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名典印刷(1983年)

  • 职业人才
  • 2023-11-21 20:00
  • 龙泉小编

名典印刷(1983年)

图|中国人民银行

前言

1983年,居住在山西阳曲的马眉无意之间看到《山西日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气愤非常,立刻着手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写了一封信,至此,揭开了她父亲隐瞒了32年的秘密。

绝密1号档案

1938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收到了一封信,信件上的寄件人是马眉,但是,该不该拆这封信却让他们踌躇不已。

最后,信件落到了当时任职总行行长吕培俭的手中,在拆开之前,吕培俭给自己做了长久的心理建设,然后深吸一口气将信件拆开,直到这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这封信放在手中会是厚厚的一叠:

信封里面不但有一封信,还有一份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山西日报》。

这封信已经明确的阐明,信件的撰写者是马眉,但是,叙述这件事的是她的父亲马文蔚。

名典印刷(1983年)

图|山西日报

马文蔚又是谁?吕培俭查阅了资料发现,他曾在1949年的时候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并先后担任了参事和金融研究院,在此之前,他还担任过阎锡山驻南京第三集团军办事处秘书,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科员、监察院秘书,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副主任,中央信托局人事司甄核科主任等职。

不过,最让吕培俭注意的还是信里的内容,马眉之所以写这么一封信过来,不过是想要寻求一个真相罢了,而这张《山西日报》发表的文章中声称:

其中,我国的经济学家冀朝鼎不仅为祖国成立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书法家,第二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便是他所写。

可是,马文蔚声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真正书写这几个字的另有其人。

面对这样一封信,吕培俭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胡言乱语,而是直接差人解封了总行的绝密1号档案,这本档案里面留下了原迹手稿。

名典印刷(1983年)

这本档案还在,至于印证这封信的真假也很容易,只需要让这位马文蔚再写一遍,经过专家和仪器的比对,就能够鉴别出她所说的话是真是假。

两个月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派出了印制管理局的陈明光和张作栋两位专家,由他们前往山西阳曲查找真相。

与此同时,总行给马文蔚回信:《山西日报》所载 《“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冀朝鼎手笔》的报道不是总行提供的资料。我国为了避免人民币遭到破坏,对人民币票面上的每个部位设计、制版和印刷都是保密的,从不公开。对《山西日报》的报道我们另去函查询。你提出的人民币上面的字是南汉宸行长在任期间编定的是属实的,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到底是谁的手笔,请你能把当时的详细情况向我们介绍。

一段尘封的历史

此时的马眉虽然还在家中干活,但是心思早不在上面了,她初春的时候就看到报纸的内容,只觉得气愤非常,人民币票面上人民银行行名的题写着明明是他的父亲,为什么刊登出来的却是别人的名字?

名典印刷(1983年)

图|马文蔚

在她看来,应该实事求是,更要对历史负责,所以才力主父亲向总行报告这件事,澄清事实的真相。

其实,在看到报纸后,马文蔚仍旧是心如止水,只是笑了笑,并没有打算怎么样,只是,在女儿的央求之下,他只得口述,这个隐藏了32年的秘密,也应该重见天日了。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派出的人抵达人民银行阳曲县支行会议室后,派人将马文蔚请了过来。

马文蔚见到他们真的派人来了,也不再继续隐瞒当年的秘密。

他的思绪飘到了1950年4月。

我还记得,那年是1950年4月,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将我请到了办公室,最开始只是拿出一杆毛笔让我鉴赏。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坚持研习诗词书法,医学拳法。尤其是对书法情有独钟,一直以来都在苦练《张黑女墓志》,也难怪南行长会惦记着我。

当我看到那杆毛笔的时候,眼睛都亮了,当即就识破:“这是一支宫廷用笔”,南行长听到这个结论后哈哈大笑,直说:“好眼力,写几个字看看。”

名典印刷(1983年)

图|南汉宸

我当时就蒙了,中华文字浩瀚繁多,一时之间真不知道该写哪几个字。“就写咱们银行的这几个字吧!”南行长拍板道。

只是,当真正的上手才知道,这支宫廷用笔真的是“花瓶”一般的东西,并不如我的比好用。

最后,我实在是技痒,干脆直接找来平时练的笔,拉开架势在各色虎皮宣纸上面反复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元”“角”“分”“壹”“贰”“叁”“伍”“拾”等字

