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行业开发(再提支柱产业定义)

  • 职业人才
  • 2023-12-06 11:00
  • 龙泉小编

这是@悦观点今日头条平台第77篇原创文章

劳烦阅读后转发、点赞、收藏,支持小悦给您带来更多精彩的观点。


中国青年报曾发表社论,目标考核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随着国家治理更加系统化,各地治理从过去强调中心目标“切换”到现在统筹多重目标,高度统筹性成为基层治理模式转型的特点之一。

而《既要、又要、还要,基层到底有几双手?》就是这篇社论的标题,传递的是下层机构或部门向下传递命令、指标时的不统一与难以协调。

这个特点在今年关于的房地产调控目标的表述中,体现的更是十分突出。

既要坚守“房住不炒”的整体目标,又要保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

既要保证土地价格不下降的“稳地价”,又要保证房价不下跌的“稳预期”;

既要化解“房地产头部优质企业的金融风险”,又要增加以政府为主体的“多渠道供给”;

既要进一步放松一二线核心城市的“限制购买措施”,又要增加保障性住房在“核心城市”的供给;

既要保障购房人“自住及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又要建立“”房地产行业的长效发展机制”。

这种既要发展、又要稳健,既要地价、还要房价的上峰综合要求,无疑对地方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提出了更多的具体难题。

那么中国这种政策性楼市本质,后市行业政策发展又将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呢?



趋势一:长期人口增长放缓,行业稳健发展背景下,购房需求减弱,中长期贷款利率将持续降低,房价增速放缓,长期呈现阴跌趋势。

商品的供给不足与需求大增矛盾,是过去40年中,中国从一穷二白过渡至民主富强,必须要面对的主要经济矛盾矛盾。

而房地产行业也并未逃离经济此阶段的发展需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左右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城镇人口约为9.8平米、农村人口约为7.6平米。

不仅人均面积不足,而且住房质量极其恶劣。

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同堂居住在筒子楼或者民房中,通用卫生间和厨房更是常见,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根本无从谈起。

而中国房地产行业通过接近40年的高速发展,初步完成居民房屋基本使用需求的保障,人均住房面积也已经实现至近40平米。

上亿的家庭通过按揭制度、预售制度等当时先进的购房制度,提前实现了居住的现代化。

在现代化高楼大厦中,能够窗明几亮,享受着现代住房所带来的的生活美好与巨大幸福。

但房地产行业随着快速发展,在法律、法规约束的边界内外,出现了过度的商品化、金融化、及房地产企业的寡头化等不合理现象,全民炒房也成为财富暴涨的的新手段。

而为了遏制房价的快速上涨,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限价、限购、限贷等行政手段,同时将中长期房贷利率持续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

如2020-2021年阶段,多数城市第二套购房甚至需要支付6%以上的长期按揭利率,这种情况不仅与海外各国按揭利率比较更高,也高于我国历史平均利率,而且随着住房需求的不断下降,我国利率下降曲线走势已经非常非常明确。




而随着我国人口净增长持续减弱,城镇化进程逐步见顶,房地产需求仍会持续放缓,按揭基准利率将长期维持下降趋势。

同时基于中国特有的差别化调控政策,基于热点城市的部分产品,房贷利率+BP仍会长期存在。

基于长期货币宽松政策,中国长期按揭基准利率或将在3-5年内突破3%范围。



趋势二:中期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新格局初步建立,国进民退,“新加坡”保障房模式初步建立。

2016年12月,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因为,中央在这时正式提出了一个影响极其长远的定调——房住不炒。

不到一年后的2017年10月,房住不炒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安排,一锤定音。

202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提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其中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格外引人注意。

为了解决目前地产行业中存在的土地财政依赖、房屋过分金融化形成的全民炒房、局部热点城市的供应不足、房价过快上升,行业垄断形成的系统性金融、交付风险等问题。

引申到前述的增加多渠道供给,租售同权表述以及在民营房企大面积暴雷后,国资房企的突飞猛进的现象。

我国房地产市场新发展模式将逐步形成,由民营房企解决居民基本居住需求,逐步过渡至由国营房企以市场化开发、政府保障房供应、长租房建设等手段解决基本居住需求,由优质民企、部分国企共同完成改善型居住需求的保障的新格局。




而这种格局就是以新加坡模式为代表的“国家保障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最终满足普通居民居住需求的住房中,80%以上将由国家进行福利性提供,销售价格将严格控制在成本线左右。

而满足富人改善及终极财富沉淀需求的豪宅及改善性住宅,将由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塑造,而在这一过程中,在中国已经执行了若干年的限墅令将逐步解除,高端及豪宅市场将成为中国下一个资金的蓄水池。



趋势三:短期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要求明确,大中城市突破“政策限制”,部分房价迎来报复性上涨、大部分性房价仍会缓慢下跌,市场两极极致分化!

数据来看,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仍然巨大,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22年地方政府因土地出让减少财政收入超过3.8万亿,而2022年地方本级预算收入预计为11.5万亿元,仅土地拍卖歉收占比就约为33.9%。

所以短期内,稳地价的目标可谓是非常严峻,因为在房地产产业中,土地成本已经占到房屋总成本超过60%,而如果土地价格大幅下降,不仅将影响到后续房屋价格下降,也将影响到已拿地开发商再次拿地积极性。

所以稳地价被排在三稳之首。

基于“三稳”的要求,大概率短期内供应端土地价格仍将坚挺,但土地需求端的开发公司信心仍尚未修复和建立,所以在居民需求端的销售政策端持续放松将成为常态。

但三年疫情以来,因收入下降导致房地产市场普通购房人购买力也急剧下降,且面向三四线城市的限购、限贷及利率打折已经在2022年内,功夫尽出,空间已经不大。

那么2023年一二线重点城市及被长期限制的改善性需求,将成为下一轮政策放宽的重点。

虽然这与房住不炒及特大城市瘦身的大政策有所偏差,但也只有这些城市尚具备再次购买的能力和资金,所以也只能勉强一试。

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的限购区域房源将会迎来更多的客户购买,造成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局面,同时原有非限购区域房源因为客户分流,将变得更加难以去化,价格仍会持续下跌。



房价上涨将围绕各大都市圈及城市群内的核心城市展开


形成同一城市内,价格冰火两重天的极端分化局面。

同时改善性住房在首付要求、贷款利率等方面也将迎来更多政策利好,迎来一波短暂上涨。

但为作为挽留民营企业中的“先富”工作的一部分,关于别墅的“限墅令”大概率也即将悄然下线。

所以虽然改善性需求产品会有短暂上涨,但随着市场产品形态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市场供应端注意力的集中及供应放大,长期看也将迎来技术性调整下跌。



后记

所有人都希望购买的商品,越便宜越好,但在当前的中国,供需关系并不仅由市场供应决定,在中国当前的政策化导向市场中,看准政策风向尤为关键。

短期来看,房地产仍要承担起支柱性产业的重担,是因为没有其他行业能够突然替代。

但长期来看,中央是希望突破目前房地产对经济及财政的深度绑架,所以调整和变化势不可挡!

本文试图以简要的语言,阐述清楚未来因政策调整决定的市场趋势,以供各位参考。


受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行业趋势,不可作为投资建议,请理性阅读!

@悦观点带你了解不一样的行业观点

#2022生机大会##12月财经新势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85979.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