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胜高(同样是和尚)

  • 职业人才
  • 2023-12-10 23:00
  • 龙泉小编

引言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同为不守规矩的和尚,一个大闹天宫与地府,一个三拳失手打死了人。

虽然各自故事发生的时代不同,题材也不同,但是两个人物的命运走向却因为相似的性格而产生了相似的轨迹。

本是自在心性,却因各自的选择而走上了必然的路。

成佛终究是圆满的结局,还是不得不为之的无奈收场

胜高(同样是和尚)

西游记剧照

无牵无挂 自由放荡

孙悟空无父无母,没有亲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原著中这样介绍:“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而鲁智深也同样,在书中并未介绍他的亲人身处何地,他的父母是何许人。

他们没有普世的道德观约束,也不通人情世故,自开场就带着一个无牵无挂的标签,生性自由没有归属,而这也是他们放荡不羁,甚至无法无天的缘由所在。

在《道德经》中,老子对自由的定义是结合着人的社会关系的,是在遵守道德法律的基础上达到的自由。

而孙悟空追求的自由是一种绝对的自由,他心中没有任何法律或者道德观念,打死人就像碾死蚂蚁一样简单。

他从菩菩提师祖那学会一身本领,掌握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却没能学会如何在“人的社会”中自处,所以他颠覆三纲五常,用这些本领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夺走定海神针大闹天宫,为所欲为。

胜高(同样是和尚)

嫉恶如仇 心性单纯

鲁智深出手拳打镇关西,是因为喝酒途中偶遇黄翠连,听她讲述自己遭遇镇关西欺压,同情她而心生怒火,不考虑后果只管怒气冲冲为黄翠连报仇,以至于失手打死了人。

他和黄翠连只是萍水相逢,却在听了她哭诉后气得直接就去打人,可见性格非常暴躁冲动,又嫉恶如仇。

而这些情绪都可以归结为他没有思想负担,任由心中善念驱使,路见不平随时可拔刀相助。

他心中的世界极为单纯,眼中的人也是非黑即白。

虽然他为人刚正,空有一身力气,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单纯,在寺中为僧时才受了其他僧人的戏弄,屡次被引诱犯戒贪酒闹事,让住持失望。

胜高(同样是和尚)

反观孙悟空,他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也是极为善恶分明。

在听闻小儿城中,百姓为求风调雨顺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牺牲出去给“国王”食心后,他扬言,“如若是人,只恐他走了旁门,不知正道,徒以采药为真,待老孙将先天之要旨,化他皈正。

若是妖邪,我把他拿住,与这国王看看,教他宽欲养身,断不教他伤了那些孩童性命。”决心为小儿城铲除妖邪,拯救百姓。

在凤仙郡一章中也同样,孙悟空听闻凤仙郡只因打翻了贡品得罪了神仙,便遭到连年干旱不降一滴雨的惩罚,他怒道,“莫说!莫说!若说千金为谢,半点甘雨全无。但论积功累德,老孙送你一场大雨。”

他为解决凡人琐事上天入地、以身犯险,但从来不图回报。

孙悟空和鲁智深的本性都是纯真且向善的,他们都不追求利益,对于己无关的事情出手单纯为了发泄或救人。

而按现实的眼光去看,社会中往往很少存在这样只管行侠仗义不计后果、不论得失的人。

某种程度上他们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因为没有经过世俗的沾染,而始终带着纯良的心性,看不得好人遭受不公,也见不得坏人为非作歹。

胜高(同样是和尚)

《水浒传》鲁智深剧照

心怀慈悲 具有佛性

鲁智深第一次来到五台山文殊院时,其他僧人都说这是一个粗鄙不堪、难以教化的和尚,劝智真长老不要收留他,而仅第一次见,智真长老便说他身上有佛性,决心收下他。

也因此在寺院里的生活,无论鲁智深闯下怎样的祸端,智真长老也始终对他极好,想办法为他开脱。

但他为何认定一个无法戒酒,喝了酒就会打人伤人,甚至是为了躲避人命官司才出家的和尚身上有佛性呢?

细看他在寺院的经历,其他一众小僧因为看不惯他就频频设计害他,明知他决心戒酒,却故意将他带到酒馆外诱导他犯戒,好有理由状告智真,将他逐出寺庙,可见心胸极为狭隘而且善用诡计,是小人之举。

反观鲁智深,他杀人虽是大错,但是杀的却是一个强抢民女、仗势欺人的恶霸。

在庙中他从未有故意害人之心,也没有心思勾结算计。

比起其他僧人,鲁智深的心胸坦荡,有侠义心肠。他虽不懂得像普通僧人一般吃斋念佛,甚至醉酒打碎佛像,心中全无对佛的尊崇,但他的向善之心、刚正不阿的品性正是他佛性的表现。

胜高(同样是和尚)

他原本行事粗鲁不拘小节,最初被分到菜园当菜头时,却连问了两次上任掌管菜园的老人家自己有没有抢了他的营生,可见他心中对普通人始终是带着善意与关切的,心怀慈悲,因此才得以窥见民生之苦。

而显然,同为和尚的孙悟空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出家人。

他也曾失手杀人,犯下杀孽,大闹天宫、去地府篡改生死簿,按常理来讲,这些犯下这些罪过是不可能成佛的,那为什么他最终西天取经之后成为了斗战胜佛呢?

