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 职业人才
  • 2023-12-13 11:00
  • 龙泉小编

7月15日,中国经营网发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近百名有事业编制的科研人员(博士)集体离职,直接引发了舆论——是不是我国给科研人员的待遇太低、科研机构的管理机制过于臃肿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核所集体辞职现场 来自中国经营网报道

在引发舆论后,中国科学院在7月20日发文,针对该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期传出所属研究单元有90多人集体离职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中科院党组已成立并派出专项工作组赴合肥展开调查。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其实事情很简单,并不是科研人员待遇问题,而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新任院长刘建国研究员和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吴宜灿院士直接或间接的权力斗争引发的;背后的机制,又回到了「产学研结合,院士开公司」这个无解问题。


我个人只复盘事实,发掘真相,没有态度。我唯一的价值观,就是结果导向,谁能做出世界领先的东西,就应该给他更大的发展空间。


至于这90多名有编制的科研人员集体离职背后,你觉得这些高精尖专业的博士研究员还能去哪儿?这些人都三十多岁了,多半有家有口,小孩还要上学,怎么可能因为对领导不满就集体辞职?疫情期间,怎么可能逞一时意气辞职,难道全家去喝西北风


这些博士从事的还是核技术相关工作,按照正常保密要求,至少有半年脱敏期,脱敏期间只能拿基本工资。所以,肯定是这90多人先有系统内的下家单位保底,这样才能保证脱敏期内的工作不会中断;也只有这样,这90多个博士才能安心辞职

刘、吴之争

中国经营网的报道中,明确写了「科学岛一名中层干部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已有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均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职工。」


这个核所又是怎么回事?我们看一下核所的官方网站www.inest.cas.cn,点开招生招聘,里面第一条就是凤麒团队的招聘信息。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里面提到中科凤麟始于1986年,主要从事先进核系统研发及相关安全技术研究,源于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已发展成为以中科瑞华、中科超精、中科超安、中科石金等公司为技术产业化平台。中科凤麟的基础是多单位联合组建的“FDS团队”,现有核心成员600余人。


我用上面提到的关键字「FDS 中科凤麒」作为关键字搜索了一下,发现2020年1月16日,安徽成立了一家「中科凤麟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请大家记住这个注册时间,等于这家公司是崭新成立的。


我还发现了一个网站http://www.fds.org.cn/,是核所之前使用的域名,与中科院系统的域名*.cas.cn完全不一样,也间接证明,当年的核所已经是一方诸侯,独立性很强了。


截图如下,红框里面也写着中科凤麒2020-2021年招聘简章,这个网站的头图右侧背景建筑,就是中科院核所,跟上面中科院核所的官方网站头图背景一模一样,所以确定这个网站就姑且算是中科凤麒科技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吧。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有了官方网站,自然要查一下域名信息,我发现了两个线索,这个网站是2005年注册的,注册单位是「安徽中科超安科技有限公司」,同样隶属于中科凤麒团队。我们再回顾一下中科凤麟的简介,「始于1986年,源于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已发展成为以中科瑞华、中科超精、中科超安、中科石金等公司为基础的技术产业化平台」。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所以我可以得出一个非常确定的结论:这批集体从核所离职的90多人,并不是彻底不干这行了,而是摇身一变,脱离了国家干部编制,转而成为中科凤麒团队的一员,分别加入中科凤麒、中科瑞华、中科超精、中科超安、中科石金等公司,继续向核所主任吴宜灿汇报。


毕竟中科凤麒的招聘简章写得非常清楚,提供福利住房或周转公寓,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每年享受两次集中休假,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住房补贴+项目奖励+专项奖励+业绩奖励+成果奖励+年终奖励”制度,提供在职深造机会。所以这90多人才能放心集体辞职啊。


这波操作有一个缺点,中科凤麒公司由海美特北京全资控股,而海美特北京实际控制人是邹伟和蔡华春,并不属于其他中科系统的某某公司,所以如果中科院调查到这个点,核所就有点挖国家墙角的意思了——90多人离开中科院体制,组团加入核所开办的民营公司,恩?


另外,关于中科超安,在公司层面也有点瑕疵。今年6月15号,合肥研究院因为强行给核所更换门禁和保安团队,双方产生了冲突,晚上11点多,30多名特警来到现场才平息了事态。然后在6月18号,中科超安就改名成中科核能了!!!

这个事情也经不起调查组询问的,为什么不早不晚,合肥研究院跟核所刚刚发生了矛盾,回头核所下属的公司就改名了???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咋解释呢?

郡县与分封之争

中科院核所一直是相对独立,就连核所的门禁,跟科学岛上的合肥研究院都不一样。报道中还提到了,「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院方强制为核所更换保安,核所科研人员认为自身权益被侵犯」,那么问题又来了,同样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里,同样在科学岛上,为什么核所能有自己独立的保安团队,自己独立的门禁系统呢?这是明显的分封诸侯好吧


我能想到的原因,就是核所里面工作的,不仅仅是中科院系统的编内人员,有可能还有来自中科凤麒团队的外部合作人员。


毕竟根据采访,核所这几年人才快速流失,最高峰的时候有500人,2019年只有200人,目前90多人辞职之后,就只剩100人左右,维持了一个基本的盘子;而在中科凤麒的招聘简章里,也清清楚楚的写着中科凤麒团队有600人的规模,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国际核能院(INEA)院士等高端人才20余人。