其实,在写这些字的时候我就心有所感,也明白了南行长的用意,他哪里是真的让我看一支笔,更不是忽然想到写银行的字。

果不其然,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票面上的汉字正是我自己所写,而且,也是我们两人当时所选出的“比较好的一组”,这组字便成了后来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币票面上的全部汉字(第四、第五套个别汉字做简化处理)。

名典印刷(1983年)

图|手写中国人民银行

不过,当时我并没有接到单位同志,再加上处于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负责,我当时就发誓一定要把此事作为一个“秘密”来严格保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中国人民币的安全发行作出贡献。

这个故事的结尾,他谦逊地说:“这六个字应该归功于南汉宸行长,是他委托我书写,最后由他亲自遴选确定的,我不过是奉命参与而已。”

听完这个故事,在场的人无一不触动,可是,想要调查清楚这件事,他们还是需要拿出证据。

而最好的证据就是马文蔚再写一遍这几个字,真正的题写者是谁,立刻就能水落石出。

总行专家请马文蔚现场书写“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马文蔚也是个痛快人,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支毛笔,手臂回勾,随手就书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名典印刷(1983年)

图|老年马文蔚

看到马文蔚先生现场写的这六个字,专家哪里看不明白,这些字的神韵和第二套人民币的六个行名书法字一脉相承,如出一辙。

然后,总行专家拿出了一个墨绿色的纸卷,然后缓缓展开,写在不同颜色、大小不等的方块虎皮宣纸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书法字相继显现了出来,只见字体汉隶、魏楷神韵兼具,饱满而隽秀。

在场的人无一不惊叹:“太漂亮了!”

当总行专家将字样交到马文蔚的手中时,老人颤抖地用双手接了过来,激动地说:“是,是,是的”。

总行专家交给他的正是在人民银行绝密档案之中保存了三十多年的第二套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行名书法字原作。

至此,人民币票面“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题写者之谜总算是揭开了。

名典印刷(1983年)

图|票面

专家们得出结论之后,又立刻赶赴回去,找吕培俭报告,真相大白,也是时候还世人一个真相,不能让马文蔚老先生的事迹掩埋在历史之中。

于是,198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特发公函指出:“马文蔚同志是一位对银行建设有贡献的旧知识分子,1950年受南汉宸行长委托,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

这封特函已经发出,全国都震惊了,原来,真正的书写者竟然是这位老人家,并且,他还为此守护了30多年秘密。

马文蔚书写人民币票面汉字并保守“秘密”的真相澄清以后,媒体和报刊开始争相报道,马文蔚一时之间成为了中外名人,贺信如同雪花片一样飞到了他家,求墨宝的人更是差点将他家的门槛给踏破,对此,马文蔚老先生初心不改,并没有借此去当“网红”,而是依旧保持平常心。

名典印刷(1983年)

图|马文蔚在中国人民银行门前


院长,我再也不敢在你手下做事了

马文蔚和南汉宸的结识也算是一场意外之喜。

1930年初,马文蔚从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毕业,毕业之后的他直接就找到了工作,先是担任山西驻南京第三集团军办事处秘书,之后调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科员,并且在赵戴文任院长的监察院当秘书,在这中间还顺便参加了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并任“纠仪官”。

1935年,经过傅作义将军的介绍,马文蔚来到了上海,并且投身到了金融街,当时,孔祥熙正任职财政部部长,便安排他担任国民政府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副主任。

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在上海成立四行联合办事处,马文蔚便以联合办事处视察员的身份,一路辗转从上海至香港,返汉口又到重庆。

在担任这个职位期间,马文蔚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掌握了各地金融界的大量资料,还运用在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深造时所学的知识,撰写了金融调研报告,这样的人才并没有被埋没,反而受到了孔祥熙的重用。

名典印刷(1983年)

图|孔祥熙

可惜,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马文蔚太过清廉公正,他只干了半年,就因为不徇私情遭到了孔祥熙手下“铭贤派”的诬陷而被免职。

事情很快就水落石出,孔祥熙为此专门找到了马文蔚并说:“我错怪你了,你到中央银行当个处长吧。”

可是,马文蔚已经不抱任何的希望,在他看来,这种事情只有0次和无数次,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三观不同,就没必要勉强,于是,马文蔚哈哈一笑说:“院长,我再也不敢在你手下做事了。”

千里马遇到伯乐

马文蔚生来便性情孤傲,所以,在这之后,他开始跋山涉水,寄情于写写画画,只是,在外游历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一位幼年时期的好友,两人多年未见,又是在异乡相见,自然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名典印刷(1983年)