佛门始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取经的一路也正是他修行的一路,徒步走过的十万八千里和一个跟头瞬间翻过去的距离是不一样的,一路上他看到了诸多普通百姓的不幸、不公。

有能力、有神通的往往都是仗势欺人的一方,不仅仅是妖怪,神仙、凡人也都是如此,而真正勤勤恳恳生活的老实人往往都要被抢走妻子、被牺牲孩子。

神通广大的神仙总是看不好自己的坐骑下凡为害,倚仗权势和神通对凡人欺压迫害。

而孙悟空在看到这些时的愤怒和冲动,对弱势者的同情,对施暴者、迫害者的憎恶都体现了他正义、慈悲、怜悯的一面。

胜高(同样是和尚)

不畏强权的反叛精神

《水浒传》中林冲和鲁智深相反的性格值得细读,鲁智深听说林家娘子遭到高衙内的侵犯,恨不得直接去提刀杀人,而林冲虽然愤怒,但畏于高衙内干爹高俅的权势,担心惹恼了他要连累全家老小,只能生闷气,甚至要拿刚买到的好刀献给高俅以缓和关系。

鲁智深也并非不晓得利害,但所谓的秩序、规矩没有束缚他的侠肝义胆,他对任何不公不平之事都敢打敢杀,即使是像高俅这样的高官也是抱着蔑视的态度。

他想要惩奸除恶,替天行道,追求当时的法律不能给人的绝对正义。

他的鲁莽、放荡实为一种封建年代少见的对于强权的挑战。

他无惧无畏,率性洒脱,是一个没有被大环境的恶腐蚀的勇敢正义的好汉。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人被高官俸禄分成三六九等,官员和黎民百姓尊卑有别,即便是被欺压,大多数人也只能低着头哭两声,但是鲁智深完全不同,他眼里的人只分好坏不分尊卑,有着敢怒也敢言的英雄气。

胜高(同样是和尚)

孙悟空几乎可以作为反叛精神的代表人物,从他以出生开始,就是反叛各种强权的开始。

从他的视角看,他是石缝里蹦出,不认为自己有所归属,也就不觉得自己应该被任何人神管束。

所以故事的开始就是他反抗“神权”的开始,他因不服被神仙蒙骗做了“弼马温”而在天宫肆意大闹,最终被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

在他眼中自己才是拥有翻天覆地的本领,而神权根本无足轻重,他能分善恶,明晰是非,同时又具有十足的反叛精神。

胜高(同样是和尚)

悲剧性色彩

从结局上看,鲁智深圆寂而成佛,孙悟空取经归来被封“斗战胜佛”,两个人物的结局都算圆满,但两部作品都隐藏着悲剧性。

首先,一个自由的猴子从不服管教到对唐僧忠心耿耿,从无法无天到谨遵教诲,从无惧无畏扰乱蟠桃会到修成正果皈依佛门,最后被以世俗的规矩教化实则是对他天性的一种抹杀。

将他压在山下五百年之久,要他护一个凡人求取真经,虽然是他成佛修行的必经之路,但这种“必然”本来就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书中的神仙外表道貌岸然,实则常常暴露出残酷自私的一面,例如因报复孙悟空偷吃了自己丹药向玉帝提出将其放入自己的八卦炉中焚烧的太上老君,被孙悟空吓得尊严全无、对猴子产生杀心的玉皇大帝,当权者往往不是正义的象征,而是强权、暴政的象征。

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但是仍无法真正反抗天庭、反抗观音和佛祖,只能有好好守护唐僧取经这一条路,这是他的悲剧所在。

《水浒传》本身就是一部悲剧性浓厚的作品,从各路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想替天行道而不能,对拥有上帝视角的读者来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场起义就是注定失败的。

而鲁智深每一次的对恶人出手,虽都是正义之举,实则也都在一步步把自己逼至绝路。

打死了郑屠不得不出家,又因搭救好友林冲得罪高俅不得不落草,普通人无法真正反抗强权的悲剧性,在《水浒传》中也体现得很充分。

胜高(同样是和尚)

《西游记》与《水浒传》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两部作品,但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既有相似的特征,又不完全相同,不愧为传统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典范之作。

参考文献

《西游记》

《水浒传》

《水浒后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87674.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