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易宽(逆袭吧)

  • 公司招聘
  • 2023-11-16 18:00
  • 龙泉小编

《逆袭吧,小岛!》

文:湖山堂

一、南陈北薛大猜想

(一)

公元705年,女皇帝武则天病逝,唐中宗李显复辟,时为神龙元年,江山再次回到李家手里。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一位来自陕西的考生陈邕考中乙巳科进士。此时,远在建安郡(今福建)的考生薛令之正在紧张地备考。第二年(706年),不远万里北上长安的薛同学,考中丙午科进士。他是自隋朝开科百年来第一个考中进士的福建人,被称为“开闽第一进士”。

与北方中原相比,福建开发的较迟。闽东、闽北这时才算是刚跟上主流文化的脚步,而闽南及潮汕一带依然较为蛮荒。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将军正领着唐府兵在与当地土著人的征战中。这里的土著民族,是闽越族的后裔、畲族的先民,过着游猎采集的生活,民风彪悍,当时被称为“蛮獠”。随着大量汉人南下移民至此,汉人开垦这里的土地,土著人则时常侵袭汉人,双方矛盾日益激化。公元669年,唐高宗派大将军陈政入闽平定。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领兵继续征战。唐垂拱二年(686年),漳州建州,陈元光任首任漳州刺史。

盛唐的光芒开始笼罩至此,局势慢慢趋于稳定。

在薛令之考中进士的两年后(708年),陈元光之子陈珦在漳州创立福建最早的书院——“松州书院”,并在此讲学教化。又三年(711年),潮州蛮獠再次起兵,陈元光战死。但历史的脚步并未停止,中原的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正大步迈进这一片土地。

再回望长安,大唐即将迎来又一个皇帝。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带领着唐王朝走向开元盛世。

当年的陈进士,根据陈氏族谱中记载,曾做过李隆基的老师,任翰林学士官至太子太傅。

而当年的薛进士,官任左补阙。唐朝时设有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均为谏臣。虽说官品不高,从七品,但作为谏官,可以随朝官议政,规谏皇帝、纠正朝政,还有弹劾百官的权力。不知什么原因,薛令之当着这从七品的补阙一直没有升迁,直到后来李亨当上太子,由于薛令之文采出众,朝廷才让他兼任太子侍讲,与贺知章(就是写“两个黄鹂”的那位著名诗人)一起当了后来唐肃宗的老师。

如果真是前后科的进士,又是同朝为官,他俩至少认识。不过史料并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有一种东西会将他们最终扯到一起。

那就是命运。


(二)

盛世的繁荣让李隆基迷失了自我。他开始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宠信并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李林甫当了宰相后更是专权乱政,朝野不满。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陈邕因与李林甫不和,被贬到福建任采访使[1]。具体什么情况不清楚,但这将从此改变他的人生。

而几年后当上东宫太子老师的薛令之,却是一首诗惹的祸。

由于李林甫与太子李亨不和,故意冷落东宫,唐玄宗又偏信谗言,不听劝谏,再加上自己一直没有升迁(积年不迁),不免有些失落和伤感。一天,郁闷的他,借东宫的伙食不好在墙上题诗感叹起来:

“明月夜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那能度岁寒?”

诗的大概意思是:饭菜难吃,稀饭太稀,这样的清苦生活,只好过一天算一天,岁暮天寒怎么过呀?

不久,唐玄宗来到东宫,看到了这首诗。皇帝很不客气地在旁边续上诗句:“啄木嘴距长,凤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讥讽他若嫌这里清寒,就自己找个暖和的地方呆去吧。《资治通鉴》记载,说玄宗还在诗后“复题”四个字——“听自安者!”对薛令之下了逐客令。

薛令之一看知道得罪了玄宗,也没啥好混的,他也算是个有骨气的人,干脆称病辞职不干了,就此徒步走回福建(遂谢病徒步东归)。从长安到福建直线距离也要近1500公里,仅靠两条腿,这一路的艰辛孤寂可想而知。

一个被贬,一个弃官,隐隐之中依然留有一种士大夫的孤高和尊严。

命运让他们远离长安,指向同一个地方——遥远的福建。


(三)

再见了,长安!

