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我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杭报集团、杭州文广集团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第十八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选树活动,经组织推荐、活动组委会评审和市有关部门审核,拟选树王勇等10例为第十八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2年12月2日至12月6日。公示期间,各单位和个人对上述人选在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等方面如有意见,可来电或发送电子邮件向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联系电话:85253660,邮箱:wcn0420@163.com。
杭州市道德模范选树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22年12月2日
2022年8月5日晚,在青藏线昆仑山口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私家车因司机不适应高原反应飞驰坠入路边深河,车辆快速下沉,司机危在旦夕。驾车路过的王勇毫不犹豫,立即停车救人,在海拔4000米高原之上,义无反顾只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昆仑河,奋力游向被困司机并将其带至安全区域,在确保他无碍后悄然离开。“在这个生死关头,我也没想太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这位学生眼中“热心的老大哥”在事后说。入选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季度榜单”。
何月仙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她家中有两位婆婆,分别是丈夫的生母和继母,生母患有眼疾,膝下仅其丈夫一子,继母未有子嗣。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工作,何月仙主动包揽了家中的重活累活,又承担起照顾两位婆婆的重任。对此,她毫无怨言,总是像对待亲生母亲般孝敬婆婆,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在她精心照料下,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都很幸福,一位享年93岁,另一位享年101岁。“尽孝不能等来日”,何月仙用时间和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这一传统美德,不仅获得了丈夫的感激、邻里的称赞,而且传续了好家风,也收获了子女孙辈的孝顺和爱戴。荣获浙江好人荣誉称号。
因为一个承诺,自2018年2月起,他不计每年近万元的损失,每周2天停止载客,风雨无阻免费接送孙奶奶和她患有偏瘫的儿子跨越30公里往返医院。由于父亲受过社会的帮助,他立誓回馈社会。陈志飞14年来打造“无偿献血、爱心送考、公益帮扶”三张金名片。路遇老人或残疾人打车,他会免费接送;加入爱心车队,完成爱心接送2000余单;连续10年助力高考,驻守考点,随时响应考生需求……他的事迹曾获央视频、新华社、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先后获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浙江好人等荣誉。
因一句承诺,这对八旬老人无偿照顾智残邻居41年。1981年,邻居宣世才的父亲离世,夫妇俩答应帮他照看智力残疾的老婆和儿子。1983年,宣世才母亲去世,此时宣世才15岁。夫妇俩虽家境贫苦还要供养三个孩子,但还是信守承诺。四十一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为宣世才准备一日三餐,添衣,买药,照顾起居等。四十一年来,他们从未出过远门,哪怕在李彩英住院期间,宣丙水仍留下照顾宣世才;2021年正月,宣丙水在送饭途中因雨天路滑摔倒,额头缝了6针,之后仍坚持送饭菜。在夫妇俩悉心养育下,宣世才从少年走到中年,他们也到了耄耋之年,他们表示只要还在一天就会管他一天。曾获浙江好人等荣誉,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报道。
作为“平安大管家”,他带着对社区警务和对辖区百姓的爱,深耕基层十余年,诠释着当代公安民警的责任和担当。他心系“一老一少”,无私照顾辖区26位孤寡独居老人的生活起居近十年,对老人们的情况如数家珍,老人们也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依赖。他被亲切称作“大块头儿子”,成为一棵为老人们遮风挡雨的“大树”。为了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他积极推动“未来警校”在党山警务室落地生根,成为一名寻找“良方”的校长。他引入未来元素使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创新“7+X”彩虹成长课程,帮助9名青少年成功戒除网瘾、引导17名青少年走回正轨、帮助38个家庭解决教育困惑,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警察爸爸”。
1993年起,陶杏娟先后资助困难学生100余名,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间断。此外,她20余年如一日坚持公益事业,义务为老人和病人理发2万余次、开展疫情防控2000余小时,近10年来义务巡河7000余次,卫生清洁、平安宣传、文明劝导等各类公益活动都有她的身影。2012年春季,她组建余杭“爱心姐姐”志愿者团队,从单枪匹马到带动50余人成为志愿者,先后发动志愿者团队捐款捐物累计100余万元。她节衣缩食,把大量积蓄用在了公益事业上,把志愿服务当作最开心的事来做,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陶大姐”“活雷锋”。先后荣获“全国五好家庭”、浙江好人、浙江省直机关“道德模范”、余杭区道德模范等荣誉。
她从事孤残儿童护理工作18年,将一腔热血和全部母爱都奉献给了孤残儿童,守护他们健康成长,是“折翼天使”的“小暖炉”;她潜心钻研,致力创新,提升养护技能及实操,是全国孤残儿童护理领域的一面“旗帜”;她热心传授,建设团队,重视体系梳理、课材创新、社会指导、输出交流,成为孤残、困境儿童的养育护理人才队伍的带头人,是孤残儿童护理员队伍建设的一盏“灯塔”。先后荣获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技能大赛育婴项目冠军、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22年5月22日,临安区锦南街道兰锦村公墓附近,一位老人失足掉进深水塘里。刚好路过的谢建华来不及犹豫,赶紧跳下水塘中救人。看起来不大的水塘,却根本踩不到底,老谢下潜了两次均未发现落水老人。第三次他深吸一口气,一头扎进水潭深处寻找,依旧没有找到老人的身影。直到第四次下潜,游到了水潭的另一头,终于抓到了落水者的脚,拖着老人游至岸边,在围观村民的帮助下,将落水老人救上岸。落水老人的儿子带着家人把锦旗送到单位时,同事们才知道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谢建华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网、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杭州日报等媒体进行报道。荣获临安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临安区“新时代临安榜样”等称号。
把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是鲍有林一生的追求。他扎根农村初中33年,从年少青涩到两鬓微白,在乡村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任劳任怨,为农村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地处偏远乡镇,留守学生特别多,他长年住校,时刻关心着学生,用爱包容学生,用心教育学生。他痴心教育,始终坚守在一线。2017年被确诊为浸润性肺癌,在住院期间时刻挂念学生和学校,术后仅半个月时间,他不顾医生和家人朋友的阻拦毅然返校,走上讲台教书育人,走下讲台为人师表,用执着诠释着一名普通乡村教师的信念。曾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感动杭城十佳教师等荣誉。
因婆婆早逝,解四连刚嫁进胡家就扮演起“长嫂如母”的角色,承担起照顾智力三级残疾的小叔子胡顺富的重任。为了方便照顾小叔子,解四连从没出过远门,自己走到哪就把小叔子带到哪。在30多年的共同生活中,即使在全家靠吃玉米糊充饥的艰难日子里,她也是有点吃的就留给胡顺富,从没觉得他是累赘。胡顺富曾遭遇交通事故,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身体康复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在照顾小叔子的同时,解四连还收养一名女婴,将她抚养成人,给了女孩一个温暖的家,用行动生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荣获浙江好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