19.5厘米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发愿文:天宝七载三月廿四日安□□□为亡父见存……阿怀,敬造官道佛像一镇,□家供养。
邑义李仁□等造阿弥陀佛碑像
唐天宝九年(750年)
石灰岩
73×49.5厘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发愿文:维……天宝九载岁次庚寅九月景□戌朔……夫不生一威,是名曰法;有相非相,其名日佛。……觉也三界之大师,或隐迹双林,时观三昧,则使宝舟永泛,金偈恒流。闻之者得离盖,念之者俱得悟道。邑义父子李仁□等一十二人,处婆裟之浊世,生辰夜之昏□,各兴清信之心,共冀波罗之岸,敬造石像一区,今得成就,毫光照耀,遍满十方,一切有情,咸登妙道。其为赞曰:赫弈真仪,猗欤灵相,湛如映日,断诸望想,高度三宅,咸离五鄣,子子孙孙,虔心回向。(发愿人名略)。
五台山释迦坐像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
大理石加彩
高112厘米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发愿文:大唐天宝十一载十一日十五日……敬造。
石佛碑像
唐至德三年(758年)
石灰岩
82×41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法门寺捧真身菩萨
唐咸通十三年(871年)
银鎏金
高38.5厘米
1987年四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内出土
发愿文:奉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萨,永为供养。伏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咸通十二年辛卯岁十一月十四日皇帝诞庆日记。
普萨头戴宝冠,手捧盛放银匾的荷叶形盘。胡跪束腰莲座上,可注意者为莲座下层錾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李八尊明王,这些明王多数在我国唐以后庙中已不易看到,而现在东邻日本寺庙中依然供奉。
石阿弥陀坐像
唐景福元年(892年)
石灰岩
25X 20厘米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藏
铜阿育王塔
唐天柘二年(905年)
金铜
高18.5厘米
日本东京新田氏收藏
此种四角单层塔,是从印度的覆钵式舍利塔演化而来的,最早可见于云冈第十四窟浮雕,北齐石雕上亦多可见。唐末五代,由以吴越王钱俶仿印度阿育王造八万四千舍列塔故事,也曾大量制作此种佛塔。
作者:金申
来源:公众号“南山供秀”(nanshangongx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