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南京陶瓷厂(一个伟大帝国的华丽谢幕)

  • 职业人才
  • 2023-12-31 08:00
  • 龙泉小编

一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重商主义

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在交通便利但又缺少农业土地的城市,商业与工业成为生存的唯一选择。这样的城市有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

1732年的威尼斯港口 油画

15世纪,面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威胁,欧洲被迫寻找新的通商航路,并最终导致了地理大发现。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步转移到莱茵河入海口的低地地区,出现了布鲁日、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新兴商业城市。

16世纪到18世纪之间,伴随着资本主义体系的轮廓日渐清晰,欧洲最被奉行的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但亚当斯密本人却是自由经济主义者)。早期的重商主义代表性著作是完成于1565年、初版于1581年的《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一书,作者通常被认为是约翰·黑尔斯。

南京陶瓷厂(一个伟大帝国的华丽谢幕)

亚当·斯密

重商主义通常给人以“民族主义”和为逐利不择手段的深刻印象:


二 明朝前中期的“重本抑末”与欧洲的重农主义

明朝前中期,对待商人采取歧视政策,禁止商贾之家穿绸纱。这种“重本抑末”的政策,与欧洲的重农主义主张很相近。

重农主义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学者色诺芬的《经济论》,但这一思想直到18世纪晚期才开始流行。法国弗朗索瓦·魁奈和杜尔哥是其主要代表。此外,包括亚当·斯密在内的很多人深受其影响。

南京陶瓷厂(一个伟大帝国的华丽谢幕)

色诺芬

在欧洲,重农主义的流行晚于重商主义(但是在明朝,这一顺序恰恰相反)——以事后的眼光来看,前者更像是对后者的一种反思和弥补。

不过,明帝国的统治者也许根本不会想太多。对农业的重视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所谓“重本抑末”其实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习惯做法。


三 明朝末期在经济上的改变

明初开始推行的海禁政策,曾使海外贸易受到长达200年的强力压制。但在16世纪中叶,帝国的经济走向发生了重大调整,重商主义抬头,出现了被后世争论不休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明穆宗朱载坖

1 隆庆开关

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下令开放福建漳州的月港,史称“隆庆开关”。沉寂已久的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复兴,随之而来的是白银大量流入,并很快成为中国的流通货币。全盛时的远洋船舶吨位达18000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全球2/3的贸易与中国有关

2 商人地位提高

隆庆三年(1569年),高拱上疏《议处商人钱法以苏京邑民困疏》,反映商人的愁苦和商业的窘困,并奏请革除宿弊;接着,张居正提出“农商荣枯相因”说,进一步了肯定商人的作用。由此商人地位有所提高。部分士大夫认为经商有成也等同于读书有得,亦贾亦儒、弃儒就贾的现象开始出现。

南京陶瓷厂(一个伟大帝国的华丽谢幕)

张居正

3 白银大量流入

16世纪中叶之后,伴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使晚明的白银货币化最终完成,银本位得以确立。当时明朝占有世界白银需求量的三成左右。

4 民营经济的壮大

这一时期,民间的手工业不断增长,而官营手工业却不断萎缩。除了官府控制的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之外,很多手工业实现了由私人做主经营。


四 浮世繁华

16、17世纪间的明朝,是世界上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它与国际市场的联系非常紧密。

南京陶瓷厂(一个伟大帝国的华丽谢幕)

明朝青花瓷

  • 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松江潞安府全盛时期有织机13000张;南京众多陶瓷厂,每年可生产100万件瓷器;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制瓷使用旋坯车,以吹釉法代替刷釉法;彩色瓷器的出现;冶铁由灌钢冶炼法发展到苏钢冶炼法,效率明显提高。
  • 全国商品经济发达:各地大量生产特色商品,区域分工日益明显。万历年间,各地生产的丝绸、酒肉、蔬果、烟草、农作物、瓷器等不计其数,大量行销海内外。欧洲的西洋钟、美洲的烟草等,在中国城市都有售卖。
  • 工业产能达到世界第一。冶铁、造船、建筑、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都超过2/3,比农业在全球的占比高很多。
  • 长途运输业的兴起。湖广的米被长途运送至江浙、闽广等地区贩售,使当地农民改种经济作物。同时,介绍贸易路径沿途的交通、习俗及商品行情的书籍开始出现,如《一统路程图记》。
  • 高度的城市化。当时商业大都会以江南最多,有南京、仪征、扬州、瓜洲、苏州、松江、杭州、嘉兴等,华中有汉口、南昌、淮安、芜湖、景德镇等,西南有成都,华北有北京、济宁、临清等,华南有福州、广州等。东南地区成为全国商品的集散地。南京、临清等“周围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财货,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晚明的城市化率很高,伊懋可估计达到6%至7.5%;而曹树基估计,1630年时已达到8%,略高于清代的7.4%。
  • 商业集团的出现。当时出现了按籍贯区分的商人集团即“商帮”。这些商帮以会馆为联系场所,互相支持,越做越大。

