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硇村位于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境内,村落所处位置西距山西省界50公里;东距距沙河市政府驻地45公里;南距武安市境3公里;北距邢台市区55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65公里,距首都北京465公里。2013年,全村252多户,841多口人。村域面积20余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9公顷,景区面积约500公顷。
据考,王硇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相传王姓始祖王得才籍贯四川成都府,官任明朝镇京总兵,后因犯事,为躲避朝廷追查,而携眷辗转逃匿于此,繁衍后代,至今达600多年。
村内房屋建筑集四川古民居与冀南古民居特色于一体。该村保存着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的古石楼,这些石楼大多数带有鲜明的邑蜀地域风格和战争防御功能。用丹霞岩红石条垒砌的院墙高达二层或三层(最高可达18米),且家家墙体互联,院院暗道相通;楼顶建有雕楼(当地人称其为“耳房”),雕楼上留有瞭望孔。一旦发现敌人来袭,住在石楼中的人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安全转移。个别院落还凿有水井、石碾、石磨、牛羊圈,门后置有暗闩、藏犬洞等,其中有一进七全院贯通,进一步强化了长期院内生存与防御功能。村中现存多处一进七全院格局的石楼院落,其他为一进五全、三全院与一进四全院;个别院落还修建有隐秘地窖;上述古石楼建筑院落,在如今的王硇村仍完好保存有130处,房屋2000间,石头房屋则达620多座。
王硇村居民建筑中古代周易八卦文风水文化特色十分鲜明浓郁。村庄选址、水塘位置、道路设置等,多处呈现出古代阴阳风水学特征。村庄选址背阴面阳,秀水绕村,奇兽环护,凸显阴阳五行风水理论特色;民居建筑张扬青龙、白虎、朱雀、勾陈、玄武特点;院落凡临街巷处的东南方位大多数留有“缺角”(注:即方形院落外之东南少一个角),当地人称其为“有钱难买东南缺”,其尽显八卦色彩。
王硇村到处展示着石头建筑风采,处于山区的地质构造属于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岩性主要为肉红、白色。禇红色丹霞岩成为村内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村内85%以上的传统民居建筑呈现禇红色。代表了冀南太行山东麓地方民居建筑群落风貌。
王硇村宗教建筑历史久远,古代民俗文化氛围十分浓郁。建于明代的三霄元君神庙即位于该村境域;三霄元君庙,亦称红枫山奶奶庙,位于红枫山顶,占地面积近万亩。2008年投资近千万元开发重修,2011年10月第一期工程竣工。目前,红枫山顶重修庙殿有三霄元君殿、玉皇殿、财神殿、文昌殿、月老殿和如来佛殿、菩萨殿、地藏殿、弥勒殿等几十座金碧辉煌的宗教建筑。还有白云山菩萨洞、宋代皇家寺院——封峦寺、明代石窟——北盆水罗汉洞、清代御祭龙庙——九龙沟龙神庙等环绕村境外缘。
王硇村地处太行山腹地,抗日战争年代曾为八路军、游击队领导人民进行抗战的根据地。村内现存1941年前后,沙河县抗日县政府机关办公处、沙河县独立营、抗日高级小学校等多处革命遗址。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德生、杨秀峰等多次在王硇村居住时的院落与房屋仍存;平汉纵队司令员范子侠将军牺牲后,其遗体曾在王家祠堂安放月余。据统计,抗日战争中,王硇村曾有60余人参军参战,其中14人为国捐躯。当年,由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授予的立功牌匾,依然悬挂在烈士故居的门楣。因此,王硇村具有较高的革命传统教育意义。
王硇村建村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主要有传统庙会、传统节日、传说故事、地方戏曲、民间花会、民间手工艺、礼仪习俗、传统歌谣等,这些都是该村劳动群众的智慧结晶,有些民间传说与歌谣记载着当地宗教的产生、发展、变化;其中的秧歌、旱船记载了古代的劳动场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考证价值。
邢台沙河市:全力守护传统村落,让乡愁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