那么问题来了,中科凤麒的人数没变,但是中科院核所的人数在不断减少,那么这些人都去哪儿了呢?《那些花儿》歌中写道「她们都去哪儿啦,她们在哪里呀」,这个问题应该很好回答了吧?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刘建国履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之后,立刻开始大幅收权。而收权的方式,不外乎人权和财权。根据知乎当事人匿名爆料,刘院长履新后开始改革,第一件事就是把教授、博导的经费审批权改为10万元,如果要进行大额支出,那就必须要经过院方。


另外,合肥研究院的教授拉来的科研经费,院方会先扣下3成,剩下7成才能作为科研使用;所以院方抽成加上降低经费审批权,算是把财政大权收了上来。


收了财权之后自然要收人事权,合肥研究院原有安徽光机所、等离子体所、智能机械所、固体所等10个所。2019年,刘院长履新后,院方裁撤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应用技术研究所这3个所,所长重新安排职位,研发课题组并入其他所。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6月15日冲突现场视频截图

而合肥研究院的改革春风明显吹不到核所,所以当别的所传檄而定时,核所却一枝独秀。更有趣的是,冲突后,6月17日,吴宜灿院士主持召开了核安全所2020年中工作进展会,要求全体科研人员保持科学理性,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鼓励全所人员心无旁骛,继续在科研一线做好本职工作,做出成绩。


把报道结合起来看之后,我反正是忍不住笑了,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觉——核安全所作为合肥研究院的一员、不信谣不传谣,然后90多人集体离职???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能者居上

我这一次为什么没有态度,只是兴致勃勃吃瓜呢?因为我觉得吴宜灿院士还挺牛掰的,而合肥研究院刘院长的业务能力与其相比就普通了点。


刘建国院长一共发表了17篇文章,中英文都有,有几篇SCI,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而吴宜灿院士累计发表了200篇文章,100篇SCI,4篇ESI高被引文章,30多项专利,10几套软件,能评上院士,肯定还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打底,所以吴院士的科研实力明显强过刘院长(研究员)。


吴院士是中科院等离子所出身的博士,能自立门户成为中科院系统唯一有核工经验的团队,又能突破层层阻力,拿到核相关资质,在合肥研究院搭建了一个中子源,这件事办成了,就是吴院士的过人之处,这个性质应该跟施一公搞的冷冻电镜是一个性质,是一片科研富矿,足够科研人员不断探索。


另外吴院士搞的另一块创新,是核电宝,等于是小型核反应堆发电,兆瓦级移动式先进核能系统,提供小型高功率、长寿命能源。这东西如果真的能实现,不管用于军用还是民用,吴院士都能称得上国士之一了吧?


最后是中子源相关,吴院士除了突破障碍,搞出了中子源之外,还带着团队做出了一套超级蒙卡算法,可以把中子学计算模型结果直接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突破了美国垄断的MCNP中子学计算程序,在现在的中美形势下,算不算是大功一件?


而刘建国院长的成果,在合肥院人事处的信息,只有「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关键技术与系统」、「大气细粒子和超细粒子的快速在线监测技术」、「先进环境监测设备」、「灰霾监测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制」,跟吴院士的贡献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http://sourcedb.hf.cas.cn/rjc/ch/201601/t20160119_4520270.html


所以我觉得吴院士有科研成果,有产业化能力,有团队管理能力,真的是大神一名,实力是要高过刘建国院长的。


换了是你,在这个情况下,到底是服从刘院长的收权呢,还是奋力一搏将人一军呢?其实和平共处才是最好的选择,对抗下来,对双方都不是好结果。


6月15日,合肥研究院强行给核所更换门禁和保安团队;

这件事又成了90多人集体辞职的导火索;

中科院集体离职引发社会关注;

舆论热度又引来了中科院领导的调查组,事情后续会如何发展,怕是谁都想不到了。


刘建国院长(52岁)管理不善,刚刚履新就收权,激化矛盾导致「集体辞职」,考评肯定好不了;

吴宜灿院士(56岁)管理瑕疵太多,中科凤麒股权的事,中科超安改名的事,还有把核安全所实质性独立的事,如果细究起来,没准也够喝一壶的。

中科凤麟(他们辞职还能去哪儿)

在科研事业里,同样存在领导权的争夺,无论中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科研机构到底是让业务大牛领军,还是让管理干部牵头?


管理干部如果镇不住业务大牛,反而从人权和财权上限制业务大牛,那怎么办?业务大牛如果想拉起一支队伍,又不想被人掣肘,是不是也只能向吴院士学习?管理干部和业务大牛斗起来,又怎么办?


最后我想说,开公司真的挺难的,专业的创始人如李国庆都要闹个抢公章的一出;院士又要做研究又要开公司,一个不留神就会出纰漏,风险也不少。


还是希望吴院士能安然过关,毕竟我们百姓默认接受「能者居上,达者为先」。


跟理工男一起直指真相。感谢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任易」,我是南开本科,清华硕士,12年工龄,在IBM做过销售,在地铁公司管过项目施工,在石油公司做过项目经理、售前顾问,现在在鹅厂做云计算,所以对销售、施工、人力、组织、项目、造价、IT都比较熟,所以对这些线索会非常敏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88506.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