南京陶瓷厂(一个伟大帝国的华丽谢幕)

南京仪凤门

晚明的生产总量在当时世界的占比也是有史以来空前的。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认为,1500年明朝的生产总量为618亿美元;1600年则为960亿美元,占当时全世界总量的29.2%

此外,麦迪森还认为晚明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但大多数中国学者如刘逖等,认为这个数据偏高并做出调整:若以1990年美元价值换算,1600~1640年中国人均GDP大约在340至390美元之间波动。


五 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上存在的严重问题

1 “开关”不足

只开放了月港一处口岸,只允许泉州和漳州的商人对外贸易(仍禁止对日贸易),对外贸易的通道十分有限。有学者认为,隆庆开关仅是有限的开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海禁政策,以及稳定东南沿海的社会秩序。

南京陶瓷厂(一个伟大帝国的华丽谢幕)

大明律

2 “重商”不够

《大明律》并没有适应当时的经济形势作出适度修改,朝廷也没有出台类似现代民法中保护私有财产的诏令。在官本位的国度里,商人们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在他晚年的回忆录《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就批评道:

3 对白银的“消化不良”

学者王裕巽认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总量的1/3过量流入致使物贵银贱(通货膨胀),白银流入的动力开始下降,从1630年以后又反过来出现流入不足问题,中国又跌入通货紧缩的深谷

船型银锭

4 民营工商业持续遭受打击

万历中期以后,针对工商业的苛捐杂税大量增多,项目千奇百怪,几乎到了无物不税、无地不税的地步。为害最大的是“矿税”,而实际受害的又远远不止矿业:两淮有盐监,广东有珠监,搞得全国各地民不聊生。

据统计,矿监税使共向皇室内库进奉白银560余万两,黄金12000余万两,平均每年白银50余万两,黄金1000多两


六 反思

明末商品经济的兴起很突然,但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直到明朝灭亡为止。上文“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上存在的严重问题”中提到的四个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明朝的国运。

1 开关不足,没有积极性把国内生产力要素充分调动起来,生产力不能彻底解放

2 重商不足,私人财产没有保障,商人不敢放手投资,生产资料不能充分利用

3 民营工商业持续遭受打击,劳资双方(工商业雇主和手工业工人)均利益受损

明代沿袭元制,百姓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三等,手工业工人即为匠籍。匠籍、军籍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不得应试,子孙世代承袭。至明朝后期,匠籍制依然存在。

明神宗朱翊钧

前面谈到的万历矿税恶政,一方面固然使工商业和手工业利益严重受损;但另一方面,人数占比最大“民户”其实是间接得到了好处的:朝廷借此降低农业税税率

作为长期施行“重本抑末”的明朝统治者,其内心深处更多考虑的还是农民,即使是在隆庆开关之后商品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不过,这只是万历当时一厢情愿的想法。

4 对白银的“消化不良”,使货币无法起到“一般等价物”协调生产力各个要素的作用

前面也谈到,白银先通胀、后通缩,当时就严重打击了海外贸易,挫伤了商人们的积极性。但其产生两个后果却更具有灾难性:一是崇祯时农民折成白银的纳税负担骤然加重;二是政府折成白银的税收大幅减少。前者引发农民暴动(万历征矿税,宁可严重打击工商业,也不肯伤害农民。可到此时,二者被全部得罪完),后者削弱了政府采取军事行动的财力。

大西洋三角贸易


参考文献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

姜公韬:《中国通史》.

《白话明史清史》,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复旦大学,1982.

《明实录》.

《明清史料》.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李燕:《明代朝贡贸易体制下澳门的兴起及其与广州的关系》,热带地理.

步近智、张安奇:《顾宪成、高攀龙评传》.

《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94917.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