图|青年照

虽然几年未见,两人却没有心生隔阂,而是如同往常一般肆意地聊天,聊天中途,好友才说起他听来的消息,听说马文蔚被免职了,马文蔚只是无奈的摇摇头,马文蔚是何种性情的人,好友自然了解,所以没有火上浇油,随意聊过之后便分开了。

没过多久,马文蔚就结束了一段旅行,回到了家中,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好友的来信:

“上次听闻好友失业在家,小弟深感不幸,有智慧的人才不该被埋没,于是我便托人四处打听,听说中国人民银行刚刚筹建,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好友能力众人皆晓,不不妨去试一下......”

读完信后,马文蔚立刻明白了,这乃是一份到手的“工作介绍信”,是啊,他的能力还在,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完全可以凭借能力去其他地方传出一番天地,思索完毕之后,马文蔚立刻梳洗,然后乘车前往中国人民银行面试,当时的行长正是南汉宸。

名典印刷(1983年)

图|南汉宸

南汉宸对于马文蔚的事情早有耳闻,而且也甚为钦佩,所以,当看到此人来到他这里应聘,立刻就通过了面试,两人当场签下了“劳动合同”。马文蔚得到了一份新的养家糊口的工作,南汉宸得到了一位新的人才,两人达到了共赢。

1950年,为了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套人民币改革的设想也被提上了日程,只是,题字的人选迟迟未定,直到南汉宸想到了马文蔚,这才有了那段尘封30多年的秘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马文蔚得到正名以后,最开始确实是门庭若市,不过,随着他不断地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一次又一次求墨宝的来人后,他家里总算是完全清净了下来。

照理说,他也应该安心养老了,只是,到了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需要筹划第四套中国人民银行简化字时,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最后,工作人员又将目光放到了马文蔚的身上,或许,可以请求老将出马。

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已经80高龄的马文蔚明明可以拒绝,可是,他还是想要为祖国再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于是答应了下来。

名典印刷(1983年)

图|马文蔚老年

当笔墨纸砚铺展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热泪盈眶,却还是努力控制着早已颤抖的双手,一笔一划地书写字,可是,这时的他身体多病,握笔也很困难,已经难复当年的光景。

马文蔚书写应为“中國人民銀行”和“壹、貳、叁、伍、拾、圓、角、分”及年号,共19个字。只是,1956年公布了第一批汉字简化字,其中的“國”“銀”两字简化为“国”和“银”。

可是,马老最新写出的字显然已经没有办法使用,为此,只能无奈放弃。

最后这项任务就落在北京印钞厂的专家身上,他们经过细心临摹马老笔体,总算是临仿出了“国”和“银”字,所以,如今我们看到的国字的“口”和银字的“艮”仍为原迹,并一直沿用至今。

后世纪念

1988年3月29日,马文蔚老先生因病在阳曲县人民医院去世,享年85岁。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马文蔚老先生不但留给了我们他的书法,更留下了他的淡泊名利和明德守正的风骨,这是历史和时间无法湮灭的。

名典印刷(1983年)

图|书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马文蔚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不仅用在第二套人民币以来的各版人民币上,而且广泛用于各级人民银行的机构门牌。 他的生平与研究成果,被《共和国奠基人名典丛书金融卷》《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等大型辞书和工具书收录。

为了纪念马文蔚老先生,2018年12月1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省钱币学会,在太原市阳曲县黄寨镇举行马文蔚纪念馆开馆暨《抗币峰烟》首映仪式。

马文蔚纪念馆占地面积共68平方米,纪念馆总共被划分为可爱的家乡、贫苦的家世、求学的历程等11个部分。

来到纪念馆参观的人,可以通过生平简介、重要贡献、书艺展示、社会影响、生活场景再现等栏目,对马文蔚先生的一生进行了了解,并深刻的缅怀这位老先生。

名典印刷(1983年)

图|马文蔚纪念馆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马眉没有书写那封信,或许,马文蔚这个名字也将会如同流沙一般随风飘散,以马老淡泊名利和万事以国家为重的性格,一定会继续对这件事守口如瓶。

正如马眉所想,应该还历史一个真相。

像马文蔚老先生这样的人,值得我们铭记。吃水不忘挖井人,马文蔚老先生的贡献我们会牢记。短短六个字牵扯出一段历史,也让我们拂开历史这本厚厚的书上面的尘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80759.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