被贬的陈邕收拾行李带着家眷,恋恋不舍地告别故乡。——这一去,他将不再回来。

他一路南下,在蒲阳(今莆田)、惠安居住过,最后到了漳州。

此时的漳州自686年建州以来已过半个世纪,经过陈元光家族及部属几代人的开拓经营,漳州发展迅速,社会逐步稳定,大量荒地得以开垦,自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有族谱记载,陈邕的父亲陈忠与陈元光是堂兄弟(陈忠父陈敷和陈元光父陈政是亲兄弟)。当然,这种说法没有等到学者认定。不过,即便陈邕家族与陈元光家族不同宗,同姓是事实,又都是来自中原望族,赶上漳州大开发,最终选择在此也可理解。

然而,安居并不那么顺利。

陈邕选在漳州九龙江南畔丹霞山下兴建“南院”居住。由于建筑规格超标(逾制),被人举报说是私建宫殿,诬蔑有谋反之意。朝廷派人下来查办。眼看大祸临头,陈邕的女儿金花急中生智,劝父亲献宅为寺,自己则削发为尼。最终免于问罪。这也是漳州南山寺的由来传说。如今南山寺内还保留有纪念陈邕的“陈太傅祠”,祠后有金花梳妆阁,寺墙外有座金花墓。

逃过一劫的陈邕再次举家迁往海澄三都后水头(今漳州龙海市)。他在那里走完自己的一生,死后被追封为“忠顺王”,葬于今天龙海市榜山镇象镇村观音山东北部,墓碑刻着“唐太傅陈公墓”。

从此,他乡变故乡,他的子孙就在此扎根,开枝散叶。后来的史志和族谱均称陈邕这支陈氏为“太傅派”或“南院派”,陈邕为太傅派二世祖,尊陈邕父陈忠为始祖。


(四)

弃官的薛令之终于走回了长溪老家(今福安),就此隐居草堂,潜心读书,过得简朴的生活。他原本就是一位清廉的好官。

后来唐玄宗听说他生活清贫,不免心生怜悯,就下诏令长溪地方政府给与资助,薛令之对官府发放的岁赋只是酌量领取,从不多要。

远离了中原,远离了政治,晚年的薛令之倒也知足。他可以有时间静下来读读书,或是到附近太姥山去登山吟诗。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他就这么静静地走过。

然后,大唐王朝却风云突变,一场促使帝国由盛转衰的风暴来临了。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次年,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贵妃自尽。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年号至德。

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回到长安,想起自己的老师,准备召回朝廷任用,而薛令之已在不久前去世了。肃宗慨叹之余,为嘉许他的廉洁清正,敕封他家乡所在村为“廉村”(原名石矶津),水为“廉水”,岭为“廉岭”。他的墓葬在今天福安市溪潭乡溪北村。

就这样,陈邕客死异乡,薛令之老死故里。

然而他们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关于他们及他们家族的传说这才刚刚开始。


(五)

陈邕的墓在漳州的九龙江沿岸边,顺江而下,不远处便是大海,依稀可见一座小岛,这就是今天的厦门岛。

根据陈氏族谱记载,陈邕死后,儿子陈夷则、夷实兄弟奔丧完,一夜梦到自己躺在一座满是稻田的岛上,怡然自得。于是唐德宗年间,夷则、夷锡兄弟,举家三百余口渡海迁徙于嘉禾屿(当时厦门岛的称呼)。

而关于薛令之则更为离奇。据《同安县志》记载,薛令之曾在同安建造东岳宫。《泉州府记》又有记载,令之回家后举家迁徙厦门,住洪济山之北,即今之薛岭。最后他终老于此。

易宽(逆袭吧)

1915年厦门及周边地图

的确,在这座岛的中部,有一个叫薛岭的地方,一直以来是薛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其中在湖里区下忠村确有一座“唐侍御薛公之墓”。而此处以北则是陈邕家族的聚集地。至今岛上还留有几座唐朝陈氏家族的古墓。

“南陈北薛”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的同安县尉张翥其所作的《嘉禾风物咏》中,称为“衣冠陈氏族,桃李薛公园”。

陈、薛两家迁徙小岛,比邻而居,仅仅是巧合,还是有意?

这两位神龙年间的前后进士科,曾同朝为官,又同是官场失意者。如果前面关于他们的故事经历均属实,他们之间是否真的有过渊源?是挚友?

历史如迷雾一般令人难以琢磨。我们不妨来点这样的猜想:

老陈和老薛是一对难兄难弟,的确交往颇深。即使老陈客死漳州,但后代之间仍有交往,于是最终先后移居小岛,共同创业开荒。

………………(未完待续)


作者注:本文非史学论文,本人亦非历史专家,仅为文史爱好者,偶尔写写笔记文章。更多是基于一些史料进行的推演猜想,可能有点牵强附会,纯属历史推理演说。看客不必过于认真,仅供娱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78920.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