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企业,其所能带动的工业产值、就业、税收等等对于地方的吸引力无疑是致命的,甚至可以说,一家央企的所带动的相关指标可以抵得上一个县市其他的总和了,以我所在福建为例,如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泉州泉惠石化工业园区、泉港石化工业园等园区因大型央企的进驻带动的效益都极其可观,而这还只是央企的一个子公司而已,如央企总部那必将更不一般,所以对于地方对于央企的热爱那没得说!
如果往前推十年,那么央企的布局,除了部分特别的项目,如中国南方电网,招商局集团、东风汽车等外,就是一个地方——北京!不过随着北京超量过载以及行政中心功能对于经济需求降低,将央企搬离北京逐渐成为一种呼声并开始落于实地,从2016年到现在,国资委目前旗下的98家央企中已有6家新设立(重组)的央企总部设在北京之外,另外有3家央企直接将总部迁离北京!
按照最新国资委数据,目前国资委的98家央企中尚有69家央企分布在北京,而其他省份所拥有的央企数量合计共29个,尚不足北京的一半,而且零散的分布在上海,广东,河北,湖北,四川,江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所以央企的继续搬离势在必行,前几天北京召开的会议也再次强调了,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的重要要求,进一步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
对于央企将总部搬离,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想争取,毕竟央企的落地不仅仅能提升一个地方的影响力,同时对带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都有显著的体现。但是从现实中来看,基本上有竞争力的城市就几个:雄安新区、上海、深圳、广州、香港、武汉、成都、重庆、西安!
1、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不必多说,本身设立就是为了承接北京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所以迁离北京的央企总部最少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会落地在雄安,毕竟对于央企而言,离首都越近,相关的沟通效率也越高,2016年以来新设立(重组)以及搬迁的央企中就有3个落地雄安新区,占比三分之一,也间接说明也这一点。
2、上海:作为经济最强的直辖市,也是除北京外最具特殊的城市,上海同样是很多央企的搬迁的首选,2016年以来新设立(重组)以及搬迁的央企中有3个落地上海,占比与雄安新区持平!
3、深圳/广州/香港:珠三角地区,中国外贸最为发达的地区,工业基础也相对完善,同时也是当前央企落地较多的一个区域(一共9家,广州2家,深圳3家、香港3家,澳门1家),是除北京外,最为密集的一个区域,2021年12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就将总部迁往深圳,所以未来珠三角区域也能分到一杯羹。
4、武汉:中国最中心的位置,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2021年三峡集团总部就从北京迁往湖北武汉,所以在央企的搬迁中,武汉还是具有一定的争取优势的。
5、成都/重庆/西安/南京:除了上述几个地区外,其余具备竞争能力的城市也就主要是成都、重庆、西安以及南京了,这些城市经济地位,所在区域的高校教育优势、地理位置、定位等等,均具备有承接央企的能力与优势。
6、其他城市:从央企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央企的布局与其主营业务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比如在2016年搬迁启动前,鞍钢集团就布局在辽宁鞍山、东风汽车就在武汉,而2021年新设中国稀土集团总部就设在江西赣州(我国稀土最大的产地),所以不排除未来部分央企也会落地在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城市,比如把中石化搞去新疆(估计中石化领导想哭)。
其实除了央企外,部分高校也可以适当搬离,目前我国的985、211高校分布也是相当的不均匀,如果说以前经济不行要集中于几个大城市情有可原,但现在很多新一线甚至是二三线的城市其实基础设施、环境等也具备相当的竞争力,比如河南,偌大一个省连个985都没有,甚至211也只有一所,其实以郑州目前的实力,承接一个985其实不成问题!